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幼兒>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看雲識天氣》教學案例

幼兒 閱讀(4.15K)

做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時教師應設計好相關內容,主要通過問答、討論和教師的補充來完成課堂學習研討。多讓學生自行學習,做課堂的主宰。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一份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看雲識天氣》教學案例,歡迎大家檢視。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看雲識天氣》教學案例

  【案例背景分析】

2003年11月22日本人在崇雒中學七年級(1)班教學《看雲識天氣》,七年級(1)班的學生分為6組,每組設組長一名,經過兩個月的訓練,學生閱讀有一定的速度和能力,生字詞有獨立解決的能力,小組的合作、探究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本課採用“小團隊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本文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文章緊扣題目,層次清晰,首先從總體上說明為什麼看雲可以識天氣,再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最後說明看雲識天氣的意義和侷限性。本文內容雖通俗易懂,但學生對本文語言的生動準確特點需要教師點拔,再由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探究的方式解決。在學法上,本人讓學生注意觀察近十天的天氣情況和雲的關係;課前發動學生蒐集一些資料如圖片、資料等,以加強對雲的知識和天氣知識的瞭解;識記和蒐集一些關於天氣的諺語並學以致用,應用於現實生活中去。

  【案例描述】

下面是《看雲識天氣》的一段課堂教學片段。本人在在匯入新課後就進入知識大比拼的教學環節,我先請每小組同學速讀課文五分鐘,可看相關材料:課前提示、課後練習等,然後老師出題,以小組搶答方式競賽,比一比,看一看,哪組同學識記的速度快,捕捉資訊能力強,(共六個小組)下面是本環節的教學情景:

  1、經驗訴我們:哪幾種雲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哪幾種雲又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陳芊芊: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2、最輕盈、站得最高的雲叫什麼雲?它的出現將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柳娟:捲雲,它的出現將會帶來晴朗的天氣。

  3、夏天,天空中出現什麼雲,就會下暴雨,有時竟會帶來冰雹和龍捲風?

劉燕:積雨雲。

  4、說出本文中雲上光彩的名稱。

劉慧:暈、華、虹、霞。

  5、一種彩色光環,顏色排列是裡紫外紅,這是什麼光彩現象?

丁偉:暈。

周俊:不是,暈的顏色排列是裡紅外紫,裡紫外紅是華。

  6、說出本課中出現的諺語。

劉蘋: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東虹轟隆西虹雨。

吳建勇:還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競賽結束後本人再把表格發給學生,看哪個小組寫得最快最準)

  晴天雲簡表

雲名雲的形態變化高度厚度天氣徵兆
捲雲    
卷積雲    
積雲    
高積雲    

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雲名變化過程形狀位置天氣徵兆
卷層雲    
高層雲    
雨層雲    
積雨雲    

雲的光彩簡表

光名產生和分佈情況色彩天氣徵兆
   
   
   
   

接下來的教學環節是同學們互相質疑、釋疑,也就是“今日我當小老師”(每小組一天一位)。下面摘錄的是第二組彭卉向全班同學提問的過程實錄:

彭卉: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怎樣理解中心句。

吳輝:雲就象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第二個問題我回答不來。

張丹丹:我來補充,第二個問題我認為是“本句採用比喻寫法,寫出了雲和天氣的關係。

彭卉:“……它們常在兩千米左右的天空……”本句中的“常”字和“左右”兩詞能否刪除?

劉傑:不能,刪去原句的意思就變為“它們在兩千米的天空”,這與事實不符合。

彭卉:仿造例句:天上的雲,……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蔡秀秀:花園裡的花真美:有的像喇叭,有的像蝴蝶,有的像風車。

周立彬: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長虹。

彭卉:本文中引用諺語的作用是什麼?

盧文娟:增強文章的生動性與趣味性。

彭卉:天氣晴朗時天空雲的特徵是什麼?陰雲風雪時天空雲的特徵是什麼?

吳易娟:天氣晴朗時天空雲的特徵是雲的位置較高,雲薄;陰雨風雪時天空雲的特徵是雲低而厚密。

彭卉:找出本文運用比喻修辭的句子。

王倩: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象一塊潔白的綾紗。

丁超:……像毛玻璃一樣……

彭卉:找出本文運用排比修辭的句子。

許光健:有的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

彭卉:請你說出一句與天氣有關的諺語。(本課的除外)

劉歡:鯉魚跳,雨就到。

連天祥:螞蟻搬家,雨將到……

  【案例分析】

以上教學環節是本節課最精彩的環節,下面本人對以上片段作一些點評:

  1、教師角色的變化:

本課較好地貫徹課改“三維理念”,能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的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實現課程功能的根本轉變。尤其是小組搶答和今日我當小老師的教學環節設計新穎,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氣氛,學會了學習,學習瞭解決問題,較好地完成了學習目標。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大都以教師為中心,為教師提供較明確的可操作性程式,教師只要有教材和教參就能依樣操作,因此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具有超常的穩定性,這一方面有利於大面積教育教學活動的推廣、普及和管理,但年久日深便不可避免地僵化和程式化,反而阻礙了素質教育的落實。在本節課中本人採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教師的角色從知識傳授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改變傳統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特別在“知識大比拼”和“今日我當小教師”教學環節中,全班同學都能暢所欲言,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也注意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對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判。本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較好地扮演著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形象,真正從傳統教學中的“支配者、控制者”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

  2、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本人採用“小團隊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在“今日我當小教師”教學環節中,每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在充分熟悉和研讀課文基礎上,討論交流、質疑、探究。同時我引導學生可就文章的語言如詞語的運用,修辭、文章的寫作特點、文章的結構等方面提出問題,並在小組中討論分析、取得一致意見。然後由今日小教師向其他小組的同學提問,相互質疑,相互探究,相互學習。最後加以總結評比,看看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最好,哪個同學的回答最有見地。在這過程中,教師是一位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問題的討論研究,營造主體發展的寬鬆環境,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紛紛舉手發言,各抒已見。他們提出的一些問題和看法,也會在我的意料之外。同時我相信每位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多討論,多提問,從而使學生由“學會”變“會學”,由“苦學”變“樂學”;體現了學者教學育人功能,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從真正意義上落實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3、師生關係的變化:

在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中,師生的關係態勢是二元互動的,即師講生聽、師言生記、師授生受。本節課我設計了“知識大比拼”和“今日我當小教師”兩個教學環節,二元互動的格局被徹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元互動。多元互動的格局使教師的作用及師生關係均發生深刻的變化。師生之間的關係是民主平等和諧的、合作的關係,即“我──你“對話關係。本教學中師生的關係是:

如圖所示,每個學生與教師都可以主動地發表見解,提出看法,即時地成為學習與求知的主導者,形成多元互動的.複雜局面。本人注重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過程,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建立平等對話的關係,在課堂上我視學生為一個個活潑可愛的生命體,尊重學生,與他們平等對話,探究氣氛濃郁,老師在教學中有放有收,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逐步由以教師指導為主的“他主學習”,走向以獨立自學為主的“自主學習”從而為學生創造精神的培養與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土壤、陽光、空氣和水分。

  【部分學生的學習反饋】

劉芳:老師在課前讓我們自己去搜集有關天氣的圖片、諺語等資料的做法很好,這樣我們就會利用課餘時間到校圖書館支摘抄有關的資料,我就摘抄到有關暈的知識的文章,這種做法也讓我們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為以後的寫作提供資料。

劉劍:嚴老師要求我們堅持寫日記,特別高興的是我寫的觀察日記《泥鰍與天氣》,因與本課的學習有關,受到老師的讚揚,老師並給我們小組加了四分。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我認為堅持寫日記可以培養我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提高我們的觀察能力、寫作能力等都有幫助,我一定會堅持寫下去。

巫亭亭:這堂課有兩次小組活動,如知識大比拼、今日我當小老師環節,給了我們尤其是給後進生以展示自己的機會,特別是當我回答有創新時,老師就給我們小組加了三分。教師的提問能面向全體學生,不論我們的回答是否正確,嚴老師總是肯定我們積極發言,這樣就為我們的學習創造了一個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

吳文倩:這節課結束時,嚴老師讓我們小結的做法,對提高我們的語文成績有幫助。以前是老師小結,而現在老師讓我們學生小結,我們上課就要更認真地講,積極參與小組討論並認真做筆記,同學在回答問題時注意力也不能分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都有提高。

劉歡:我們很喜歡小團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把全班學生分為六個小組,每個小組之間有競爭,因此我們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小組長的組織下,積極主動參與小組討論,上課也更認真了,課堂氣氛活躍,我們能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