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論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校園 閱讀(1.86W)

課堂教學有效性已成為課改之路上的值得總結與反思的話題,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內外時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論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正確理解課堂教學有效性

什麼樣的課堂是高效率的課堂?學生會不會學,能不能創造性解決問題?思考的廣度與深刻怎麼樣?學生學會的程式是不一樣的,答案的正確與否,不是一個是與不是,更重要的是好與不好。同時,我們應該明確好的課堂不僅有質,而且有量,如果教師一節課講多了,而學生還是知之甚少,言之無序、無物,就不是好的課堂;如果一節課只是讓學生學習討論一個小問題,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學目標,也不能算是好課。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既能完成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講解問題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組織討論不在花哨而在實用,合作互動不能趟河水而要多聯絡教材等。

二、提前佈置學生預習事半功倍

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而這種要求尤其表現在課外的預習環節,學生通過相關的學習資料,從蒐集到整理,閱讀與思考,可以獲得與文字相關的大量資訊,為了學習課文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預習過程中,學生熟讀課文,學習生詞,理解詞句意思。課堂教學中減少了大量的時間,教師先要進行糾正、引導、鞏固等,就可以實現教學的目標,真是事半功倍。

三、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

四、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節奏

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就要講究動、靜互補。有人講一堂課老師能使學生“靜”的時候“動”起來,“動”的時候“靜”下來,這堂課大體便成功了。 “動”和“靜”就像音樂中的高低音組合,兩種音組合的好,才能產生出美妙的樂章。只有“靜”,教學成了老師的演講或個人表演,學生就會被動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動”,也不成其為教學。所以教師在每講一個內容時,要給學生留有相互探討,積極參與的時間,讓他們在活動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也應講究“疏”與“密”的技巧,對非重點的內容,學生自己可以學得懂的部分,則或放手自學,或以讀代講,是教學上的粗線條,是寫意;而對重點部分,特別是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部分,則必須是“工筆畫”,濃墨重彩,認真描畫。同時,要講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張”是快節奏,“弛”是慢節奏。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簡單的,學生自學可以學懂的,或內容比較有趣的,可以快節奏進行。內容比較難的,比較枯燥的,比較抽象的,或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則要“慢動作”,提問後要留出較多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老師適當的講解也要放慢些語速,讓學生來得及消化。在教學中,應張弛有度,“張”,時間不可太長,應以學生身心不會過度疲勞為度;“弛”,也不可過度,應不致使學生注意力渙散。

五、巧妙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求知慾,思維能力,有利於保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利於挖掘學生的潛能。

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揚民主精神,融洽師生關係,教師把愛心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教師把信任留給學生,把溫暖送給學生,形成平等、寬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悅的氛圍,創設活潑、輕鬆、有趣、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心態,主動參與學習。

語文教師應要儘可能打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講到底的落後狀況,多利用現代教具。如小黑板、掛圖、投影儀、錄音機等,這樣既可節約板書,有關內容簡介等課堂教學時間,又可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接受更多的資訊,利於學生立體思維。

學生感知課文不是孤立地進行,總是跟課文相關背景知識相聯絡,背景知識越清楚,對課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這就是感知的選擇性。在於運用音樂、圖畫、動畫、影視等手段強化感知,加深學生對情境的內心體驗,採用這種感情強化刺激手段,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技巧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發展教學的理論。核心內容是:學習是生動活潑的智力生活,學習是在遊戲童話、美術、音樂和創造的世界裡進行的學習要成為豐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學生應是這個世界的旅行者、發現者和創造者。我們要通過我們的課堂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語文的自信。讓他們以旅行者、發現者和創造者的角色進入課堂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如果我們能提前佈置預習、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節奏、巧妙創設課堂教學情境、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技巧,我們的國小語文課堂效率就能得到真正意義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