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有關大學聯考歷史選修內容的複習策略

校園 閱讀(1.02W)

本文是由上傳的:淺析大學聯考歷史選修內容的複習策略。

有關大學聯考歷史選修內容的複習策略

摘 要: 在大學聯考歷史選修內容多、分值小、時間緊的情況下,歷史教師應從更新觀念、把握教材總結規律、整合教材構建知識體系等方面加強學生的規範化練習提高複習效率,更好地為學生大學聯考服務。

關鍵詞: 大學聯考歷史 選修內容 複習策略

其實普通高中開設選修課程是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特色之一,從課程論的角度來看,設定與必修課程相輔相成的選修課程是歷史課程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從學習論的角度來看,設定歷史選修課程更有利於學生興趣、視野和個性的全面發展[1]。就應試複習而言,要從課程設定的目的出發,把握學科特點,筆者認為要提高複習的實效性,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進一步更新觀念,樹立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進一步更新觀念,樹立新課程理念,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教師觀念的更新包括學科素養的提高,比如《探索歷史的奧祕》通過對向學生介紹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之謎和探究過程,讓學生初步瞭解揭開人類社會發展之謎的方法,體會對人類歷史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接近真理的過程[2]。這個模組專業性特別強,吸收了大量史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其涉及範圍不僅對學生而言是比較陌生的,對長期處於中學教學一線的廣大教師而言,也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吸收新知的領域。

二、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總結認識規律

學習歷史目的之一是探尋歷史發展規律,認識把握歷史發展規律要通過對相關歷史事物的比較才能實現。在歷史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比較找異同。“同”為歷史事物的普遍規律或特徵。比如《中外歷史人物評說》,不管是古今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還是科學家,在對他們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必須結合時代背景,從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角度肯定或否定歷史人物;必須分析人物的階級立場,階級立場決定了歷史人物的政治主張,是評價人物的基點;堅持辯證地分析歷史人物,堅持一分為二地看待歷史人物。同背景下歷史人物的比較,比如,大一統王朝的政治家的比較,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比較;追求民族獨立的孫中山、凱末爾和甘地的比較等。

三、教師要科學整合教材,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各地區、各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順序。”我們可以科學整合必修與選修模組,選擇與必修內容聯絡緊密的內容,這是引導學生強化通史意識,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全面的知識結構與歷史認知的需要。

如在選修一改革模組中與必修內容聯絡緊密的專題有梭倫改革、商鞅變法、歐洲宗教改革、戊戌變法。複習梭倫改革,可對必修一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背景與結果瞭解更完整、全面,學習商鞅變法能對複習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確立的背景、必修二重農抑商政策的`理解補充認識,學習宗教改革可對必修三宗教改革中人文精神的發展的體現或內涵理解更準確、透徹,複習戊戌變法可更準確理解維新思想的內容與意義[3]。

具體教學中,我們要把教科書中結論性的知識活化為可以討論的、探究的主題,精選與主題相關的材料,並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歷史。比如《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每一單元基本上都可以用背景――措施――作用整合,並對這三部分進行適當的材料補充,通過材料的補充,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而且這三部分都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絡,如果割裂了任何一部分,就難以完整地分析本單元所涉及的改革。

四、教師要進行規範化訓練,增強教學實效性

選修部分是通過材料題形式考查,歷史科的大學聯考《考試說明》對材料的處理能力明確列出了三條具體要求:一是“閱讀理解材料”;二是“對材料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的整理,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資訊”;三是“充分利用有效資訊,並結合所學知識對有關問題進行說明、論證”。

在選修課程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我們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把握科學方法與正確策略,這些問題最終就可以得到解決。我們相信選修課程在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中一定會滿足大學聯考的要求,提高課程價值和學習意義。

參考文獻:

[3]賴義章.善用複習策略,提高歷史大學聯考複習效率[J].中學教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