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在遊戲中如何建構數學

校園 閱讀(1.92W)
  在遊戲中如何建構數學

數學與遊戲之間的關係是相互滲透、相互統一的關係。遊戲的精神一直伴隨著數學的成長和發展,成為數學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遊戲激發了許多重要數學思想的產生,遊戲促進了數學知識的傳播,遊戲是數學人才發現的有效途徑。《綱要》條例中將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明確定位於:“能夠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且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在遊戲中如何建構數學

一、遊戲增強了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幼兒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驅使他們去注視、觀察、擺弄、發現、探索、並瞭解周圍的事物和環境。而遊戲恰恰給幼兒提供了這樣一個實踐的環境,讓它去實現他的好奇心。例如:幼兒在學習加減法玩開火車數遊戲時,他們會被遊戲所吸引,同時會對老師或者同伴手中的數字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會迫切的提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正是在這種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驅使下,引發了幼兒對遊戲活動的興趣。同時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正可謂是:一舉多得、事半功倍。

幼兒數學的學習不止是對數學知識的記憶,他還包括幼兒數學思維的發展,解決數學問題等綜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對數學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認識,這是一個完整的整體,要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才能實現。而這些恰好能在遊戲中得到滿足,遊戲不僅使幼兒在活動的探索中學到知識,而且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內心得到滿足、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等等。

二、遊戲可以培養正確的數學態度。

一方面,遊戲是培養好奇心的有效方法之一,這是由遊戲的性質決定的——趣味性強、令人興奮、具有挑戰性等。好奇心又為探索數學現象的奧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如果幼兒沒有對於這門學科的強烈興趣和探索未知問題的好奇心,那麼數學學習將是一項艱苦而緩慢的工作。許多數學家開始對某一問題作研究時,總帶著與小孩子玩新玩具一樣的興致,先是帶有好奇的驚訝,在神祕被揭開後又有發現的喜悅。

另一方面,遊戲還可以培養培養幼兒養成樂意吸取不同的思路、勇於創造的研究態度。許多研究人員都為遊戲和不同思路之間的關係之密切提供了大量的事例。例如,孩子在玩積木時,可能會嘗試著用不同的組合方法來觀察把一塊積木放在另一塊上面時,擺多少塊可以不到下來。她邊玩邊對自己的設想進行判斷,充分發揮了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並且,她還可以用從遊戲中所獲得的思路和方法去解決其他的問題。在遊戲時所用的不同思路就是在為某種任務或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因此,可以說遊戲是研究的最高形式。

三、在遊戲中建構數學的多樣化。

並不是所有的數學內容都可以在遊戲中建構,也並不是某一內容可以通過任何遊戲來建構。在遊戲中建構幼兒的數學教育我們要注意針對具體的內容選擇適合的遊戲。目前通常將幼兒遊戲分為以下幾種:

1、以發展幼兒的技能技巧為目的的創造性遊戲。如:角色遊戲 、結構遊戲 、表演遊戲等。

2、以發展幼兒的創造力為目的的遊戲。如:智力拼圖遊戲、腦筋急轉彎遊戲等。

3、娛樂性遊戲。

在遊戲式的數學教育活動中,適合我們建構的數學內容一般為:數的集合、分類排序、幾何形體、加減法等內容,這些內容的教育中,常常涉及到的遊戲有結構遊戲、角色遊戲、智力遊戲等。結構遊戲是幼兒用積木、塑料等幾何體搭建,接插,一人玩或幾人玩的遊戲,著重是發展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幼兒在運用積木搭建各種建建築物和物體的過程中,可以獲得並鞏固各種數學知識,包括空間、幾何形體、測量等,而這些方面又與分類、排序、數量的比較相聯絡,從而起到了學習和鞏固數學知識的作用。角色遊戲是幼兒反映現實生活的遊戲,他們可以通過遊戲,把他們平時的所見所聞表現出來。在角色遊戲中,不同程度的數學知識的運用,促進了幼兒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如:在玩“開商店”的遊戲中,商品的買賣交換可以鍛鍊幼兒的數學加減運算能力。“娃娃家遊戲”中佈置娃娃家傢俱,幫助幼兒運用了分類的能力。 智力遊戲以發展幼兒的智力、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數學綜合能力為目的。常見的遊戲有:接龍遊戲、拼圖遊戲等。

四、在遊戲中建構數學的策略。

1、創設環境。

從生活中挖掘材料,引導幼兒積極參與遊戲。為幼兒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讓幼兒作為一個真正的主體參與到遊戲中來,並從遊戲中學到東西。如:數字6的組成我們可以將活動設計成一個商店,商店裡全都是六元的商品,發給每個

幼兒六元錢,面值分別是一元到五元不等,然後去要求幼兒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但購買時必須是兩樣東西合起來是六元。由售貨員驗證後才能得到要購買的商品,幼兒在這種模擬的遊戲中學習覺得生動有趣,不僅熟練的掌握了六的組成,而且學會了合作的技能。

2、精心設定遊戲中的玩具。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數學教育的重要活動;而玩具是遊戲的工具,也可以看作是數學教育課堂的操作教具。因此在遊戲建構幼兒的數學教育,就必須對玩具的設定加以重視 。玩具應能多方面啟發幼兒的想象力,發展幼兒的思維及創造力,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及吸引力並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大班幼兒的玩具應更多的滿足於幼兒的智力、體力、積極活動的要求,能表現出細節特徵,能引起幼兒快樂和喜悅的情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美感。

3、發揮教師的作用。

遊戲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在幼兒教學過程中進行幼兒遊戲活動,幼兒能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動作且心情愉快、朝氣蓬勃。因此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遊戲在幼兒數學教育中的地位,改變傳統的數學教育模式,巧妙設計、有效地組織遊戲教學活動,寓教於樂滿足幼兒好奇心,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幼兒在輕鬆愉快中學習。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遊戲對於數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並在數學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從理論上探討數學與遊戲的關係對數學的進一步發展乃至當今數學教育研究都具有深刻的啟迪作用和借鑑價值。只有認真研究和總結數學發展中的各種因素,才能客觀地、全面地認識和評價數學,從而促進數學事業的研究和發展。

如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我們知道,目前學校教育提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意識,這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之所在。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擔負為人才培養奠基的艱鉅任務,因此,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應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度,鼓勵孩子去標新立異,努力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訓練孩子的創新能力。

從人自身發展角度來看,幼兒的創新潛質是於生具來的。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孩子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好奇,什麼都想試一試,愛問為什麼,打破沙鍋問到底是孩子的特性,而正是有了這種執著的探索精神,儘管他們的創新在成人眼裡是微不足道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這種經常創新實踐精神是難能可貴的(成人的創新只是偶爾為之)。孩子的創新能力是十分微弱的,但他們從事創新的潛質確十分巨大,我們有責任加以保護和挖掘。

幼兒園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下面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營造寬鬆愉悅,安全和諧的氛圍是孩子創新能力培養的基本保證。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一個充滿緊張、壓抑的氛圍中會有創新的可能嗎?面對不信任的目光,耳聽粗暴的訓斥,孩子會變得膽戰心驚、心慌意亂、憂心忡忡、驚慌失措,他們的大腦感受力會降低。因此,有利於孩子創新能力培養的氛圍必須是寬鬆愉悅、安全和諧的。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孩子們會自發地陶醉於充滿樂趣的想象創新活動之中。如在幼兒園的遊戲中,他們會無拘無束,輕鬆自在,穿上白大褂拿起聽筒當醫生,用積木輕輕壘起,堆砌出各種造型就算蓋起新世紀的房子。究竟該如何去營建、創設良好的創新氛圍以激發孩子的創新靈感呢?1、教師要尊重孩子,包括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心理需求,不要一切教師說了算。要鼓勵孩子參與討論,發表意見,要給孩子充分自主活動的時間和歡樂。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對孩子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孩子將來成為富有創新精神的人奠定基礎。2、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訓斥。當孩子在創新過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時,他們非常需要得到成人的積極鼓勵和正確引導。此時,教師切忌不聞不問、不屑一顧、甚至當頭棒喝,這樣做不僅會把孩子不成熟的想法堵回去,而且會喪失對創新的興趣。教師應該深入其中,組織孩子,積極探究,尋找原因,幫助解決。當孩子在創新過程中講錯或做錯事情時,教師不能加以訓斥,粗暴對待,否則,你會就此堵住孩子再創新的源泉。3、提供孩子安全和自由的空間。自由和安全是創新氛圍形成的土壤和氣候,教師要多開闢這樣的小天地。為此,我們在創設各類遊戲區域時,從名稱、色彩、佈局等儘可能地讓幼兒感到溫馨、親切,還通過投放豐富多彩的材料鼓勵孩子玩,玩出新方法、新花樣,增進孩子對創新活動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二、注重創新過程,激發創新激情,捕捉創新火花是幼兒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前提。

老師講,孩子聽;老師安排,孩子執行;老師制定規則,孩子服從約束;老師判斷對錯,孩子服從判決……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在無形中扼殺了孩子們最可貴的創新能力。因此我們強調幼兒自身的發展,強調個體的發展價值。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要注重過程,即幼兒的好奇、好問、好強、自信,幼兒對創新的態度和熱情,幼兒對創新的興趣等,而不是追求結果。注重創新過程這是創新能力培養的第一步。第二步,我們應該充分激發孩子的創新激情。究竟該如何去走好這一步呢?正確對待孩子在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是走好這一步的關鍵所在。孩子雖然想象力豐富,但由於知識水平的限制、經驗的不足和操作技能的不嫻熟,其創新在成人眼裡會顯得稚拙、簡單,但只要是幼兒充滿興趣、積極探索就應該多讚許、多包容,不要用成人的思維標準和眼光來衡量孩子的創新,我們要善於運用語言的驚人力量,選擇有意義、積極、正面的語言,如可以這樣說:你的想法真不錯!你真棒!真聰明!可以試一試,繼續努力,你一定會成功的等簡明扼要的對幼兒發出語言暗示,教師的鼓勵和讚揚會大大激發孩子創新的慾望和激情,鼓勵和讚揚是孩子展開想象翅膀的精神動力,能幫助幼兒樹立“我也能創造”的信念,。面對幼兒的好奇、探索和冒險行為,教師要善於發現,積極保護,千萬不能潑冷水或過多地加以干涉和限制,否則會扼殺幼兒的創新激情,幼兒的創新激情只有在成人的既大膽又精心的情況下才能得以激發。第三步,要善於捕捉創新的火花。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音樂活動時,幼兒會創編出鞋子穿在手指上,或襪子套在頭頂上;又如在繪畫教學中,一名幼兒把蘋果畫成了方形,老師發現後問:“蘋果都是圓的,你為什麼畫成方形的呢?”幼兒回答說:“我在家裡看見媽媽把蘋果放在桌上,一不小心,蘋果滾到地上摔壞了,我想如果蘋果是方形的,該多好呀!”老師鼓勵說:“你真會動腦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蘋果。”把蘋果畫成方形,顯然脫離了實際,而老師循循善誘,引導幼兒道出畫方蘋果的原因,並且鼓勵幼兒早日培育出方蘋果;回答老師提問時會說出很有創意的答案,但與老師的標準答案有一段距離。這時,如果老師能給予肯定的評價,表揚孩子肯動腦筋,誇獎孩子的求新求異,相信定會大大激發孩子的靈感,並及時捕捉到孩子創新的火花。所以在捕捉幼兒創新火花時教師應做到:正確對待孩子的各種提問,甚至是荒唐的提問,因為提問本身就說明孩子在思考和鑽研,教師要正確引導;通過提供富有幻想色彩的圖書、半製品的遊戲材料和開展一物多玩等活動,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想象;讓孩子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長知識,拓寬視野,因為知識是一切能力的基礎。

三、講究創新方法是決定創新成敗的關鍵,拓展思維,把握契機是實現創新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

一旦有了創新的意識和靈感,必須通過一定的方法才能實現。教給孩子多種創新方法,讓他們建立有主見的、獨立的、敢於創新的方法對孩子今後的學習或者工作都是有幫助的。幼兒園最常用的有三種,第一:一物多玩法。在體育遊戲中我們經常會組織類似的活動,如:教師會鼓勵幼兒用一個圈玩出多種花樣,滾、拋、跳……一個人玩或兩兩合作玩等,這種一物多玩法不僅能提高孩子活動的興趣,鍛鍊身體,更能激發創新的慾望。第二:組合法。不同組合也是創新。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是搭積木,同樣是一套積木,不同的組合會變換出多種不同的造型,孩子在活動中能真正體驗到創造出新“產品”的樂趣。由此可見,幼兒園可以通過搭積木、排列易拉罐等遊戲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三:聯想法。根據平時生活或學習中碰到的偶發事件,觸發創新靈感,展開想象翅膀,通過聯想而有新的突破。象牛頓推理出的萬有引力、瓦特發明蒸汽機等都是從平時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加以聯想而形成的。由此可見,幼兒園應該多讓孩子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看一看,時時做有心人,隨時在聯想。我園就經常開展下列活動如:添畫聯想。教師可以畫出三角形,讓幼兒添上喜歡的點、線等,並說出象什麼;觀物聯想。教師帶領幼兒拾落葉,並有意引導孩子用落葉拼圖案,賦予落葉一定的形象;又如教學摺紙《滑稽小人》、《狗》、《寶塔》時,教師將幼兒摺疊好的小褲子、小褂子、小亭子提供給幼兒,提出問題“你能將它們組合成什麼呢”?教師留充分的時間讓幼兒去動腦筋,想問題,鼓勵幼兒敢於用別人不曾用過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經過思考,討論和教師的啟發,幼兒能夠講出用小褲子、小褂子和小亭子可以拼接滑稽人,用三條小褲子可以拼接成獵狗,用好多小亭子可以拼接成寶塔……通過這些活動來激發孩子的創新智慧。

未來學家奈比斯說“處於偉大變革的時代,我們最需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總之,每個幼兒生來具有巨大的創新潛質,就看你如何去發現、挖掘、保護,這也是當前素質教育所關注的問題在實施“素質教育”工程,努力培養本世紀創新人才的今天,作為幼教工作者,在教學中應時刻加強創新教育,努力使自己成為教育改革的積極倡導者和行動者,用創新教育思想觀念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讓我們共同努力,探索出更新、更好的路子,為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而努力。

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數學

皮亞傑認為:教育的最高要求應該使兒童具有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掌握複雜抽象概念的能力,智慧訓練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貯存記憶,是培養出智慧的探索者,而不僅僅是博學多才。我們應順應社會需要,使孩子習得初步的數學思想方法,學會用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和遊戲中一些簡單的問題,以與孩子年齡相適應的生活化的具有童趣的方式表現教育內容,使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活動中、遊戲中學習數學,掌握數學。

一、轉變觀念,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的內涵

我們不難發現,生活中到處是數,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學”的世界中。在孩子的一日生活裡,也到處充滿數學:早上按時上幼兒園(時間);來了幾個、缺席幾個孩子(數量、統計);玩什麼樣的玩具(形狀)等等。在窗臺上的自然角中,孩子們把上面的東西分為:種植區、飼養區、果實區等;在觀察蔥、大蒜、小白菜等植物生長情況的同時,又在不經意中比較高低、長短。

對此,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確立整合的教育觀,根據孩子生成問題中的求知解惑、學習及發展等需要,將相應的有關數、量、形、時空等方面的數學內容較自然地與主題、與其他教學領域、與孩子的一日生活相整合,促進孩子多方面的發展。

二、根據孩子的生成預設活動,有機地整合數經驗

大班孩子對周圍事物的敏感性比較強,教師應抓住孩子的生成問題、現象進行討論交流或預設活動,使我們的數教育也能關注孩子的基本經驗、興趣需要和他們當前關注的熱點問題,讓活動更有價值。旅遊節的開幕,國慶節又將至,孩子們從花車巡遊到F1賽車中國站的比賽,無不津津樂道。在逛街時,他們看到清河路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相對來說城區中心廣場——博樂廣場倒是有點冷清,毫無節日氣氛。孩子們發現了這一問題,說“如果多放一些花花草草就好看了,心情也會舒服的”。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說明他們對周圍事物開始關注,也能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了,於是我就預設了數活動《擺花盆》,整合數的排序經驗和社會性情感,通過個體習得的排序經驗,享用共同的經驗,並加以拓展運用,同時也激發了積極的情感。這種整合是非常地自然。

三、在數活動中激發孩子美好的情感,體現德育教育

在《我是中國娃》主題中,一開學就碰到了許多節日,10月22日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也是敬老節。孩子們去年也參觀過嘉定社會福利院,大家通過照片對此還是記憶猶新,表示我們今年還要去。

在《綱要》第三部分中有一條內容與要求:“有同情心,樂於關心和幫助老人、殘疾人和有困難的人”。《指南》中也要求老師拓展了孩子學習的空間,為孩子的體驗性、探索性學習創造了條件。結合我園的辦園目標,《我為爺爺奶奶準備禮物》就這樣出爐了,“注重情感的培養,並運用已有的數經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是我此次活動的目的。大家通過小組活動給禮物分類、討論“怎麼樣讓爺爺奶奶都得到禮物”和實踐操作,自主表達、積極思索,給予他們完整的情感體驗,愛心充分得到了放大,我想這對他們終生髮展是有利的。

作為教師,我們要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一個思考的腦袋,一顆對生活充滿著美好向往的心靈,把握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數知識,滲透於生活中的時時刻刻。這樣,數活動的意義就更為突顯了。

幼兒園數學教育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對於幼兒來說,如果只重視數學知識的學習,很容易導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興趣是第一位教師,並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的精神,數學活動應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為主,為幼兒日後學習數學創造有利條件,為幼兒終生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我認為,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和方法,願與大家共享。

一、以遊戲形式激發興趣。

綱要中指出:“寓教育於遊戲之中。”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數學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遊戲形式進行抽象的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思維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輕輕鬆鬆、饒有趣味地學習數學。

例如:在“天線寶寶買漢堡包”這一活動中,我請孩子們扮演麥當勞的售貨員,根據天線寶寶送來的訂貨單,準備漢堡包,或是兩個兩個一盒的要50個,或是五個五個一盒的要100個……孩子們非常投入。與此同時,孩子們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等群數的方法。

在利用遊戲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時,所選用的遊戲應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應該以直觀的、帶有情節的、幼兒能扮演角色的遊戲為主。如情景遊戲“小兔拔蘿蔔”、“遊戲宮”、“送小動物回家”等。而中、大班幼兒應該運用挑戰性的、有更多發揮餘地的遊戲為主,如競賽性遊戲、操作性益智遊戲等。

二、利用操作材料激發興趣。

皮亞傑認為幼兒是在操作中認知的,提供給幼兒暗含教育價值的操作材料,能夠讓幼兒在操作中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取知識。在設計和準備操作材料時,既要考慮美觀性、趣味性,更要考慮材料的層次性,即材料是否能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促使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在小班數學區的“按數取物”的活動中,可根據幼兒發展水平,準備不同層次的材料:1、按卡片上物體取相應數量的實物;2、按卡片上的圓點,取相應數量的實物;3、按卡片上的數字取相應數量的實物。這樣,能夠激發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更能促使能力弱的幼兒增強自信心。

三、運用語言引起懸念,從而激發興趣。

幼兒正處於積極探索周圍事物的階段,對新鮮的、未知的、或者略知的事物會產生極大探究的興趣,教師如果能巧妙地運用語言,設計懸念,激發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慾,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拼圖”活動前,我告知孩子,只要根據各部分上面算式的得數在底板上找到相應的位置拼合,就能夠在圖上找到一件神祕的禮物。孩子們出於好奇,饒有興致地進行計算和操作,當他們將圖拼完整,出現一幅美麗的畫面時,就歡呼雀躍著,表達自己成功的喜悅心情。

四、利用“禁果”心理激發興趣。

所謂“禁果”心理就是指那種滿足好奇心理而不惜冒險探奇的心理。例如:我在指導幼兒操作活動“分一分”時,發現幼兒鄧光宇用了九種方法分解6,而其中有三種方法是把6分成三個部分數的。這種方法第一次出現,於是我運用禁果心理在公開場合與她對話,討論把6分成三個數的事情,告訴她保守祕密不要告訴別人。

這樣一來,引起了其他孩子的極大好奇,努力嘗試各種途徑、方法,探究原因,終於探究出了其中的“祕密”。不到一週時間,幾乎全班孩子都會用這種方法分解一個數了。由此可見,恰當運用“禁果”心理對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很大效用。

五、用成功效應激發興趣。

成功感是人的心理髮展過程中的一種需要,它可以成為推動人行為的內動力。因此,使幼兒產生成功感,能夠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持久興趣。

成功感的產生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來自幼兒內部的,如完成一套材料的操作,發現新的結果等,出於其內部要求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另一方面,則來自於外部評價引起的成功感。經過觀察,我發現有很多幼兒把教師的評價作為成功的標準,以此確定自己的行為方向。於是我對那些自信心不足的、性格內向、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的幼兒,經常性地給予肯定和鼓勵,促使他們產生成功感。我班的陳特小朋友,對數學活動缺乏興趣,在一次區域活動中,我請他和我一起玩“看誰先擺完”的棋類遊戲,他先擺滿了棋盤,成了獲勝者,我立刻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表揚了他,激發了他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增強了自信心。自此,他逐漸對數學活動產生了興趣。

六 、以群體效應,激發興趣。

幼兒生活在群體當中,同伴的行為對每個幼兒都有很大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在幼兒交往中表現最為突出,教師用群體交往中的互動作用

能有效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指導幼兒操作“小火箭”這一學具時,我只教會兩名幼兒操作,結果引來了不少小朋友,兩名孩子高興極了,興致勃勃地向同伴們介紹,而其他的孩子也做出迴應及至後來討論怎樣才算得快,有何規律可循,興趣頗高。由此可見,群體效應對激發興趣的促進作用。

七、以競爭效應激發興趣。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競爭意識不斷增強。對帶有競爭性的活動有較大的興趣,而且樂此不疲。因此,我們設計一些帶有競爭性的活動或材料,能夠滿足幼兒競爭心理的發展,從而間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例如,“掛鉤”這一材料,我把運算卡片分成兩等份,然後兩個孩子比賽,計算卡片的算式,看誰先把自己的顏色卡片掛滿相應的小鉤上為勝,孩子玩得特別高興,計算速度也有很大提高。

總之,興趣是幼兒求知的動力和基礎,數學知識的無窮性和數學推理對思維的挑戰性及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都對幼兒有巨大的吸引力。作為幼兒教師要調動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幼兒學在其中,玩在其中,樂在其中!

創造性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實際上是一部創造發明史。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民族,在東方歷史長河中湧現的無數的發明和創造革新家,浩如群新的發明創造成果為全人類鐠成了光彩奪目的篇章。眾所周知,無論是物質文明建設,還是精神文明建設,都要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依靠全體勞動者的素質。因此,開發青少年的智力和創造力,培養一代富有開拓精神的創造性人才,是時代的召喚,是社會的要求,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歷史職責!

我們作為新時期的幼教工作者,要時刻謹記創造性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在國外國內關於培養和開發幼兒創造力的理論和實踐來看,同"幼兒教育”這個概念一樣,“幼兒創造教育”實際也是一個外延很廣的普遍概念。廣義的幼兒創造教育,是啟發幼兒創造性的教育。

在研究幼兒的創造性時,至少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其一,是絕對尺度的創造性,即以某幼兒與過去相比看是有哪些創造為標準;其二,是相對尺度的創造性,其標準是與別人相比幼兒能否發展到最高的階段,問題就在於幼兒創造效能力的發揮。我經過長時間的見習實習,加上一個多月的工作經歷實在是感慨良深。並且切實感覺到創造性對於幼兒發展的重要性。我個人覺得現在的幼兒教育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舉個實實在在的例子,在現在的幼兒園裡,牆壁上畫的,掛的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差不多一個模子,感覺上像是拷貝了老師的作品。老師怎麼做,幼兒也就跟著怎麼做。當然,這中間必然有幼兒的模仿行為,他們的眼裡,只有老師的才是對的,殊不知,老師並非是聖人,老師也會有犯錯的時候。

在換個角度,這樣的教育也不能一味地抹煞,畢竟這樣的教育也培養出了不少人才,創造性在他們的身上也是有所體現的。幼兒園裡司空見慣的一些東西,雪碧瓶子剪成絲可以成為柳樹條。但是孩子們卻覺得這是很神奇的事情,他們還可以根據這些想想還可以做什麼別的。無疑,這樣肯動腦筋想的自然是好的。如果我們可以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做,去嘗試,效果肯定更好。

創造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擴散(發散)思維和集中(收斂)思維的辨證統一。但是首先更多表現在擴散思維上。幼教工作者在這方面應注重幼兒的擴散思維訓練,擴散思維教學。此外,在構成幼兒創造力的諸多因素中,觀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三者是很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創造教育中的三個基礎性難點。我們要運用大量的實際事例來啟發,誘導幼兒學會觀察,思考和想象,逐步使他們形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敢於想象的習慣和個性,提高他們的創造效能力。

總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我們需要的是時時刻刻記住創造性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要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

《綱要》在數學領域的目標和價值取向中明確指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綱要》的引領下,我們選擇了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根據秋天豐收的季節,結合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創設果園這遊戲化的學習情景,以秋季常見的水果為載體,提供材料讓幼兒自由操作,進行水果分類和數數,在快樂的遊戲中玩一玩、擺一擺,來具體形象地感受生活中的數及數與物的對應關係,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的樂趣。

一、從生活中感知數學。

數學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邏輯性。幼兒數學學習依賴於對具體事物的探索和體驗,通過與環境的互動作用,使數學經驗逐漸內化,並自我建構獲得發展。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我們在數學活動中更注重啟蒙性、生活化,在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身邊的事物,都能提供諸多的數學資訊。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資源,有助於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自主學習。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生活中的各種水果,是幼兒最能真實地感受到的秋天特徵。因此我設計了一個連環的遊戲情景——摘水果、分水果、數水果、運水果,引導幼兒感受數學與生活的關係。

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情景遊戲中,邊摘邊數,邊分邊數,數物對應運水果,在這個遊戲化的過程中,獲得了數學知識,提升了數學經驗,並感受到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實現了數學來源生活,迴歸生活、運用生活的教育價值。

二、在操作中理解數學。

數學知識的抽象邏輯性和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決定了幼兒數學概念形成要經過操作層次→形象層次→符號層次的逐步抽象和內化的過程,這需要以作用於事物動作的足夠經驗和體驗為基礎,通過自身活動的操作層次,藉助被.操作的物體獲得感性經驗,並從經驗中抽象概括而逐步建構起來,也就是說幼兒通過操作過程,與材料相互作用,來建構數學關係。所以我們創設與生活相聯絡的情景,提供與目標相適宜的材料,鼓勵幼兒操作交流,豐富幼兒的經驗,促進其邏輯思維的發展。

1、設計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是數學教育的載體,它蘊涵了教育的目標,幼兒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主動地建構數學知識。因此,每個環節選擇的操作材料,我都努力體現目標的適宜性,操作的層次性,學習的有效性。並創設良好的外環境,促進幼兒在操作中內化學習。

我設計的水果卡片力求適宜性,突出了數學操作學習的價值——運用大小、顏色不同的三種水果,在遊戲過程中感知並體現水果分類的數學特徵,幼兒通過操作,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可感性的操作活動,獲得有益的經驗。

我設計的果園和卡車,更多地考慮了材料的多元性,既滿足幼兒求新、求美、求動的需要,刺激幼兒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最大程度的地激發幼兒的興趣,又能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營造一個開放的環境,讓幼兒自主選擇。

分類標記設定,我努力體現層次性,聯絡幼兒的學習經驗——通過課程學習的方式認識標記,結合水果分類,自然滲透標記的學習,感受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為不同的分類方法進行歸納。本環節使不同層次的幼兒能夠有興趣地參與學習,並深入探索,適合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促進每個幼兒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新的發展。

2、設計操作環節。

我創設遊戲化、情景化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在操作中學習,提升經驗。

第一環節:在果園的情景中進行摘水果遊戲,摘的過程中感受水果的數量,自然的進行數數,呈現班級幼兒的不同數數水平,也感受摘水果的快樂。

第二環節:在分水果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進行按水果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知道同樣的幾種水果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概括不同的標記是一個新知識的提升,體現幼兒運用數學方法的能力。

第三環節:在數水果的遊戲中,通過點數,學習物和數的對應,說說自己的數數結果,進行交流和互動,加強對數的理解。

第四環節:通過運水果遊戲,進行按數取物,進一步感受數物的對應關係,感知數的意義,體驗到數學的有趣。

整個活動在操作中層層推進,實現了無意識的學習向有意義學習的轉化,把外部的動作活動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

3、在操作中關注個體差異。

每個過程中充分的操作互動,滿足了不同幼兒的發展需求,也能反映幼兒的個體差異。幼兒採摘的情況不同,分類的方法結果不同,按數量運水果的操作也各不相同,通過自己嘗試,師生交流,發現個別的問題,給予關注,體現教學中教師因材施教、分層指導,促進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建構。

在操作中積累經驗,在操作中感受知識,在操作中學習數學,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的遊戲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幼兒更準確的獲得數學體驗,概括數學經驗,解決數學問題,促進邏輯思維的內化,培養對數學的興趣。 三、在交流中提升數學。

本著尊重幼兒的原則,整個活動設計的每個操作環節,都注重了交流互動,通過師幼互動、同伴交流,把個別的經驗提升為概念。雖然幼兒在操作中獲得了經驗,但個別操作中獲得的數學經驗是零碎的、自我的、粗淺的,通過加強同伴的互動,教師發揮引領,幼兒才會積累更多的經驗,實現零碎的經驗變數學的概念。

師幼互動,幫助幼兒在原有的經驗水平上,形成新的數學能力,實現了數學集體教學活動的價值——學習數學的方法。

同時,我們根據《綱要》精神,充分體現整合的理念,整合的數學教學過程圍繞數學目標,但不是教師純粹的教數學,而是把數學學習與社會經驗相結合,把整個活動置於水果豐收的情景中:音樂和輕鬆的氛圍,快樂地摘水果、分水果、數水果、運水果,幼兒不僅學習了數學方法,更有勞動快樂、學習快樂的情感薰陶。整合的運用,讓每個幼兒積極的參與學習,大膽的表現自己,符合中班幼兒數學認知和情感發展的需要。

正如皮亞傑說“認知是一個主動積極的、不斷的建構活動”,幼兒在操作中學習數學,達到動手、動口、動腦,形成主動的活動、探索、發現。雖然操作的過程是未知的,但是操作的目標是明確的,教師研究和支援有效的探索,實現操作學習為教學需要服務。

什麼是好的常規?

入行以來,自己總期望有了種“活而不亂”的常規,孩子們開心地、積極地互動,偶爾有個別小朋友高興了,下位了,或是有感而發地不舉手就發言,和好朋友逗一下……我都高興看到,不會干涉,預設允許。

但是一個月以來,我發現給了孩子們這種自由,有的孩子能很好地領會原因,有的孩子卻是(也許是假裝)趁機搗亂,混水摸魚了。把這個發現和孩子們聊開後,有的是真正地明白了。但還是有個別喜歡調皮、熱愛被關注、又倔強且自尊心強的孩子,故意逗樂。雖然是偶爾,雖然是可愛的,機智的調皮。但還是會影響教學,成為一個不相關的插曲。

在孩子們真正會意到老師們的要求時,都能較好地遵守常規。繼續與孩子們快樂並煩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