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如何提高語文素養

校園 閱讀(9.97K)

" 語文教學效率不高,學生整體語文水平不能令人滿意,這都是老話題了。原因何在?人們往往對教材、教法議論得較多,而很少從思想觀念上去找原因。

如何提高語文素養

其實,語文的教與學不應限於一般意義上的課堂教學。一方面,社會是大課堂,生活是活的教科書,對學習語文來說,時時能學,處處能學;另一方面,語文教學較其他學科具有更多更大的教書育人的功能,在素質教育方面有特殊的意義。(從這點上講,語文教學應稱之為“語文教育”更合適些)語文教育應是一 條紐帶,一座橋樑,它的一頭是豐富多彩的生活(包括課堂的學習生活),另一 頭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個人文化乃至整體素質的提高。由於語文教育內容、功能的特殊性,我們的語文教師必須樹立一種大語文教育觀所謂大語文教育觀,大致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文以載道”,語言文字是一切人類文化成果的載體,教語文必然要與教學做人、學生活結合起來,也即語文教育的內容必然貫穿人文精神。(二)語文教育要把知識傳授與發展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發展語文能力與發展其他能力(諸如自學能力,研究能力,公關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發展能力與發展智力素質、非智力求質有機地結合起來。(三)教學內容要注意到生活化、實用化、現代比。要能選擇一些與學生的思想、生活聯絡密切或能及時反映當代科技成果和社會生活的名篇時文作為課文。(四)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教育應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他們在廣闊的背景下隨時隨地自覺主動地學語文、用語文,在不斷的學和用中提高語文能力和其他素質。

  首先,從語文教學的目的來看。

大家知道,為了對付考試,現在普遍是一種應試教育。不是教什麼考什麼,而是考什麼教什麼。這時語文教育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中國小語文教學《大綱》都體現了這樣的目的和要求:一方面重視學科的工具性,另一方面重視其思想性;一方面強調語文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重視非智力因素。根據當今社會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人們對語文教學又提出了要重視人文性和素質教育的問題。?這些要求,?實際上已不是通常人們所理解的狹義的“語文教學”所能承擔得了的。例如關於語文能力,葉聖陶曾談得很實在,他說:“盡運用語言文字並不是生活上一種奢移的要求,實在是現代公民所必須具有的一種生活能力”。儘管葉老的話主要是強調語文能力的重要性,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受到啟發:語文能力既是一種生活能力,就決定了它與生活的密不可分的關係,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生活中來,又要回到生活中去為生活服務的;它既是一種能力,就要求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反覆領悟、揣摩、訓練才能形成,正如游泳不跳進水裡反覆練習就學不會一樣。從這個意義上說,葉老的教誨對當今語文教育思想的更新,無疑有著直接現實的指導意義。一夜可以成為富翁,一夜不能造就貴族,文化知識的積累,道德修養的提高,學習習慣的養成,意志品質的培養等等,都不可能僅靠課堂教學一蹴而就,而是在生活中長期積累、修煉,逐漸內經面為個人素質的。

  其次,從語文教學的內容來。

一本語文書,總共不過二三十篇課文,大多又是名家名篇或古文,有幾篇是與學生生活有關的?語文知識教學遊離於語文實踐,似乎學了也是白學;作文教學也是老一套,教學生寫些與他們生活不相干的東西,就象是考科舉寫八股一樣,裝腔作勢,空洞無物。在這方面法國語文教學改革的做法也許可以作為他由之石。1977年法國語文教學新大綱強調,課程要與學生周圍的生活和經驗有更加“具體”和“實在”的聯絡。要求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和實用化,表現在二:一是在確立課程目標時,注重運用--交際目標。以前的法語教學注重學術性目標。二是在教材編寫上,注意選擇與生活有關或反映當代科技、文化成果及政治事件的好文章。此外,還要求設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第一課堂。

“一切語文從實踐學習比用規則學習來得容易”。當然實踐是廣義的.。帶領學生走上街頭糾正規範用字,這是向實踐學習;利用節假日,閱讀一些名著或內容健康、文筆較好的書籍,或者能堅持每天看看報,這也是向實踐學習。甚至各門學科的課本都可以作為語文閱讀的教材;各項活動內容都可以作為語文練習的素材。

這樣,語文教學就能出現一個相互促進,左右逢源的生活活潑的局面。魏書生所以能在語文教育的園地裡獲得碩果,?就是因為他早在1叢年前就自覺或不自覺地樹立了大語文教育觀。作為語文老師,他在課堂上大講科技革命、知識爆炸,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意識,激發了他們求知的興趣;他把數理化課本上的一些章節作說明文來教,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說明事物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使學生認識了語文的工具性,使他們嚐到了學習語文的甜頭,從而能促使他們自覺地學習語文。

  最後,從語文教學法來看。

前幾年各地教改都很熱鬧。可是,這個法,那個法,結果證明大多不得法。現在好像又走了回頭路,大多顯得程式化、煩瑣化。

不必說教學過程了,單說朗讀吧,大多是為了朗讀而朗讀,而不去引導學生體會怎樣描寫,?怎樣達達,對於寫作有什借鑑作用。再說課文分析吧,唯恐學生不理解,重分析講解,輕形象感染,絮絮叨叨,又寫又畫,煩瑣得很。其實,爵得爛,咐壞胃。過細、過直觀的填鴨式教學怎能培養學生的悟性和想象力?另有一 些教師則不甘寂寞,又在追求一種課堂教學的“精緻”,據說那是“課堂藝術”。

其實,過份追求“精緻”大可不必,正如居家過日子,平平淡淡才是真。過於追求“精緻”,累了教師事小,恐怕反而會顯得拘謹,束縛大家的思想,窒息大家的靈勝。當然,我們並不是要否定課堂教學這一語文教育的主陣地本身,而是希望大家從實際出發,努力改進課堂教學,儘可能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希望大家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注意運用“遷移”規律,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外延,變封閉式為開放式,使小課堂與家庭、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創造機會,增加實踐,以豐富多彩、別開生面的活動促進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思維,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增長才幹,切實提高語文能力和自身素質。令人高興的是,我們一些第一線的教師已自覺或不自覺地樹立起大語文教育觀,並已在語文教育實踐中實踐起來。例如一位老師開展“買手帕”活動,相繼安排了四次說與訓練:①以《買手帕》為題進行情境說話訓練;②以《心愛的手帕》為題,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手帕;③以《買手帕》為題,寫一篇記敘文;①針對買手帕時營業員的態度,給商店經理寫一封“人民來信”。這樣說寫成了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使學生感到說話、作文是有用的,是生活的需要,大家的積極性自然就高了。作文的精批細改上件出力不討好的事。魏書生老師就不做這樣的傻事。十年來他沒有批改過學生的一本作文,學生的作文成績卻是一流的。泌訣何在?善於“培養學生批改作文的能力”而已。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樹立大語文教育觀,關鍵就是要解放思想,突破傳統的“教書”和“學科”本位,引導學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學習“游泳”。大語文教育觀本身雖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然而不管從事什麼工作,樹立一種科學的、正確的觀念,總比掌握一種具體的方法顯得更重要。一 旦我們的觀念科學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和運用將會更自覺、更清醒、更有效,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能否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應該是衡量一個語文教師是否具備較高素質的標準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