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

校園 閱讀(1.29W)

《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漸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體驗”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在數學活動中主動參與,親身經歷,獲得對數學事實和經驗的理性認識和情感體驗。它讓學生以認知主體的身份親自參加豐富生動的活動,深入地參與學習過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從而在體驗和創造中學會數學。

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

一、聯絡實際,體驗生活化數學

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祕難懂的印象,成因之一就是脫離實際。”教學中應儘量優化以“生活”為背景的教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體驗。例如,教學《連乘應用題》後,我創設了讓學生模擬去“超市”購物的情境:我們班有6個小組,每組8人,要過“六一”兒童節了,學校給我們班200元為每個學生買禮物,每支圓珠筆2元,每個筆記本5元,每塊橡皮5角。根據這些條件你們打算怎麼買?經過一番思考,討論後,學生們爭先恐後編出了好多連乘應用題。同學們在輕鬆的“購物”情境中,對連乘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理解得更加透徹,學得更加輕鬆。例如,教學《百分數》後,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小芳把積攢的2600元壓歲錢從2013年3月1日開始在銀行儲蓄一年,那麼到2014年3月1日,她可以得到多少元?問題貼近生活,學生很感興趣。他們利用課餘時間積極主動地到附近銀行了解利率、利息等知識,並與百分數知識相聯絡。通過調查、計算、思考,學生不僅學會了數學知識,而且還了解到金融知識,從而深刻地體會到所學的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密切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可以使學生學起來感到更加自然、輕鬆,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心理體驗,生活中的數學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種心理體驗,會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樂於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

二、尊重個性,體驗探究的樂趣

由於每個學生的知識經驗、生活背景、思維方式不同,對知識的學習也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獨特的理解和感受,欣賞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探究學習過程。數學生活與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產生一些“矛盾”,這樣的“矛盾”往往能激發學生產生情感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一次我出示了一道能引起學生興趣併產生矛盾衝突的題目:商店進行促銷活動,甲商場“打九折”,乙商場“滿一百返十元購物券”。你會怎麼買?並說出你的理由。由於每個同學的認識角度不同,出發點也不同,因而造成了激烈的爭論,這不僅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促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眾多的矛盾衝突中得到激發。

三、實踐操作,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

強化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動態生成,有助於學生理解概念。比如在“認識物體和圖形”的教學中,我選取許多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物體。如小皮球、乒乓球、積木、牙膏盒等等各種形狀的物體,把它們放在一個袋子裡。先讓學生摸一摸,說說自己的'感受,有的說是軟的,有的說是硬的,還有的說是圓的,還有的說是有角的……這樣,讓學生在看不到的情況下通過動作進行體驗。然後,又讓學生把它們倒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堆一堆、滾一滾,充分調動學生的全部感官。這樣既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 最佳的學習狀態,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也讓學生在操作中認識物體和圖形的特徵,使情感體驗在感悟中獲得發展。

四、引導反思,體驗策略的運用過程

反思是一種內省行為,是對認知的再認知,是對感悟的再體驗。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活動、體驗,有所發現,完成了再創造的過程,但這過程往往更多的是憑直覺。讓學生對自己的判斷、發現、甚至語言表達進行思考,反思體驗的方法,這樣有利於學生遇到問題時能自覺選擇適當的策略,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在引導學生用轉化方法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之後,要求學生反思:我們是用什麼方法解決這一問題的?我們以前用過這樣的方法嗎?這種方法對你今後的學習有何用處?然後讓學生思考,並組織學生討論,互相啟發,最後指名發言,語言表述。這樣的反思小結,效果顯而易見。學生在以後的探究活動中就會感到有章可循。

在國小數學中,我們要精心設計教學情境,設定各種數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充分體驗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積極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過程及數學學習的情感和態度等內容,在再創造過程中獲取對知識和意義的理解和建構,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XX學校 張XX21: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