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淺談如何讓物理課堂活起來

校園 閱讀(3.04W)

物理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怎樣才能在課堂上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這就要改變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活”起來,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

淺談如何讓物理課堂活起來

一、讓學生“問”起來

“提出問題就等於問題解決了一半”.物理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才更能激起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探究知識.教師設定一些教學情境,學生能從教師設定的情境,發現一些與物理學有關的問題.觀察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前提條件,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和現象,就會發現一些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比如,進行“速度”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真實場景:飛奔的獵豹與慢慢爬行的蝸牛,通過學生熟悉的動物世界的場景,讓學生提出一些與物理知識相關的問題,學生經過討論後提出:自然界中物體的運動是有快有慢,怎樣比較物體的快慢呢,從而引入與“速度”相關的探究課題.如講平面鏡成像時,先讓學生討論俗語“水中月、鏡中花”的含義,學生會提出以下問題:為什麼水中有月亮?為什麼鏡子中有花?鏡子中的花和實際的花有何異同?為什麼水中撈不到月亮?這些問題都是學生經過思索提出的,也是學生迫切想知道的.

雖然,課的開始表現出的課堂氣氛並不活躍,但此時通過自學和討論,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課堂教學呈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場面.

二、讓學生“猜”起來

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猜想與假設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躍的成分,誘發學生猜想是物理探究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例如學習“光的折射”時,讓學生看“魚在哪裡?”的`插圖,學生會提出“為什麼魚叉要對準魚的下方?”從而提出“看見的魚並不是實際的魚?”的猜想,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又如學習“物體浮沉條件”時,可以首先播放一則學生溺水身亡的報道,進行安全教育;然後播放有人坐在死海上,悠閒地翻閱著報紙的一段視訊.學生看到這種情境會產生很多疑問,然後教師可引導學生提出“物體所受到的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的猜想.

再如研究“重力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可採取如下的方法進行:提出問題後,讓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如高處下落的物體破壞力強、重的物體下落危害大等等,從而引導學生提出猜想:重力勢能可能與高度、重力或質量等因素有關.讓學生看出的基礎上,要滿足學生想提出問題,想解決問題的慾望.只有充分相信學生,把時間空給學生,讓其有機會表現,即使是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寫錯了或說錯了,也不要大驚小怪,而應師生共同分析為什麼錯了,原因在哪裡?給學生思考猜想的餘地,讓學生推測或設想可能的答案或解決的途徑,試著模仿物理學家那樣提出假設或假說.

三、讓學生“動”起來

物理教學中實驗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實驗為學生提供了觀察現象、探究未知物理世界的機會,實驗為發現物理規律提供了豐富的科學事實與科學資料,是建立物理規律的基本手段.物理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動手能力、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思維能力和運用所學物理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學生往往不滿足於看教師表演,更希望自己也動手做一做這些演示實驗.也就是說,他們有強烈的操作興趣.可開展邊學邊實驗,給學生更多的操作機會.物理課堂教學中,隨堂物理實驗是搞活課堂教學的好幫手.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擬定出正確的計劃和方案,然後放手讓學生獨立操作.例如,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時,與學生一起用手指觸控自己的喉部,同時發聲;學生一手堵住一隻耳朵,另一隻耳朵貼近桌面,通過親身體驗,學生對聲音產生的原因和固體傳聲的物理知識能愉快地接受.只有動手做,才會有收穫.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再如,教師採取分組比較不同紙片下落快慢及測量紙片下落速度的實踐活動,學生氣氛活躍,學習興趣濃厚,通過親身的實踐觀察活動,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比較到位,課堂教學效率高.

進行邊學邊實驗教學,學生在直接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可以逐步認識到實驗是獲得物理事實的根據、實驗是檢驗假設的真理性的標準,可以逐步領會科學家是如何通過物理實驗獲得物理事實,並從而得出概念和規律的.因而,通過長期邊學邊實驗訓練,學生將會逐步掌握物理學習和研究的基本方法.我們的課堂教學絕不能像過去那樣,不顧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思維方式,採用以灌輸為基本特徵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而應實施以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合作等新型的學習方式,真正讓學生動起來,學生不僅“動”得了,而且“動”得好.

四、讓學生“交流”起來

交流是在學生獨自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或班集體範圍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與過程,揭示知識之間內在的規律和解決問題的途徑.交流的過程中,可以養成傾聽他人和尊重他人提出不同觀點的習慣.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互相幫助,增強合作意識,提高認識水平,分享了探究成果.可見,課堂中給予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自由地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是有極大好處的.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逐步學會有條理地陳述自己的想法和研究結果,逐步學會在認真傾聽別人意見和結果時抓住要領並提出問題,逐步學會在別人提出批評意見時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它有利於學生的思維,有利於培養合作精神,有利於從中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現代社會生活和科學工作中,各種方式的交流合作十分重要,許多工作不可能由單獨的個人完成.因此,合作意識是現代人的一種必要的品質.探究活動中需注意學生這方面良好素質的形成.在課堂教學中的合作交流包括學生群體間的交流、學生個體間的交流、教師間的交流以及這三者間的交流.資訊隨著交流而變化、增長,最後隨著探究過程的結束而趨於穩定.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合作的樂趣、成功的喜悅和群體的力量.同時也體會到自己的努力和貢獻是有價值的,從而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群體意識.

總之,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學會學習,通過主動的活動來獲取知識,符合現代社會對探究型人才的需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情緒飽滿,求知慾旺盛,課堂氣氛活躍,積極性、主動性得以充分發揮,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開發學生的潛能.教者只有營造了輕鬆、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才能讓課堂“活”起來,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