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實用】國小數學教案合集7篇

校園 閱讀(2.72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國小數學教案合集7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複習有關簡單的路線圖,進一步感知平移、旋轉、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和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題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有關簡單的路線圖,會辨認運動方式,並能根據要求畫出相關圖形。

教學難點

畫出軸對稱圖形和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方點陣圖。

1、複習。

(1)簡單地讓學生回顧一下有關方位的知識。(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然後讓學生說一說在教室裡同學間的相互之間的位置情況。

2、書本上第87頁的練習。

(1)教材示範:郵局在(華光路)和(柳泉路)的交叉路口的(西南)角。

讓學生理解是填路名和方位。

(2)問題1:育英國小在電影院的()方向。

引導學生找到育英國小和電影院,然後根據它們的位置來判斷。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交流。

(3)問題2:公園在()和()的交叉路口的()角。

同樣引導學生先找到公園,再找到與公園相鄰的兩條路,再判斷其方位。

(4)問題3:張麗去上學,她可能沿著()向()走,到華光路再向()走,在馬路的()側就是育英國小。

讓學生找到張麗家和國小,然後根據張麗所走的路線來完成此題。

(5)問題4:張麗上學還可以走哪條路線?

同學之間說一說後集體交流。

二、運動。

1、回顧。讓學生回憶一下,像哪些物體的運動我們認為是平移,哪些物體的運動是旋轉,它們各自有什麼特點?

2、書本上第87頁的練習。

逐一出示四幅圖,讓學生說一說分別是哪種運動方式?

思考後舉手發表。

三、在方格紙上畫圖。

1、出示幾幅圖,讓學生判斷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如果是請你們畫出對稱軸。

2、在方格紙上出示幾幅比較簡單的圖形,讓學生根據對稱軸畫出另一半圖形,並說一說是什麼圖形。

3、出示書本上第88頁第13題的第1小題。

讓學生獨立畫出軸對稱圖形。

這幅圖形相對來說難度比較大,如果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也可以借用鏡子來完成。

4、平移圖形。出示三幅圖形,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平移,在平移前讓學生說一說在平移的過程要注意的問題。獨立完成後,集體交流。

5、完成書本上第2小題。

將小船向下平移5格。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在掌握了除法和分數意義的基礎上,教學一些關於比的基礎知識,能夠發展對除法和分數的認識,進一步溝通知識間的聯絡,為以後教學比例打好基礎。下表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編排。

比的意義、表示方法、各部分名稱、求比值(例1、例2)

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例3、例4) 練習十三

按比例分配問題(例5) 練習十四

實踐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在實際情境中理解什麼是按比例分配,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達到這個要求需要以比的知識為基礎。因此,本單元教材十分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編排上有三個特點。

第一,編排四道例題教學比的基礎知識。前兩道例題循序漸進地教學比的意義,先認識兩個同類量的比,再認識兩個不同類量的比,逐漸建立比的概念。後兩道例題教學比的基本性質,從化簡整數比到化簡分數比、小數比,使比的概念得到深化。有了這些紮實的基礎知識,就能解決不同情境裡的、不同方式呈現的按比例分配問題。

第二,聯絡生活和已有經驗,建構比的知識。教學比的意義和性質,有大量資源可以利用。例如幾種物體的份額關係、常見數量關係等。教材用比表示果汁和牛奶的杯數關係,表示白色方格與紅色方格的個數關係;利用路程除以時間等於速度、總價除以數量求單價,理解路程與時間的比、總價與數量的比;聯絡分數基本性質得出比的性質讓學生在應用已有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新知識,在建立新概念的同時深化原有認識。

第三,應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解答按比例分配問題,要把已知的各部分的比看成各部分的份數,轉化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測量大樹、旗杆、樓房的高,要發現並理解同一時間、相近地點,杆長與影長的比是一定的。可見,比的概念是解決實際問題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教材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具體應用比的知識,加強了基礎知識的教學。

一、 寫比感悟意義。

在用比表示兩個具體數量的關係時,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表示兩個同類數量間的倍數關係,另一種是表示兩個不同類的數量間的關係。教材編排兩道例題,分別教學這兩種情況,然後概括出比的意義。

例1有2杯果汁和3杯牛奶,怎樣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是一個開放的問題。猴子卡通從相差關係思考,小鳥卡通從倍數關係思考。教材接著小鳥卡通的思考,由果汁的杯數相當於牛奶的2/3,引出果汁與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由牛奶的杯數相當於果汁的3/2,引出牛奶與果汁杯數的比是3比2。結合這兩個比,講了比的表示方法(寫法與讀法)以及各部分名稱。教學如果聯絡2/3是23的結果,3/2是32的商,學生就能初步感受比與分數有關,分數與除法有關,因此比與除法有聯絡。如果結合2杯、3杯這些具體數量來體會2∶3和3∶2,比較它們的相同與不同,對比的認識就能深刻一些,寫出比也方便一些。

第68頁試一試的每個圖,都把洗潔液看作1份,水分別有這樣的8份、4份、3份和1份,這是對四個比的意義的具體解釋。說出每種溶液裡水的體積是洗潔液的幾倍,洗潔液的體積是水的幾分之幾,能使學生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都可以用比表示,促進對比的理解。其中洗潔液與水的比是1∶1,表示兩種液體的體積相等,豐富了對比的認識。試一試的設計特點是結合圖意解釋比,進一步感悟比的意義。直觀的圖示為各個比創造了現實情境,賦予各個比具體的內容。解釋比的意義要聯絡圖意,看著比先逐一回答卡通提出的問題,再用幾倍或幾分之幾逐個描述水與洗潔液的體積關係,必須把兩層意思都歸結到相應的比上去,把學習心向和注意力緊扣在對比的體驗上。

例2先讓學生分別計算小軍、小偉的行走速度,引起對路程時間=速度的回憶。然後教材指出,可以用比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關係,分別寫出了兩人走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比是900∶15、900∶20,讓學生感受兩個不同類數量間的除法關係也可以用比表示。

大象卡通的提問兩個數的比可以表示什麼,一方面引導學生反思兩道例題裡的比,體會它們都表示兩個數相除,從而概括出比的意義。另一方面通過路程除以時間的商是速度,引出比值的概念。說出例1、例2中各個比的比值,能進一步領會比的意義,鞏固對比值的認識。

第69頁試一試把3∶5改寫成除法算式、改寫成分數,是溝通比、除法與分數之間的聯絡,目的是加強對比的認識。把比寫成除法算式,是根據比與除法的關係,而把除法算式寫成分數是舊知識。把3∶5寫成3/5,教學了比與分數的關係。這裡的3/5如果看作3∶5的比值,它是一個數;如果看成3∶5的另一種表示,它仍然是比。教材特別強調,如果把2∶3寫成2/3,應該讀作2比3。

比、除法、分數的相互關係重在理解,是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要通過改寫來體會和掌握。至於比、除法與分數的不同,在改寫中也能有所感受,不必刻意去區別。

二、 求比值發現比的基本性質。

例3教學比的基本性質,用表格呈現了4瓶液體的質量和體積。教學活動從寫出各瓶液體質量和體積的比,並求出比值開始。先把比值相等的3個比寫成等式,再得出比的基本性質。由於有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除法商不變規律的經驗,尤其是提示了聯絡分數的基本性質想一想,學生理解比的性質應該是順利的。教材編寫放得很開,正是出於上面的考慮。

比較4∶5、16∶20和40∶50,看出4∶5比另兩個比簡單,體會它的前項與後項都是整數,而且只有公約數1,不能再化簡了。理解最簡單的整數比的含義,能自然地過渡到化簡比的教學中去。

例4教學化簡比,三小題分別是化簡整數比、分數比和小數比。在虛線框裡表達了化簡的關鍵步驟,並提出為什麼除以(或乘)這個數的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化簡比的思路和要領。化簡整數比,一般把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能較快地得到最簡單的整數比。如12∶18=(126)∶(186)中的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當然,在化簡12∶18時,前項和後項先同時除以2,再同時除以3,也是可以的。化簡分數比和小數比,一般先化成整數比,再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如5/6∶3/4=5/612∶3/412,這裡的12是5/6和3/4的公分母,比的前項與後項都乘它們的公分母,是為了把分數比化成整數比。再如1.8∶0.09=(1.8100)∶(0.09100),前項、後項都乘100,是為了把小數比化成整數比,是著眼於0.09考慮的。教材寫出了12∶18化簡的結果是2∶3,突出必須是最簡單的整數比。把5/6∶3/4的結果讓學生寫,體驗只有同時乘公分母才能把分數比化成整數比。讓學生接著完成1.8∶0.09的化簡,從中理解化成的整數比180∶9不是最簡整數比,還要繼續化簡。

三、 轉化解答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策略。

按比例分配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解決一些常見的、較簡單的按比例分配問題,能在實際應用中加強比的概念。

按比例分配問題可以採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來解答。例5的編排在建立比的概念之後,適宜用比的知識解答。兔子卡通把比看作份數,小鳥卡通把比看作分數,都是從3∶2的具體含義出發,經過推理形成解題思路的。也可以先在教材的方格圖上,通過塗色得到啟發。如果每次塗5個方格,其中3個紅色方格、2個黃色方格,那麼要6次(305=6)剛好塗完。所以紅色方格一共有3053=18(格),黃色方格一共有3052=12(格)。如果把方格圖裡的3行(列)塗紅色、2行(列)塗黃色,那麼就能直觀看到紅色方格是30格的3/5,黃色方格是30格的2/5,所以兩種顏色的格數分別用303/5和302/5計算。

兔子卡通和小鳥卡通的解法似乎不同,其實是相通的。首先是思路相通,都按下圖的線索思考。

紅色與黃色方格數的比是3∶2紅色方格佔3份,黃色方格佔2份,30個方格是5份紅色方格佔總格數的3/5,黃色方格佔總格數的2/5

其次是演算法相通,3053可以看成求30的3/5是多少,3052就是求30的2/5是多少。溝通兩種解法的聯絡,要提倡小鳥卡通的方法,突出按比例分配問題轉化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試一試裡出現了1∶2∶3,對連比的概念不需要作過多解釋。學生會從兩個數的比來體會這個連比的含義,只要能夠說出紅色方格佔1份、黃色方格佔2份、綠色方格佔3份,就能應用解答例5的經驗完成這道題。卡通的問題三種顏色的方格各佔方格總數的幾分之幾,是引導學生用分數乘法解決這個實際問題。

練一練第2題給出了幼兒園大班、中班、小班各有的人數,把180塊巧克力按班級人數的比分配。這道題變式呈現按比例分配的問題,沒有直接給出班級人數比,要求學生根據人數先想出比,然後按比例分配。這道題還是解答練習十四第2、8題的平臺。

練習十四第6題根據一個已知的比,聯想出一些有關的比或分數,一方面是鍛鍊發散思維,培養轉化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強比的概念,為解答第7、8題作思路鋪墊。如第7題,藥粉和水的質量比是1∶40,由此可知藥粉質量是水的1/40,水的質量是藥粉的40倍。聯想的`這些數量關係,可以用於解答這道題。

四、 發現、應用規律實踐活動的重心。

實踐活動《大樹有多高》測量樹、旗杆、樓房的高度。這些物體比較高,它們的高度很難用尺直接度量,要通過在同一地點,同時測得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相等的規律,間接獲得。發現和應用這個規律是本次實踐活動的重點。為此,教材把活動設計成兩部分。

在量量比比這部分逐步發現規律。首先在太陽光下,把幾根同樣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長。設計這一活動有三個目的:一是懂得什麼叫影長;二是學會測量影長;三是體會同一時間、同樣長的竹竿的影長相等。教材利用圖畫示範了怎樣把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怎樣量影長,還通過卡通的問題引導學生比較影長,有所發現。然後把幾根長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別測出每根竹竿的長度及影長,算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發現竹竿有長、有短,影長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這就是第78頁下面的結論。

在議議做做這部分應用規律。教材沒有把怎樣應用規律測量樹高、樓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創設一系列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體會方法。第一步推想3米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的影長是多少。根據前面的測量和求得的比值,推想是多樣的,可以估計,也可以計算。如3米長度大約是前面某根竹竿長度的幾倍或幾分之幾,3米竹竿的影長就是前面那根竹竿影長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又如根據3米∶ 影長=確定的比值列算式計算。讓學生推算,是體會竿長與影長的比值,可以用來計算同一時間、相近地點其他竹竿的竿長或影長。即前面發現的規律可用於測量物體的高度。第二步想辦法測量大樹的高。要通過交流,整理思路:測出1根竹竿的長度和影長,求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再測出樹的影長,求它的高。第三步用上面的方法,實際測量校園裡的一棵大樹的高。為了便於操作和計算,教材設計了一張表格,把測量得到的竹竿竿長、影長和大樹影長填在表格裡。通過填表整理資料,想到演算法。第四步是延伸。用同樣的方法測一測、算一算樓房和旗杆的高。怎樣比較正確地測量樓房的影長,需要教師給予指點。第五步是沒有同時測量竹竿的影長和大樹的影長,用上面的方法計算樹的高,不會得到準確結果。突出必須同一時間測量影長。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這區域性學習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充套件,兩區域性內容相互聯絡,具有互補性,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延伸。這區域性內容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必需學好。教學中我充沛利用學具讓同學先動手擺,教學中我充沛利用學具讓同學先動手擺,讓同學在分東西的活動中先形成有“剩餘”的表象,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餘數、有餘數除法的概念。平均分東西的時候,可能剛好全域性部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夠再繼續分。本節課教學《有餘數的除法》,我主要引導同學動手操作,協助同學逐步認識餘數和有餘數除法。

首先,讓同學通過分小棒的活動形成認知牴觸,發生學習需要。讓同學把10根小棒,每人分2根、3根、4根、5根、六根,可以分給幾個人?同學邊操作邊完成表格,然後讓同學仔細觀察表格,把分的幾種情況進行比較並分類。同學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每組把小棒平均分後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剩餘的,一種是有剩餘的。這時同學就發生了認知牴觸,萌發學習需要,需要學習一種新的演算法,教學活動水到渠成,教師順勢揭示課題。

接著引導同學以10根小棒,每人分得3根,還剩1根這種情況為例,講述怎樣寫成除法算式,使同學知道剩餘的1根在除法算式裡叫“餘數”,這樣的除法是“有餘數的除法”,初步建立有餘數除法和餘數的概念。

然後讓同學“試一試”,把分小棒有剩餘的其他幾種情況也分別用除法表示,在模仿中繼續體會有餘數除法中的商和餘數的具體含義,逐步完善有餘數除法和餘數的概念。

最後是藉助學具操作,加深印象。完成 “想想做做”時,讓同學藉助分圓片、分三角形等活動,比較概括地知道平均分東西的時候,假如沒有正好全域性部完,也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來計算。

同學積極參與操作活動,再得出結果,從形象到籠統,便於同學掌握。能為同學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機會,使同學面對數學問題,用自身的智慧去探求數學的奧妙。雖然在擺的過程中,同學交流中,課堂有點亂,但同學自身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到當平均分有剩餘時,需要用一種新的演算法來解決,那就是有餘數的除法,而剩餘的區域性就是餘數,凸顯了有餘數除法的的概念與意義,讓同學在實際的情景中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使同學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歷經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的概括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對數學知識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的各種算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舊知。

(出示世園會吉祥物)小朋友們好!我是20xx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吉祥物長安花,今天我要告訴你們一個好訊息,你們要是想去世園會看漂亮的花朵呢,只需要闖過兩關就可以啦!你們有信心嗎 ?

闖關遊戲:

第一關:開火車出示口算

2+4 8-2 4+5 6+2 9—5 2+5

口算時強調計數單位如2+4,表示2個一加4個一得6個一,所以3+4=7

第二關:我會填

40裡面有()個十。 7個十是()。 6個十是() 10個十是()。

1、走進世博

看!來了這麼多遊客,還有小朋友呢。請孩子們仔細觀察,你看到了哪幾種顏色的花;觀察這一塊,你發現了哪些和花有關的數學資訊?(有20盆紅花,10盆黃花,紫花30盆)根據紅花20盆,黃花10盆,紫花30盆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請四人為小組相互說說。

2、彙報

師:你們小組提出了哪些數學問題?

學情預設: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黃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紅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黃花比紫花少多少朵?紫花比紅花多多少朵?…(根據學生板書:一共有多少?多多少?少多少?還有多少?)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提出了這麼多的問題,老師為你們高興。

1、 根據問題,讓學生列出算式。

板書:10+20 20-10

10+30 30-10

20+30 30-20

2、 仔細觀察這六題,你發現了什麼?(揭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二、探究新知

1、 交流演算法

師:剛才很多孩子還沒有學就已經算出了10+20=30,很棒!那你們是怎麼算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交流彙報:你們組有哪些方法?

a.數的方法:10、20、30。

b.擺小棒:先擺一捆小棒,再擺兩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c.數的組成:10和20組成30。

d.用十作單位:10裡面有1個10,20裡面有2個10,加起來一共是3個10,也就是30。(課件演示)

e..計算的方法:因為1+2=3,所以10+20=30。……

2、 組織評議

小結:小朋友真會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有數數的,有計算的,有用數的組成,你喜歡哪一種方法。

不管你喜歡哪種方法,結果都是一樣的,老師也喜歡這種算的方法,就是把10、20看作1個十、2個十,就把10+20變成了1個十加2個十,合起來是3個十。20+30怎麼算?50+40呢?40+60呢?

3、 嘗試計算減法算式。

(20-10,30-10,30-20)

你又是怎麼算的?同桌商量一下。

交流彙報:

生1:我是用擺小棒的方法,三捆減去一捆就剩下兩捆,兩捆就是20

生2:我是用看減想加的辦法算出來的,因為10+20=30,所以30-10=20

生3:3-1=2,30-10=20

師結合圖演示,從3個十里去掉1個十還剩2個十,所以30-10=20.這樣想的孩子請舉手。補充70-20呢?100-40呢?

同學們遊玩了世博,還解決這麼多問題真能幹!

三、動手操作,感知算理,歸納演算法

師:接下來讓咱們先活動活動小手“擺一擺、算一算,看看誰的小手最靈巧”。30+40 70-30

哪位同學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

(先拿3捆是30,又拿4捆也是40,合在一起是7捆,就是70根)

(先拿7捆是70,又拿走3捆也是30,就剩4捆,就是40根)

師: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應該怎樣計算呢?

四、鞏固拓展,以算促用

(課件出示)工作人員見我們小朋友這麼聰明、可愛給大家送來了礦泉水快來看呀!

師:一盒有多少瓶?(10瓶)一盒就是幾個幾?(一個十)左邊有幾盒?那右邊呢?現在請孩子們根據圖馬上完成算式式。(展示訂正)問:40+20指圖說你是怎麼算的?60-20呢?(重在說演算法,結合圖)

渴了礦泉水我們繼續遊玩吧(課件出示)

師:咦,到底該走哪條路呢?別急!有明明支招呢!咱們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學生算完後)哪位同學願意說一說?

通過這3組題,你發現了什麼規律?上下兩題的計算方法有什麼不同?

學生彙報,並相互出一些這樣的題考考你的同桌。

3、 你們這麼棒讓老師很驕傲,我請你們吃水果算對水果上題才能得到吆!說說你是怎麼想的?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4、該回家了開火車,第一個同學當火車頭先編一個題,第二個同學用前一個同學的得數在編一個題,加減法不限,如生1 說20加40等於60,生2 說60減50等於10……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有什麼收穫?(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保護環境、……)只要愛觀察,愛動腦,你會發現,身邊處處有數學,你每天都能學得開 心,玩得快樂!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課本第98頁複習題。(口答問題)

問:已知工作時間,怎樣用分數表示工作效率?

已知單位時間完成了工作總量的幾分之幾時,如何求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之間有什麼關係?

小結:

可以用單位1表示工作總量,

用完成工作總量的幾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之間的關係是: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板書課題:工程問題。

二、新授。

1.教學例10。

(1)出示例10: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2)讓學生自己解答,指名板演。

(3)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說出:要求兩隊合修幾天完成,就要先求出兩隊的工作效率和,再求兩隊合修的時間。)

(4)具體讓學生說一說3010和3015求的是什麼?這兩個商加起來,得到的是什麼?再用它們的和去除30,得到的是什麼,是根據什麼數量關係算的?

(5)小結。

這道題的數量關係是: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

(6)問:如果我們去掉長30千米這個條件時,還能不能解答?

(7)引導學生解答:

問:這裡的工作總量是多少千米沒有告訴,那麼工作總量用什麼表示?

工作總量是1。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可以求什麼?怎樣列式?

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可以求什麼?怎樣列式?

甲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乙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可以求什麼?怎樣列式?

(8)根據: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

這道題應怎樣列式解答?學生獨立解答。指名板演。

(天)

答;兩隊合修6天可以完成。

2.對比小結。

(1)從這兩道來看,不同點是什麼?不告訴具體工作總量的,工作總量用什麼來表示?

工程特點是:不告訴具體的工作總量,而用單位1來表示。

(2)從解題過程看,工作怎樣表示?

工作效率是用分率來表示(不是具體數量)

(3)所用的數量關係相同嗎?

都是用數量關係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來解答。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第98頁做一做題目。

四、作業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思路:

通過觀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目標或者自定的目標對物品進行分類,並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初步彙報和交流自己的想法。經歷分類和比較的過程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養成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但是專門讓孩子被動的認知讓整個課堂很枯燥,孩子也沒有興趣。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時候,我想採用一系列遊戲的方式和方法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如《小組找家》《男女小朋友找家》《小小花果山》《美麗的大海邊》,一環接一環,讓孩子在新奇的時候就結束,意猶為盡,既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又保證了孩子在玩中所學的知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標準或自定的標準對物品進行分類並會比較事物的大小多少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後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數學問題。

4、經歷分類、比較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養成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選取學生習慣的生活環境場景為基本素材。通過幫媽媽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動,啟發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中學習分類和比較,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資訊窗是幫媽媽分類放衣服,通過媽媽和小朋友的談話啟發學生利用經驗,學習比較多少、大小、輕重、粗細、高矮等,在我學會了麼欄目中比較遠近寬窄,達到寬展鞏固的目的。

學校學生情況分析:

學校處於城市,教室裡設有多媒體,利用課件讓學生投入這個學習活動中。學生在家也有一些生活經驗,和教材的生活場景基本差不多,所以對於孩子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對大小多少輕重高矮的分類不是太難。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

3、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活動:①走100米,數數大約有幾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長時間。③瞭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談話:小朋友們,聽說過五指山嗎?西遊記裡如來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數學王國裡,也有一座五指山,住著長度單位五兄弟。

1、複習已學過的四個長度單位。

(學生比出1米、1分米、1釐米、1毫米有多長;說出表示的符號並板書;說出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2、填入合適的長度單位。

世界上最小的鳥體長約2( );世界上最高的建築高約452( );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約8( );世界上最薄的膝上型電腦厚約15( )。

匯入:拇指峰上住著誰呢?

二、認識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書課題:認識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你曾在那裡聽過或看過千米?

(2)播放相片:這是曹老師在從無錫到宜興的高速公路上拍攝到的一些鏡頭,你瞭解到哪些資訊呢?

①指路標誌:(距宜興?千米) ②限速標誌:

③汽車的里程錶、時速表: ④地圖:

(3)千米是一個長度單位,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

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

①除了汽車,你還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單位?

②哪些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千米作單位?

(4)小結:學到這兒,你對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產生了什麼初步印象?

2、教學1千米與1000米:

現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長,一起來看:

(1)播放錄象:(走100米的鏡頭)看,這是我們昨天在操場上活動時拍的錄象,我們數了數,走100米大約要200步。

板書:走200步的路約是100米

(走200米的鏡頭)現在走了200米,大約花了3分鐘?

板書:走3分鐘的路約是200米

(閉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長),下面的小志願者們走的路就更長了,我們一邊看,一邊認真數一數:他們一共走了幾個100米?

(錄象快放部分學生走10個100米的鏡頭)

(2)同學們想一想:把這10個100米連起來,該有多長啊!把答案寫在紙上好嗎?

板書:1千米 1000米 這兩種寫法都對嗎?為什麼?它們表示的長度雖然是一樣的,可也有不同點,你發現了嗎?

1千米=1000米,讀來不易區分,你能巧用停頓,把它們區分開嗎?

(生讀)

(3)小結: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

3、感知、體會1千米

(1)咱們學校的跑道一圈長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學校的跑道一圈長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腦子裡猜測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從哪裡到哪裡可能是1千米?

(3)讓我們跟著攝像機鏡頭到校門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長?(播放錄象)

請學生閉眼在腦海裡把這段路走一遍。

(4)估計:看了錄象,你知道從哪裡到哪裡大約是1千米呀?你們怎麼估計1千米的距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組裡說一說。(組內討論)

板書:人走15分鐘的路約是1千米

人走20xx步的路約是1千米

汽車行駛1分鐘的路大約是1千米

(5)建議學生課後用這些方法驗證剛才的猜測想象。

(6)引導:那我們班哪個同學的家到學校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7)曹老師家離學校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曹老師,會選擇什麼交通工具去上班?簡述理由?

(8)森林公園

看了畫面,你知道哪些資訊?26千米遠嗎?你會怎麼去森林公園?

(9)小結:學到這兒,大家肯定對千米產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談談你的收穫嗎?

三、鞏固新知,實際應用:

(1)你們的收穫可真多,我來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2)小朋友們看過國慶50週年的閱兵式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單位)

(3)咱們中國的鐵路也很發達,估計鐵路的長度:(想想做做6)

(663 1157) (組內交流估計方法與結果)

(4)三( )班千米錄

四、總結全課: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長度單位間的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