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幼兒>

人教版新課標語文八年級《列夫·托爾斯泰》教學設計

幼兒 閱讀(4.42K)

《列夫·托爾斯泰》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傳記作品《三作家》(卡薩諾瓦,司湯達,托爾斯泰)中可以獨立成篇的一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新課標語文八年級《列夫·托爾斯泰》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新課標語文八年級《列夫·托爾斯泰》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識記重點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體會肖像描寫的作用;

3、瞭解托爾斯泰豐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

體會肖像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肖像描寫的作用。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佈置學生查閱作者、托爾斯泰生平傳記和作品,以及有關資料,尤其是對托爾斯泰的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瞭解。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贏得了世界廣大讀者的廣泛關注。對於他,我們一直只聞其名,未見其人。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嗎?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樣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橫生的文筆描繪出一幅世界級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的,請你跟隨作者的筆端,來解讀托爾斯泰的那雙智慧的眼睛,進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二、學生交流資料

介紹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出身於富裕的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後去世界各地遊歷,結識羅曼·曼蘭和羅丹等人,並受到他們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事反戰工作,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1934年遭納粹驅逐,先後流亡英國、巴西。1942年在孤寂與感覺理想破滅中與妻子雙雙自殺。教師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所查資料並做簡要概括。

介紹列夫托爾斯泰:

19世俄國最偉大的作家。出生於貴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1840年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1847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幾年軍旅生活不僅使他看到上流社會的腐化,而且為以後在其鉅著《戰爭與和平》中能夠逼真地描繪戰爭場面打下基礎。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其成名作:自傳體小說《童年》(1855)、《少年》(1857),這些作品反映了他對貴族生活的批判態度,“道德自我修養”主張和擅長心理分析的特色。從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義貴族立場主張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莊園試驗失敗的過程。

1857年托爾斯泰出國,看到資本主義社會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滅社會罪惡的途徑,只好呼籲人們按照“永恆的宗教真理”生活。這些觀點反映在其短篇小說《琉森》(1857)之中,後又創作了探討生與死、痛苦與幸福等問題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為考察歐洲教育,托爾斯泰再度出國,結識赫爾岑,聽狄更斯演講,會見普魯東。他認為俄國應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會;農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貴族應走向“平民化”。這些思想鮮明地體現在其中篇小說《哥薩克》(1852~ 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爾斯泰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這是其創作歷程中的第一個里程碑。小說以四大家族相互關係為情節線索,展現了當時俄國從城市到鄉村的廣闊社會生活畫面,氣勢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間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1812年庫圖佐夫領導的反對拿破崙的衛國戰爭,歌頌了俄國人民的愛國熱忱和英勇鬥爭精神,主要探討俄國前途和命運,特別是貴族的地位和出路問題。小說結構巨集大,人物眾多,典型形象鮮活飽滿,是一部具有史詩和編年史特色的鴻篇鉅製。

1873~1877年他經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鉅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說藝術已達爐火純青。

70年代未,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生鉅變,寫成《懺悔錄》(1879~1882)。80年代創作:劇本《黑暗的勢力》(1886)、《教育的果實》(1891),中篇小說《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萊採奏鳴曲》(1891)、《哈澤·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說《舞會之後》(1903),特別是1889~189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也是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為世界文學不朽名著之一。

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於一個小站,享年82歲,一代文學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三、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生字詞的情況,教師正音:

黝黑(yǒu) 侏儒(rú)兩頰(jiá)滯留(zhì)尷尬(gān gà)鬍髭(zī)愚鈍(dùn)酒肆(sì)穹頂(qióng)禁錮(gù)一綹(liǔ)矇昧 (mèi)軒昂(xuān)長髯(rán)面目可憎(zēng)刀鞘(qiào)粗糙(cāo)粲然(càn)甲冑(zhòu)鋥亮(zèng)意趣盎然(àng)犀利(xī)鬈髮(quán) 屏住(bǐng)

2、詞語解釋:

氣宇:氣概,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裡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座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

粗製濫造:指產品製作粗劣,不講究質量。也指工作不負責任,草率從事。

藏汙納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

無可置疑:沒有什麼可懷疑的。

3、學生默讀課文,並思考下列問題:

⑴全文在結構上分為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了什麼內容?

全文在結構上分為兩部分。1~5段主要寫了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6~9段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⑵文章為什麼重點寫他的眼睛?

眼睛是心靈之窗,托爾斯泰豐富的內心世界,通過眼睛充分的表現出來。作者在這裡對托爾斯泰眼睛的描寫,已不再限於肖像描寫了,而是含蓄的揭示了托爾斯泰作為偉大的文學家,對他所處的時代做出準確、深入、全面的描繪,成為時代的代言人。

⑶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托爾斯泰是一位文學巨匠,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徵,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裡行間滲透著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讚美之情。

4、研讀與賞析:

再次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⑴請用課文原句說說課文的第一部分具體刻畫了托爾斯泰怎樣的外貌特徵?

鬚髮特點:“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臉龐,植被多於空地”;

面部輪廓:“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面容表情:“憂鬱面孔上籠罩消沉陰影,滯留著愚鈍壓抑”,“沒有一點光彩可言”,“不是傳播智慧的廟堂,而是禁錮思想的囚牢”;“矇昧陰沉,鬱鬱寡歡,醜陋可憎。”

穿戴方面:“對他來說,穿這件大衣,還是那件大衣,帶這頂帽子,還是那頂帽子,都沒有什麼不合適”;

總之,托爾斯泰的外貌會令拜訪者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