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教育學考研複習的重要考點

校園 閱讀(3.12W)

隨著教育學考研考試的時候越來越近,我們需要把複習的重要考點了解清楚。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教育學考研複習的知識點,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教育學考研複習的重要考點

  教育學考研考點彙總

▶1.教育研究的界說

本章是對教育研究進行總體介紹的一章,需要考生仔細地去看並區分教育研究的型別,教育研究方法及其型別,同時教育研究的發展歷程和基本原則以及一般過程也很重要,20xx年的考研試題就以簡答題的形式對教育研究的倫理原則進行了考查(這說明對教育研究方法的複習只有重點、沒有非重點。複習時必須全面,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這些需要考生理解並與現實結合起來進行思考,因為教育研究方法本身的實踐性相對於其它三門課程來說就要強一些。

▶2.教育研究的選題和設計

本章主要圍繞教育研究的選題與設計環節來考察,其中選題的基本要求,課題研究的假設是最容易被分析論述題和簡答題考查的部分,其次考生要注意看選題的基本來源,這對以後考生們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是很有好處的,也有利於考生們對材料案例進行具體分析。

▶3.教育文獻檢索

本章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教育文獻本身的知識以及教育文獻檢索的知識。第一部分包括教育文獻的含義、作用、等級及分佈等,這部分肯能會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考生需要理解記憶,尤其是教育文獻的等級。第二部分包括教育文獻檢索的基本過程和主要方法及要求,考生需要認真細看。此外,還要仔細掌握的是教育文獻綜述報告的撰寫,可能以選擇題形式出現。總之本章的考點都比較細緻,考查形式以選擇題為主。

▶4.教育觀察研究

該部分包括教育觀察研究概述、基本型別、實施程式三部分內容。要求掌握教育觀察的含義、觀察研究方法的優缺點及型別,教育研究方法的程式、記錄方法。這些知識點可能在選擇題或辨析題裡出現。教育觀察研究是在絕大多數教育研究課題中都必用的一種研究方法,因此考生需要非常系統地掌握教育觀察研究的基本型別及實施程式,並且可以與現實相結合來理解記憶。

▶5.教育調查研究

這部分包括教育調查研究概述、問卷調查、訪談調查、測量調查等內容,總體結構為總—分,先是概述,後面緊接著依次是三大型別調查研究的知識。教育調查研究也是多數教育研究課題採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因此這部分在教育研究方法的考試中比較重要。重點在於掌握教育調查研究、訪談研究、教育測量的含義、型別,問卷調查、訪談研究的構成設計、優缺點、關於“效度”、“信度”“難度”“區分度”幾個易混概念的區別和聯絡一直是考試的重點,要弄清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絡。簡答、辨析和分析論述都極有可能在此部分出題。

▶6.教育實驗研究

該部分包括教育實驗研究的概述、基本型別、效度、變數控制、試驗設計的主要方法等內容。這部分內容在教育研究方法的考察中非常重要,尤其後面的三部分是常考點。要求掌握的知識點有教育實驗研究的含義、優缺點、教育實驗研究發展的線索、基本程式、型別以及教育實驗設計的主要格式。關於教育實驗研究的變數控制及實驗設計是個重點,也是常考的知識點,不僅要識記,還需要理解並靈活運用。

這是個重點章,因為最後一個大題有可能出這方面的問題,比如,給出一個真實教育案例,需要考生指出變數的種類、實驗的種類,如何控制變數並說明理由等。這些內容理解起來有難度的話就多看幾遍教材中這一部分的內容,尤其是教育實驗設計的主要格式與效度之間的關係。

▶7.教育行動研究

該部分內容比較少,主要包括教育行動研究的基本概述和基本步驟。可能會以選擇題或者大題的方式考查。本章主要掌握教育行動研究的含義、特點及優缺點。

▶8.教育研究資料的蒐集與整理

該部分包括教育研究資料的整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內容。有一部分內容是統計相關的知識,但是不難理解,主要的複習側重點在於不同概念的區分。教育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是教育研究的末尾環節,具有重大意義,因此考生在複習時一定要仔細地閱讀教育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9.教育研究報告的撰寫

所有的研究成果都體現在教育研究報告上面,因此,考生應該仔細理解並學會如何撰寫教育研究報告,本章多數屬於識記內容。大家做選擇題準備即可。

  考研教育學專業複習重點

▶1.教育學原理

對於教育學原理,要掌握教育學原理的幾個梗概和要點:教育基本原理、課程與教學論、德育論,師生關係論。

教育學原理在考研中佔了很大的一個比重,出題的點比較多,而且教育學原理的考題越來越靈活,實踐應用性越來越強,所以在複習的過程中,一定要理解書中的定義和理論,並學會用理論來分析現實。

因此也要多注意教育實踐的熱點和難點,重視現在教育研究中的熱點和難點。

在這個複習過程中要注意的是,避免知識點的全而沒有重點的情況,這就要結合課程的講解進行有重點的複習,這樣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而且對於知識的掌握能夠更有輕重緩急。

▶2.中外教育史

在全國教育學統考的考試中所佔的比例是100分,相對來說知識點比較零碎、龐雜,是一門偏重於記憶的學科。

從歷年的`考試真題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外教育史偏向於出選擇題和簡答題,但是每年也都會有一個大題,或是二者的結合,或是單一分出題,所以對這兩門學科的複習一定要細心,肯花時間、下功夫。

對中外教育史的複習,在系統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識,瞭解教育思想演變、教育制度發展、教育實施程序的基本線索,特別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等。

對於外國教育史,也是從古代、近代、現代三個時間維度來說講述的,但是由於外國教育史涉及的國家比較多,而且在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發展和變化,知識點比較零碎,理解是識記的基礎,所以在複習的過程中要注重理解去識記。

▶3.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在考試中必做題佔約40分的量,而在選做題中也有一個30分的論述題,所以在複習的過程中也不能忽視。

在複習的過程中要重點掌握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實驗事實;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對教育工作的啟示。

重點掌握一些基礎的知識,識記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教育心理學的歷史發展,心理髮展與教育、學習及其理論解釋、學習動機、知識的建構、技能形成、學習策略等問題基本的教育心理學的框架。

▶4.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在考研中佔有必答題約30分左右,而選答題也有一道大題,與教育心理學共兩道題,供學生選擇。

在選擇題中也開始出現教育研究方法的題目,所以在教育研究方法的複習過程中在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的同時要進行重點複習。

▶5.自測

如果只學不練,一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感覺沒有成就感,二會陷入一種知識點模糊地狀態,不能有效地識記知識點。如果你沒有做過關於孔子觀點的題,你就不會那麼深刻地理解“習相近,性相遠”的真正含義。

所以一定量的練習題配合學習是有必要的,通過做題可以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裡,可以鞏固知識點,可以讓自己的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又可以鍛鍊答題的能力。

  教育學考研的核心考點

1、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

2、我國春秋末年的《學記》(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是世界上第一部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比古羅馬昆體良的《論演況家的教育》早約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長”、“不陵節而施”(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映了啟發性教學原則);“教學相長”(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教學規律)。

3、捷克誇美紐斯1632年的《大教學論》是近代第一部系統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他提出了班級授課制。

4、美國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強調“兒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學”的方法,開創了“現代教育派”。

5、蘇聯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把學生的“一般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屬。

6、美國布魯納的《教育過程》的主要思想是結構主義和發現法的教學方法。

7、蘇聯蘇霍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其著作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和“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

8、教育的概念:廣義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個方面;狹義指學校教育;偏義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會屬性有:永恆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

10、我國封建社會學校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四書”(《大學》、《中庸》、《論語》、《盂子》);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其貫穿了儒家思想。

11、遺傳素質對人的身心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社會環境對人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但環境決定論又是錯誤的,因為人接受環境影響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積極的能動的實踐過程。

12、我國普通中學的雙重任務是:培養各行各業的勞動後備力量;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

13、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

14、“雙基”是指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務之一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記憶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決定性的因素。

16、體育的根本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

17、蔡元培於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並主張“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務:(1)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鑑賞美的知識與能力;(2)培養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3)培養學生的心靈美和行為美。

19、勞動技術教育的任務:(1)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養成正確的勞動態度和習慣;(2)教育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產知識和勞動技能。

20、義務教育是依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收,國家、社會、家庭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義務教育是一種強制性教育。

21、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22、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

23、教師勞動的特點:(1)複雜性、創造性;(2)時間上的連續性、空間上的廣延性;(3)長期性、間接性;(4)主體性、示範性。

24、教師的素養: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

25、學生是教育的客體、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是發展中的人。

26、我國新型師生關係的特點是:(1)尊師愛生;(2)民主平等;(3)教學相長。從根本上說,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水平。

27、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傳遞和掌握社會經驗的雙邊活動。

28、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工作心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的原則。

29、教學過程是教學資訊反饋和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起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包辦代替。

30、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學校培養未來人才的藍圖。

31、編寫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應遵循的原則: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理論聯絡實際;穩定性和時代性結合;系統性和可接受性結合。

32、知識不等同於智力,掌握知識的多少並不能標誌智力發展的水平。教學過程中要把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結合起來,只重視能力培養的形式教育論(英國洛克)和只重視知識傳授的實質教育論(英國斯賓塞)都是錯誤的。

33、赫爾巴特提出了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34、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激發學習動機;(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這是中心環節;(4)鞏固知識;(5)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學原則:(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2)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3)直觀性原則;(4)啟發性原則;(5)迴圈漸進原則;(6)鞏固性原則;(7)因材施教原則。

36、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思想是啟發式和注入式。我們應當提倡啟發式,反對注入式。

37、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教學。

38、常用的教學方法: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①講授法:②談話法;⑧討論法;④讀書指導法。

(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演示法;②參觀法。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①練習法;②實驗法:⑧實習作業法;④實踐活動法。

(4)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發現法。

(5)以情感陶冶(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欣賞教學法;②情境教學法。

39、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備課;(2)上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3)課外作業的佈置與批改;(4)課外輔導;(5)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40、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1)教學目的明確。(2)內容正確。突出重點,難點,抓住關鍵。(3)結構合理。上課有高度計劃性、組織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當。(5)語言藝術。(6)板書有序。(7)態度從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四個基本方面。

42、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培養提高的過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與否的關鍵,也是衡量一個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標誌。

德行過程是沿著知、情、意、行的/頃序發展的,但其中任何一個要素都可以作為品德培養的開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教師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導之以行”。

43、活動與交往是形成學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礎。

44、德育原則:社會主義方向性原則;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知行統一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尊重信任和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45、馬卡連柯的平行教育理論: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46、德育的途徑:思想政治課是特別的重要途徑,其它各科教學是最經常、最基本途徑。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陶冶三種。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

49、全面瞭解和研究學生是有效地進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其中觀察法是一種最基本的瞭解方法。

50、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和優良的班風,這是衡量班集體是否形成的重要標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