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設計心理學微觀教學設計必要性論文

校園 閱讀(2.88W)

內容摘要】文章從三個方面論證設計心理學課程微觀教學設計的必要性。首先,對北京地區藝術設計類院校理論課程教學設計進行巨集觀綜述,分析部分高校的教學情況。其次,論述微觀教學設計概念在高校專業課程中的應用,分析應用現狀和現存問題。最後,論述設計心理學課程微觀教學設計的必要性,從課程內容和學生素養及特點等方面出發,對微觀課堂的必要性進行多角度分析。

設計心理學微觀教學設計必要性論文

關鍵詞】設計心理學;微觀課堂;教學設計

藝術設計學科儘管研究的是衣、食、住、行的基礎生存問題,但在中國現代教育的開設時間晚於心理學。“設計”一詞的對譯與普及時間,在20世紀80年代之後。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工藝美術等詞彙在一段時間記憶體在概念外延與內涵的模糊。因此,與其相關的很多理論課程的開展,因各藝術設計院校的教學背景不同也有相應變化。設計心理學課程在北京各藝術設計院校開設之前,已經有部分藝術設計院校開設了與心理學有關的專業課程。例如,中國傳媒大學的廣告心理學、北京大學的藝術心理學、北京服裝學院的色彩心理學等。這些課程大多重視使用者心理研究,內容與設計創作課題的關係較為密切。近20年來,無論是設計學科還是設計教育,因本土地域的需求,逐漸顯現出不同於工業常規體系的要求。筆者在對德國卡爾斯魯厄藝術設計學院、東京藝術大學、京都藝術大學的考察與課程跟蹤過程中發現,工業設計與工業設計心理學已經在學科發展中淡出教育語彙,取而代之的產品設計更注重對人的個別化設計,尤其注重對材料學和心理學的知識應用。

一、藝術設計專業理論課程教學設計綜述

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Design,簡稱ID)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發展至今,新的理論與方法層出不窮,但在藝術設計學科,教學設計的很多效能尺度還在探索中。很多新課程教學目標的設定、課程內容的遴選、教學組織、教學模式、教學媒體等方面存在問題,尤其缺乏各個跨學科整合的課程在系統和教學細節中的配合。中國是教育大國,也是世界級製造大國,但是自主品牌的國際影響力較低,這與高等設計教育的質量有一定關係。在產品設計教育中,很多課程存在巨集觀內容前後銜接不緊密的問題,重視藝術和創意類造型訓練,忽視設計方法和設計前沿的案例教學。陳舊的觀念和教學體系,使很多理性的方法論課程不能進入教學體系。尤其是像設計心理學這門課程,在內容上涵蓋數理結論及方法,而大部分藝術設計院校的教師來自文科教育體系,心理學的教師又很少關注藝術設計的方式方法。設計心理學作為跨學科課程,在北京地區的藝術設計類高校中開設難度較大,課程效果也不好。從巨集觀上看,藝術設計類課程教學有如下特點。首先,在內容設計上沒有明確的結構層次,與行業的對接程度不高。在北京地區的藝術設計教育學科中,服裝專業的行業對接程度最高,但多數集中在時裝和自主品牌。基礎工業服裝設計、功能類服裝設計和職業裝設計沒有很好的課程對接(以北京服裝學院課程為例)。工業設計的教學與產業對接程度最低,工業設計教育的學術帶頭人柳冠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有非常深刻的評述:“與設計教育的‘不良性過渡’所形成對照的是設計產業的幼小或畸形。設計教育與設計產業處於嚴重失衡狀態,造成我國設計業的兩端大、中間小的模式,即設計教育與設計需求增大,專業化的設計隊伍與合格的設計人才卻相當缺乏。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一方面設計人才被大批量、快速地生產;另一方面,巨大的設計需求卻不能得到滿足,類似經濟學的術語:滯脹。”其次,課程的微觀教學設計在藝術設計教育中不被重視。微觀教學設計是教學的基礎,但藝術設計類院校的教學課程大多偏向原來的藝術教育體系,如造型能力培養的大部分課程沒有微觀設計體系。尤其在指導具體的教學實踐方面,微觀教學設計尚未發揮應有的作用。分析其根源,自身理論存在重大缺陷是主要方面。鑑於藝術設計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作為專業課程的任課教師,在能力與經驗範圍之內,對自己所教授的課程進行深刻的認識和改進是促進設計教學質量提高的辦法之一。因此,筆者從設計心理學的教學設計出發,探索教學方法和教學細節。教學理論對藝術設計類教學的指導作用,必須與課程實際開設物件的基礎情況結合起來,通過微觀課程設計,使教學理論轉化為教學技術。

二、微觀教學設計概念在高校專業課程中的應用

如果說20世紀以前的教學論研究重心主要是巨集觀的教學哲學層面問題,那麼當教學論在20世紀進入科學化時期以後,其研究重心不再只是巨集觀的哲學層面問題,還包括微觀的教學設計問題。教育學認為,教學設計物件有三個:學習活動、學習環境和媒體傳遞。這是根據物件特徵進行表述的。實際上,教學設計的物件可以是一個知識點或一個知識單元的教學,也可以是一個課程的教學,或一個專業的教學。因此,從結構層次上說,教學設計可以分為巨集觀教學設計和微觀教學設計,若要更明確一些,還有介觀教學設計層次。教學微觀設計是相對教學巨集觀設計而言的,具體到課堂上,是以單元化的課程規劃為主的教學行為。這種設計是在教學中針對一個課題或單元內容進行分割和細節連結。藝術設計類教學微觀設計主要包括6個步驟,分別是:確定藝術設計教學目標,即確定教學活動結束時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瞭解學生的前後課程聯絡狀態,即瞭解學生原有課程水平,尤其是藝術設計理論的儲備水平;制定細節教學程式計劃,包括安排課程教學過程及內容(組織形式、教學的方式方法及多媒體選擇);執行教學活動的時間表,即執行教學程式計劃和課程互動計劃;確定教學成效考核的內容及方式,以及教學實際效果的預判和結果之間的等檔關係;評價體系的細則設計和成績等態分佈的預判。這些步驟在藝術設計理論教學中是必備的程式,相互之間是制約和協同的關係。藝術設計類課程不同於普通高等教育課程,其具有學科的獨特性。因此,在6個步驟的實施中,要根據專業情況和學生狀態進行整體和重點的調整。總的來說,要重視課堂互動環節的微觀設計,調動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設計心理學微觀教學設計的必要性

設計心理學作為藝術設計學科多個專業的理論課程,在不同院校有不同的講授要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該課程授課體系,以李硯祖教授的設計心理研究為核心,課程體系以設計與科學的關係為根本教學目的展開。中央美術學院的'設計心理學課程以許平教授的設計美學體系為核心內容展開。對於藝術設計教學的前沿研究來說,兩所院校是國內此類院校課程開設的典範。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早期課程開設起點高、理論性強,課程體系帶有一定的研究性質,不適合普通高校藝術設計類本科學生的學習。江南大學的李彬彬教授近幾年也在開展設計心理學的研究,同時有專著教材出版,但課程體系不是特別完善。近10年來,設計領域與設計教育的重要變化,恰恰與現代科學,尤其是心理學有密切關係。因此,有必要對本科階段的設計心理學教學進行深入、細緻的探討與研究。在設計領域,較早對設計心理做出系統闡述的是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唐納德A諾曼,他闡明瞭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認為設計應該讓使用者一目瞭然地知道如何操作,應該讓消費者享受樂趣而不是飽受挫折。諾曼指出,優秀的設計可以通過影響消費者的行為,在市場競爭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理論在中國設計學科的影響很大,後來的李彬彬、柳沙所著《設計心理學》都受到這一體系的影響。在機能主義心理學派、行為主義心理學派、格式塔心理學派、人本主義心理學派,以及認知心理學派等現代心理學派研究成果基礎上,逐漸形成了不斷髮展的設計心理學教學體系。其教學目標直接受到心理學研究體系和研究方法的影響,而心理學在設計中的應用也主要集中在產品造型視覺、設計認知心理和人機關係三個方面。目前,設計心理學的重點研究物件幾乎全部受到心理學學科研究的影響,包括設計現象背後的各種心理現象、設計物件的知覺原理、設計過程中的創造心理、設計作品與受眾的心理、設計中的人機工程應用、設計中的文化心理現象、空間與環境設計中的心理學現象、平面設計中的心理學現象、人格與設計風格的關係。由此可見,在不同設計專業開設的設計心理學課程所依據的心理學結論不同。工業設計專業更注重人機關係,其理論依據偏向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和行為主義心理學派的研究成果;廣告設計專業的教學偏重格式塔心理學派和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結論。因此,對設計心理學教學目標的設定,應以心理學的研究為導向,根據各院校不同學科的教學特點進行設定。

結語

義大利設計師米歇爾德米奇在2001年國際設計年鑑中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已經進入了‘流動性思維’時代。在這裡,任何事情都可以不受限制地流動,從一個文化到另一個文化,從一個科學到另一個科學,從一個角色到另一個角色,從一個技巧到另一個技巧。我們正處在全世界第一個資訊和技術的紀元之中,我們也是第一批享受這期待已久的狂喜的人”。在這樣的時代,在多種思維方式和多種受眾需求的影響下,設計心理學也要求思維的多樣性。因此,設計心理學的教學重點應放在設計系統中前端設計思維的開發上,課程中對產品的個性化需求和人性化表現,以及各種複雜的人文因素的探討,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烏美娜.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潘懋元.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研究,1999(3).

[3]蓋爾哈特馬蒂亞斯.1990-2005年的中國設計教育[J].中國設計線上,2005(8).

[4]童慧明.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中國工業設計20年反思[J].裝飾,1999(1).

[5]楊開城,李文光.現代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初探[J].中國電化教育,2002(2).

[6]孟濱.中國現代設計教育芻議——我國設計教育現狀問題分析[J].藝術教育,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