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孔子的名人名言9篇

語錄名言 閱讀(2.27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名言吧,名言可以帶來警醒和激勵,有助於我們學會正確地做人和處事。你知道什麼樣的名言才能算得上是優秀的名言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孔子的名人名言,歡迎閱讀與收藏。

孔子的名人名言9篇

孔子的名人名言1

1、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3、過猶不及。

4、克己復禮,為仁。

5、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6、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7、剛、毅、木訥,近仁。

8、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0、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11、寢不屍,居不容。

1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3、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14、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5、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7、朝聞道,夕死可矣。

18、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9、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0、篤信好學,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3、巧言令色,鮮矣仁!

24、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5、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6、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27、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8、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29、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30、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31、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32、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33、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34、見得思義。

3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6、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3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孔子的名人名言2

1、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2、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3、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

4、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5、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6、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7、不學禮,無以立。

8、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0、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1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14、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15、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6、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7、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8、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9、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0、過,則匆憚改。

21、不遷怒,不二過。

2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4、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26、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8、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30、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1、巧言亂德。

32、巧言令色,鮮矣仁。

33、剛、毅、木、訥近仁。

34、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5、聽其言而觀其行。

36、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7、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3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39、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0、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1、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42、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43、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44、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45、禮之用,和為貴。

46、放於利而行,多怨。

47、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48、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49、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5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51、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52、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53、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54、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5、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56、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57、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58、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59、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60、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61、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62、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63、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64、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65、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6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7、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6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9、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70、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71、放於利而行,多怨。

7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3、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74、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75、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76、(“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7、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78、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79、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8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81、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82、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83、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84、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8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86、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87、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88、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8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90、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9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92、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9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94、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9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9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9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98、不學詩,無以言。

99、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100、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101、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102、有教無類。

103、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104、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05、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106、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107、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108、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09、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110、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11、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112、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13、苟正其身,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14、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15、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1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7、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18、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119、君子之行也,度於禮。

120、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121、君於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122、……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123、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124、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125、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26、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127、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1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的名人名言3

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5、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6、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7、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

9、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0、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12、《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1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4、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5、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6、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17、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18、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1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2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1、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2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3、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24、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25、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

2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7、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28、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9、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30、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孔子的名人名言4

1、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3、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4、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5、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 :“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7、子路問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8、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9、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10、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11、苟正其身,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2、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3、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4、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15、君於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6、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7、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18、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19、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20、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21、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22、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3、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24、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

25、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孔子的名人名言5

1、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4、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孔子

7、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孔子

8、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孔子

9、禮之用,和為貴。——孔子

1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11、不遷怒,不二過。——孔子

12、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孔子

13、過,則匆憚改。——孔子

1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

16、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孔子

17、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孔子

18、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孔子

19、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孔子

20、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

21、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孔子

22、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

2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

24、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孔子

25、聽其言而觀其行。——孔子

26、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孔子

2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28、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29、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30、剛、毅、木、訥近仁。——孔子

31、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32、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孔子

33、巧言亂德。——孔子

34、放於利而行,多怨。——孔子

35、己所不欲,匆施於人。——孔子

36、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孔子

37、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38、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

39、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孔子

40、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

41、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孔子

孔子的名人名言6

一、孔子名言: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7、道不同,不相為謀。

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9、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11、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4、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二、孔子人生名言:

1、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3、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4、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5、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8、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2、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3、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4、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5、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16、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7、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22、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23、放於利而行,多怨。

2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5、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6、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7、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28、(“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9、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30、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31、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三、孔子做人名言:

1、不學禮,無以立。

2、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8、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0、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的名人名言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摘孔子《論語》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論語》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摘孔子《論語》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摘孔子《論語》孔子的名人名言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摘孔子《論語》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摘孔子《論語》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論語》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摘孔子《論語》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論語》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摘孔子《論語》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摘孔子《論語》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摘孔子《論語》

孔子的名人名言8

(一)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

(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四)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五)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七)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八)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九)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十)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十一)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十二) 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十三)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十四) 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十五) 有教無類。

(十六)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十七)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十八)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十九) 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二十)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二十一) 不學詩,無以言。

(二十二)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二十三)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二十四)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二十五)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十六)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二十七)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二十八)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二十九)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三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三十一) 道不同,不相為謀。

(三十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三十三) 不學禮,無以立。

(三十四) 禮之用,和為貴。

(三十五) 聽其言而觀其行。

(三十六)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三十七)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三十八)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三十九) 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四十)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四十一)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四十二)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四十三)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四十四)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孔子的名人名言9

1、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孔子

2、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朱子雲:不求諸心,故緡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

4、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答: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5、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6、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7、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8、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9、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摘孔子《論語》

10、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論語》

1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孔子

13、巧言亂德。孔子

14、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16、過,則匆憚改。孔子

1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

18、己所不欲,匆施於人。孔子

19、不遷怒,不二過。孔子

20、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摘孔子《論語》答:①質:質樸。②文:文飾。③史:虛浮不實。④彬彬:相雜適中的樣子.

21、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答: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22、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論語》

23、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孔子

2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摘孔子《論語》

25、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孔子

26、剛、毅、木、訥近仁。孔子

27、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孔子

2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孔子

29、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30、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孔子

31、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32、見得思義。

33、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孔子

34、禮之用,和為貴。孔子

35、聽其言而觀其行。孔子

36、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8、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

3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答: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4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論語》

41、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答:顏淵感嘆地說:(對於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鑽研,越鑽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看著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後面。老師善於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

42、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答:正確的話,能不聽從嗎?必須認真改正錯誤,才算可貴。恭順的話,能不使人高興嗎?

43、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孔子

44、放於利而行,多怨。孔子

45、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孔子

46、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47、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

48、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孔子

49、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孔子

50、意:同臆,猜想、猜疑。(2、必:必定。

5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摘孔子《論語》

52、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論語》答:鳥快要死的時候,鳴叫的聲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出來的話也是善良的。

53、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

5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摘孔子《論語》答: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諡號。

56、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於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不安。

57、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5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

59、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60、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61、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6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63、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6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6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孔子

67、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6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

6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70、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孔子

7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72、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