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推薦】孔子的名言

語錄名言 閱讀(2.61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名言都不陌生吧,熟記名言有助於加深對知識理解類題目的理解。那什麼樣的名言才是經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孔子的名言,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孔子的名言

孔子的名言 篇1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曰:“君子成一人之美,不成一人之惡;小人反是。”

孔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天真’。”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孔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孔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孔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孔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孔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孔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孔子曰:“有教無類。”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孔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孔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孔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孔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孔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此夫!不捨晝夜。”

孔子曰:“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曰:“歲冷,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孔子的名言 篇2

1、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孔子

2、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朱子雲:不求諸心,故緡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

4、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答: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5、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6、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7、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8、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9、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摘孔子《論語》

10、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論語》

1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孔子

13、巧言亂德。孔子

14、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16、過,則匆憚改。孔子

1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

18、己所不欲,匆施於人。孔子

19、不遷怒,不二過。孔子

20、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摘孔子《論語》答:①質:質樸。②文:文飾。③史:虛浮不實。④彬彬:相雜適中的樣子.

21、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答: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22、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論語》

23、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孔子

2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摘孔子《論語》

25、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孔子

26、剛、毅、木、訥近仁。孔子

27、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孔子

2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孔子

29、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30、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孔子

31、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32、見得思義。

33、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孔子

34、禮之用,和為貴。孔子

35、聽其言而觀其行。孔子

36、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8、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

3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答: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4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論語》

41、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答:顏淵感嘆地說:(對於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鑽研,越鑽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看著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後面。老師善於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

42、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答:正確的話,能不聽從嗎?必須認真改正錯誤,才算可貴。恭順的話,能不使人高興嗎?

43、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孔子

44、放於利而行,多怨。孔子

45、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孔子

46、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47、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

48、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孔子

49、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孔子

50、意:同臆,猜想、猜疑。(2、必:必定。

5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摘孔子《論語》

52、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論語》答:鳥快要死的時候,鳴叫的聲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出來的話也是善良的。

53、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

5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摘孔子《論語》答: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諡號。

56、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於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不安。

57、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5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

59、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60、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61、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6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63、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6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6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孔子

67、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6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

6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70、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孔子

7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72、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孔子

孔子的名言 篇3

1、得到三個朋友的人失去三個朋友。朋友直了,朋友明白了,朋友多了,就好了。朋友然後皮皮,友好的軟,朋友然後奉承,一個損失。

2、這位紳士沒有東西吃,沒有東西住,也沒有東西住。

3、持德不弘,信不篤,我們怎能擁有,我們怎能死去。

4、你不可題到別人,也不可廢去人的言語

5、公義是君子之質,禮之舉,日之行,信之達。

6、沒有遠見,一個人註定會在事後遇到麻煩。

7、在三個人的公司,一定有我的老師,選擇好的和跟隨它,選擇它不好的和改變它。

8、想把工作做好,就得把工具磨利。

9、有德者必有德,有德者無德。

10、人的一生也是正直的,人生的迷茫也是幸運的避免。

11、博學而篤志,切問而思,仁在其中。

12、君子使人美麗,但不使人邪惡。小個子男人是。

13、君子有德,小人有土;君子帶著懲罰,小人帶著利益。

14、如果你看到一個聖人,試著和他平起平坐;如果沒有,那就向內看。

15、一個紳士的名字必須被提起,他說什麼必須做什麼。

16、恭敬但不禮貌,簡略但不禮貌,大膽但不禮貌,無序,筆直但不禮貌,扭曲。

孔子的名言 篇4

1、"其為人也,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止老知將之至云爾。《論語》"

2、君子周急不繼富。《論語》

3、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4、苛政猛於虎《論語》

5、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孔子《論語》

6、以約失之者鮮矣。——孔子《論語》

7、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論語》

8、“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孔子《論語》

9、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孔子《論語》

10、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孔子《論語》

11、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孔子《論語》

12、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論語》

13、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孔子《論語》

14、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孔子《論語》

15、天生德於予,桓雎其如予何?——孔子《論語》

16、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孔子《論語》

17、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孔子《論語》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

19、子曰:“鄉愿,德之賊也。”《論語》

20、相維闢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孔子《論語》

21、“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孔子《論語》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

23、言而必有信,期而必當,天下之高《論語》

24、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孔子《論語》

25、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孔子《論語》

26、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翻譯:孔子說:“學習知識並且按時溫習它,不也是令人高興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交流、學習)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格高尚的人嗎?——孔子《論語》

27、“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孔子《論語》

28、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論語》

29、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論語》

30、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論語》

31、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論語》

32、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論語》

33、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孔子《論語》

34、"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35、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

36、信者,人君之大寶也《論語》

37、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38、"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孔子《論語》"

39、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40、吾日三省吾身——曾子《論語》

41、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論語》

42、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

43、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論語》

44、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論語》

45、不知生,焉知死《論語》

46、“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孔子《論語》

47、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孔子《論語》

48、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孔子《論語》

49、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孔子《論語》

50、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論語》

51、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論語》

52、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孔子《論語》

53、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孔子《論語》

54、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

55、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孔子《論語》

56、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孔子《論語》

57、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孔子《論語》

58、諦,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孔子《論語》

59、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見也。”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論語》

60、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論語》

61、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孔子《論語》

62、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論語》

63、不學禮,無以立《論語》

64、仁以為己任。《論語》

65、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

66、仁者壽《論語》

67、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論語》

68、富而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浴吾所了好《論語》

69、禮之用,和為貴。《論語》

70、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孔子《論語》

71、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孔子《論語》

72、愛之慾其生,恨之慾其死,既欲其生,有欲其死,是惑也。《論語》

73、"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子路《論語》"

74、詩三百,思無邪。《論語》

75、"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孔子《論語》"

76、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其取。——孔子《論語》

77、君子擔心三件事,沒有知識,能不擔心嗎?沒有知識卻又不去學習,能不擔心嗎?學習到了知識了,卻不落實到行動上能不擔心嗎?——孔子《論語》

78、學而知不足,思而得遠慮。《論語》

79、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孔子《論語》

80、見賢思齊,見不肖而內自省焉。——孔子《論語》

孔子的名言 篇5

1、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孔子《論語》

2、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孔子

3、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孔子《論語》

4、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孔子《論語》

5、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孔子《論語》

6、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論語》

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

8、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孔子《論語》

9、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孔子《論語》

10、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論語》

1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12、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論語》

1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論語衛靈公》

14、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1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 ——孔子《孝經》

16、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論語》

17、學而不已,闔棺乃止。 ——孔子

18、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孔子《孝經》

19、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孔子《論語》

20、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孔丘《論語》

孔子的名言 篇6

1)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譯文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2)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 不學禮,無以立。

7)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9)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0)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11)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3) 小不忍則亂大謀。

14) 匹夫不可奪志也。

15)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16)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7)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8)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9)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0) 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2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2)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23)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24)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5)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26)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7)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8)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29)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30)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31)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32)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33) 道不同,不相為謀。

34)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5)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36)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37)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8)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39)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40)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1)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4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孔子的名言 篇7

1、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2、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3、皆齊大夫。崔杼作亂,陳文子惡之,捐其四十匹馬,違而去之。

4、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5、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6、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7、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8、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9、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10、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11、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2、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14、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15、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16、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1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8、禮者,敬人也。

19、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

20、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21、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3、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4、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25、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6、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朽木不可雕也。

28、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29、不遷怒,不二過。

3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31、當仁,不讓於師。

3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3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3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5、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3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38、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39、放於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0、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41、不觀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

42、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43、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4、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45、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46、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4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48、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4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50、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51、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2、孔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3、孔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54、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55、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56、以約失之者鮮矣。

57、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58、小不忍,則亂大謀。

5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1、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6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63、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64、朝聞道,夕死可矣。

65、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焉。

66、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67、子欲養而親不待。

68、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69、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70、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71、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72、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73、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74、驕傲自滿只會使自已摔跟頭,唯有低調處世,才可能受益匪淺,體味百味人生。

75、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76、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77、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78、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79、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80、唯仁者能大好人,能惡人。

孔子的名言 篇8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上士聞道,勤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大道自然,何須強自靜。行無求而自鬆,飲無奢而自清,臥無慾而自寧。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動為靜之基;清為濁之源!

江海所以能成為百穀之王者,以其善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為道。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孔子的名言 篇9

1、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2、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3、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5、過,則匆憚改。

6、不遷怒,不二過。

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9、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1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14、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15、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孔子的名言 篇10

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不遷怒,不貳過。

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朝聞道,夕死可矣。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大德不逾閒(遮攔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

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的名言 篇11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4、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7、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9、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0、孔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1、朝聞道,夕死可矣。

12、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13、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4、孔子曰:“因材施教。”

15、孔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6、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8、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9、孔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20、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21、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22、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3、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4、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25、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26、孔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2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9、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0、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1、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32、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3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4、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35、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36、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37、孔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38、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9、孔子曰:“有教無類。”

4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的名言 篇12

1、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孔子《論語》

2、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3、見到賢人便應考慮怎樣才能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便應在內心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

4、小不忍則亂大謀。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皮,指箭靶。古代箭靶叫“侯”,惜抱軒《經說》中記載,侯根據質地不同分三種:一是五彩之侯,畫布為正。古者與賓客宴射則用之;二是獸侯,布侯中畫獸,天子之侯畫熊,諸侯之侯畫麋,大夫之侯畫虎豹,士之侯畫鹿豕;三是皮侯,以熊虎豹之皮為質。

7、對人進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類。

8、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論語》

10、過去的一切就好像這流水一樣,每天不分晝夜的流動著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12、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孔子《論語》

13、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孔子

14、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15、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準備就會失敗。

16、仕則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孔子《論語》

17、小不忍,則亂大謀。——孔子《論語》

18、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

19、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孔子《論語》

2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21、做好了官,有餘力就要學習,學習好了,有餘力就去做官。

22、一個人若沒有長遠的考慮,便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23、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24、學習的時候不能光一味的學習新的東西,我們要經常的複習下學過的東西,這樣做才是非常開心快樂的事情

25、自己不願乾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26、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孔子《大學》

27、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大眾的擁護,誠實就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勤敏就會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喚人。

28、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論語》

29、在重大節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節稍有出入則是可以的。

3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31、去複習舊的東西可以從中得到很多新的道理,這樣以來你就可以做別人的老師了

3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論語》

33、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34、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子《論語》

35、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孔子《論語》

36、射禮。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是孔子對射禮的解釋。

37、把辛辛苦苦學到的東西放在自己的心裡,勤奮的學習就不會感到厭煩,教導別人也不會倦怠,對於這樣來說我就沒有什麼遺憾了

38、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39、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孔子《論語》

40、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

41、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論語》

42、過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來的還是可能補回。

43、(春秋·孫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5、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論語》

46、朽木不可雕也。——孔子《論語》

47、君子言語要謹慎遲鈍,工作要勤勞敏捷。

4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50、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51、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

5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53、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孔子《中庸》

5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論語》

5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6、興xìng《詩經》的一種表現手法。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徵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從使用上講,有篇頭起興和興起興結兩種形式。激發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57、喜歡知識的人不如愛知識的人,愛知識的人不如以知識為樂的人

58、孔子杜絕四種毛病:不主觀臆測,不絕對肯定,不拘泥固執,不自以為是。

59、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60、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處處要求別人。

61、儒家從來不是保守的。變則通,通則久。它隨實際的需要而不斷調整、改易完善。做人也是如此,由於天賦秉性不同、環境機遇不同、能力大小不同,不用強作要求,只要有適宜於自己的發展方向,專注地去做就好。

62、君子說話要謹慎,而做事則要雷厲風行。

63、有教無類。——孔子《論語》

64、射不主皮,何晏《論語集註》引馬融之語:“射五善焉:一曰和,志體和;二曰和容,有儀容;三曰主皮,能中質;四曰和頌,和雅頌;五曰興武,與舞同也……言射者不但以中皮為善,亦兼取和容也。”《論語稽求》中的解釋更加細緻,現錄於下,以資參考:

6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6、一個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鋒利的工具。

67、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68、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69、只知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勢必惘然而無所獲,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讀書,也是很危險的。

70、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論語》

71、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72、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73、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孔子《論語》

74、孔子學習名言我教給你了很多的知識,如果你學會了知道了就是知道了,如果你沒有學會不知道那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智慧

75、忍不住一時的小忿,就會毀壞整個大事。

7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論語》

77、聽其言而觀其行。

78、如果對這種行為能夠容忍,那麼還有什麼行為不能容忍呢?

79、君子知道追求道義,小人則只知道追求私利。

8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81、主張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才是求知的正確態度。

83、三個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一個人是我的老師,我們可以把好的東西學到,然後把不好的東西改掉

8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85、由此可見,不主皮就是不以能否射中靶子為主,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力氣不同。科,等也。也就是說,射由軍事的力射演化成禮儀的禮射,就不再以力量競技為目的,而是以儀容、儀態為目的。

86、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孔子《論語》

87、主者,著也。主皮者,著於皮也。能中質是也。夫射期中質,豈有習射而反以不中為能事者?射名不同,有專主皮者,有不專主皮者。主皮者,力射也。矢至於皮非力不能,孟子曰“其至而力也”;不主皮者,禮射也。其容體比於例,其節比於樂,雖發必祈中而不止於祈中者,以為禮也。禮射與力射截然二等,故夫子解之曰“禮射不主皮”者,謂與力射不同等故耳。

88、(戰國·孟子)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孔子的名言 篇13

1、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2、有教無類:讓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進社會發展。

3、“滿口說的都是討人喜歡的話,滿臉都是逗人喜愛的神色,這樣的人其實缺少仁德。”

4、不識貨,半世苦;不識人,一世苦。

5、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

7、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8、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9、安樂給人予舒適,卻又給人予早逝;勞作給人予磨礪,卻能給人予長久。

1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1、別低頭,王冠會掉;別流淚,壞人會笑。

12、“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的學說,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13、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1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15、君子不器。

16、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17、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

18、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19、孔子說這話的目的是告訴學生,一個人應該堅定信念,矢志不渝。

20、“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21、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同上)

22、不恥下問:提倡人人好學虛心求教。

23、自信的人,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依靠著必勝的信心,在艱苦的搏擊中,駛向成功的彼岸。

24、言必信,行必果。

25、後世被用來提醒人們用老實的態度對待知識問題,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要養成踏實認真的學習態度,實事求是的作風,避免魯莽虛榮的風氣。

26、一起來體會其中的智慧人生。

2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8、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只有虛心向別人請教,才能不斷完善自己。

29、三軍中最重要的統帥是可以換人的,但是,一個普通人的志向卻不可以改變。

30、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謀劃,就會有即將到來的憂患。邏輯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憂,是因為以前沒有考慮得長遠。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2、譯文:說話一定要誠信,做事一定要堅定果斷。

3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4、朝聞道,夕死可矣。

3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6、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37、子曰:克己復禮。

3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同上)

39、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1、品德高尚的人不會孤獨,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4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3、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體觸萬物時生髮出的精粹思想,有更為普遍的意義,那就是要我們珍惜時光。

44、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好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4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6、你要求別人做什麼時,首先自己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別人這樣了,那麼你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47、道,不同,不相為謀。

48、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49、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言有許多,諸如:

50、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51、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意思是,整天吃得飽飽的,什麼心事都不用,這就難辦了呀!不是有擲骰子,下圍的遊戲嗎,乾乾這些,也比什麼都不幹好。

52、朝聞道,夕死可也。

孔子的名言 篇14

1、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5、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6、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1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

1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5、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6、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1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8、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9、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20、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21、過,則匆憚改。

22、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23、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24、聽其言而觀其行。

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26、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2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8、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29、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30、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31、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3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3、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34、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35、不遷怒,不貳過。

36、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37、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38、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3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40、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41、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42、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4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4、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

45、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46、巧言令色,鮮矣仁!

47、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48、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4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50、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孔子的名言 篇15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德不孤,必有鄰!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思而後行!

敏於事而慎於言!

其身正,不令而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聽其言而觀其行!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不學禮,無以立。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學而時習之!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