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孔子的名言【薦】

語錄名言 閱讀(2.1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並使用名言吧,名言是歷史文化精華的積澱,對後人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警戒作用。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名言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孔子的名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子的名言【薦】

孔子的名言1

1、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2、不學禮,無以立。

3、有教無類。

4、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5、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6、放於利而行,多怨。

7、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8、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9、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1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2、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1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4、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15、剛毅木訥近仁。

1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17、君子之行也,度於禮。

18、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19、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20、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21、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22、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3、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24、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25、不學詩,無以言。

26、過,則匆憚改。

27、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8、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29、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1、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32、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33、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4、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35、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36、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3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8、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39、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0、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41、君於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42、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4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45、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47、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48、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49、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50、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51、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5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3、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54、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5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56、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57、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8、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9、巧言亂德。

60、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孔子的名言2

1.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2.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

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食不語,寢不言。——《論語·鄉黨》

5.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6.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7.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8.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9.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學而》

12.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苟正其身,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孔子的名言3

1、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5、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6、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0、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1、子曰: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2、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13、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4、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15、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17、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8、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9、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朽木不可雕也。

21、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2、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3、學而不思則惘。

24、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5、未知生,焉知死?

26、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

27、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8、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9、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30、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31、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32、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33、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34、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5、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36、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7、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9、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40、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4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2、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43、孔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4、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5、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46、孔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47、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48、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49、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50、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51、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2、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5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5、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56、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57、不學禮,無以立。

58、孔子曰:有教無類。

59、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60、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61、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62、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63、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64、孔子曰:因材施教。

65、孔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6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67、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6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9、內不欺己,外不欺人。

70、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71、夫子莞爾而笑。

7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73、子曰:不遷怒,不二過。

74、孔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75、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76、朝聞道,夕死可矣。

77、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78、孔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79、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80、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的名言4

與孔子有關的經典名言一

1、 其使民也義。

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6、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7、 放於利而行,多怨。

8、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0、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1、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12、 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3、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14、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5、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17、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8、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9、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0、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名人名言大全《關於孔子的名言》。

21、 賢哉,回也。

22、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23、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4、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5、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6、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27、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8、 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29、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30、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31、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32、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33、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34、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5、 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

與孔子有關的經典名言二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7、道不同,不相為謀。

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9、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11、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4、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孔子的名言5

1、君子不重不強,學問不紮實。要忠誠,如果你沒有朋友,不要害怕改變。

2、以力服人不是心,以力不平凡,以德服人,以心悅誠。

3、國家沒有仁者,有仁者;世上沒有人道而得到的世界,也有。

4、一個沒有字母的人幾乎不能做任何事情。

5、雖然聰明,騎著更好;最好呆在子基地。

6、我知道這句話,我保持我的崇高精神。

7、知道就是知道,知道就是知道。

8、勇士不忘在溝裡,元不忘在其裡。

9、去學習,去判斷,去仔細思考,去清晰地爭論,去認真地行動。

10、三支軍隊可以帶走指揮官,但普通人不能帶走意志。

11、正義的事業得到廣泛的支援,而不正義的事業卻得到很少的支援。

12、水不流,會發臭;如果你不學習,你就會落後。

13、仁、義、禮、智,不外乎我也,我也內在於人,外在於耳。

14、不可用文章傷害人,也不可用言語傷害人。

15、許多人幫助那些獲得成功的人,卻很少幫助那些失去成功的人。

16、默默而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對我何用!

17、鳥要先飛翅,人要先求上進。

18、棋子的數量,小數點也有;如果你不能集中注意力,你就必須集中注意力。

19、我也不知道。要知道,說話者的世界也是如此嗎?

20、有錢就可以要求,雖然鞭,我也做,如果沒有,從我的好。

孔子的名言6

1、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孔子

2、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孔子

3、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

4、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其親。——孔子

5、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孔子

6、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

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

8、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孔子

9、知恥近乎勇。——孔子

10、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孔子

11、因材施教。——孔子

12、不遷怒,不貳過。——孔子

13、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

14、禮之用,和為貴。——孔子

1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

16、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孔子

17、苛政猛於虎。——孔子

18、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孔子

1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

20、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孔子

21、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孔子

2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孔子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孔子

24、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孔子

25、過猶不及。——孔子

26、見利思義,見危授命。——孔子

2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8、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9、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孔子

30、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孔子

31、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

32、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

3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3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35、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孔子

36、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

3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

38、辭達而已矣。——孔子

39、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孔子

4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孔子

41、無為而治。——孔子

42、大德必得其壽。——孔子

4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子

44、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

45、當仁,不讓於師。——孔子

4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孔子

47、君子不以利害義,則恥辱安從生哉!官怠於宦成,病加於少愈,禍生於怠惰,孝衰於妻子。察此四者,慎終如始。——孔子

48、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4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5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

51、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子

52、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孔子

53、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孔子

54、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孔子

55、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孔子

5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5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子

58、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孔子

59、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

60、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孔子

61、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孔子

62、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孔子

63、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

64、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孔子

65、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孔子

66、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孔子

6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

68、居下而無憂者,則思不遠,處身而常逸者,則志不廣。庸知其終始乎?——孔子

69、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孔子

70、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71、過則勿憚改。——孔子

72、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孔子

7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

7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7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76、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孔子

77、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

7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79、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孔子

8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孔子

81、德不孤,必有鄰。——孔子

82、君子以當仁不讓。——孔子

83、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孔子

84、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孔子

8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衰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

孔子的名言7

1、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2、有教無類:讓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進社會發展。

3、“滿口說的都是討人喜歡的話,滿臉都是逗人喜愛的神色,這樣的人其實缺少仁德。”

4、不識貨,半世苦;不識人,一世苦。

5、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

7、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8、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9、安樂給人予舒適,卻又給人予早逝;勞作給人予磨礪,卻能給人予長久。

1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1、別低頭,王冠會掉;別流淚,壞人會笑。

12、“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的學說,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13、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1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15、君子不器。

16、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17、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

18、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19、孔子說這話的目的是告訴學生,一個人應該堅定信念,矢志不渝。

20、“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21、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同上)

22、不恥下問:提倡人人好學虛心求教。

23、自信的人,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依靠著必勝的信心,在艱苦的搏擊中,駛向成功的彼岸。

24、言必信,行必果。

25、後世被用來提醒人們用老實的態度對待知識問題,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要養成踏實認真的學習態度,實事求是的作風,避免魯莽虛榮的風氣。

26、一起來體會其中的智慧人生。

2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8、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只有虛心向別人請教,才能不斷完善自己。

29、三軍中最重要的統帥是可以換人的,但是,一個普通人的志向卻不可以改變。

30、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謀劃,就會有即將到來的憂患。邏輯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憂,是因為以前沒有考慮得長遠。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2、譯文:說話一定要誠信,做事一定要堅定果斷。

3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4、朝聞道,夕死可矣。

3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6、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37、子曰:克己復禮。

3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同上)

39、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1、品德高尚的人不會孤獨,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4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3、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體觸萬物時生髮出的精粹思想,有更為普遍的意義,那就是要我們珍惜時光。

44、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好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4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6、你要求別人做什麼時,首先自己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別人這樣了,那麼你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47、道,不同,不相為謀。

48、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49、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言有許多,諸如:

50、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51、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意思是,整天吃得飽飽的,什麼心事都不用,這就難辦了呀!不是有擲骰子,下圍棋的遊戲嗎,乾乾這些,也比什麼都不幹好。

52、朝聞道,夕死可也。

孔子的名言8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盜比於我老彭。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從,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哀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子曰:不憤不咎,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子於是哭,則不歌。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不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誰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子之所慎:齊,戰,疾。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吾將問之。

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為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

至云爾。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語怪,力,亂,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於予,恆頹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靜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子釣而不綱,戈不射宿。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

,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

孔子退,揖巫馬期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

孰不知禮?

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

不能學也。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祁子曰:丘之禱

久矣。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泰伯第八

子曰:「太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

不遺,則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

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

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笑;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處,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子曰:「三年學,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

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子曰:「師摯之始,關睢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願,□□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子曰:「大哉堯之為軍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煥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恤,禹吾

無間然矣。」

孔子的名言9

1不學禮,無以立。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8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9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0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1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2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4過,則匆憚改。

15不遷怒,不二過。

1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8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20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1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2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4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2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6剛、毅、木、訥近仁。

27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8聽其言而觀其行。

29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0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3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32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3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34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35好學,其蔽也狂。

3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37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38禮之用,和為貴。

39放於利而行,多怨。

孔子的名言10

1、讀書常在,不常在胃虛。

2、經過大海的一番打磨,卵石變得更加美麗光滑。

3、崇高的理想猶如長在高山上的鮮花。如果你想得到它,勤奮是攀登的繩索。

4、讀書破萬卷,寫作如神。

5、古往今來,凡是在學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

6、你想要快樂嗎?願你首先學會受苦。

7、當不被教育成一條泥濘的蟲子時,就會長成一條懶惰的龍。

8、智慧是勤奮的結晶,成就是勞動的體現。

9、唯三絕,掛樑刺,鑿壁偷光,袋螢火蟲映雪,臥於草叢味癭,木護枕。

10、玉不琢不成器;木頭不會雕刻,也不會雕刻;不學習的人是不聰明的。

1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12、讀過一百遍的書,自有深意。

13、沒有練習,馬就不能騎。

14、謹慎和勤奮帶來好運,而勤奮是好運之母。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6、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靈感。

17、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18、不僅為一時之需,更要靠武力。

19、知識需要探索,土地需要耕種。

20、不勞無獲;要想收得好,必須種得好。

21、天才是不斷努力工作的能力。

22、天才就是這樣,一輩子的努力就會成為天才。

23、勤奮是良好的訓練,不勞則無獲。

24、獲得驚人的技能需要努力。

25、沒有兩個早晨的一天是不能浪費的。

26、大海深不可測,精衛卻敢填海。山在地上起伏,愚公卻能移山;天空變幻莫測,但女媧可以修補它。

27、勤奮是你人生的密碼,可以翻譯成你壯麗的史詩。

28、軟弱的人只會裹足不前,魯莽的人只會引火燒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無敵。

29、天才不過是刻苦加勤奮。

30、開始時勤奮,到最後後悔。

孔子的名言11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大學的目的,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人們革除舊習,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大學》--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3、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大學》--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4、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大學》--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大學》--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6、《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大學》--《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豔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7、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8、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中庸》--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9、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中庸》--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中庸》--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準備就會失敗。

1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天地的法則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一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13、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中庸》--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於: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樸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聖人的美德中了。

1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如果學了之後,又注意經常不斷地去溫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方來向自己求教,心裡不也感到很快活嗎?在別人不瞭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為君子嗎?

15、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已經溫習?

16、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論語》--尊崇賢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夠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夠捨生忘死;與朋友交往能夠做到說話講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學習過做人的道理,但我卻認為他學過了。

17、禮之用,和為貴。《論語》--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18、君子食無求飽,……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君子吃飯無求過飽,……做事要勤奮,說話要謹慎,並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學習,以糾正自己的缺點,這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論語》--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瞭解別人。

20、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要依靠道德治理國家。這樣就象北極星一樣,雖然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但群星卻甘願環繞在它周圍。

21、《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詩經》三百篇,其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思想純正,沒有邪惡。”

2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論語》--我從十五歲開始致力於學習,三十歲便能自立於社會了,四十歲對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律,六十歲對聽到的事情能領會貫通,並能辨別是非真偽,七十歲時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範。

2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如果經常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便能不斷產生新的體會和收穫,這種方法可以說就是我們的老師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君子普遍地團結眾人,而不只是親近少數幾個人,小人則只勾結少數幾個人,而不和大家親近。

2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只知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勢必惘然而無所獲,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讀書,也是很危險的。

2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才是求知的正確態度。

2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麼能立身處世?就象牛車沒有了輗,馬車上沒有了軏,還靠什麼行走呢?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如果對這種行為能夠容忍,那麼還有什麼行為不能容忍呢?

29、《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過分,哀婉而不傷慟。

30、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能夠達到仁的境界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達不到仁的境界,怎麼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論語》--君子想的是怎樣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則是怎樣得到一個安逸之處;君子想的是怎樣才能不觸犯刑法,小人想的則是怎樣才能對自己有利。

32、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論語》--一個人不應該發愁沒有官位俸祿,而應該發愁沒有為官的本領。不應該發愁別人不瞭解自己,而應追求能夠讓別人瞭解自己的才能。

3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君子知道追求道義,小人則只知道追求私利。

3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見到賢人便應考慮怎樣才能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便應在內心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

35、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君子說話要謹慎,而做事則要雷厲風行。

36、朽木不可雕也。《論語》--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

3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聰明好學,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稱他為“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論語》--他這種聰明,別人能做到,而這種愚傻,別人便難以做到了。

3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如果質樸勝過了文采,就會顯得粗野,而文采勝過質樸,也會流於虛浮。只有外表和內心配合適當,才算得上是個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對任何事物,僅僅瞭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愛它的人,深深喜愛它的人又不如樂此不疲的人。

41、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對天資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而對於中等以下天資的人,則不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

4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聰明的人喜歡水,因為他性情活躍象水一樣流動不息,仁慈的人喜歡山,因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樣厚重。聰明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聰明的人樂觀,仁慈的人長壽。

4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默記所學的東西,堅持學習而不厭煩,教誨別人不知疲倦。

44、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論語》--如果財富能夠爭取得到,即使讓我手執馬鞭去做一個車伕,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還不如去幹我喜歡的事。

45、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發憤研究學問,常常忘記吃飯,一旦有所收穫便又高興地忘記了憂愁,連自己的漸趨衰老也沒有感覺到。

4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如果三個人一同走路,其他兩個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他們有優點,我就學習,他們有缺點,我就作為借鑑而改掉。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學生:學習文化,修養德行,忠誠不渝,言行一致。

4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君子的心胸坦蕩開朗,小人的心胸則狹隘憂愁。

49、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論語》--鳥快要死的時候,叫聲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話是善良的。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讀書人不能不心胸寬廣意志剛強,因為肩負重任而且征途遙遠。他把實現仁的理想作為自己的使命,擔子難道不重嗎?他為這種理想而奮鬥,直到死去為止,路途難道不遠嗎?

孔子的名言12

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3、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4、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7、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8、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0、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1、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13、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5、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19、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0、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孔子的名言13

1) 貧而無諂,膏而無驕。——《論語·學而》

2)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3)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論語·陽貨》

4) 禮之用,和為貴。

5)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6)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7) 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衛靈公》

8) 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9)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10)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1)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2) 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的名言14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 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 孔子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 孔子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孔子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 孔子

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 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孔子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孔子

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 孔子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 孔子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 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孔子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 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孔子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孔子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 孔子

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 孔子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

朝聞道,夕死可矣。 —— 孔子

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 孔子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 孔子

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 孔子

未知生,焉知死? —— 孔子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朽木不可雕也。 —— 孔子

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 孔子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孔子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 孔子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孔子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 孔子

孔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 孔子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 孔子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 孔子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 孔子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 孔子

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孔子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 孔子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孔子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孔子

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 孔子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孔子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 孔子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 —— 孔子

夫子莞爾而笑。 —— 孔子

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 孔子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 孔子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孔子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 孔子

子曰:不遷怒,不二過。 —— 孔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孔子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 孔子

學而不思則惘。 —— 孔子

不學禮,無以立。 —— 孔子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 孔子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 孔子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孔子

孔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 孔子

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孔子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孔子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孔子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孔子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孔子

孔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 孔子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孔子

孔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孔子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 —— 孔子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 孔子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 孔子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 孔子

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 孔子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 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孔子

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 孔子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 孔子

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孔子

孔子曰:因材施教。 —— 孔子

子曰: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 孔子

孔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 孔子

孔子曰:有教無類。 —— 孔子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 孔子

孔子的名言15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這句話選自於《論語·公冶長》,意思就是說“勤奮好學,不以向比自己不如的人請教為恥。”我想,這句至理名言應是我們當代學生乃至全社會所應具備的。

一定就有人問:“為什麼呢?”

敏,乃勤奮也。好,乃喜愛也。所謂“笨鳥先飛早入林,”你勤奮好學終會有所成就。當你學習時,必有不懂的問題,向別人請教是必然的,有何“恥”可言。通過勤奮學習,會增長見知,提升自我;不恥不問,又會進一步地昇華自己。因此,能做到它是十分重要的。況且,對於社會來說,每個公民謙虛而優秀,那麼這個社會也就將得到無限的發展。對自己,對社會都有好處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那又怎樣去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呢?說起來簡單而又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