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會考語文備考指導說明文閱讀技巧

校園 閱讀(3.12W)

一、複習目標

會考語文備考指導說明文閱讀技巧

1.使學生明確考試要求。

2.瞭解說明文的相關常識。

3.掌握閱讀說明文的技巧、方法、要求。

4.進行例項演練。

二、具體實施

(一)複習說明文的相關常識

1.定義: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主要是對事物的性質、特點、成因、功用等特徵和事理作客觀、科學的解釋,從而給人知識。

2.與記敘文的區別:說明文具有知識性、科學性和說明性三大特點;記敘文以生動的記敘和描寫為主。

3.分類:

(1)從說明物件角度,可分為事理說明文和事物說明文。

(2)從語言角度,可分為平實說明文和生動說明文。

4.說明特徵:所謂特徵,就是指這一事物區別於其它事物的標誌。

5.說明順序:說明文為了體現條理性,必須有條理清楚的說明順序。說明順序主要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

6.說明方法:說明方法幫助人們把事物特徵說清楚。說明文的說明方法主要有:

(1)下定義:是用科學的語言對被定義的概念的本質特徵作周全嚴密的規定。

(2)分類別:是按照一定的標準,把事物分成若干類加以說明。

(3)作詮釋:是對事物進行解釋的一種說明方法。

(4)列數字:是用數字說明事物特徵的一種說明方法。

(5)舉例子:是列舉有代表性的恰當的事例進行說明。

(6)打比方:是藉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處來打比方。

(7)作比較:將同種與不同種事物加以對比與類比,以突出其特徵。

7.說明語言:說明文中語言的最基本特徵是準確性。主要是指在說明事物及事理時能準確地反映被說明物件的真實情況,便於人們認可和接受。

在準確的前提下,可呈現兩種風格:一個是平實,另一為生動。所謂平實,即語言具有準確、簡潔、通俗的特點。

8.說明文的基本結構特點:說明文的總體結構,大體可分為下列幾種形式:

(1)並列式:各段落層次之間的關係是並列的。

(2)連貫式:各層之間按照事物發展過程安排層次,(時間為線索)前後互相承接。

(3)遞進式:各層之間的關係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各層之間的關係是遞進的。

(4)總分式:這種結構大致有三種情形:總--分;分--總;總--分--總。

(二)方法、技巧、要求指導

1.如何把握說明事物的特徵:事物特徵主要表現在構造、形態、性質、變化、成因、功用等方面。

(1)說明文要說明的要點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徵。常見的說明要點是:

①人物簡介:年齡、籍貫、學歷、性格、品質、特長。

②書籍介紹:作者、寫作時間、歷史背景、內容提要、價值。

③生物:產地、類屬、形象、習性、生活環境、飼養和培育、益害。

④自然現象和科學技術:分類、形態、形成過程、性質、發展變化、益害。

⑤生產實驗;:原料、裝置、工具、工藝、流程、操作方法、實驗結果、注意事項。

(2)還要弄清作者介紹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徵,又是從哪些方面介紹的。

2.如何區分說明順序:

空間順序:多用於建築的構造,說明實體事物的形狀。多用表空間方位的詞語。物體總有一定的空間形式,複雜的事物也一定有多個側面組合而成。要說明物件的構成,必然會涉及到所處的空間位置。空間順序就是按照被說明物件的空間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後,或從外到裡,或由某一中心點向四面擴散開去呈輻射式按一定的順序對事物作介紹。

一般對實體性的事物,包括建築物、名勝等的結構或佈局性的介紹,多以此為序。這樣,能把複雜的物體講清楚,可使讀者對該事物物件的整體面貌和空間分佈有清晰、具體的瞭解。運用這種順序,文中常會出現東、西、南、北、裡、外、左、右等方位詞。

時間順序:多用於說明實體事物的建造過程、產品的生產過程、事物的發展演變過程。多用表時間的詞語。這是指以時間的先後作為說明的一種順序。在介紹事物時,有的文章是按照事物發展的先後為次序的,而有的是按事物從早到晚、從古至今的時間為順序的,有的又會以某事物製作的步驟、演變的過程為順序、

一般講,在介紹物件的發生、發展、演變、過程、方法等的時候,常採用這種順序。這種順序的好處是過程明晰,線索清楚,縱向排列明確有序。一般運用時文中會出現表示時間或先後的標誌性詞語。

邏輯順序:用於介紹事物的性質、種類、原理功用和解釋事理本質。一般為:由因到果或由果到因;由現象到本質;由主到次;由概括到具體等。邏輯順序是指按照事物內在的聯絡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規律來進行說明的一種順序。常用的邏輯順序包括以下六種:從現象到本質;從原因到結果;從特點到用途;從整體到部分;從概括到具體(或由一般到個別);從主要到次要。

一般事理性的說明文和事實性的說明文中常會出現這樣的順序。特別是運用邏輯順序可以把複雜的事物講得清楚,有利於說明、揭示事理的內在聯絡。總之,閱讀時抓住有一定標誌作用的語言,可以更順利地分析說明的順序。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往往終合運用多種說明順序,我們只有通過分析文章的結構、段落,在概括段意的基礎上尋找和歸納其順序。

3.幾種疑難說明方法的辨析:一般說明方法都易於從語言特點上體現出來。較難區分的有:

(1)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下定義要求完善,即定義的物件與所下的定義的外延要相等,並且要求從一個方面完善地揭示概念的內涵;而詮釋就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部分內涵即可。另外下定以往往用公式的語句來表示:即某某是什麼或某某叫什麼的形式來表述;而作詮釋則多用因為所以句式。

(2)分類別:這種說明方法要注意的是給事物的分類要有一定的標準,分類完了還要加以說明。

4.理解說明方法的`作用(表達效果):

考試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要求把握:一要答清每種說明方法各自的表達上的作用,二要答清具體運用這種說明方法是為了說明什麼內容,即:表達+說名內容。

5.如何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整體把握、理解詞義,特別要注意同義詞的選用。由於被說明物件的不同,在具體運用名詞和術語時就要相當準確。我們在閱讀和操練時就要聯絡物件及其特徵,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注意推敲、體會其用詞的準確性。特別是一些同義詞或近義詞的選用,不可隨意確定或武斷否定,而要再三斟酌,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包括對上下文的分析、揣摩,然後才能酌定。

(2)正確體會關鍵性詞語在不同方面的具體作用。說明文語言的準確、簡練與精當,還表現在修飾、限制、補充成分運用得好。我們要適當地運用一些語法知識,仔細領會作者的用詞意圖。一般充當這些成分的是形容詞、數量詞、副詞和連詞,如日本的石油運輸絕大部分是從馬六甲海峽通過的、

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風沙的進攻主要有兩種方式、蠶絲一股只有一英寸的二幹分之一粗、吸收水分和養料是根的主要作用之一、草地成了天然的減音器和吸塵器等,這些句中加線的黑體詞在文中能否去掉、替換及其理由一類的問題是我們經常會遇到的,閱讀時應注意從以上提及的方面去辨析、比較。這樣,我們才能體會出用詞的準確性。有助於提高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及語言表達的質量。

(3)看似模糊的語言,實則反映了事物的客觀存在。我們不妨先看一下例句:原來草地的溫度比一般水泥地溫度要低十幾度,為什麼十幾度不寫成具體確切的度數呢?那是因為文中是就一般情況而言的,再說草地、水泥地的溫度本身還受到環境、氣候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經常變化。所以不可能是一個恆定的確數。諸如這樣看似模糊的語言還很多,如可能、幾乎文中運用這些模糊的語言,或反映事物的實際存在,或反映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程度,尤其是有些事物本身尚處於變化、發展期,有時又囿於人力、物力及科學水平,對有些客觀事物有待於進一步的認識和發現。如果說得太絕對、太肯定,反而違背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也違背了客觀事實的真實性。

所以我們看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還是要抓住根本的一條,即客觀地、確切地反映事物的真實面貌,明白地、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

這一部分內容考查的常見題型是詞語的替換、增刪、移位以及與原文的詞語進行比較等。我們既要抓住這些詞語細加體會,又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