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會考說明文閱讀命題分析及備考策略

校園 閱讀(1.48W)

摘 要:分析了近年來會考語文說明文閱讀所涉及的題型,並給出了相應的解答措施,並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底蘊。

會考說明文閱讀命題分析及備考策略

關鍵詞:會考;現代文;傳統文化;分析類試題;策略

近五年來,陝西會考閱讀(一)考查了《中國珠算》《豐圖義倉》《絲路織錦》《古蜀棧道》《秦嶺》這些篇目。這些篇目無不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

我省近幾年說明文閱讀所涉及的主要題型分析及應對措施如下:

一、把握說明物件及特徵

如我省2014年《中國珠算》第1題“用一個完整的句子介紹珠算的特點”;2012年《絲綢織錦》第3題。說明的物件是文中所要具體介紹的事物或要解釋的事理。例如,《豐圖義倉》的說明物件是豐圖義倉。有時一個段落也有一個說明物件,如《絲路織錦》全文的說明物件是織錦。

做這類題首先從整體入手,即說明的物件和特徵是什麼。(1)看題目,不少題目都表明了說明的物件;(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二、理解說明文語言

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準確、生動、平實。如我省2014年《中國珠算》第3題“揣摩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回答括號內的問題。(1)珠算的口訣慢慢豐富起來。(具體說說,“慢慢”一詞在句中有什麼作用);“慢慢”說明口訣的發展,是一個漫長、逐漸豐富的過程,這點要求考生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對知識表達要科學、嚴密。(2)在某種程度上,它已經成了一種文化符號。(為什麼說是“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種文化符號?)2011年《古蜀棧道》第3題。第三段最後一句中的“這些”具體指代哪些內容?文中得知採用“火焚水激”的方法開山破石,鑽孔架並在其上鋪板;修建用時長;建立了多種棧道形制。指代——“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麼。

對策:指代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掌握答題策略就不難理解此題意了。

三、篩選資訊(文字表述)

如我省2013年《豐圖義倉》第1題:依據文章相關內容,給第②段橫線處補充一個恰當的詞語,填寫在下面方框內。我省2012年《絲路織錦》第1題:從織法上看,織錦可分為哪幾種類型?我省2011年《古蜀棧道》第1題:本文主要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古蜀棧道的?請簡要概括。

解答此題的方法是:提取要點,直接找到有關中心句;用自己的語言對內容進行揭示,綜合歸納。

四、文章的結構

如我省2012年《絲綢織錦》第3題:第②段在全文內容和結構上有什麼作用?我省2011年《古蜀棧道》第2題。

解答此類題分析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就容易看出文章的結構。如是“總—分”式的結構還要著重分析“分”的部分按照什麼原則組合的,是並列、遞進,還是包含有總分關係。要理清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線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五、辨析說明順序

如我省2013年《豐圖義倉》第2題:下面這個句子是從第④段抽取出來的,它應該放在【A】【B】【C】三處中的【 】處。

解答這類題採用排除法即可,先看是不是時間順序,再看是不是空間順序,最後即可確定是否是邏輯順序。

六、文意理解和概括

如我省2013年《豐圖義倉》第3題“豐圖義倉的磚窯式倉洞設計,滿足了糧食倉儲哪些方面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瞭解說明文的特點,弄清文章各段段意,對全文有整體把握,明晰說明文的語言,用準確的詞語進行歸納和總結。

七、對說明文內容的理解

如我省2014《中國珠算》第4題;2013年《豐圖義倉》第4題;我省2012年《絲路織錦》第4題;我省2011年《古蜀棧道》第4題。這些題都是找出與原文內容符合的一項。

解答這類題的常用方法是:如果需要從整篇文章概括出幾方面的內容,閱讀時應以段為單位,內容相同或接近的段落應概括為一個方面。如果需要從某一段中概括出幾方面的內容,應以句子為單位,相同內容的句子應合在一起概括為一個方面。

試題中的文化底蘊:

2014年說明文閱讀《中國珠算》從珠算盤的來歷、構成、歷史、作用及地位,讓我們把算盤深深地植入了中國歷史文化之中。珠算就像中國的酒文化、茶文化、戲文化和服裝文化一樣,有著濃厚而鮮明的東方色彩,精巧而深邃。

2013年的《豐圖義倉》,文章從豐圖義倉的背景、選址、佈局、構建等幾個方面對豐圖義倉做了詳細的介紹。此題對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有很好的導向作用。

2012年《絲路織錦》涉及陝西曆史文化知識。文章介紹了絲綢之路上出土的.織錦的織法、花紋等內容。絲綢之路所經地域,它們各自保留著其獨特的民族特色、傳統文化和宗教信仰。

2011年《古蜀棧道》寫的是漢中非常著名的褒斜棧道,涉及褒斜古棧道的概況、修建原因、修建方法和作用。棧道是我國古代在峭巖陡壁上鑿孔架橋連閣而成的一種通道,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道,工程艱鉅,是我國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蹟。

2010年考題《秦嶺》從地理位置、所起作用、形成原因展現了秦嶺的雄勝,讓關中成了中國古代政治中心的首選之地。秦嶺和黃河並稱為中華民族的“父親山”“母親河”,秦嶺還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

縱觀陝西會考語文試題,這些考題既突出了陝西地方特色,又保持了會考考題的一貫特點,更凸顯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現在的教學應樹立大語文觀念,注重不同學科間知識的滲透。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提高語文素養,適應語文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