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孔子的名言(精選15篇)

語錄名言 閱讀(5.82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名言易於留傳,是濃縮的精華。什麼樣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子的名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的名言(精選15篇)

孔子的名言1

1)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2)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

3)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4) 食不語,寢不言。——《論語·鄉黨》

5)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6) 君子以當仁不讓。——《論語》

7)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8)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9) 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憲問》

10) 當仁,不讓於師。——《論語·衛靈公》

11) 君子周急不繼富。——《論語·雍也》

12)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14)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的名言2

1.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2.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3.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朱熹:《訓學齋規》

4. 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

5.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鄭板橋

6. 無所不能的人實在一無所能,無所不專的專家實在是一無所專……—— 《韜奮文集》

7. 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周恩來選集》

8. 讀書也象開礦一樣,"沙裡淘金"。—— 趙樹理

9. 我閱讀關於我所不懂的題目之書籍時,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該題目的膚表的見解,先瀏覽許多頁和好多章,然後才從頭重新讀起,以求獲得精密的智識。我對該書的終末,就懂得它的起音。這是我所能介紹給你唯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辯證法的邏輯》

10. 求知無坦途,學問無捷徑。

11. 學習不是純粹的模仿。 ——佚名

12. 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專心致志地去學一門。

13. 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14. 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

15.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16.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

17. 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 蒲松齡:《阿寶》

18. 重要的不是知識的數量,而是知識的質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卻不知道最有用的東西。——托爾斯泰

19. 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它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 愛因斯坦

20.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21.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

22. 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只好先行泛覽,然後決擇而入於自己所愛的較專的一門或幾門;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崐 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魯迅:《讀書雜談》

23.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書……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人在那裡研究的,究竟 是怎麼一回事。這樣子,對於別人,別事,可以更深的瞭解。—— 《魯迅全集》

24. 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發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魯迅:《致顏黎民》

25.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萬事指導我。你若想問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時、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與哥哥。還有一崐 個西洋派,姓名顛倒叫幾何。若向八賢常請教,雖是笨人不會錯。—— 陶行知:《八位顧問》

26. 積累知識,也應該有農民積肥的勁頭,撿的範圍要寬,不要限制太多,……牛糞、人糞、羊糞都一概撿回來,讓它們統統變成有用的肥料,滋養作物的生長。—— 鄧拓

27. 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讀他們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於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 《培根論說文集》

28. 不要把許多雜亂的詞句塞在腦子裡,而是要啟發瞭解事物的能力,使得從這種能力之中流瀉出來——-象從活的泉眼流出一樣——-一條溪澗(知識)來。—— 誇美紐斯:《大教學論》

29. 應該隨時學習,學習一切;應該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爾基:《文學書簡》

30. 能夠攝取必要營養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樣地,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讀了很多書的人,而是讀了有用的書的人。—— 亞里斯提卜

孔子的名言3

一、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翻譯】孔子杜絕了四種毛病,做到:不憑空臆測,不絕對肯定,不拘泥固執,不自以為是。

二、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述而》

【翻譯】孔子說:“如能讓我多活幾年,到五十歲去學習《周易》,便可以不再有大的過錯了。”

三、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

【翻譯】孔子說:“一個人的質樸要是超過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過他的質樸,又未免有些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結合的勻稱均衡,那才稱得上大雅君子。”

四、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

【翻譯】 孔子說:“君子團結人而不搞勾結拉攏,小人只搞勾結拉攏而不團結人。”

五、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雍也》

【翻譯】孔子說:“孟之反這個人不誇耀自己,他在隊伍敗退時留在最後作掩護,將要退進城門時,他鞭打著馬匹說:‘不是我敢於斷後,是馬不肯走哇。”

六、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季氏》

【翻譯】孔子說:“生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通過學習才知道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難才去學習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難也不學習,這種人是最下等的了。”

七、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翻譯】孔子說:“人能夠問心無愧地活在世上,是因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為他僥倖地避免了禍害。”

八、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憲問》

【翻譯】孔子說:“讀書人如果留戀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讀書人了。”

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譯】孔子說:“有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看作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供自己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就檢查自己,加以改正。”

十、子曰:“志於道,據於徳,依於仁,遊於藝。”--《述而》

【翻譯】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據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禮儀、音樂、射箭、駕車、文字、算術這六藝之中研習遊樂來陶冶身心。”

十一、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

【翻譯】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歡水,有仁德的人喜歡山。聰明的人活躍,有仁德的人沉靜。聰明的人生活快樂,有仁德的人容易長壽。”

十二、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翻譯】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想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在內心自我反省有沒有他那樣的毛病。”

十三、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

【翻譯】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十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翻譯】孔子曰:“對於學問和事業,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而喜愛它的人又不如從中深感快樂的人。”

十五、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憲問》

【翻譯】孔子說:“古時的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現在的人學習是為了裝飾自己給別人看。”

孔子的名言4

1、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不遷怒,不貳過。

3、巧言令色,鮮矣仁。

4、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5、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6、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7、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8、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

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1、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2、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1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14、改是,聽言信行,更察言觀行,發於宰我之晝寢。

15、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孔子的名言5

1.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4.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5.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7. 子曰: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8.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1. 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2.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3.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14.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5.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6.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7.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8.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19.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0.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21. 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22.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3.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4.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25.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6.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7.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8.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29.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30.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1.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32.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33.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4.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35.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3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7.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8.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39.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40.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41. 子曰:有教無類。

42.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43.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44.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孔子的名言6

1、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3、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5、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6、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8、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也。”

9、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10、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1、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1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3、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4、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15、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16、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17、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20、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2、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3、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2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5、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6、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7、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9、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而已。”

30、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31、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32、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33、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3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5、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36、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37、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孔子的名言7

(1)真君子從不攻擊他人,他只拓展自己。

(2)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三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4)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5)子曰:“學習之,不乎

(6)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7)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8)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9)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危險。

(10)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需要學習。

(11)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2)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13)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1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5)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中華文明的先祖,我們後人都在學他的意想。

(17)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1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19)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20)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21)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22)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孔子

(23)“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寬容一點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關愛別人就是仁慈,瞭解別人就是智慧。

(24)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

(25)信譽是你行走於世最基礎的保障。

(26)孔子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由此也可以看出孔子希望人們能儘量避免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2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8)為政的“五美”“四惡”

(29)孔子說:“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收穫,就可以做老師了。

(30)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31)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2)人胥知生之樂,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憊,未知老之俟;知死之惡,未知死之息也。——孔子

(33)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

(34)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35)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36)“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在孔子的眼中,生命不分高低貴賤,而是一樣的珍貴,對於馬廄裡下人的生命也是一樣的重視。

(37)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8)百善孝為先,孝為行敬為心。

(39)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4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4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42)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43)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44)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

(45)孔子說:“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明智的。

(46)父母付出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對子女的提攜;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性,而子女對父母的孝敬是美德。

(47)孔子說:“君子團結群眾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群眾。

(48)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49)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50)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51)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52)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

(5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54)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放蕩,憂愁卻不悲傷。

(55)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56)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5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8)孔子將人的生命看得十分重要,可能是因為他認識到生命的短暫和不可重複。

(59)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60)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麼就知道後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61)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6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3)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64)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65)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

(66)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67)真正的知識通達之後,不是拿來炫耀的而是能夠為社稷國家和百姓做點事情。

(68)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9)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亦。

(70)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7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7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73)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74)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75)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76)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77)有一種至深的悲愴,叫做子欲養而親不待。

(78)孔子說:“三人走路,必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

(79)孔子說:“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80)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81)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

(82)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83)孔子說:“靈敏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為‘文’。

(84)一個人要張開耳目,會發現處處皆是學問;學習時要確認訊息是真實的嗎確認訊息是善意的嗎確認訊息是真的這麼重要嗎?

(85)道理本身是什麼不重要,但表達方式很重要;最近的人最傷不得。

(86)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87)孔子在論語中告訴我們

(88)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89)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90)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

(91)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以分離為目的的;距離和獨立是對人格的尊重,最親近的人之間也應該保有。

(92)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麼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隨心所欲,不超過規矩。

(93)有朋自遠,不亦樂乎

(94)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9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9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97)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98)修己以敬——修煉自己,保持嚴謹恭敬的態度;修己以安人——修煉自己以安頓別人。

(99)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00)孔子教學有四項內容:文獻品行忠誠信實。

(101)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02)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103)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104)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05)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自省——認知;寬容源自於理解;忠誠自己善待他人。

(106)一個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心靈的勇敢。

(107)非愛行為——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的非愛性掠奪。

(108)《三字經》短小精悍,淺顯易懂,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哲學倫理等思想,是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之一。“熟讀《三字經》,可知古今事”,《三字經》中包含了豐富的歷史故事和蘊涵著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以下這句金玉良言,更是從中擇取的精華,值得我們反覆品味!

(109)交友是否守信

(110)(《里仁》)孔子說:“看見賢人(德才兼備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和他一樣;看見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

(111)孔子名言體現: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言必行,行必果。

(112)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漢鄭玄《論語注》:言此才,勉人於學也。南宋朱熹《論語集註》:“未得,則發憤而忘食;已得則樂之而忘憂;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數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學之篤耳”。近人康有為《論語注》:“忘食,則不知貧賤;忘憂,則不知苦戚;忘老,則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其句意謂:發奮用功連吃飯也不記得(學有所獲),便高興得忘了憂慮,連入老境也未覺察。此實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辭。《禮記·表記》:“子曰:‘《詩》之好仁如此。鄉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斃而後已’”。其一生好學不倦,倡導積極有為,對所創立學說的實現孜孜以求,“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禮記·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強不息,終老不疲與明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11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114)朝聞道夕可死矣——孔子

(115)禮之用,和為貴。

(11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117)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

(118)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19)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0)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21)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

(122)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23)最恰當的距離,是彼此互不傷害又能保持溫暖。

(124)人不不慍,不亦君子乎

(12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126)人生有三個坎:青少年時,戒之在色壯年時,戒之在鬥老年時,戒之在得。注:青少年時的坎在婚姻上壯年時的坎在與人爭鬥上老年時的坎在因所得的失去而抱怨上。

(127)孔子說:“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要想那個位置上的事。

(128)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129)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13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31)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132)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33)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麼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134)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135)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136)孔子說:“君子幫助人取得成績,不促使人陷入失敗。

(137)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損者三友:友便辟(暴躁)友善柔(優柔寡斷)友便ni(心懷鬼胎的人)。

(138)孔子說:“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喜悅嗎

(13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40)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複教他了。

(141)表面上看來毫無價值的東西,會給人心一個淡定的起點。

(142)季文子遇事總要思考三次,然後才行動。

(143)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

(144)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

(145)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46)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

(147)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

(14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49)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150)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5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152)五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四惡——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之謂之“暴”慢令至期謂之“賊”。

(153)與人交,推其長者,諱其短者,故能久也。

(154)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5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56)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157)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

(158)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159)孔子說:“不怕沒人瞭解自己,就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160)恕道有時候僅僅就是一個真誠的溝通。

(161)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世界上不缺錦上添花,只缺雪中送炭。

(162)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63)孔子說:“明智的人不會迷惑,仁愛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164)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而不越矩;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靈的自信;物質的東西越多,人越容易迷惑;知天命(知命知理知言)就是內心有一種力量去對抗外界;耳順就是悲天憫人理解與包容。

(165)孔子說:“你怎麼不說:他這個人啊,發憤時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竟然連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166)判斷導致信念信念導致情緒情緒導致困擾。

(167)真正的忠誠是內心的道德判斷。

(168)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孔子

(169)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70)德不孤,必有鄰。

(171)我們不缺乏巨集大理想,但缺乏到達理想的切實道路。

(172)慎於言;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責少抱怨少後悔;言寡尤行寡悔;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73)曾子說:“鳥將死時,叫聲都很悲哀;人快死時,說話都很善良。

(174)“恕”——善待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75)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176)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17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178)(《述而》)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短處自己也有,就要幫助改正自己與他們一樣的習慣。

(179)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180)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不可無傲骨不可有傲氣;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的風骨。

(181)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82)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也。

(183)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184)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85)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86)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智慧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187)孔子說:“三軍可以剝奪主帥,匹夫不可剝奪志向。

(18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189)與其與他人鬥,不如跟自己的能力鬥。

(190)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191)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192)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193)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194)死生由命,富貴在天。逝者如斯,不捨晝夜。五十而知天命。——孔子

(195)孔子說:“甯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

(196)不恥下問;學海無涯苦作舟;堅持容易變通難。

(197)以誠待人言而有信;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98)孔子說:“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

(199)人生用來銘刻仇恨就會遺忘所有的幸福,用來銘刻幸福心裡就會充滿感恩。

(200)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01)一個人能不能守住信譽一定跟他的道德觀相關。

(202)信譽對每一個人來講,是一張無形的通行證;人品的高下,誠信是一塊試金石。

(20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04)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205)在學習中如何對待別人的優點和缺點呢

(206)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

(207)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208)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

(209)成功的職業不一定是你心中的理想。

(210)過分的苛刻都不如寬容的力量更長久。

(211)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裡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21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13)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孔子的名言8

1、不怕學不會,只怕不肯鑽。

2、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3、人貴有志,學貴有恆。

4、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5、平時不好學,臨考悔已遲。

6、聽其言而觀其行。

7、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8、鐘不敲不鳴,人不學不靈。

9、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12、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13、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14、學然後能行,思然後有得。

15、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16、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17、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18、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19、人不勞動沒出息,人不學習沒長進。

20、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21、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22、巧言令色,鮮矣仁!

23、欲得真學問,須下苦工夫。

24、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25、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6、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7、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28、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29、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3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1、活到老,學到老,一生一世學不了。

32、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3、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34、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3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3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8、學成巧,總是巧;裝成巧,惹人笑。

3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0、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4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42、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43、汗水換來豐收,勤學取得知識。

44、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45、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46、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47、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50、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5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5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53、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54、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55、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5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5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5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59、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60、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

61、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62、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63、導之以政,齊之以德,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64、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65、篤信好學,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66、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67、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68、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69、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70、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7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7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73、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74、4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孔子的名言9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這句話選自於《論語·公冶長》,意思就是說“勤奮好學,不以向比自己不如的人請教為恥。”我想,這句至理名言應是我們當代學生乃至全社會所應具備的。

一定就有人問:“為什麼呢?”

敏,乃勤奮也。好,乃喜愛也。所謂“笨鳥先飛早入林,”你勤奮好學終會有所成就。當你學習時,必有不懂的問題,向別人請教是必然的,有何“恥”可言。通過勤奮學習,會增長見知,提升自我;不恥不問,又會進一步地昇華自己。因此,能做到它是十分重要的。況且,對於社會來說,每個公民謙虛而優秀,那麼這個社會也就將得到無限的發展。對自己,對社會都有好處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那又怎樣去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呢?說起來簡單而又複雜。

孔子的名言10

1.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季氏》

【釋義】孔子說:“生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通過學習才知道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難才去學習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難也不學習,這種人是最下等的了。”

2.子曰:“吾十有五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釋義】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做學問,三十歲上立身處世站穩腳跟,四十歲上學識多起來遇事不致迷惑,五十歲上知道了上天賦予我的使命,六十歲上對聽到的言論能辨別真假是非,七十歲上怎麼想就能怎麼做,而不會越出規矩。”

3.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反覆思考,結果卻沒有什麼益處,不如去學習。”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釋義】孔子說:“只一味讀書而不知思考,就容易受騙;只一味思考而不去讀書,仍然不能解除疑惑。”

5.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泰伯》

【釋義】孔子說:“我做學問的急迫感,就像追趕什麼東西唯恐趕不上那樣,而趕上了還又怕失掉。”

6.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釋義】孔子說:“對學得的只是按時去溫習它,不是很高興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到,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怒,不是個有修養的君子嗎?”

7.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釋義】孔子說:“溫習舊有的知識時,能有新的體會、新的見解,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了。”

8.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

【釋義】孔子說:“君子在飲食上不要求飽足,居住上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快,說話謹慎,主動向有道德的人學習,從而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9.子曰:“苗而不秀這憂矣夫!秀而不實者憂矣夫!”——《子罕》

【釋義】孔子說:“像莊稼那樣只長苗而不開花的是有的吧!只開花而不結果的.也是有的吧!”

10.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憲問》

【釋義】孔子說:“讀書人如果留戀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讀書人了。”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釋義】孔子說:“有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看作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供自己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就檢查自己,加以改正。”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釋義】孔子曰:“對於學問和事業,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而喜愛它的人又不如從中深感快樂的人。”

13.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憲問》

【釋義】孔子說:“古時的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現在的人學習是為了裝飾自己給別人看。”

孔子的名言11

1、珠玉不如善友,富貴莫如仁友。

2、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杜甫

3、同類相比,同聲相應,固天理也。——莊子

4、衣服新的好,朋友老的好。

5、酒逢知已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6、敵人的笑臉能傷人,朋友的責難是友愛。

7、生死之交,其貴無比。

8、朋友的深情,刀子砍不斷。

9、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聽。——文天祥

10、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道乖者,不以咫尺為近。——葛洪

11、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周易》

12、向你的朋友學好,對著你的影子整裝。

13、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

14、朋友的一拳,勝過敵人的一吻。

15、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

16、同志為友。

17、沙鍋不打不漏,朋友不交不透。

18、對你嚴肅的面孔,那是一盞明燈。

19、落日見秋草,暮年逢故人。——李端

20、從另一個人的諍言中所得來的光明,比從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斷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乾淨純粹。

21、一人知已足平生。

22、誰也不能擊敗那能夠同經常責備他的人保持友誼。

23、高朋滿座,勝友如雲。

24、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白居易

25、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已;腹心相結者,謂之知心。——馮夢龍

26、志道者少友,逐利者多儔。——王符

27、朋友是第二個自我。

28、用蜜來誘你的不是好朋友,忠言逼諫你的才是好朋友。

29、門內有君子,門外君子至;門內有小人,門外小至。

30、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李陵

31、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32、知已肝膽相照。——文天祥

33、行同趨同,千里相從;行不合趨不同,對門不通。——淮南子

34、說盡向來無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鬚。——張籍

35、欲取鳴琴彈,恨不知音賞。——孟浩然

36、益友百人少,損友一人多。

37、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

38、英雄見了英雄愛,虎豹見虎豹歡。

39、一個沒有好朋友,就不會看到自己的缺點。

40、除了一個真心的朋友之外,沒有一樣藥劑是可以通心的。

41、丈夫會應有知已,世上悠悠安足論。——張謂

42、士為知已者死。

43、拄棍要拄長的,找伴要找強的。

44、喜歡社會中一小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是人的社會屬性的基本原則。——埃德蒙·伯克

45、同聲自相應,同心自相知。——傅玄

46、為朋友而死不難,難在找一個值得為之而死的朋友。

47、一日為師,終生為友。

48、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劉禹錫

49、朋友之間的意見,不要留到第二天。

50、虛偽的朋友,遇事常點頭哈腰。

51、古者,自天子達於庶人,必須師友以成其德業。——程顥

52、人要長交,帳要短結。

53、交上壞朋友,很難得到人們的敬重。

54、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司空曙

55、聞見廣則聰明闢,勝友之而學易成。——魏源

56、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李賀

57、選擇朋友要慢,改換朋友要更慢。——富蘭克林

58、交朋友必擇勝已者。——何坦

59、同道者相愛。

60、友誼中的小爭吵如在食物中加些胡椒粉一樣好。

61、活著記在心,死了記在骨。

62、壯心剖出酬知已。()

63、情深恭敬少,知已笑談多。

孔子的名言12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天下的義理無窮無盡,而人的見聞十分有限,如果專門靠記問之學,不可能掌握全天下的道理.要是常常溫習平日所學的知識和日常見聞,比如讀過的詩、書等,聽過的講義言論,能夠反覆體會,牢記於心,在此基礎之上,就能觸類旁通,有新的體悟.就算是從前不知道的,也都會漸漸明白它的道理.這樣,天下的義理就會慢慢貫通,學問也就日益充盈了.有人來請教問題,也能對答如流,對別人的疑惑,能夠深入剖析而沒有遺漏,做為人師也是綽綽有餘了.因此,君子為學,不在於博聞強記,而在於明乎義理,反求於內心,由此舉一反三,必能體悟天下之大道.

這句話我們再熟悉不過了,而真正理解它卻是又一回事,溫故是下功夫,凡事不下功夫,不可能有好的結果;知新是體悟,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現,世間萬物也是如此,功夫下到了,早晚會有體悟;用自己的體悟來指導別人的生活,就是為師.一事通了,可以為一事之師,一切都通了,就可以為天下之師.

這句話寫在為政裡,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意思.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為政者不可以忽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要想知道未來的事情,從歷史中往往都能找到答案.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這句出自《論語》的千古名言,我反覆誦讀,回味無窮。

在沒接觸這句話的時候我是個自作聰明的女孩,在家裡不復習,只靠課堂上的40分鐘來學習課文。每到測驗的時候我總是靠運氣,希望測驗的題目我都會。有一次,恰巧碰上了一道不會的題目,老師上課時講過,課後自己沒有再複習,現在怎麼也記不起來了,這題是10分啊,可我全都不會。我恨不得馬上回到那一課,認真地聽老師講課,回家後複習。時間到了,我只好帶著滿腹遺憾交上了試卷。等到公佈成績那天,我真是心亂如麻,忐忑不安,“75分”。Oh,no.霎那間,彷彿有一萬雙眼睛齊刷刷地盯著我,我真是無地自容啊,恨不得地上有個縫能鑽進去躲起來,臉也羞得通紅。因為我平時的考試成績一向名列前茅,可這一下子跌入深谷,我難過極了。

後來,在我無意間翻閱《論語》時,看到了一句話“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我沉思了很久,忽然茅塞頓開,明白了許多道理。

從此以後我不但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課,回到家還會複習今天學的內容。我把這句話寫在課本的扉頁上,做為警語,時刻提醒自己。學習貴在堅持,“溫故而知新”不可半途而廢,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通過“溫故”學到新的知識。

孔子的名言13

1.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道不行,秉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

3.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4.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5.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

6.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7.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9.當仁,不讓於師。——《論語·衛靈公》

1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1.君子以當仁不讓。——《論語》

12.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15.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6.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7.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孔子的名言14

1.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

【釋義】孔子說:“一個人的質樸要是超過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過他的質樸,又未免有些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結合的勻稱均衡,那才稱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

【釋義】 孔子說:“君子團結人而不搞勾結拉攏,小人只搞勾結拉攏而不團結人。”

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為政》

【釋義】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譽,不知道他怎麼可以立身處世。這就好比大車、小車缺乏了關鍵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樣,那怎麼能駕車走路呢?”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釋義】孔子說:“人能夠問心無愧地活在世上,是因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為他僥倖地避免了禍害。”

5.子曰:“志於道,據於徳,依於仁,遊於藝。”——《述而》

【釋義】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據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禮儀、音樂、射箭、駕車、文字、算術這六藝之中研習遊樂來陶冶身心。”

6.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里仁》

【釋義】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同他做夥伴。”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釋義】孔子說:“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8.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雍也》

【釋義】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歡水,有仁德的人喜歡山。聰明的人活躍,有仁德的人沉靜。聰明的人生活快樂,有仁德的人容易長壽。”

9.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釋義】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想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在內心自我反省有沒有他那樣的毛病。”

10.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

【釋義】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孔子的名言15

1、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4、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王以國為問,大夫以家為問,士庶人以身為問者,王稱國,故以國問;大夫稱家,故以家問;士庶人無稱,故以身問而已。

5、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6、則天下歸之,以政傷民,民樂其亡,以梃服強,仁與不仁也。

7、遠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無人君之威儀也;就而近之而不見所畏焉,言無人君操柄之威也。

8、惠王今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國,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9、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10、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

11、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1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3、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1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5、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遺棄其親者,亦未有存義而後去其君者。

16、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17、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0、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2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22、如千乘奪取萬乘,百乘奪取千乘,然後為飽足也。

23、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4、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25、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26、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27、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28、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說《詩》也。今諸解者往往摭取而說之,其說又多乖異不同。

29、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30、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稿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氵孛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31、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32、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33、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眾。

34、惟有賢者然後乃得樂此耳。謂修堯舜之道,國家安寧,故得有此以為樂也。不賢之人,亡國破家,雖有此,亦為人所奪,故不得以為樂也。

35、吾善養浩然之氣。

36、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37、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貪殺人,人則歸之,是故文王視民如傷,此之謂也。

38、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39、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40、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1、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2、孟子退自齊樑,述堯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賢擬聖而作者也。

4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4、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4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

46、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47、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48、有風人之託物,二雅之正言,可謂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亞聖之大才者也。

49、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50、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