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羚羊木雕》的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3.15W)

導語:這是一篇選取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來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的文章,描寫細緻,中心突出,故事情節緊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供各位閱讀和參考。

《羚羊木雕》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分角色朗讀,學會從文中的語句分析人物形象。

2、閱讀課文,體會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能力目標:

學習並運用朗讀、討論的方法,培養學生參與語文課堂實踐活動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文中所讚美的小朋友之間真誠無私的友情,聯絡生活實際,學會珍惜朋友間的純真感情,學會與父母和他人溝通。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學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類似矛盾。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所展示的兩種內心世界,正確看待情誼與金錢的關係。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是相輔相成的,朗讀有助於體會,體會越深刻,朗讀就越有感情。

2、討論法:通過一場辯論會,讓學生探究課文的主題,培養學生的雄辯能力,讓學生在爭論探討中懂得如何與人相處。

3、自主探究法:在今後的生活中,如何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讓學生了解尊重、理解、溝通的`重要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可見朋友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知心的朋友呢?有沒有收到過朋友送的禮物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對好朋友,她們卻因為一件禮物,不僅傷心,而且還傷了感情。這件禮物就是--羚羊木雕。

  二、介紹作者(出示圖片)

張之路,曾任中學教師多年,現任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文學部主任,是我國八九十年代以來國內最有影響的少兒小說作家之一。有電影文學劇本《霹靂貝貝》、童話集《野豬的首領》、小說集《題王》《羚羊木雕》等。

三、出示學習目標(出示圖片)

1、通讀全文,理清事件。2、再讀課文,辯論是非。3、聯絡實際,解決問題。

 四、檢查生字詞(出示圖片)

1、讀準下列字音:

怦怦(pēng) 逮著玩(dǎi) 樹杈 (chà) 臉頰 ( jiá)

小藏刀(zàng) 攥著 ( zuàn) 兜裡 (dōu) 抹眼淚(mǒ)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義:

仗義:講義氣。仗:拿著,引申為主持、講求。

形影不離:成語。像物體跟它的影子那樣分不開,形容彼此關係密切。

 五、閱讀課文,整體感知(出示圖片)

(一)速讀課文,解讀文意。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做到注意力集中,用筆畫出關鍵的字、詞、句,並回答下列問題:

1、本文寫了一隻什麼樣的木雕?

2、 圍繞羚羊木雕發生了什麼事情?(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3、主要涉及哪些人物? 他們對此事的態度如何。

學生思考並搶答。明確:

1、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藝品,是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的,非常貴重。(出示圖片)

2、家庭生活中的一場小糾紛。“我”把爸爸給我的羚羊木雕轉送給我最好的朋友萬芳,可是父母認為這木雕很貴,不該隨便送人,並要“我”向萬芳討回羚羊木雕。

a、請根據圖片簡單地概括課文內容。全文以羚羊木雕為線索,寫了三件事:

逼問羚羊木雕; 贈送羚羊木雕;要回羚羊木雕

b、中間一件事在敘述中運用的是什麼記敘順序?有什麼作用?

插敘.補說我贈送木雕的原因。(出示圖片)

3、文中一共提到幾個人?在是否要回羚羊木雕問題上各持什麼態度?(出示圖片)

爸爸:責備我

媽媽:木雕太貴重,查問並逼我去要回.

萬芳媽媽:責備萬芳“怎麼能拿人家這麼貴重的東西”,然後把木雕遞到我手上

奶奶:認為要回不好

我:認為友誼重要,不想要回,但又屈於壓力,無可奈何

萬芳:先責備我反悔,後仍肯定”咱倆還是好朋友”

媽媽的態度固執、生硬,爸爸的話語很婉轉,但態度與媽媽實質相同。“我”被逼無奈、委屈、痛苦的心理與父母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兩種態度取決於兩種價值觀,父母重財輕義,孩子重義輕財。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注意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讀出不同人物所特有的語氣、語調和情感態度。其他同學當評委。

媽媽:著急、生硬、固執、咄咄咄逼人。 爸爸:聲音雖然很平靜,但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

“我”:委屈、無助、痛苦

學生評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語氣評。看是否讀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對此事的態度。

(三)問題探究:

“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心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逼“我”要回來,由此而起衝突。在查問木雕部分,矛盾激化了。一面是“逼”,一面是“無奈”,兩個方面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到底該不該要回羚羊木雕呢?(出示圖片)

學生分小組進行辯論:

男同學代表父母的觀點,為正方:應該要回羚羊木雕。

女同學代表“我”的觀點,為反方:不該要回羚羊木雕。

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觀點。發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語言表達要簡明,流暢。

教師總結:父母、和“我”各有各的理由,但子女往往處於弱勢地位,只能服從。結果孩子們心靈受到傷害,也影響子女和父母間的感情。最好是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六、課外延伸

聯絡實際,解決問題:怎麼才能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呢?(出示圖片,全班討論)

明確:愛需要理解、溝通,假若爸媽能較早的把木雕的特殊價值告訴我,假若我能在送禮物之前徵求爸媽的意見,或許,這個遺憾是可以彌補的。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七、佈置作業(出示圖片)

給文中的小姑娘寫封信,安慰她,開導她,並告訴她你的想法和看法。

  八、教師寄語(出示圖片)

  父母深愛孩子,把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孩子;孩子珍視友情,又把羚羊木雕送給最好的朋友。親情、友情都是世間最美好、最珍貴的情感。之所以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是因為缺乏溝通和理解,遇事考慮不周,如果彼此多些尊重、理解、溝通、寬容、體諒,那麼,這朵友誼之花將永遠鮮豔、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