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月下獨酌》賞析

校園 閱讀(2.73W)

 作品原文

《月下獨酌》賞析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作品譯文

我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舉杯招引明月共飲,明月與我和影子成了三人。月不能與我共飲,影徒然跟隨我的身體。暫且伴隨月和影,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我吟詩時月亮在我身邊徘徊,我跳舞時影子隨著我一起舞。清醒之時,你我儘管尋歡作樂,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月,我願與你結下忘情之友,相約在遙遠的銀河!

【詩文解釋】

在花叢中擺上一壺美酒,我自斟自飲,身邊沒有一個親友。舉杯向天,邀請明月,與我的影子相對,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開懷暢飲之樂,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隨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暫時伴著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時歡娛。我吟誦詩篇,月亮伴隨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隨我蹁躚。清醒時我與你一同分享歡樂,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們的蹤影。讓我們結成永恆的友誼,來日相聚在浩邈的雲天。

【詞語解釋】

獨酌:一個人飲酒。

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既:且。

不解:不懂。

徒:空。

將:和。

及春:趁著青春年華。

月徘徊:明月隨我來回移動。

影零亂:因起舞而身影紛亂。

交歡:一起歡樂。

無情:忘卻世情。

相期:相約。

邈:遙遠。

雲漢:銀河。

 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於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載),時李白在長安,正處於官場失意之時。此詩題下,兩宋本、繆本俱注“長安”二字,意謂這四首詩作於長安。當時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是孤寂苦悶的。但他面對黑暗現實,沒有沉淪,沒有同流合汙,而是追求自由,嚮往光明,因有此作。

【評點】

這是《月下獨酌》四首中的第一首,表現了李白借酒澆愁的孤獨苦悶心理。當時,唐朝開始敗落,李林甫及其同黨排除異己,把持朝政。李白性格孤傲,又“非廊廟器”,自然遭到排擠。但他身為封建士大夫,既無法改變現狀,也沒有其他前途可言,只好用飲酒、賞月打發時光,排遣心中孤寂苦悶。於是,有了這首詩。

本詩分為三個部分。頭四句是第一部分,描寫了人、月、影相伴對飲的畫面。花間月下,“獨酌無相親”的詩人十分寂寞,於是將明月和自己的影子拉來,三“人”對酌。從一人到三“人”,場面彷彿熱鬧起來,但其實更加突顯出詩人的孤獨。

第五句到第八句是第二部分。詩人由月、影引發議論,點明“行樂須及春”的主旨。“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明月和影子畢竟不能喝酒,它們的陪伴其實是徒勞的。詩人只是暫借月、影為伴,在迷醉的春夜及時行樂。詩人的孤單寥落、苦中作樂躍然紙上。

最後六句是第三部分。詩人慢慢醉了,酒意大發,邊歌邊舞。歌時,月亮彷彿在徘徊聆聽;舞時,影子似乎在搖擺共舞。但是,當詩人一醉不起,月亮與影子就馬上各自分開。詩人想和“月”“影”真誠地締結“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之約,但它們畢竟“皆是無情物”,詩人的孤獨苦悶溢於言表。

本詩用動寫靜,用熱鬧寫孤寂,造就了強烈的藝術效果,既表現了詩人空有才華的寂寞,也表現了他孤傲不羈的性格。

  【詩文賞析

詩篇描寫月下獨酌情景。月下獨酌,本是寂寞的,但詩人卻運用豐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湊合成了所謂的「三人」。又從「花」字想到「春」字,從「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從表面上看,詩人好象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充滿著無限的淒涼。詩人孤獨到了邀月和影,可是還不止於此,甚至連今後的'歲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飲之人了。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並且約好在天上仙境再見。

原詩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孤獨到不孤獨的一種複雜感情。

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此詩充分表達了他的胸襟。詩首四句為第一段,寫花、酒、人、月影。詩旨表現孤獨,卻舉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後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遊,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性格。

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極度淒涼。

詩人由政治失意而產生的一種孤寂憂愁的情懷。詩中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此詩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頓覺熱鬧起來。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後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遊,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複雜情感。全詩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純乎天籟,因此一直為後人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