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5年孫權勸學教案

校園 閱讀(2.71W)

《孫權勸學》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富有情趣,雖然短小,但卻令人尋味。

2015年孫權勸學教案

  知識目標: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體會人物語言。

  能力目標:

1、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2、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瞭解文章的創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

  過程和方法:

自讀質疑,學生藉助工具書自讀課文,將其中疑難提出,小組間討論解決,或提出來共同解決。

合作探究,針對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可通過合作,共同探討解答。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能夠懂得學無止境,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

  教學重點:

品味魯肅、呂蒙對話,並說出其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教學難點:

1、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2、聯絡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說到三國這段歷史正如歌中所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確實在三國時期出現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劉備、孫權,真可謂三國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說過這樣的話:“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對手曹操的佩服,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孫權勸學》。

1、板書課題:孫權勸學

2、走近《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集》。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先聽老師把課文朗誦一遍。請聽清字音,明確停頓。

2、同學們想不想這樣把文章流利地讀出來?請同學們結合註釋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3、請同學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並在讀音、停頓等方面進行評價。

4、老師總結評價。

5、學生齊讀。

  三、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學生獨立結合註釋、資料書,疏通文意,找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四人一組,在組內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找出小組問題,準備在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4、總結文言文翻譯“五字法”。

文言文五字翻譯方法:留(國號、年號、地名、官名、書名等);替(用現代漢語詞語替換古義詞);調(調整倒裝句的語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習慣);補(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的內容);刪(刪去沒有實際意義的內容)。

5、齊讀課文,體會文意。

  四、研讀對話,分析人物

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懂文意,這是學習古文的基礎。而真的要把文章流利地呤誦出來,還要讀出語氣。對於不同的文章,我們讀出語氣的方法和途徑是不同的,這是一篇寫人敘事的文章,要想讀出語氣,我們就要在人物語言上多下工夫。

(1)請同學們看孫權的這幾句話該怎麼讀?小組討論(1句勸戒、非常肯定、嚴格嚴厲、關心;2句怒氣、責備;3句現身說法,語重心長、自豪)

(2)孫權這個人有什麼特點?(愛部下愛人才,嚴格要求,很有學問,教人有方,善勸,好學)關愛部下,自己好學,善勸。

(3)魯肅的話該怎麼讀?(驚訝、讚歎)呂蒙的話該怎麼讀?(自豪)

(4)呂蒙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能聽別人意見的人、知過能改)

(5)魯肅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愛才、敬才)

5、背誦課文(勸學、就學、論議、結友)

6、總結:通過揣摩,我們看出孫權是一個善勸的人,我們看到魯肅是一個愛才敬才的人,從魯肅對呂蒙的讚歎中可以看出孫權勸學是成功的。

  五、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1、拓展延伸:

文中出現了兩個流傳至今的成語,找同學造句子。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學識尚淺。現在多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2、佈置作業: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學海無涯。而智出學海,希望大家不斷地豐富我們的語言寶庫,攀登學習的高峰,暢遊知識的海洋。 “學習”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我們學過《方仲永》,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天才少年,方仲永與呂蒙相比,一是幼年不學,毫無所成,一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請同學們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呂蒙,他們會演繹出怎樣的一段故事呢?請以《方仲永巧遇呂蒙》為題,展開想象,寫篇作文,文體、字數不限,只要你覺得表達出你的意思就行。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孫權    勸    呂蒙    贊   魯肅

關愛部下   能聽別人意見      愛才

好學善勸     知 過 能 改    敬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