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現代詩歌鑑賞題

語錄名言 閱讀(7.66K)

如何解答現代詩歌鑑賞題

現代詩歌鑑賞題

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內容、語言、表達技巧,是新《考綱》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的熱點考題是關於詩歌的鑑賞,而現代詩歌的鑑賞倍受人們的關注。那麼,如何來解答現代詩歌的鑑賞題呢?從大學聯考的命題實際來看,現代詩歌的測試多以選擇題的方式出現,如1999年大學聯考語文第10題對艾青詩《我愛這土地》的賞析等。在具體的應試過程中,可以運用以下一些解題技法。

一、借技巧,抓關鍵,透過現象看本質。

詩歌貴形象思維,且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什麼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於說這事物怎樣,而在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借物言志。而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無不依賴於詩歌語言的表述,如果我們在應試時能借助這一作詩技巧,抓住這些關鍵性的詩句,那麼我們就能撥開迷霧,透過現象,把握全詩的主旨,從而順利解答關於主旨一類的考題。

例如: 對詩人臧克家在1932年寫的《老馬》一詩的主旨理解正確的是()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它橫豎不說一句話/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它把頭沉重地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淚只往心裡咽/眼裡飄來一道鞭影/它抬起頭來望望前面

A.反映舊中國生產力低下,長途運輸還得靠老馬拉車。

B、同情老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躪的命運。

C.顯示舊中國人民在死亡線上掙扎,命運十分悲慘。

D.揭示舊中國人民正以驚人的毅力忍受著深重的苦難。

本詩以馬為描繪物件,但作者決不會是在說現實中的馬如何如何。作者顯然是在以馬喻人。本題A、B兩項都是錯誤在不懂得這種技法。C項能聯絡該詩寫作的時代背景來展開想象和聯想,懂得以馬喻人,但對詩的主旨理解錯了。“它橫豎不說一句話”、“它把頭沉重地垂下”、“它有淚只往肚裡咽”這些關鍵語句描繪的形象是在“忍受”而非“掙扎”,它是災難深重的舊中國人民悲慘形象的真實寫照。可見答案應為D。

二、按需要、看搭配,注意表達合語境。

與古典詩歌一樣,現代詩歌也十分講究語言的錘鍊。有一類考題是考查運用詞語的能力的。做這類題,一要看詞語的搭配,二要看錶現方法的需要,三要看是否合乎句意,符合詩境,從而達到排誤存正。

例如: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詩後考題

也許——葬歌(聞一多)

也許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許,也許你要睡一睡,/那麼叫夜鷹不要咳嗽,/蛙不要號,蝙蝠不要飛。

不許陽光a你的眼簾,/不許清風b上你的眉。/無論誰都不能驚醒你,/撐c鬆陰庇護你睡。/也許你聽這蚯蚓翻泥,/聽這小草的根鬚吸水,/也許你聽這般的音樂,/比那咒罵的人聲更美。

那麼你先把眼皮閉緊,/我就讓你睡,我讓你睡。/我把黃土輕輕蓋著你,/我叫紙錢緩緩的飛。

第二節abc三處各有一個詞,依次填入後,恰當的一項是( )

A、照 飄 樹

B、弄 吹 片

C、撥 刷 傘

D、射 掠 團

細品全詩,可知:a處,主語是“陽光”,賓語是“眼簾”,“弄”字顯然不當,據下文“無論誰都不能驚醒你”可知ab兩處用的是擬人法,“照”和“射”不能產生擬人作用,所以a處應尋撥”。“飄、吹、掠”也都不能產生擬人作用,所以b處應尋刷”。c處,“團”字與“鬆陰”搭配不當,“樹”和“片”與“撐”字搭配不當。只有“殺字,既能與“撐”搭配,又能與“庇護”搭配。比較四個選項,答案當為C。

三、讀原詩,據題幹,綜合思考防片面。有些對思想內容與寫作手法的理解的考題,往往採用以偏概全的方法來設定迷惑項,干擾考生。應試時,應把原詩、註釋及題幹中提供的條件綜合起來考慮,才能解答。仍以聞一多先生的《也許(葬歌)》為例(原詩見上): ①這首詩是作者為長女立瑛三歲時天折而作。表達的思想感情貼切的一項是( )

A.表現父親對死去的女兒無比疼愛憐惜,內心極度哀傷的感情。

B.通過對女兒的哀悼,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社會“咒罵的人聲”強烈的不滿。

C.表現父親為死去的女兒衷心祈禱,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D.通過對女兒的哀悼,表達了詩人希望過一種安寧平靜生活的強烈願望。

②這首詩中寫出了夜鷹、蝙蝠、陽光、清風、鬆陰、蚯蚓、小草、黃土、紙錢等事物及有關的動作或聲音,這樣寫的目的是()

A.通過具體形象,象徵社會的環境

B.通過具體形象,進行生動的比擬。

C.通過具體形象,烘托真實的意境。

D.通過具體形象,展開豐富的想象。

第①小題考查的是對詩的思想內容的理解。有些考生知道聞一多是個民主主義戰士,知道他的詩集《死水》內容多抨擊黑暗現實,因而在做題時不加考慮地選擇B項。這是不正確的。本題題幹已經提示:這首詩是作者為長女立瑛三歲天折而作。即是為亡女而作,抒發的就一定是哀痛之情。所以答案應為A。

第②小題考查的是對寫作方法的理解。依據上面對詩歌的分析,B項不正確。詩中有比擬,但不是這些事物都用於比擬了,A項以偏概全,也不正確。D項“展開豐富的想象”與表現主旨偏離太遠。只有C項與悼念亡女緊相聯絡,是正確的。 四、找矛盾,扣詩題,把握意象辯真偽。

現代詩歌的考查,一般側重於詩歌的主題、意象、意境等方面。命題者在設定選項時,往往會採用肯定或否定的矛盾方法來干擾考生。因此,應試時宜先找出矛盾之項,再緊扣題目和旨趣,把握詩歌的形象特點,辨出真偽來。

例如(1999年大學聯考語文第10題): 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我愛這土地(艾青)

1938年11月17日 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看的土地,/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颳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合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A.詩人未用“珠圓玉潤”之類詞語而用“嘶啞”來形容鳥兒的歌喉,使人體味到歌者經歷的坎坷、悲酸和執著的愛。

B.關於“土地”“河流”“風”“黎明”的一組詩句,抒寫了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嚮往和希冀。

C.“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這兩句詩形象而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且隱含獻身之意。

D.“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兩句詩中的“我”,指喻體“鳥”而不是指詩人自己。

《我愛這土地》一詩是艾青在抗戰時期的名作,四個選項分別著眼於詩歌所抒發的情感,形象所蘊含的意義、文字表達技巧等,其中C、D兩項,一說“形象而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一說“詩中的‘我’,指喻體‘鳥’而不是指詩人自己”,構成明顯的矛盾項,必有一誤。答題時便可從此入手,細作分辨。讀詩可知,“我”是詩人的自我形象,其形象的特點是“愛這土地”,詩題已很明確。至於詩中寫到“鳥”,是對“我”擬物,以豐富“我”的形象,“鳥”不是全詩的形象。再說,這最後兩句詩人已從比喻的境界返回現實,是詩人在向讀者直抒胸臆,因此,根據這一形象特點,我們就不難判斷D項為不恰當的了。

總之,在應試中,只要我們因題制宜,靈活運用上述技法、現代詩歌的賞析題就會自如應付了。

[鞏固訓練]1.

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爐中煤——眷念祖國的情緒(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負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負了我的思量。/我為我心愛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該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該不嫌我黑奴囪莽?/要我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樣的心腸。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棟樑,/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見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從重見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我為我心愛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

1920年1、2月間作 選自1920年2月3日《時事新報:學燈》

A.作者把祖國比作“年青的女郎”、“心愛的人兒”,一句“啊,我年青的女郎!”喊出了蓄積已久的眷戀祖國的熱烈感情。

B.這首詩,詩人把自己比作在爐中燃燒的煤,旨在比喻自己思念祖國的熾烈的感情。

C.“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見天光。”是指詩人長期被黑暗社會壓抑,到現在(寫此詩時)才獲得自由。

D.全詩風格豪放、明朗,音調和諧流暢。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託了詩人的深情和熱望,極富美感,令人感動。

2.下面對冰心的《紙船——寄母親》一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我從不青妄棄一張紙,/總是留著——留著,/疊成一隻一隻很小的船兒,/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捲到舟中的窗裡,/有的被海浪打溼,沾在船頭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合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1923年8月27日

A.開篇入題,詩人從自己充滿天真童心的行為——摺紙作船寫起,為抒發對母親的深情作鋪墊。

B.第二節四句,詩人直接點明瞭紙船應去的方向,表達了詩人強烈誠摯的心願。

C.結尾“卒章顯志”,點明瞭她祈求想象中進入母親夢中的紙船能載著她對母親的愛和因遠離母親而產生的悲哀情懷流到母親的身邊。

D.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採用託物寓情的方法,使得感情的抒發既生動、具體,又含蓄、深沉。

3.下面對何其芳詩《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喝希望,/我歌唱那些屬於未來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長的力量。

我的歌呵,/你飛吧,/飛到年輕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樣顫抖過的/快樂或者好的思想,/都變成聲音飛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陣微風/或者一片陽光。

輕輕地從我琴絃上/失掉了成年的憂傷,/我重新變得年輕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對於生活我又充滿了夢想,充滿了渴望。

1941年12月8日

A.這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敘事詩,詩人通過對“早晨”“希望”“未來的事物”“生長的力量”等物件的歌唱,抒發了對少男少女們的赤誠之情。

B.詩是寫給少男少女的,但真正的主體是“我”。通過全詩,我們可以看到詩人鮮明的形象,聽到他深情的歌喉。

C.最後一節,詩人用了一個絕妙的意象:“輕輕地從我琴絃上/失掉了成年的憂傷”,使之與全詩起句的“歌唱”兩相呼應。

D.這首詩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熾烈的感情感動人,以優美的語言吸引人,充分顯示了詩人在詩藝上的造詣之深。

4.對下列短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堅壁(田間)

1943年6月作 狗強盜, 來,我告訴你: 你要問我麼: “槍,彈藥, “槍,彈藥, 統統埋在我的心裡!” 埋在哪兒?” 注:“堅壁清野”是抗戰時期,我軍民對付日軍“三光”政策的方法之一。指把糧食、槍彈等埋藏起來,不讓敵人得到。

A.開頭直呼“狗強盜”,三個字把“我”烈火般的憤怒和仇恨傾洩無遺。

B.“你要問我麼:/槍,彈藥,/埋在哪兒”這個設問表示“我”已把敵人看透了,突出了“我”的自信,敵人的氣急敗壞。

C.“來,我告訴你”幾句,是“我”面對敵人搜查時的嘲弄斥責之詞,也是全民抗戰的真實寫照。

D.全詩採用虛擬手法塑造了“我”的形象,而對敵人卻有意冷落,不費筆墨,表現了詩人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極端蔑視和仇恨。

5.對沙鷗詩《新月》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新月彎彎,/像一條小船。/我乘船歸去,/越過萬水千山。 花香,夜暖。/故鄉正是春天。 你睡著了麼?/我在你夢中靠岸。

A.入手擒題,詩一開始就把銀鉤似的一彎新月比作“一條小船”,使之成為詩人情感的閘門。

B.“我乘船歸去,/越過萬水千山。”兩句寫詩人以虛當實,憑藉想象踏上返回故鄉之路。

C.“花香。夜暖。”一句四字,從視覺、嗅覺和觸覺等方面向讀者正面立體地展現了故鄉春夜的迷人美景。

D.結句情深意美,詩人借新月之船,將綿綿不盡的遊子之情,灑落在故鄉的土地上,灑落在故鄉的夢裡。

6.閱讀臺灣當代詩人余光中《鄉愁》一詩,完成後面賞析題(1)一(2)。

鄉 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甲/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乙/我在這頭,她在那頭。

(1)詩中甲、乙兩處是詩句的位置,下面選填甲、乙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

A.甲、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乙、鄉愁是一條深深的海峽

B.甲、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乙、鄉愁是一條淺淺的海峽

C.甲、鄉愁是一條漫長的小路 乙、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D.甲、鄉愁是一條漫長的小路 乙、鄉愁是一條深深的海峽

(2)下面對《鄉愁》一詩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全詩以時間為序,以感情為線索,把對母親、妻子的愛熔鑄在對祖國的愛中,表達了作者渴望祖國統一的殷切的期望。

B.作品以時間為序,以感情為線索,把對祖國的愛熔鑄在對母親、妻子的愛中,表達了作者渴望祖國統一的深切願望。

C.作品以時間為序,以感情為線索,把對故鄉的愛熔鑄在對母親、妻子的愛中,表達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國懷抱的深切願望。

D、作品以時間為序,以感情為線索,把對母親、妻子的愛熔鑄在對故鄉的愛中,表達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國懷抱的殷切期望。

[附:參考答案]

1、C(詩人以煤的形成歷史作比,主要隱喻自己長久積蓄心中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2.B(“直接點明”之說有誤,作者在此並未明白說出,而是設定了懸念。)

3.A(主要是“敘事詩”一說有誤,應為“抒情詩”)

4.D(未句分析有誤。一是這裡的敵人指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國民黨反動派;二是作者這樣剪裁的目的,主要是給讀者留下想象的廣闊天地,強化詩作的表現力。)

5.C(正面的角度應指嗅覺和觸覺,無有視覺。)

6、

(1)B(甲處應填“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這是因為詩人成人後在大陸娶了新娘,是船票情繫夫妻二人,而不是一條小路。乙處應填“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而不應填“深深的”。因為“淺淺”比“深深”一句更具感情-色彩。那麼淺淺的一灣海峽竟分-裂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共同的愛。)

(2)A(“斜愛應熔鑄在“大”愛之中,且“故鄉”一詞內涵太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