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關於孔子的名言15篇

語錄名言 閱讀(4.53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名言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名言是人們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的提煉和總結。究竟什麼樣的名言才是優秀經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孔子的名言,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孔子的名言15篇

關於孔子的名言1

1、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孔丘

2、 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 《論語》

3、 知恥近乎勇。 ——孔子

4、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孔子

5、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孔子

6、 民無信不立。 ——孔丘

7、 學而不已,闔棺乃止。 ——孔子

8、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論語》

9、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孔子 《論語》

10、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孔丘 《論語》

11、 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孔丘

12、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 《論語》

13、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孔子 《論語》

1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 《論語》

15、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孔子 《論語》

16、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論語》

17、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丘 《論語》

18、 八佾舞於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論語》

19、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論語》

20、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 《論語》

21、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 《論語》

22、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 《論語》

23、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 《論語》

24、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 《論語》

2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論語》

26、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論語》

27、 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 《論語》

2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論語·衛靈公》

29、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30、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 子 《論語 》

3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論語》

32、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 《論語》

33、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

34、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孔丘 《論語》

35、 與人交,推其長者,諱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36、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 《論語》

37、 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 《論語》

38、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 《論語》

3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論語》

40、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孔丘

41、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 《論語·里仁》

42、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 《 論語》

43、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 《論語》

44、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孔子 《論語》

45、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孔子 《論語》

46、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孔子

47、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 《論語》

48、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 《 論語 》

49、 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 ——孔丘

50、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孔子 《論語》

51、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孔子 《論語》

52、 與朋友交,,嚴而有信。 ——孔丘

53、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孔子 《論語》

54、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孔子 《論語》

55、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孔丘 《論語》

56、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孔子 《中庸》

57、 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孔丘

58、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 《論語·子路》

59、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丘

60、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孔子

61、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孔子 《論語》

62、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 《論語》

63、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孔子

64、 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 《論 語》

65、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孔子 《論語》

66、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孔子 《論語》

67、 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孔子 《論語》

68、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孔 子

69、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孔子 《 論語 》

70、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孔子 《論 語》

71、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孔子 《論語》

72、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 《論語》

73、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

74、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孔子 《論語》

75、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孔子 《論語》

76、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 《論語》

77、 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78、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孔子 《論語》

79、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孔子 《論語衛靈公》

80、 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81、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 ——孔子 《孝經》

82、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 《論語》

83、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孔子 《論語》

84、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 《論語》

85、 過而不改,是謂過也。 ——孔子

86、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 《論語》

87、 不貳過。(犯過的錯誤不再重犯。) ——孔子 《論語·雍也》

88、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 —— 孔 子 《論 語》

89、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 亦不 可行也 。 ——孔子 《論語》

90、 “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與其易也,甯戚。” ——孔子 《論語》

91、 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 《論語》

92、 “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 祿在 其中矣 。 ——孔子 《論語》

93、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孔子 《論語 》

94、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 心所 欲不逾 矩。 ——孔子 《論語》

95、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 在鬥 ;及其 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孔丘 《論語.季氏》

96、 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 以行 成於內 ,而名立於後世矣。 ——孔子 《孝經》

97、 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孔子 《論語》

98、 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孔丘 《論 語》

99、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正直)友諒(誠信)友多聞(見多識廣),益矣; 友 便辟( 性情暴躁,慣走邪道)友善柔(過份優柔寡斷或和顏悅色騙人)友便佞(心懷鬼胎。諂媚),損矣。 ——孔子 《論語》

100、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 得之 ,不去 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孔子 《論語》

關於孔子的名言2

1)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4) 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

5) 其使民也義。

6) 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7)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8)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9) 禮之用,和為貴。

10)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賢人。

12)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3)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14)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15) 士可忍,孰不可忍?

關於孔子的名言3

1.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論語·先進》

2.君子周急不繼富。——《論語·雍也》

3.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4.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5.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論語·鄉黨》

6.食不語,寢不言。——《論語·鄉黨》

7.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8.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9.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10.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11.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12.放於利而行,多怨。

13.君子以當仁不讓。——《論語》

14.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15.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關於孔子的名言4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孔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孔子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勿自辱焉。——孔子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孔子

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孔子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孔子

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孔子

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名言名句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論語譯註》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孔子曰:“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關於孔子的名言5

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8、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9、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0、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1、巧言令色,鮮矣仁!

12、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14、過猶不及。

15、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7、克己復禮,為仁。

1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9、寢不屍,居不容。

20、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22、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24、朝聞道,夕死可矣。

25、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26、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27、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28、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29、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3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1、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3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4、篤信好學,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3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3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3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38、剛、毅、木訥,近仁。

關於孔子的名言6

1、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5、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6、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0、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1、子曰: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2、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13、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4、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15、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17、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8、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9、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朽木不可雕也。

21、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2、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3、學而不思則惘。

24、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5、未知生,焉知死?

26、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

27、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8、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9、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30、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31、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32、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33、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34、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5、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36、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7、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9、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40、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4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2、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43、孔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4、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5、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46、孔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47、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48、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49、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50、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51、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2、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5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5、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56、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57、不學禮,無以立。

58、孔子曰:有教無類。

59、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關於孔子的名言7

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7、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8、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9、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1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2、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13、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14、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15、放於利而行,多怨。

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1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8、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9、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20、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21、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22、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2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24、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2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6、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2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8、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9、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30、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1、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32、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33、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34、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5、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36、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37、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38、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39、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4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1、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4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3、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4、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45、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46、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47、孔子曰: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48、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49、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50、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1、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5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關於孔子的名言8

1“不遷怒,不二過。”

2“不學禮,無以立。”

3“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4“剛毅木訥近仁。”

5“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7“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8“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1“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12“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15“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16“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17“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8“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9“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0“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1“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22“禮之用,和為貴。”

23“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27“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拓展閱讀】

  一、孔子勸學名言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7、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8、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9、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1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1、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2、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13、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4、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15、有教無類。

16、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18、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19、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20、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21、不學詩,無以言。

22、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23、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24、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二、孔子做人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2、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4、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7、道不同,不相為謀。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9、不學禮,無以立。

10、禮之用,和為貴。

11、聽其言而觀其行。

12、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4、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5、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6、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1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8、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19、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1、過,則匆憚改。

22、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2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4、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25、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26、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27、不遷怒,不二過。

28、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30、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3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2、巧言亂德。

33、巧言令色,鮮矣仁。

34、剛、毅、木、訥近仁。

3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6、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37、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3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3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40、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41、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42、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43、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44、放於利而行,多怨。

4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孔子人生名言

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6、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7、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8、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9、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10、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11、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4、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5、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6、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7、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8、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9、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20、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1、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2、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23、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24、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25、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26、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27、放於利而行,多怨。

2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30、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孔子

關於孔子的名言9

1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2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3 、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4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5 、與朋友交,嚴而有信。

6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7 、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8 、八佾舞於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9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10 、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

11 、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12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13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14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 、君子博學與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16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17 、言必行,行必果,硜硜乎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18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19 、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20 、諦,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21 、吾之大患為吾有身。

22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3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24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5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26 、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關於孔子的名言10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3、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4、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5、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7、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8、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9、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1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1、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3、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5、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16、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8、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19、不學詩,無以言。

20、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21、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22、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23、有教無類。

24、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五、孔子政治名言

1、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3、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4、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5、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6、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7、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8、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9、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0、苟正其身,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1、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2、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5、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16、君子之行也,度於禮。

17、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18、君於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19、……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20、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21、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22、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3、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24、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6、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2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28、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

29、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30、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31、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32、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33、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關於孔子的名言11

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

2)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3)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4)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5)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8)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9)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3)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5) 道不同,不相為謀。

孔子關於時間的名言推薦

1)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3)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4)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 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7)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8)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9)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0)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1)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2) 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1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6)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17)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18) 放於利而行,多怨。

19)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0)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關於孔子的名言12

1. 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

2. 過則勿憚改。—— 《論語·學而》

3. 辭達而已矣。——《論語·衛靈公》

4. 聞一以知十。——《論語·公冶長》

5. 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6. 敬鬼神而遠之。—— 《論語·雍也》

7. 割雞焉用牛刀。——《論語·陽貨》

8. 夫子莞爾而笑。——《論語·陽貸》

9. 大德必得其壽。—— 《禮記·中庸》

10. 無伐善,無施勞。——《論語·公冶長》

11.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2. 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13. 君子周急不繼富。—— 《論語·雍也》

14. 乘肥馬,衣輕裘。——《論語·雍也》

15. 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16. 食不語,寢不言。—— 《論語·鄉黨》

17. 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憲問》

18. 當仁,不讓於師。——《論語·衛靈公》

19. 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20. 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

21. 德不孤,必有鄰。——《論語》

22. 君子以當仁不讓。——《論語》

23. 未知生,焉知死? ——《論語·先進》

24. 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25. 為君難,為臣不易。——《論語·子路》

26. 不知言,無以知人。——《論語·堯日》

27. 惟上知與下愚不移。—— 《論語·陽貨》

28.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29.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

30. 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

關於孔子的名言13

  1論孔子名言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想和他們看齊,看見不是賢人的人就在內心自己反省。”這句話看起來簡簡單單,再怎麼看也就那麼一句話,然而,深入一想,如今的我們有誰能做到像孔子說的那樣?我想大概是少之又少吧!但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這種精神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的。

開朗的人必然會比內向的人朋友多,人緣好,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內向的人羨慕那些外向開朗的人緣,如果他一天只會在那想:“哎,如果我是他那該多好,那麼我就不會再孤獨,再寂寞,如果我是他……”如果他不去想辦法使自己變開朗,變得人緣好,那麼,他一切一切的“如果”就會永遠的是“如果”,不會去實現,他也永遠不會變得人緣好;成績好的人,必然得不到老師們的讚賞,同學們的誇獎,如果一個成績不太好的人夢想自己的成績變好,得到老師讚賞,同學誇獎,可如果他一天不去努力使自己提高,成績出類拔萃,只會在那空想的話,那他的夢想就怎麼也不會變成現實,他終究是那個成績不好的人,得到老師的讚賞,同學的誇獎終究只是夢,只是幻影;富人必然會有很多窮人沒有的權力,如果一個窮人想擁有富人那樣的權力卻只會坐在那乞求上帝,不去想怎樣才能讓自己成為富人,讓自己擁有富人那樣的權力的話,他就只能坐在地上乞求富人施捨錢財。如果人們沒有“見賢思齊焉”的這種精神,那麼窮人還是窮人,成績差的人還是成績差的人,內向的人還是內向的人,不會有所改變。有些人看到一些品德差的人就只會在一旁指指點點,可你們有沒有想過,你身上也正有這樣令人討厭的品格,別人同樣的討厭你,因此,我們應有“見不賢而自省也”的這種精神。

我們應做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家裡讀《中華傳統美德格言》這本書,我讀了以後,覺得受益非淺。特別是孔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句格言,對我的教育意義最大。

這個格言後面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說的是:范仲淹是北宋時大文學家。一次,他寫了一篇文章,對自己的文章十分滿意。後來他的朋友李泰伯看了文章,建議把“德”字改成“風”字,這樣做既可以與前邊的“雲山”、“江水”相呼應,並且更有韻味。范仲淹覺得李泰伯言之有理,便接受他的意見。經過這個故事,更可說明,當自己有了令自己滿意的成果,應當不恥下問,向人多請教。無論是誰,只要有學問,都該去向他們請教。

我平時就沒有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一點。正因為這樣,我還失敗過呢。記得有一天,我正在做奧數題,做著做著,一道題把我給難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我還是一邊思索,一邊在草稿紙上比劃著:“一定要把這道題給解出來。”大約過了十分鐘,突然媽媽回來了,看到我正在做題,就不打擾我了,可又看見我愁眉苦臉,問我:“怎麼了,解不出來了,我跟你一起解,好嗎?”“不用了,我自己做。”我答道。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我還是沒有把那道奧術題給解開。媽媽又走了過來,看了看那道題,思索了一會兒,“我知道了!

”媽媽說道。她把那道題的解法和意思全部告訴了我,我這才豁然開朗。還有一次,我記得我畫了一幅畫,自己認為畫的很不錯,就得意洋洋地拿給愛畫畫的妹妹看,妹妹看了以後說:“畫得真好,我還畫不出這樣的畫呢!

”我高興地笑了,妹妹也高興地笑了。妹妹又仔細地看,她說:“哥哥,你好象有一處地方畫錯了。”“哪裡?我看看。”我說。妹妹指著畫說:“你畫得是春天春意盎然的景象,可吹的是西北風,這可是牛頭不對馬尾了吧。”“哎呀,我真粗心啊!

妹妹你真仔細啊,你可以做評畫專家了。”我讚歎著。妹妹“哈哈”地笑了。

我讀了這本書,真是大有收穫。我以後一定改正這個缺點,一定要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那我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使自己更加完美。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今天,我們學了《論語十則》一課,裡面都是論述孔子與他弟子的名言警句,使我受益匪淺。而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問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問也。”

這句話是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先生為何用“文” 做孔文子的是好,孔子說:“他勤奮好學,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嗜好。”“不恥下問”是後來流傳下來的一個成語,意思就是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當然,在我們平時生活中也是一樣,雖然有些人的知識學問的確不如我們,但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他們在某些方面及時不如我們,但是他們也有優秀的一面,沒有人是完美的,人與人之間就應該取長補短,多跟別人學習技術與經驗。只要他們在其他方面屄我們好,他們就可以做我們的老師,我們要虛心地去學習。而另一方面就是讓我們勤奮刻苦地學習,也不能全依靠別人的幫助。

我也有同樣的經歷,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寧願不會,空著不寫也不會虛心地去請教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只是一味地自己去想,最後終究落掉了重要的知識點。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我們要虛心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取長補短。

  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歷史的畫卷,因歲月的沖洗,顯得枯黃陳舊,將歷史的足跡點點抹淡。然而,華夏五千年的文化,總有些像《論語》一類的書籍雖早已褪去了華麗的色彩,顯得古老陳舊,但實則它與我們的距離並不遙遠。——題記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衛靈公》。《論語》中有許多簡單的道理需要我們去感悟與實踐。它用的文字往往言簡意賅,但其蘊含的道理絕不會同表面一樣容易。就像《論語·衛靈公》中記載的,孔子的學子之一子貢,曾問了孔子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意思是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使人終生奉行的呢?孔子用商量的語氣對他說:“其恕乎!”什麼叫“恕”呢?孔子又用了八個字解釋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那麼也就是說,做任何事,都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不要強人所難,更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用現如今的話說,就是要學會寬容。

《北京日報》曾刊登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少年在公交車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員讓他擦掉。少年感到很難堪,不願去擦。女售票員給了他個臺階下,自己用紙把痰擦掉了。事後少年很後悔,他給報社寫了封信,表示向這位售票員道歉。這件事告訴我們,得理且讓人。寬容的感化常比劍拔弩張的作用要恆久得多。如果她不這麼做,而是硬逼少年去擦痰,結果會是怎樣的呢?也許,不用我說,也可以想象得到。正因為女售票員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所以以寬容之心完美的化解了這件事。

怎樣算寬容呢?就是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換位思考,包容他人;就是要學會忘記。因為剋制性的寬容,不是真正的寬容,它不能從根源癒合心靈的傷口。只有那種不記、不究的寬容,才是寬容的真正境界。

“其恕乎!”——就一個“恕”字,教會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的快樂,如何適應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標;就一個“恕”字,就是我們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電圖,是這個世界的一張美好的通行證。讓我們學會如何去寬容別人吧!得過且過,我們的生活才會快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人著想,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會更加和諧,幸福,並充滿了快樂。

——後記

  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中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於別人身上。這句話說得短小而經典,因此被許多人引為座右銘掛在身上。

沒錯,這句話說得很對,但是我想了想,難道只有是己所不欲,才能勿施於人嗎?那麼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於人?

每個人都有這麼一個習慣,就是總喜歡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介紹給另一個人。我有一個同學,他很喜歡周杰倫,於是他把周杰倫的海報貼滿了整個宿舍,又不厭其煩的給我們講述他的經歷,終於找來了同學對他的反感。可他最後還很委屈的說:這麼厲害的人,難道你們不敬佩他嗎?誠然,JAY的名氣很大,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歡他一個,畢竟還有喜歡劉德華,喜歡李宇春的。那位同學很喜歡周杰倫,是沒錯。但如果把這種喜歡橫加與別人身上,就是他的不對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只要大家剋制一點都能做到。但己所欲,勿施於人,這點要做好就相對困難了。因為己所欲是指自己喜歡的東西,依照每個人的心理特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那把它拿來分給大家難道有什麼錯嗎?其實錯就錯在這,因為我們喜歡的東西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有人是金錢為至高無上,又認識金錢為糞土垃圾,道理便是這樣。有時我也會不知不覺地做出一些這樣的事情,比如我迷戀創網,便把同學們都推薦到創網上去,結果他們都認為那隻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網站,絲毫不感興趣。剛開始我也費解,這麼好的網站為什麼他們全都置若罔聞?不過現在我明白了,每個人的興趣不同,一個文學愛好者當然喜歡像創網這樣能發表文章的網站,反之如果對一個討厭寫作的人來說又怎會喜歡上這裡?可見一個人的愛好不同,個性不同,他所形成的世界觀也就不同。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東西,也沒有絕對差的東西,關鍵是我們自己對它的看法。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有人愛江山,有人愛美女,有人愛財富,有人愛自由。如果把比爾?蓋茨的金錢送給犬儒學派的第歐根尼?拉爾修,我相信他一定會嗤之以鼻。正如我們無法接受自己討厭的東西一樣,也許別人也無法接受我們的好意呢!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中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於別人身上。這句話說得短小而經典,因此被許多人引為座右銘掛在身上。

沒錯,這句話說得很對,但是我想了想,難道只有是己所不欲,才能勿施於人嗎?那麼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於人?

每個人都有這麼一個習慣,就是總喜歡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介紹給另一個人。我有一個同學,他很喜歡周杰倫,於是他把周杰倫的海報貼滿了整個宿舍,又不厭其煩的給我們講述他的經歷,終於找來了同學對他的反感。可他最後還很委屈的說:這麼厲害的人,難道你們不敬佩他嗎?誠然,JAY的名氣很大,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歡他一個,畢竟還有喜歡劉德華,喜歡李宇春的。那位同學很喜歡周杰倫,是沒錯。但如果把這種喜歡橫加與別人身上,就是他的不對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只要大家剋制一點都能做到。 但己所欲,勿施於人,這點要做好就相對困難了。因為己所欲是指自己喜歡的東西,依照每個人的心理特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那把它拿來分給大家難道有什麼錯嗎?其實錯就錯在這,因為我們喜歡的東西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有人是金錢為至高無上,又認識金錢為糞土垃圾,道理便是這樣。有時我也會不知不覺地做出一些這樣的事情,比如我迷戀創網,便把同學們都推薦到創網上去,結果他們都認為那隻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網站,絲毫不感興趣。剛開始我也費解,這麼好的網站為什麼他們全都置若罔聞?不過現在我明白了,每個人的興趣不同,一個文學愛好者當然喜歡像創網這樣能發表文章的網站,反之如果對一個討厭寫作的人來說又怎會喜歡上這裡?可見一個人的愛好不同,個性不同,他所形成的世界觀也就不同。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東西,也沒有絕對差的東西,關鍵是我們自己對它的看法。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有人愛江山,有人愛美女,有人愛財富,有人愛自由。如果把比爾?蓋茨的金錢送給犬儒學派的第歐根尼?拉爾修,我相信他一定會嗤之以鼻。正如我們無法接受自己討厭的東西一樣,也許別人也無法接受我們的好意呢!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我,從小便是孔子爺爺的小“粉絲”。每每開啟《論語》,品讀那些字字句句,就如同穿越千年的時空隧道,與孔子爺爺對話,聆聽智者的心音,體悟聖者的教誨,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做人的道理。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莫過於“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幾個人結伴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我要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再審查自己,有利於自我對照檢查改正和提高。這樣,無論同行的人善或不善,都能幫助我變得更好更強。

“三人行,必有我師”告訴我們能者便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成長過程中,身邊總有一些人陪伴著我們一起學習、成長。其實,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可貴的閃光點值得我們去借鑑,來彌補我們的不足。在我們擁有55個成員的班集體中,許多同學都有著一技之長。那些運動健兒、“繪畫大師”、手工巧匠、“小提琴家”,都是班級裡最亮麗的風景線。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老師,不是嗎?

“三人行,必有我師”告訴我們做人應謙遜、要寬容。謙遜和寬容是一種態度和精神,也是人與人相處的調和劑。傳說上帝在造人時,把裝有每個人缺點的口袋縫在後背,裝有別人缺點的口袋縫在胸前。所以,人們往往只看到別人的缺點,卻忽視了自己的不足。孔子爺爺早在千年前就用寥寥十餘字告訴我們,我們要多學習他人長處,將別人缺點引以為戒。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樣,不僅自身修養得到提高,還與身邊的朋友更加親近。這是一件多麼愉快的事情,不是嗎?

高山之所以雄偉綿延,是因為它從不捨棄一塊石子;大海之所以壯闊無邊,是因為它不隨意揮灑一滴水珠。我們要象山和海一樣,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爺爺,謝謝您為我們留下如此生動的教誨。

其實我在班裡的成績還不錯的,可是到了這裡就排在後面了,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樓外有樓,三人行,必有我師啊。

  8三人行,必有我師

這句話幾乎家喻戶曉,出自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論語》,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為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說: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孔子認為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說的是幾個朋友在一起相處,每個人身上都有我們學習的地方,不能憑藉一個人學習成績的好壞來評價人品的好壞,就算一個人腦子再笨,那他身上肯定也會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就那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來說吧!我由於不小心把王俊輝的鼻子撞出血了,於是班主任劉老師把我媽媽和王俊輝奶奶都請到了學校。王俊輝見他奶奶來了,趕緊對她奶奶說:“奶奶,您不要著急,您先坐下來。”他奶奶走的時候,王俊輝又說:“奶奶,下樓梯您要慢慢走,不要摔著。”我看到了這一幕,心理很是佩服,王俊輝的一舉一動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我覺得王俊輝在禮儀方面做得比我好。在學習上,王俊輝上課不認真聽講,做小動作,老師佈置的作業也不寫,如果寫的話也是糊,成績也不好,每次考試總是排在全班的倒數,和我的成績根本就不能比,但是我今天卻發現了王俊輝還有懂禮貌這個優點呢!所以王俊輝這方面還是值得我學習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七個字教會了我看人不能往他的短處上看,要多看看他的長處,並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人無完人,要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斷進步,更上一層樓,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座右銘。

這就是我對“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的理解。

關於孔子的名言14

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3)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4)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5) 人能巨集道,非道巨集人。

6) 不學禮,無以立。

7) 孔子曰:“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8) 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9)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0) 不遷怒,不二過。

11)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2)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3)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14)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15)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6)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8)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19) 放於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0)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關於孔子的名言15

1、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解釋: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來說有什麼因難呢?

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解釋:用功讀書便忘記了吃飯,陶醉在學問裡,便忘了憂愁,不知道衰老要到來。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釋: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解釋:一個真正的有責任的人,必須具有堅韌的意志,因為他揹負的責任重大而實現的道路很漫長。因為以仁為自己的責任,所以是重大的責任。因為以生命的結束作為任務的結束,所以實現仁的道路是漫長而遙遠的。

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釋: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病:沒有主觀猜疑,沒有定要實現的期望,沒有固執己見之舉,沒有自私之心。

6、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解釋:(對於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鑽研,越鑽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看著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後面。老師善於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釋: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無可救藥。亦作“朽木難雕”.亦作“朽木不雕”.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釋: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學,即知名學。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學,規範人們行為,使人們的言行舉止有章可循。三、忠學,是修養學。是培養人自覺自願地做自己該做的事。四、信學,是知人辨事之學,是培養人判斷力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