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四篇

校園 閱讀(8.22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四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等。(課本第114頁的第7、8題,練習二十五的第8、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正確地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並能正確、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權單位。

2、能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較熟練地進行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知識梳理

教師:同學們。你們在面積這一單元中都學到了哪些知識?你們知道了什麼?讓學生充分發言,說一說學到了什麼,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教師結合學生髮言,進行引導、歸納。

板書:面積與面積單位、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三、要點複習

1、面積與面積單位。

(1)什麼是面積?(或你所知道的面積是什麼樣的?)

學生結合具體事物(如:書面、桌面等)說明什麼是面壩,然後教師出示面積概念。

幻燈出示: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物體表面"學生可以理解,對於”封閉圖形"教師可畫出一些圖形讓學生判斷。如:哪些圖形可以表示面積。

通過練習,使學生明確"封閉圖形"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面積與周長的比較。

教師取一個長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邊長。問:要求這一週的長度,是計算面積嗎?為什麼?

使學生明確“封閉圖形”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簡單換算。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釐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8平方釐米=( )平方分米

地積單位進率:l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3、長、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1)請學生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2)面積計算。

出示圖形學生獨立計算,然後校對。

完成後,讓學生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然後提出問題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和麵積相等嗎?為什麼?先由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師進行分析、總結。

四、課堂活動

課本第114頁的第7、8題。

請學生先估算,並把估算結果填在表中,然後再進行測量和筆算。最後將測量並計算的結果與估算進行比較,看看誤差多少。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五第8、9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課本P106~111頁,第八單元(統計)

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一個或兩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本單元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

一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單元教學內容:

繼續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元)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本單元選擇了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絡的生活場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學校組織學生檢查身體、對街頭過往車輛的調查、彩電的銷售情況統計等。例題的編排力求使學生經歷統計過程,又從中進一步瞭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本冊教學內容更加註重對統計資料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動物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並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

2、使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單元教學重點:認識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單元教學難點:完成以1格代表5個單位的統計表的製作。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統計(一)

教學內容:

統計(一)(教材106、107、108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調查和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

2、:學生填寫比較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和參與意識。

教學重難點:

填寫簡單的複式的統計表

教學準備:

相關掛圖、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景,匯入新課

1、多媒體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問: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你們測量過體重嗎?測量了幾次?

2、讀一年級剛入學時,你測量的體重是多少?(學生自由彙報各自的體重情況)

3、怎樣才能讓大家一看就明白我們班所有人的體重情況呢?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統計表(1):

體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數

師:現在我們就用“正”字記錄法來統計一下剛入學時的體重(集體活動)

2、活動結束後,師生共同將收集的資料整理後填入表格中。

3、二年級時,我們的體重有什麼變化呢?

電腦出示統計表(2)

體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數

集體進行統計活動,並將結果填入表中。

4、討論:如果想把兩年的體重資料填入一個統計表中,該如何表示呢?

學生討論後,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單位:千克)

在新課的教學中,創造了學生認識的矛盾衝突,達到激趣探究的目的,從而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使學生明白,複式統計表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進行資料分析,從而讓學生更充分地認識的複式統計表的`作用。

5、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填空,然後小組合作交流。指名上臺在黑板上填寫資料。

6、引導觀察討論大螢幕上的兩個單式統計表與黑板上的複式統計表有什麼聯絡與區別。

7、觀察複式統計表,回答問題。

(1)一年級時,體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級時,體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8、你還能發現什麼?先在小組交流,後指名在全班彙報。

9、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組織學生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學生提些合理的建議等。

三、整理資料,鞏固練習

出示“做一做”,練習情景圖。

1、交流圖上的小朋友參加了哪些課外活動?

一班的同學參加各項課外外小組活動人數的情況是怎樣的?

你參加了哪項課外活動?

2、討論:怎樣收集我們班參加課外活動人數的資料?

3、活動、統計資料。

4、整理資料並把資料填入複式統計表中。

5、討論並回答統計表後面的四個問題。

四、彙報收穫,回顧總結

這節課我們幹了什麼?(板書課題)你有什麼收穫?

第二課時 統計(二)

教學內容:

統計(二)(教材第109、110、111頁內容及練習二十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

方法收集和表現資料。

2、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明確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表現形式能根據統計圖提出

問題,並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認識條形統計圖,明確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表現形式

教學準備:多媒體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車,各種車輛每天都在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服務。(播放錄影)同學們請年,這是一條道路上過往車輛的錄影片,請同學們幫助記錄一下其中四種車輛的數量。

二、探究新知

1、組織記錄:

(1)給學生統計表(記錄單)

種類轎車麵包車客車貨車輛數

(2)組織學生第一次記錄:記錄完後,問:在觀看錄影時,你是如何記錄四種車輛的數量的?交流完說明用畫“正” 字的方法又快又方便。

(3)第二次播放錄影,學生記錄。

問:全部記清的同學舉手?

(由於車輛過往速度快,學生記錄產生了困難,因此顧此失彼。)討論:怎樣記錄才能又快又準確呢?強調說明分組合作記錄,每人記錄一種車輛的數量。

(4)再次記錄四種車輛的數量。

(5)彙報後,整理資料並填入統計表。

2、學會製作統計圖。

(1)分組討論:

如果用每個 表示2輛汽車,最多要畫幾個格?太麻煩了,怎麼辦呢?

討論後得出結論:用1個 表示5輛車比較合適。

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很好地突破了難點。

(2)師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個單位的統計圖的製作。

先讓學生獨立繪製,指名上臺塗色繪製,然後共同訂正。

(3)在書上完成例1統計圖1、2、3小題,指名口答。

(4)組織討論:20分鐘後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為什麼?

3、師生總結繪製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本環節老師充分放手,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交流合作帶來的成功。

三、形成應用

1、獨立完成第111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四、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4題,課後從小組為單位調查班裡同學看電視的時間,把調查得到的資料製成統計表和統計圖,使學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當中互相交流和促進。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過程與方法】

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在交流、計算中,理解並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並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的書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學生能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並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難點】

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三、教學準備

教學圖片、課件、直尺等。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舊知

以小精靈明明帶我們去動物樂園,看見一群小動物,每個小動物身上還有一道算式,這個情景引出: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學生說說每道題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讓學生動手計算,複習連加連減的計算。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第47頁例1:

圖書閱覽室裡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裡下午有多少人?

1.觀察畫面,收集資訊

2.分析資訊,提出問題(閱覽室裡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3.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學生獨立列式並進行計算,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綜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饋解法,初步感知(全班彙報交流:每種方法每步分別求的是什麼?教師板書)

5.比較歸納,總結演算法:(全班交流討論)

給出規定: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6.深化概念,運用計算

(1)講解脫式計算53-24+38的書寫格式,教師示範板書,邊講解邊說明計算方法,注意:等號上下要對齊。

(2)梳理提問: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麼?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是怎麼算的啊?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種解法。現在我們知道“這天閱覽室共來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還可以怎樣求“閱覽室裡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再彙報交流,列綜合算式:53+38-24,體會加減法混合運算,交換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2.改錯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指定學生說明錯誤的理由。

3.書中練習題:先學生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全班交流,強調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四)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作業:課後繼續提出能用今天的演算法解決的問題。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計算大面積的土地用平方千米,知道平方千米與公頃之間的關係.

2.使學生掌握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和簡單換算,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和簡單換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板演:一塊長方形稻田,長200米,寬150米,合多少公頃?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卡片口算.

1公頃=( )平方米 4公頃=( )平方米

20000平方米=( )公頃 70000平方米=( )公頃

二、學習新課.

1.引入.

教師提問:(1)計算土地面積的單位有哪些?

(2)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公頃?

(3)1公頃等於多少平方米?

教師敘述:計算土地面積的單位有平方米、公頃,計算大面積的土地用平方千米做單位.今天我們學習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教師板書課題: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

2.教學平方千米.

教師敘述: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它的面積是100100=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頃.(板書:1公頃=10000平方米)

邊長1000米(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積是10001000=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也叫1平方公里,我國領土面積大約是960萬平方千米,也可以說我國領土面積大約是960萬平方公里.

同學們想一想:1平方千米等於多少公頃呢?

(100000010000=100,被除數和除數各劃去4個零.)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從上面可以看出,公頃和平方千米這兩個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前面我們學過平方米與公頃這兩個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0.我們把這些土地面積單位按從大到小排列,它們之間的關係是這樣的.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2平方千米=( )公頃 8平方千米=( )公頃

4000公頃=( )平方千米 30000公頃=( )平方千米

2.綜合練習.

(1)8公頃=( )平方米 4平方千米=( )公頃

30000平方米=( )公頃 9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3400公頃=( )平方千米

(2)在下面○裡填上>、<或=.

3公頃○2900平方米 200公頃○2平方千米

4平方千米○404公頃 8000平方米○8公頃

3.思考性練習.

一個佔地1公頃的正方形苗圃,邊長各加長100米.苗圃的面積增加多少公頃?先讓學生畫出這道題的示意圖.如下圖:

組織學生討論:

(1)1公頃的正方形苗圃,原來的邊長各是多少?

(2)邊長各增加100米後,邊長是多少?

計算出增加後苗圃的面積,即(100+100)(100+100)=40000(平方米)

換算成公頃:40000平方米=4公頃

苗圃面積增加了4-1=3(公頃).

如果有的同學從圖中直觀地看出增加了3公頃,也是可以的.

4.課後練習.

(1)瞭解本區或本鄉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千米.

(2)5平方千米=()公頃 300公頃=()平方千米

4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

12000000平方米=()公頃=()平方千米

(3)3公頃○2900平方米 200公頃○2平方千米

4平方千米○404公頃 8000平方米○8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