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中化學必背的基礎知識總結

校園 閱讀(2.99W)

國中的學生在學習化學的時候,要注重對課本基礎知識的系統掌握,全面地梳理學過的知識內容,使之系統化、結構化、網路化。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化學知識要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國中化學必背的基礎知識總結

  國中化學常考知識

1.化學變化中一定有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不一定有化學變化。

2.金屬常溫下不一定都是固體(如Hg是液態的),非金屬不一定都是氣體或固體(如Br2是液態的)注意:金屬、非金屬是指單質,不能與物質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團一定是帶電荷的離子,但原子團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團(如Cl-叫氫氯酸根)

4.緩慢氧化不一定會引起自燃。燃燒一定是化學變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例如高壓鍋爆炸是物理變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會有中子(如H原子就無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說“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是: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幾種單質的混合物。

8.最外層電子數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陽離子或陰離子。

9.穩定結構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不一定是8。(第一層為最外層2個電子)

10.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種元素。

(因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離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構成的分子或原子團)只有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單核粒子(一個原子一個核)一定屬於同種元素。

11.溶液中不一定:

(1)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對不同溶質而言)

(2)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因為溫度沒確定,如同溫度則一定)

(3)析出晶體後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質的飽和溶液。飽和溶液降溫後不一定有晶體析出。

(4)一定溫度下,任何物質的溶解度數值一定大於其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數值,即S一定大於C。

13.有單質和化合物參加或生成的反應,不一定就是置換反應。但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

14.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置換反應中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複分解反應中一定沒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注意:氧化還原反應,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變化)

15.單質一定不會發生分解反應。

16.同種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顯示一種化合價。如NH4NO3 (前面的N為-3價,後面的N為+5價)

17.鹽的組成中不一定有金屬元素,如NH4+是陽離子,具有金屬離子的性質,但不是金屬離子。

18.陽離子不一定是金屬離子。如H+、NH4+。

19.在化合物(氧化物、酸、鹼、鹽)的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鹼;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鹽;一定含有氫元素的是酸和鹼;不一定含氫元素的是鹽和氧化物;鹽和鹼組成中不一定含金屬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組成可能含金屬元素(如:HMnO4 叫高錳酸),但所有物質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屬元素。

  國中化學知識重點

化學之最

1、未來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簡單的有機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氣體是H2。

4、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物質是H2。

5、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時,酸性最強,鹼性最弱。

PH=14時,鹼性最強,酸性最弱。

8、土壤裡最缺乏的是N,K,P三種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是中國。

1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13、空氣裡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

14、空氣裡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

16、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碳

  九年級化學知識

空氣

1. 組成:N2:78%、O2:21%、稀有氣體:0.94%、CO2:0.03%,其它氣體與雜質 0.03%。

2. 空氣中氧氣的測定(原理:壓強差)

(1)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產物是固體,紅磷。

(2) 裝置要求:氣密性良好 操作要求:冷卻到室溫後開啟彈簧夾。

(3) 現象:放熱,有大量白煙產生,開啟彈簧夾後,廣口瓶內液麵上升約1/5體積。

(4) 結論:O2約佔空氣體積的1/5。

(5) 探究:

① 液麵上升小於1/5原因:

裝置漏氣,紅磷量不足,未冷卻完全。

② 能否用鐵、鎂代替紅磷?

不能,原因:鐵不能在空氣中燃燒,鎂會與N2、CO2反應。

③ 能否用碳、硫代替紅磷?

不能,原因:產物是氣體,不能產生壓強差。

3. 氧氣的性質和製備

(1)氧氣的化學性質:支援燃燒,供給呼吸。

鐵在氧氣中燃燒燒集氣瓶中放少量水或細砂的目的:防止濺落的高溫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氣中燃燒集氣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汙染空氣。

(2)氧氣的製備:

① 工業製氧氣——分離液態空氣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點不同,物理變化)

② 實驗室製氧氣原理:

a. 氣體制取與收集裝置的選擇

發生裝置:固固加熱型、固液不加熱型 (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

收集裝置:根據氣體的密度、溶解性。

b. 製取氧氣的操作步驟(以高錳酸鉀製取氧氣並用排水法收集為例)

查—裝—定—點—收—離—熄。

c. 催化劑(觸媒):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一變兩不變)。

4. 常見氣體的用途:

(1)氧氣:供呼吸 (如潛水、醫療急救)。

支援燃燒 (如燃料燃燒、鍊鋼、氣焊)。

(2)氮氣:保護氣(化性不活潑)、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凍。

(3)稀有氣體(He、Ne、Ar、Kr、Xe等的總稱):保護氣、電光源(通電發不同顏色的光)、鐳射技術

5. 常見氣體的檢驗方法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

(2)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