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熱門】國小數學教案八篇

校園 閱讀(2.15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國小數學教案八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梯形的特徵和各部分名稱,溝通梯形與其它平面圖形的聯絡.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的思想,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梯形的概念,認識梯形的底和高並會畫梯形的高.

  教學難點

整理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係,掌握各種圖形的特徵及其異同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說一說學過的四邊形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2.下面哪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演示課件“梯形”】

教師匯入:圖3有幾條邊?幾個角?這個四邊形像什麼?(梯子)這就是梯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什麼叫做梯形?(板書課題:梯形)

二、探究新知.

認識梯形.

(1)出示圖形.【繼續演示課件“梯形”】

教師提問:①生活中你見到過這樣的圖形嗎?它們外面的形狀都像什麼?(梯子、木箱、槽子)引導學生看出它們的外形.

②這樣的四邊形有什麼特點?

出示下圖

一名學生到黑板上測量,全班同學測量書上144頁此圖.

(2)交流測量結果.

通過檢查測量使學生明確:有一組對邊是平行的,但長度不相等,另一組對邊不平行.

(3)概括梯形的定義.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板書)

2.認識梯形各部分名稱.【繼續演示課件“梯形”】

結合圖形說明,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梯形的底,根據圖形的位置,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習慣上上底畫得短些,下底畫得長些.不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腰.從上底的一個頂點向對邊引一條垂線,這點和垂足之間線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畫法與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中高的畫法相同.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畫高?

引導學生明確:梯形的高只能從相互平行的兩條邊中任一邊上的點向它的對邊畫垂線.

再想一想:你怎樣區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3.教學等腰梯形.

(1)教師演示.

拿一等腰梯形,對摺一下,你發現兩腰有什麼特點?(兩腰相等)

(2)學生測量.

量一量等腰梯形兩腰的長度,結果怎樣?(兩腰相等)

(3)概括定義.

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板書)它是梯形的一種特殊情況.【繼續演示課件“梯形”】

4.四邊形的關係.

分組討論:根據對邊平行的情況,你可以把四邊形分成幾類?每類各有什麼圖形?

引導學生明確:根據對邊平行的情況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兩組對邊平行,其中包括有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另一類是隻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其中有梯形和等腰梯形.

三、鞏固練習.

1.用釘子板圍成不同的梯形.

①任意梯形②倒立梯形③上底為3高為3的梯形

2.用七巧板拼梯形.

(1)用兩塊拼一個梯形(2)用三塊拼一個梯形

3.繼續演示課件“梯形”,出示練習

小組討論:我們學過的四邊形有著密切的關係,你能看圖說出它們的關係嗎?

4.找出下圖中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每種圖形有幾個?

四、質疑小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梯形的定義及各部分名稱和認識特殊的梯形)

2.對於今天所學的知識大家還有什麼問題?

鼓勵學生質疑、解疑

五、佈置作業

指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畫出下面梯形的高.

板書設計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知道0的含義,會讀、會寫數字0。

 教具、學具準備:茶杯圖,直尺圖,學生準備0~5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 口算。

2+3 5-1 4+1 4-2 5-3

2+2 3-2 3+1 1+2 3+2

5-4 1+4 4-3 5-2 1+3

2.從1數到5。

3.看圖寫數。在黑板上出示下一圖。

  二、探索新知:

1.認識0

接著複習中的看圖寫數。

提問:如果我把每個圈裡的茶杯都拿走3個,想一想,每個圈裡還剩幾個茶杯?

教師從左邊的集合圈中拿走3個茶杯。

提問:現在這個圈裡有幾個茶杯?用數字幾表示?學生回答後,教師在集合留下面板書:2。

教師從中間的集合圈中拿走一3個茶杯。提問:還剩幾個茶杯?學生回答後,教師在集合圈下面板書:1。

教師從右邊的集合一圈中拿走3個茶杯。

提問:現在這個圈裡有幾個茶杯?(沒有了)用什麼數表示呢?

師:像這樣一個也沒有,我們就用零表示。在集合因下面板書:0。(注意寫得慢一些。)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數字。帶著學生念幾遍。說明0和1、2一樣,也是一個數,什麼也沒有就用零表示。

師:同學們看一看,想一想這個數字的形狀像什麼?學生回答可能會有許多種,教師肯定其中比較合適的,如:0像個雞蛋。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看一看數字0和上面的集合圈的形狀一的關係_。為了幫助學生記憶,並滲透空集思想,可以形象地說。0就相當於把上面的圈豎起來。因為把茶杯都拿走了,所以圈是空的。

2.認識直尺:

師:同學們想一想,你們以前見過0嗎?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直尺,教師出示直尺圖。然後讓學生先在直尺上找到0,再找到1,說明0到l是一段。用1表示;接著我2,說明0到2是兩段,用2表示一段一段地數到5。說明0是開始,是起點。0在1的前面。帶著學生從0到5數幾遍。

3.0的寫法:

教師先在放大的寫字格里板書,來示範0的寫法。邊示範邊講清筆順的要點;0是一筆寫成的。起筆,在上線中間偏右一點,向左下寫,在中線附近與左線接觸,然後向下拐,與下線接觸在中間偏左部位,再向右上拐,到中線附近與有線接觸,再繼續向上,收筆處與起筆處相連。要特別提醒學生,0寫得要圓滑,尤其在拐彎處不能有稜角。

帶著學生書空2~3遍。

開啟教科書第24頁,看寫0的筆順示意圖。然後讓學生按書上的虛線字描寫數字0。

  三、拓展應用:

(1)做練習五的第1題,教師說明要求後,讓學生自己填( )。做完後指名訂正。

對要填0的,問一問學生是怎樣想的。

(2)做練習五的第2題。教師巡視,對書寫不正確的要進行糾正。

(3)做練習五的第3題,拿出0~5的數字卡片,把卡片的順序弄亂,做遊戲。

師:把這些卡片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隊,看誰排得又對又快。

訂正後,再問一問0的含義,以及為什麼要把0排在第一個。

(4)做練習五第9題。教師往意巡視,對筆順寫得不對的要及時糾正。

課間活動。

  四、小結:

我們這節課認識了數字0,知道了什麼東西也沒有就用0表示,0還可以表示起點。

我們還學會了0的寫法.要注意,寫0的時候,要從上到下.從左向右,寫得要圓滑,

不能有稜角。最後我們學習了有關0的加、減法,知道了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一個數減去0

也得原數。一個數減去與它同樣多的數得0。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質量單位噸。

2、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質量簡單的化聚和計算。

3、培養學生認真思考、計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進一步建立噸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提問:我們學過的重量單位有那些?

板書:噸、千克、克

(1)誰能按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說說?

(2)這三個單位從小到大的進率分別是怎樣的?從大到小相鄰間的進率是多少?

(3)練習p91 t2

2、舉例:說說1克、1噸、1千克的重量相當於哪些物體的重量?

3、在下面的()裡天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1)一支牙膏重( ) 一提桶水重10( )

一支鋼筆重150( ) 一艘輪船重50( )

一袋水泥重50( ) 一臺拖拉機重2( )

(2)練習書p91 t3

4、重量單位間的化聚。

練一練,然後說說是怎樣想的。

6500千克=( )噸( )千克, 3噸45千克=( )千克

3000千克=( )噸, 7千克430克=( )克

7500克=( )千克( )克, 2噸=( )千

二、綜合練習

1、判斷題

(1)一瓶墨水重150克。 ( )

(2)一扇門高2米。 ( )

(3)數學課本重18千克 ( )

(4)一桶水重10釐米。 ( )

(5)杭州到北京長1360米。 ( )

(6)一架飛機重15噸。 ( )

2、單位間的化聚。

7060千克=( )噸( )千克, 1噸340千克=( )千克

2395米=( )千米( )米, 6千克254克=( )克

8040千克=( )噸( )千克, 5千米60米=( )米

3、下面的○裡填上〈、〉或=

980千克○1噸 3千克120克○3120克

7噸○6980千克 4千米50米○4500米

6300米○6千米90米 3米5釐米○350釐米

4、應用題

(1)一個煤礦去年日產煤782噸,今年的日產量是去年的4倍。今年每日產煤多少噸?

(2)西瓜專業有8個暖棚,收西瓜7噸600千克。平均每個暖棚收西瓜多少千克?

三、提高練習

有一個檯秤,只能稱40千克以上的質量。甲、乙、丙三個小朋友的體重都在20—39千克之間。你能用這檯秤稱出他們各自的體重嗎?

四、課堂

五、課堂作業

1、《作業本》p55

2、課本p92 t8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面積。

教學重點:

熟悉所學實際測量的知識,能正確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口算。P.145頁口算(四)。

二、複習指導

1.實際測量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已經知道在測量地面上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時,應先測定一條直線。怎樣做才能測定這條直線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看P.86頁的插圖及怎樣做的步驟。

(2)在進行步測時,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怎樣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是多少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讓學生看P.87頁怎樣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長度。

(3)學生獨立做練習二十第7題。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想的。

2.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

練習二十第5題。

(1)明確各是什麼圖形?再動手量出計算它們面積所需的資料,並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

(2)比較它們的面積,你發現了什麼?

(3)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說明,這四個圖形的形狀雖然不同,但面積相等。它們的高都等於2釐米,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底1.5釐米,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而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釐米,比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底擴大了2倍,但按照它們面積的計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後還要除以2,所以它們的面積與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第9題。

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後,教師再強調:三角形的面積是由它的高和底確定的。如果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它們的面積就相等;如果兩個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麼它們的面積就不會相等。

四、作業

1.練習二十第8題。

2.學有餘力的學生可做練習二十第11題及思考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

設計思路:

克和千克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學時 ,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結合國小生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通過猜、掂、比、稱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並讓學生在估測中不斷修正自己的估測結果,在課前調查與課後實踐中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

教具準備:

1.一架天平;2、電腦,多媒體課件;3、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準備一臺盤秤,6個2分硬幣,一些蘋果,一些雞蛋,2袋鹽,6個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學過程:

一、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

1.教師拿一包糖和一包鹽,讓學生肉眼觀察並判斷哪個重。

2.讓學生親自動手掂一掂判斷哪個重。

3.啟發學生說出要知道糖和鹽的準確重量有兩種辦法:一是用秤稱,二是看包裝袋上淨含量。

4.讓學生彙報課前調查多種物品淨含量情況。

5.揭示並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認識秤: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課件展示並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3.介紹盤秤的使用辦法。

4.讓學生稱出一個蘋果和一本數學課本的重量,初步學會認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讓學生稱出1千克的蘋果和1千克的鹽。

2.提出問題,使學生知道因為蘋果的大小不一樣,因此每組稱得的1千克的蘋果的個數也不一樣,而1千克的鹽都是2袋的`道理。

3.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讓學生互抱對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比較輕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盤秤稱不出來,引出天平。

2.課件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稱的物品。

3.教師拿天平演示稱2分硬幣的方法。

4.讓學生每人把一個2分硬幣掂一掂,並在小組內談感受。

5.讓學生通過掂、比、稱, 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為後面的鞏固練習提供豐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間的關係:

1.談話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課件,鞏固練習,強化學生對“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課堂練習。

1.我會連。(西瓜、方便麵、 駝鳥蛋、2分硬幣的重量)

2.我會判斷。

3.找錯誤。

七、遊戲:

1.老師發給每組一樣物品,讓他們在組內先估測該物品重量,再統一意見,然後實際稱量,最後修正自己估測與實測的誤差。

2.老師總結估測的方法是要找一個參照物。

八、佈置作業,延深課外。

1.讓學生稱出1千克雞蛋。

2.讓學生提出問題:1000克雞蛋大約多少個,500克(1斤)雞蛋大約多少個。

3.佈置課後實踐作業。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的基礎上認識幾分之幾。

2、發展動手操作、與人合作交流以及表達能力。

3、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積極參與具體的數學活動,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情景匯入:小朋友,動物王國有許多小動物,看,來了4只小猴子,他們蹦蹦跳跳,玩的可開心了。正當他們玩得滿頭大汗的時候,媽媽給他們送來了一些水果。猜一猜,猴媽媽可能為他們帶來什麼水果?(出示課件)

2複習討論:猴媽媽肯定會把這些桃子怎麼分?為什麼?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呢?

3、課件演示:剛才我們通過複習,知道猴媽媽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四分之一。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題。

(1)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猴媽媽看見小朋友們表現這麼精彩,非常高興,他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戰?聽,,猴媽媽又提出了新的問題。(並伴隨課件:我想把這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那3只小猴共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2)自主探究,小組交流。

談話:請同學們仔細想一想,有困難的可藉助手中的圓片代替桃子擺一擺,分一分,3只猴共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3)大組交流。

問:誰來說一說,3只小猴共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4)課件演示分得四分之三的過程。

2、教學想一想。

(1)出示情境圖:

談話:看見猴兒們和小朋友們相處得這麼火熱,兔兒們也蹦蹦跳跳地趕來了,兔媽媽說:小朋友們,聽說你們個個非常聰明,我也想考考大家,你們願不願意接受我的挑戰。

課件出示:把10個蘿蔔平均分給5只小兔,3只兔共分得這些蘿蔔的幾分之幾?

(2)請同桌互相討論一下,如還有困難,還可藉助圓片擺一擺、分一分。

(3)學生交流彙報。

兩種意見:一種是分得這些蘿蔔的五分之三,另一種是分得這些蘿蔔的十分之六。

(4)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3小結:把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板書課題:幾分之幾)

  三、組織練習

1、做想想做做1。

(1)讓學生仔細觀察,思考把幾個看成一份,在圖上分一分。

(2)填寫分數,並指名說出結果。

2、做想想做做2。

(1)引導學生看清每幅圖平均分成幾份,塗色部分佔這樣的幾份。

(2)各自填寫分數。

3、做想想做做3。

學生獨立塗色,然後與同桌交流。

4、做想想做做4

(1)同桌互相擺一擺。

(2)交流:你是怎樣擺的?

(3)你還能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幾?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設計說明

本節課複習的是百分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常見的百分率是國小數學中的重要基礎之一。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特點:

1.創設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複習百分數的意義。

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生活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於學生髮現問題,探索新知。複習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百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並在列表對比中,明確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和聯絡。

2.巧用圖示,有序地複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思維導圖在教學中備受關注,因為它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考過程,把知識要點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引導學生有序地複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時,結合學生的回答,把三者之間互化的方法用圖示表示出來,使學生直觀地瞭解並輕鬆掌握三者之間的互化方法以及相互間的可逆關係。

3.重視遷移,培養學生類推的能力。

根據百分數與分數的密切關係,百分數問題在解題思路和方法上與分數基本相同這一特點,聯絡分數知識複習、理解百分數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使學生能夠正確解答百分數問題。這樣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溝通分數、百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絡。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情境激趣

(出示課件)一件絨衣的成分如下:

羊絨:14.8%

超細羊毛:73.5%

天絲:11.7%

讀出這件絨衣成分的相關資料,並說出這些資料的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情境,調動學生複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複習熱情,為高效複習作鋪墊。

⊙複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

1.複習百分數的意義。

(1)什麼叫百分數?它的意義是什麼?(板書:百分數)

(像14.8%、73.5%、11.7%…這樣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有什麼不同?

(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課件展示,列表對比)


百分數




分數




意義




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1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區別




百分數通常只是表示兩個數的倍比關係。




分數既可以表示兩個數的倍比關係,又可以表示一個具體數量。




聯絡




百分數可以看作分母為100的特殊分數。





2.複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1)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是什麼?

①小數與分數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②小數與百分數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③百分數與分數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2)鞏固練習。

①把下面各數化成百分數。

0.625= 0.2= 0.6= 3=

②把下面的分數化成百分數。

= = =

③把下面的百分數化成小數或整數。

42%= 108%= 5.4%= 200%=

3.複習百分數應用題。

(1)複習常見的百分率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116頁12題)

取小麥500 g,烘乾後,還有428 g。計算出這種小麥的烘乾率和含水率。

烘乾率=×100%

含水率=×100%

(解決問題,然後複習其他常見的百分率)

(2)複習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課件出示教材113頁3題第(3)、(4)、(5)小題]

①一件襯衣原價125元,現在降價20%。現在售價是多少元?[125×(1-20%)=100(元)]

②一件襯衣降價20%後,售價為100元。這件襯衣原價是多少元?[100÷(1-20%)=125(元)]

③一件襯衣售價為100元,一條長褲的價錢是這件襯衣的150%,這條長褲的價錢又是一雙皮鞋的。這雙皮鞋售價是多少元?

長褲:100×150%=150(元)

皮鞋:150÷=180(元)

(3)小結。

解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解題思路與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一樣:單位“1”已知,求比較量用乘法計算;單位“1”未知,求單位“1”用除法計算。

設計意圖:在系統複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重點複習應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解題方法,使學生利用百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114頁5題。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複習,你都進一步理解了哪些知識?

⊙佈置作業

教材116頁13題。

板書設計

百分數(一)

1.百分數的意義

2.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

3.百分數應用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分數》中“吃西瓜”一課,主要內容是“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教材P60-61)。

教學目標:

1、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並掌握同分母分數(分母小於10)加減的計算方法。

2、能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於10)的加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畫、塗、拼等活動,體會“數形結合”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策略之一。

4、體驗數學活動充滿創造與探索,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

掌握同分母分數(分母小於10)加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方法。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數。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分西瓜的故事,想聽嗎?一對好姐弟,他倆既活潑又可愛,又乖巧懂事,經常幫媽媽做事情,一天兩個好孩子又在幫媽媽打掃衛生了,不一會兒就累的滿頭大汗,媽媽說:“孩子們歇會兒吧,媽媽給你們切西瓜。”我們一起來看看切西瓜的過程吧,如果把這個圓看成一個西瓜,熊媽媽把這個西瓜平均切成了8份,姐弟倆高興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弟弟就吃了其中的2塊,姐姐吃了其中1塊,那小朋友你們知道他們分別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

課件:一個西瓜被分成了8塊,弟弟吃了兩塊,從圓中分出兩個西瓜到弟弟的頭像,再分出一個西瓜到姐姐的頭像上。

師:這裡的2/8是什麼意思呢?你是怎麼理解這個分數的?

(2/8表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兩份,就用2/8來表示)最好不說“取”

(1/8表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8來表示)

師:那根據剛才的畫面內容,你能提出哪些與分數有關的數學問題呢?

(剩下的西瓜是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這塊西瓜的幾分之幾?

姐姐和弟弟誰吃的多?多多少?)用紙矇住,學生說一個,取一個。

師:咱們同學真會提問題,這節課咱們就先來研究吃西瓜中遇到的數學問題。(PPT,板書課題:吃西瓜)

二、解決同分母分數加法

師:先來看看他們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PPT展示)你會列算式嗎?

(2/8+1/8,板書)

師:為什麼要用加法呢?

(是要把姐姐吃的和弟弟吃的合起來,所以用加法)

師:請你觀察這兩個分數你發現了什麼?

(兩個加數的分母都是8)

師:對,我們就把分母相同的分數叫做同分母分數(板書)今天咱們就先來研究同分母分數的加法。

師:那你能試著說說這個算式等於多少嗎?

生:````````````````````

師:那看來大家的意見都等於3/8,那這個結果究竟對不對呢?我們想個辦法,你能用圖形來說明2/8加1/8到底等於多少呢?老師給同桌兩人提供了一張被平均分成8份的圓紙片,同桌進行角色分工,一個當弟弟,一個當姐姐,用斜線塗一塗被你吃掉的那一部分,塗完後,根據你們塗的這張紙片和你的同桌說說2/8+1 /8到底等於多少。開始吧。

生活動並交流

師:完成的同學馬上坐正,那我們剛才通過驗證,你是不是認為2/8+1/8等於3/8?

誰願意拿著你的作品到前面來說一說你們的想法

(假設:請兩組來說

師:你們是怎麼得到3/8的呢?

生:我們是數出來的

師:你能給大家數數看嗎?

生數

師:那你數的這一份是這塊西瓜的幾分之幾呢?

生:1/8

師:那兩塊呢?

生:2個1/8

師:我們再數數看一共有幾個1/8呢?

生:3個1/8

師:那用一句話來總結你們的過程,那就是:2個1/8加1個1/8就是3個1/8就是3/8。

師:哪一組再拿著你們的作品說說3個1/8是怎麼來的?

師:說的真好,同桌再說說3個1/8是怎麼來的?

師:全班一起來說說

課件邊展示請學生邊敘述過程

師:那我們再來回憶一下剛才的過程(電腦演示)

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弟弟吃的2個1/8,1份是姐姐吃的1個1/8,合起來就是3個1/8,也就是3/8)

師:結果就是3/8,(板書)

師:解決了問題我們一起來做答(板書)

師:這個問題解決了,現在老師考考你,你能算算2/7+4/7=?

說說為什麼等於6/7呢?(2個1/7加4個1/7等於6個1/7)闡述算理

師:同學們這麼能幹,老師就不信考不到你們,請你口答1/9+5/9等於?2/4+1/4

學生口答

師:這麼能幹啊?你們是怎麼算的,怎麼會這麼快呢?

(分母不變,把分子加在一起就可以了)

師:哦~是這樣的嗎?我們再來看看,分母不變,分子加在一起。(板書)

師:說的真好,那誰來歸納總結一下,同分母分數的加法到底該怎麼計算呢?

(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板書

板書計算過程。

師:注意加號,等號,分數線要對齊,這樣才好看。

師:知道了怎麼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我們再來解決一道問題?

師:一張長方形紙,做小旗用取3/5,做紙花用去2/5,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呢?請你自己的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師:3/5+2/5=5/5

師:有不同的結果嗎?

生:也等於1

師:為什麼呢?

(因為5/5的意思也就是整體1)

師:解決了吃西瓜的第一個問題,同學們心裡怎麼樣,美滋滋的,象吃西瓜一樣甜,那我們解決下面的問題是不是更有信心了?

三、解決同分母分數的減法

師:我們現在來看第2個問題:弟弟比姐姐多吃的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

師:為什麼用減法呢?

(求一個數比另外一個數多多少,應該用減法)

師:那再請你觀察這個算式你又發現了什麼?

(也是同分母分數)

師:那我們今天還要研究同分母分數的減法(板書)

師:關於這個算式,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用手中的另外一個園片幫助你,想想2/8-1/8等於多少呢?然後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想法

請一生板演。

請生說自己的想法。

師:跟黑板上一樣的同學請舉手,那我們再來看看同學們的想法(PPT)請一生說

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8份弟弟吃了2個1/8,姐姐吃了1塊,表示1個1/8,從2個1/8裡去掉1個1/8,剩下的就是弟弟比姐姐多吃的這個西瓜的1/8

師:誰再把剛才的過程說一說

(2個1/8減去1個1/8還剩1個1/8,就是1/8)

師:2/8-1/8你會算了,那4/7-2/7你會算嗎?

師出題學生口答

師:那同分母分數的減法該怎麼計算呢?

(分母不變,分子相減)板書

總結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知道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法,分母不變,分子相加。做減法是分母不變,分子相減。那你能用一句話來說說,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該怎麼計算呢?

全班說。

四、解決1-幾分之一的減法

師:那我們已經知道了他們一共吃了這塊西瓜的3/8,這時候小熊說了:我們不要吃了,也給媽媽留點啊?,小熊真是個孝順的孩子,那這個西瓜還剩下幾分之幾呢?(PPT)

你會列算式嗎?同樣,迅速把你的算式列在本子上,在小組內說說你想法。

師:你是怎樣列的算式?

(8/8-3/8=5/8,板書)

師:8/8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這個西瓜。

師:還有不同的算式嗎?

(1-3/8)

師:那這個1是什麼意思?

師:那麼也就是說這個整體你也可以用“1”來表示。(劃等號)

師:那8/8-3/8你會算嗎?

板書結果5/8

師:我們再來看看整個思考的過程

師:(PPT)把這個圓形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8份,也可以用1來表示,從中去掉姐姐和弟弟一共吃的3/8,果然還剩下了這個西瓜的5/8

(1就是8個1/8,先把1劃成8/8,8個1/8去掉3個1/8,還剩5個1/8就是5/8)

做答

師:那如果這道題不是1-3/8而是1-4/7又是多少呢?

師:那為什麼這裡把1劃成7/7而沒有象剛才一樣劃成8/8或者是6/6呢?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個算式跟前面兩個算式有什麼不同呢?

師:那象這種1減幾分之幾的減法我們該怎樣計算呢?

師:那麼也就是說要把1劃成跟減數分母相同的一個分子分母都一樣的分數來計算。這樣其實就是我們已經學過的同分母分數的減法。

師:其實如果孩子們計算熟練了,中間的步驟可以省略不寫。

五、練習

師:看到同學們學的這麼開心,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問題,想試一試同學們的實力,敢不敢接受挑戰?

A. 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組口算題,看算式直接寫得數,(開啟書完成)

選其中一道題請學生說想法

注意:3/4-3/4(用圖解釋)

B. 師:這是一條線段圖,認真觀察,現在發生了什麼?(PPT線段被平均分成了10份)

接著又怎麼樣了?(閃現紅色部分,紅色部分是這段的3/10,閃現蘭色部分,蘭色部分是這段的4/10)

求的是什麼?(閃現“?”,算一算一共是這條線段的幾分之幾呢?)

生:在本子上列算式解決,並口答。

師:接下來看下一個線段圖,

師:那你會列算式嗎?

8/9-2/9=6/9

C. 再來看一個線段圖,請生解釋。列算式解決

六、總結

同學們,吃西瓜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最普通的事情,但是我們卻從中學會了很多知識,也發現了一些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同學們真是好樣的,看來只要我們用一雙充滿智慧的,善於發現的研究去細心觀察生活,你會有更多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