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合集八篇

校園 閱讀(2.89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合集八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藉助現實的情境和活動,樹立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

2.能在具體情境下,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數學對生活的作用。

4.能夠與他人合作、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進行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本單元后,由教師自行設計的一節綜合應用課。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單元學習用八個方向來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這個內容對只有七八歲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對於我們重慶的學生來說,離生活實際比較遠(重慶是座山城,人們在生活中不常用東、南、西、北來表述方向),學生對方向的意識不強,學起來就更困難了。我在教學中十分注重為學生創設每個人都能參與的活動情境。但當本單元教學結束時,我發現學生在地圖上辨認方向、描述方位比較好,但在現實中描述方位的能力並不強。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不是紙上談兵,更重要的是實際應用。於是,我充分應用教材中的現有資源,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了下面這節綜合應用練習課。在這節課中,我創設了動物園這一情境,把紙上的動物園真正搬到了教室裡,把桌子拉開,擺上好看的動物園各館區的.圖,讓學生去當道路詢問員,並看實景畫出地圖。這樣,就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方向的現實意義。最後,我又讓學生自己設計學校,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設計,進行自評與互評,讓學生在評價中增強自信心,正確認識自我。

四、課堂實錄

學具準備:課件、大景點圖、小景點圖、固體膠、漂亮的不乾膠貼畫。

(一)創設情境

1. 你們能在這間教室裡辨認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嗎?回憶一下,早晨太陽從哪方升起?太陽升起的方向就是東方,其餘方向各是什麼方向?

2.小遊戲:師說生轉

面向東、面向西、面向北、面向南

(這個環節既是對知識的複習,也是下一環節的基礎。)

(二)實踐活動(動物園)

1. 課件出示情境

星期天,明明去動物園。走到門口,看見好多小朋友圍在那兒看什麼。明明上前一看,原來他們在看一則招聘啟示。我們一起看看要招聘什麼。

2. 招聘啟示

隨著重慶市旅遊事業的不斷髮展,到重慶旅遊的外地遊客不斷增多。本動物園接待的外地遊客也越來越多。為了方便外地遊客的遊覽,本動物園準備招聘一批各館區的道路詢問員。要求:能用普遍話為客人提供道路諮詢服務。年末將評選最優詢問員,發給本動物園的貴賓卡。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年、月、日

目的要求:

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認識年、月、日的知識

難點: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

教具: 年曆卡,投影,電腦

教學過程:

出示日曆冊、掛曆、年曆卡、

師:問他們是用來幹什麼的?

誰來告訴大家自己的生日?

誰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哪年哪月哪日誕生的?

年、月、日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年、月、日也是時間單位,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電腦出示課題 年、月、日

一、認識年、月、日

1、結合實際認識一年、一月、一日的時間長短

師:問你知道多長時間是一年?多長時間是一月?多長時間是一日?

(讓學生儘量說出自己所瞭解的)

師:為了看著方便,人們把日曆冊製成掛曆和年曆卡。

2、請同學們拿出1900年、1993年、1996年的年曆卡,認真觀察一下,看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

師:結合學生回答板書:

一年有12個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二月:平年28天,閏年29天。

師:習慣上人們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叫小月。

你知道為什麼這樣規定每月的天數嗎?

電腦講述故事。

3、計算全年天數

生計算後彙報。

師板演:31×7+30×4+28=365,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

31×7+30×4+29=366,閏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二、判斷平年、閏年

問: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卻有29天,是不固定的,你知道它的排列有什麼規律嗎?

請你觀察下表:

電腦出示1981--20xx年二月份天數表。

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當二月份是29天的這一年年份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後得出每4年出現一次29天 ,二月份是29天的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數。

師:算一算1900年是4的倍數嗎?但1900年的二月卻是28天,這是因為公曆年份是整百年時,必須是400的倍數,這年的二月才是29天。

師:你知道為什麼4年才會出現一次二月份是29天,也就是閏年。

學生說出自己瞭解的情況。

師:用電腦介紹形成閏年的原因(地球繞太陽旋轉,加解釋)。

1、練習:

判斷:下面哪一年是閏年?請你說一說是怎樣判斷的。

1990、1908、20xx、1998、2100

生說出想法後,師介紹可以用年份的末兩位數字除以4能整除就是閏年,否則是平年。師告訴學生大家喜愛的奧運會一般在閏年舉辦。

2、記憶每月天數

你有什麼好的方法記憶每月的天數嗎?

讓知道的同學回答,師結合學生回答介紹下面的方法:

(1)拳記法:師邊示範邊講解。

(2)歌訣法: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二月再把一加。

三、鞏固練習

1、口答:

(1)一年有幾個月?

(2)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

(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閏年二月有多少天?

(4)閏年全年有多少天?

(5)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判斷:

(1)一年中大月有7個,小月有4個。( )

(2)每年都有365天。( )

(3)凡是4的倍數的年份都是閏年。( )

3、遊戲

大月過生日的舉起你的生日卡。

4、聯絡實際解決問題

(1)你今年幾歲?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2)老師今年38歲,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

(3)今年二月你家的電費花了多少元錢,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錢?

(4)今年1--3月共花電費多少元錢?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錢?

(5)4月份有幾個星期零幾天?

板書設計:

一年 12個月(7個大月、4個小月、1個平月) 365天 (366天)

大月 31天

一月 小月 30天

平月 29(28)天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搭配現象,通過操作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使學生在探索不同搭配方案的過程中發現一些簡單的規律,初步體會有序思考和符號化思想。

3、使學生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積累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師:今天我們初次見面,老師想和每一個同學們都握手問好,怎樣做才可以辦到?(指名回答)引出“按一定的順序握手,才能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

2。揭題:今天我們就用這個知識來研究新的知識“搭配”。(板詞)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

(1)師: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聰聰。今天是她的生日,她想邀請大家去參加她的生日聚會,你們願意嗎?(願意)既然是生日聚會,我們就要穿的漂亮一些。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漂亮的衣服,這裡有兩件上衣和三件下裝,你打算怎樣搭配?一共有幾種不同的穿法?(課件出示)

2、學生活動策略:

①教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老師發的衣服卡片,自己擺一擺。

②引導討論:有這麼多種不同的穿法,怎樣才能做到不遺漏、不重複呢?(教師結合課件演示,介紹連線法。)

③組織學生討論:上裝的件數和下裝的件數,與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有什麼關係?

(2)聰聰的媽媽為大家準備了豐盛的早餐:

飲料有:牛奶、豆漿

點心有:蛋糕、油條、餅乾

如果飲料和點心只能各選一種,小紅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學生活動策略:

(1)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連線的方法自己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2)全班交流。

(3)拓展:

師:如果增加一種飲料,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增加一種點心,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增加兩種飲料,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增加兩種點心,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指出:每增加一種飲料,就會增加三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每增加一種點心就會增加兩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三、聯絡生活,解決問題(智闖五關)

第一關:幫小動物組數

教師出示三隻小動物手拿數字卡片的畫面,提問:用數字卡片3、6、7可以擺出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

學生活動策略: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數字卡片在數位順序表中擺一擺,並作好記錄。

(2)各小組彙報後,教師指定幾名學生彙報自己的想法。進而引導學生髮現組數的'規律。

(3)課件演示。

第二關:幫小動物組數

教師出示三隻小動物手拿數字卡片的畫面,提問:用數字卡片3、6、0可以擺出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

(1)指名回答。

(2)為什麼少了兩種?

第三關:走路中的數學問題

教師課件出示情境圖,告訴學生:從聰聰的家到學校有1、2、3三條路可走,從學校到少年宮有A、B、C、D四條路可走。提問:從聰聰家經過學校到少年宮,一共有幾條路可走?

學生活動策略:學生拿出課前老師發的線路圖,自己用筆畫一畫。然後課件反饋。

第四關:足球比賽中的數學問題

20xx年亞洲盃A組有4個球隊參賽,每兩個球隊都要比賽一場,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學生活動策略:教師請學生用字母A、B、C、D表示四個球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比賽場次清楚、形象地表示出來。板演。

第五關:佳佳的密碼箱。

教師課件出示情境圖,告訴學生:佳佳的密碼箱中的密碼是一個兩位數,左邊有數字1、2、3、4、5、6、7,右邊有數字1、2、3、4、5、6、7。可佳佳把提前設好的密碼給忘了,她最多試多少次才能把密碼箱開啟?學生活動策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寫出所有可能的結果。將學生的結果直接拿到實物投影儀上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五、機動練習

如果老師想給今天這節課表現最好的三位同學照一張合影,請同學們思考,三個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如果老師也參加進來,四個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同學們課下思考。

六、課後反思:

1、創設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數學廣角”屬“實踐活動”的範疇,非常注重生活中的數學與書本上數學之間的聯絡,強調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我以聰聰過生日為主線巧妙地將選擇衣服——吃早餐——智闖五關,這些生活素材串聯起來,用學生經常接觸的生活問題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讓學生在生活問題和實際情境中來學習組合和排列,讓學生從穿衣、吃飯這些生活事情中尋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們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存在於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2、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主動參與數學過程、自主探究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排列組合知識比較抽象,教師通過讓學生擺一擺、連一連、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開展小組合作和獨立思考相結合,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通過分析、比較發現其中的規律。例如在衣服搭配這個環節上,教師又開展小組討論,選擇方法的最優化,找到不重複又不遺漏的科學搭配方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

在教學例1時,教師引導學生不僅可以確定上衣,也可以確定下衣。在教學例2時,不是例1的簡單重複而是在例1的基礎上增加“拓展”著一塊,這樣學生對“排列和組合”意義的理解就加深了印象。整堂課對學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一定順序的,教師都給予充分的肯定,給學生以人文關懷,著力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思維。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江蘇教育版課程標準教科書三年級上冊58-60頁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

2.在探究過程中,注重學生觀察、操作、猜想等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3.創設互相協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備課重點:

長、正方形的特徵,已有的學情分析都表明學生是大致認識的。這樣的狀況並不表明,教學就此輕鬆,而恰恰給教學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性因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吸引力;因為一知半解,教學也就更不易組織和深入。

重點思考:

怎麼基於而又超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在處理教學細節時,突出了特徵的揭示,怎樣出自學生自己,而且又是興趣盎然的?

驗證的安排,怎樣超越細枝末節而又重點突出,在取捨中凸顯教學智慧?

生活的聯絡,怎樣從司空見慣中提煉新的題材和賦予更多的數學思考?

特徵的'運用,怎樣緊扣兩個圖形的特徵提高數學思考的含金量?

教學過程:

一、遊戲引入,揭示長方形特徵

1.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舉舉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形是什麼樣的?在桌上找一找什麼顏色的圖形是長方形?

學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長方形。

2.通過以前的學習,大家對長方形已經有了大體的認識,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猜猜它是不是長方形的遊戲,看看大家對於長方形的瞭解到底有多少?

①號圖形(一個角是銳角的圖形),是長方形嗎?用手中的長方形說清楚理由。反襯出長方形內角是直角。

②號圖形(直角梯形)這個是嗎?從邊和角兩個方面去看,得出長方形對邊相等,有四個直角。

3.組織學生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徵。

長方形真的上下邊相等、左右邊相等嗎?用手中的長方形驗證一下,再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驗證,再交流彙報。由於學生手中的長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測量出來的資料各不相同,但每一個個體的測量結果都證明了長方形對邊相等。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實踐操作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2.經歷嘗試、失敗、成功等過程,引導學生探究發現比較面積大小的策略和方法。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教學與生活的聯絡,鍛鍊數學思考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準備:

學生每組準備例2的三幅圖形,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並給學生提供剪刀、長方形紙條、透明方格紙和硬幣等一些工具物品供學生選用。

學生每人準備一支藍彩筆,一支紅彩筆。

課件。

教學過程:

一、主動參與,探索新知,在概念對比中建構面積的意義

1.規範摸的動作,初步明瞭大小的意義。

2.再次摸,體會大小。

3.總結板書,揭示面積的意義(板書課題:面積的意義)。

4.拓展面的意義,鞏固面積概念。

5.自由列舉,比比物體表面的面積。

6.閉眼摸物體,辨析周長和麵積。

7.說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讓學生判斷是周長還是面積

二、比較面積大小的策略研究

1.由體到面,明確平面圖形的面積。

2.畫平面圖形,體會平面圖形的面積。

3.說一說校園平面圖的建築和各自面積的大小。

4.比較幾個省的面積。

5.小組研究面積大小的比較方法

6.製造矛盾,讓學生解決,促使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

7.練習數方格的方法

三、及時總結,昇華認識,形成經驗

通過今天的學習,當你碰到一些物體時,會注意觀察它的什麼?

四、聯想對比,拓展思維,形成空間觀念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2瞭解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製作條形統計圖

教學重點

掌握制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制條形統計圖的第(2)、(3)步,即分配條形的位置和決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單位長度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我們學過簡單的資料整理,統計資料除了可以分類整理製成統計表外,還可以製成統

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之間的關係,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瞭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統計圖有條形、拆線和扇形統計圖(用投影器逐一顯示)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已初步認識了條形圖,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條形統計圖)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及特點

意義:條形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出長短不同的

直條,然後把這些直條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特點:從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教師提問:

l、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麼?

2、圖中畫有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請你看看水平射線和垂直射線分別表示什麼?

3、每個車間多少人?哪個車間人數最多?哪個車間人數最少?

(二)教學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教學制作方法,師邊示範邊講解

①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講述:要制的統計圖有年份和降水量兩方面的內容,需要用兩條射線來表示

先畫一條水平的射線(向右)表示年份,再畫一條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表示降水量

教師說明:水平射線下面及垂直射線左面都要留有一條空白,因為水平射線下面要註明每個直條所表示的內容,垂直射線旁要註明各直條的資料,兩條射線不能畫在圖紙的中間部位,因為那樣會因高度不夠畫不下,或排不下五個直條

②在水平射線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教師提問:例1的統計表中有幾個年份?那麼圖中要畫幾個直條?

③在垂直射線上根據數的大小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講述:年降水量最高的資料是1005毫米,垂直射線的高度要略高於最大的數量在垂直射線上方要註明單位

④按照資料的大小畫出長短不同的直條

教師講述:為了準確地表示各個資料,還應在每個直條的頂上註明數量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幾倍?(1005670,是1。5倍)

教師提問:對照統計圖和統計表說一說,用哪種方式表示的數量關係更直觀?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分數乘、除法及比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為突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路,本節複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對分數乘、除法之間的關係及分數乘、除法計算方法的複習。

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進一步強調分數乘、除法之間的關係,加強計算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進一步理解並掌握分數除法是分數乘法的逆運算的同時,計算能力得到提高。

2.重視對相關概念、性質及某些知識間相互關係的複習。

教學中,把比的相關概念、倒數的相關概念、比的性質以及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等作為重要的複習內容,結合教材相關習題進行全面、系統地複習,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同時將比與分數、除法聯絡起來。

3.重視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把用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和用比解決實際問題作為重要的複習內容之一,結合教材習題,重點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使學生通過對比練習,更好地掌握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以及比的有關問題的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同點:題中的數量關係相同,解題思路相同。

不同點:①題表示單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計算。

②題表示單位“1”的量未知,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計算。

(3)總結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方法和解題關鍵。

①方法:表示單位“1”的量已知,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表示單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計算。

②關鍵:找準表示單位“1”的量。

設計意圖:結合教材習題,複習畫線段圖分析問題的方法,在對比中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方法和解題關鍵,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15頁6題。

地球上海洋麵積是36000萬平方千米,佔地球總面積的。地球總面積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2.完成教材116頁8題。

(1)五年級同學收集了165個易拉罐,六年級同學比五年級多收集了。六年級收集了多少個易拉罐?

(2)四年級比六年級少收集了,四年級收集了多少個易拉罐?

3.完成教材116頁10題。

一列火車的速度是180千米/時。一輛小汽車的速度是這列火車的,是一架噴氣式飛機的。這架噴氣式飛機的速度是多少?

4.完成教材116頁11題。

(1)用84 cm長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的比是2∶1。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是多少釐米?

84÷2=42(cm) 長:42×=28(cm)

寬:42×=14(cm)

(2)用84 cm長的鐵絲圍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三條邊長度的比是3∶4∶5。三條邊各是多少釐米?

[84÷(3+4+5)=7(cm) 7×3=21(cm)

7×4=28(cm) 7×5=35(cm)]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連乘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學會列綜合算式.

2.使學生學會用兩種方法解答連乘應用題的同時能用一種解法檢驗另一種解法.

3.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提高用簡煉的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培養學生認真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連乘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初步學會兩種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連乘應用題的兩種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先分析數量關係再解答.

(1)某車間每班有4個組,每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輛卡車可以裝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輛卡車能裝多少化肥?

2.演示動畫“連乘應用題”

根據動畫演示的內容分別補充問題,再解答.

(1)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個熱水瓶,每個熱水瓶賣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課.

教師提問:複習中的應用題都是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它們的數量關係共同的特點是什麼?(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計算.)

把動畫複習的兩道應用題連,讓學生把複習中的兩道題合併成一道題.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板書題目,引出例1.

教師匯入:看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光會遇到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還會有這樣稍複雜的問題等待我們去解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共同學習:應用題.(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每個熱水瓶賣35元,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1)指名讀題,並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繼續演示動畫“連乘應用題”,實物圖逐步轉化為線段圖.

(2)小組討論:你準備怎麼解答這道題?並說出解答的思路.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教師巡視,並參與學生的`討論.

(3)彙報討論的結果,並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賣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賣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個35元,每箱 12個,求出每箱賣多少元就是求12個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賣多少元,就是5個420是多少,用 420×5=2100(元).

板書:①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賣多少元,需要知道每個賣多少元和一共多少個.已知每個賣11元,未知一共多少個,先要求出一共多少個.每箱有12個,有5箱,求一共多少個就是求5個12是多少,用12×5=60(個),再求一共賣多少元,就是求60個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書:②5箱一共多少個?

12×5=60(個)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師談話:像這樣的兩步計算應用題,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綜合算式,請同學們自己試著將這兩種解法分別列成綜合算式.

學生動筆列式,彙報訂正:

35×12×535×(12×5)

教師提問:第一種解法是先求的什麼?再求什麼?第二種解法是先求什麼?再求什麼?為什麼要加小括號?不加行不行?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種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種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個,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為運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須加小括號,否則運算順序就變了,不符合題意.)

(5)比較、辨析:這兩種解法有什麼區別和聯絡?

明確兩種解法的區別是:第一種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種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個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條件也不同.聯絡是:最後都能求出來“5箱一共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