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投資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分析畢業論文四篇

校園 閱讀(3.18W)
  第1篇:應用型本科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一、引言

投資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分析畢業論文四篇

近些年來,我國證券市場各項制度不斷得到完善,金融產品越來越豐富,在金融市場上參與投資交易的人也越來越多,證券市場的發展也越來越國際化。但是與此同時,金融市場的非理性投機活動也一而再再而三地連續上演著讓人瞠目結舌的現象,這種現象根源於投資者對資本的狂熱,但也與市場參與者的非理性有著較大的關係,而市場上有很多的非理性投資者居然是剛從高校畢業的學生。作為證券投資學課程的高校教師,筆者認為如果想要使得中國證券市場在未來更加成熟有效的發展,則必須從當前國內的證券投資學的教育工作開始抓起,培養出更加了解基本理論、更加熟悉交易市場遊戲規則的理性投資人。

二、應用型本科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在國內各個高校以及研究機構內,證券投資學都被列為商學院大多數學科本科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學習課程,本科生在學習了經濟管理類的基礎課程之後開始學習該課程。這門課程自從被從國外引入到國內之後,雖然諸多高校都有開設該課程,但是對於應用型高校而言,其教學應該與研究型高校有所區別。

在應用型本科的教育中,學生除了需要了解理論知識外,對於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更加需要重視,這對於未來學生的就業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而當前該課程的教學中,往往會出現兩個極端現象,要麼只關注實踐要麼只關注理論。只關注實踐的教師大多本人也在證券市場上參與投資交易,多認為中國市場是一個政策導向的市場,從西方引進的投資理論知識不適用於中國市場,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時常會拋棄理論內容,而更加青睞於技術分析的內容,教學時基於自己的經驗結合技術分析理論,傳授知識於學生,甚至會經常鼓勵動員學生在真實的市場上進行實際交易。這種教學對於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有一定的作用,但對於學生的理論素養卻沒有太多助益,有時甚至會刺激學生忽略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尤其是基本面的重要性而熱衷於高風險的投機交易,最後陷入中國投資者常見的追漲殺跌的非理性交易活動中。而另一個極端則只關注理論知識,課堂教學中大講特講各種艱澀難懂的投資理論知識,忽略了中國金融市場的獨特性和學生的實踐能力,導致學生漸漸地失去學習的興趣,陷入為考試而學習的怪圈中。這兩種情況對於應用型本科學生的能力培養的作用都是有不利影響的,除此之外,關於證券投資學的本科教育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學習被動

當前國內的證券投資教學主要還是在課堂上進行的,這就決定了教學模式更多還是採取教師主動教學,學生被動學習的傳統方式。這種方式由於教學任務的要求,教師需要在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把一本教材的理論知識全部或大部分傳授給學生,這就使得教師為了趕進度,每堂課強制性地輸入很多知識給學生,而學生很有可能在此之前對證券市場沒有任何基本瞭解。這種課堂往往使得學生很被動地學習,教師講授什麼其就接受什麼,缺少學習的熱情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更談不上獨自實踐了。

(二)知識體系源自於西方

當前應用於證券投資學本科教學的教材有很多,這些教材有理論知識非常豐富的,也有全部是投資案例的,也有理論和案例相結合的,表面看上去可以選擇的非常多,但是無論是國外學者或是國內學者所著的教材,其知識體系基本上來源於國外金融市場的發展理論,很多理論放置於中國金融市場情境下即水土不服,這也會讓學生產生更多困惑,進而生出理論知識無用論的感覺。

(三)缺少實踐平臺

應用型本科的教學起初就是希望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將其應用於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但與商學院很多課程的教學工作相似,證券投資學的實踐可能更多依賴於多媒體教學。這種模式與原來的單純只有課堂教學相比,對於學生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遠遠不夠。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升有賴於更加真實的市場實踐,這就要求學生有這樣的平臺去參與實際的金融市場交易,將所學應用到實踐中,而由於資源的缺少以及學校與外部企業的脫節等原因,這類平臺的構建在目前國內的教學中是極為少見的。

除了以上這些問題外,應用型本科證券投資學課程還存在著其他一些問題,如有些學校的課程設定不合理,大二上學期甚至大一就開始學習該課程,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明顯不夠充足;再如有些學校教授證券投資學課程的教師本人也沒有任何投資交易的實踐經驗等等。這些問題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都會產生不利影響,但卻普遍存在於中國的高校教學過程中,這就要求學校的教育工作人員努力推進該課程的教學改革,通過改革來完善教學工作,提升教學效果。

三、應用型本科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建議

結合國內各所高校應用型本科在證券投資學課程的教學現狀可以發現其存在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或多或少都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有不利影響,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基於此,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對證券投資學的改革提出以下建議:

(一)鼓勵學生課外多做閱讀

在以往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提問和討論,發現很多學生對證券投資很感興趣,但卻對證券投資的基本理論和市場熱點所知不多。這主要是由於學生“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習慣所造成的。很多學生為了得到學分而學習,功利性學習嚴重,只對教材上的知識有興趣,對社會時事不關心,但是證券市場的交易與社會時事密切相關,這就要求教師需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包括課外書、財經新聞、社會熱點等。為了刺激學生主動去查閱資料,每次課後佈置的作業不要侷限在教材課本上,而是包含其他課外閱讀的內容,下節課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發表意見,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寬學生的視野。

(二)課堂教學與模擬投資相結合

當前,多數高校的商學院都建有金融實驗室,從外採購了各種用於模擬實踐的金融軟體,那麼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實驗室,開展各種投資競賽,鼓勵學生參與。同時,每年社會上有很多金融機構也會開展很多的金融投資競賽,教師需要積極關注相關資訊,並將資訊提供給學生,鼓勵學生多多參加此類比賽,在比賽中運用所學理論知識,並積極總結投資經驗,同時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經驗。

(三)案例分析穿插在課堂教學中

目前,國內商學院的教學過程更多還是側重於理論知識,但是有一些理論知識對於學生而言過於晦澀無趣,這就使得學生很難對其有深入形象的瞭解。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將與之相關的案例穿插在理論知識的教授中,帶領學生研讀並討論案例,引導學生學習熱情。此外,也可以要求學生來蒐集資料,整理出最新的案例,然後與其他學生共同學習。

(四)構建實踐平臺,與市場真正接軌

單純依賴於課堂教學對於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幫助是有限的,更多還需要依賴於學生的實際實踐經驗,這就要求學校和老師構建更加全面的實踐平臺來幫助學生積累經驗。這種平臺除了學校的金融實驗室之外,還需要學校與外部活躍於市場中的各類金融機構接洽,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由金融機構為學生提供更加直接更加現實的實踐平臺,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真實的金融市場的交易中,瞭解第一線的金融交易規則,彌補學校課堂教育的不足,讓學校的教育工作與金融市場接軌,推動學生能力提升。

(五)加強教師自身修煉

中國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大多是從高校畢業後又直接進入高校從事教育工作,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但缺少實踐經驗,這就使得其在教學中也偏重於理論知識的傳授,不利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作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授如證券投資學這樣的應用型本科課程,教師需要首先從自身的能力修煉出發,多參與實際的投資交易以積累更多的經驗,對真實市場有更加充分的瞭解,提升自身修養,才能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活動。

(六)完善教學考核模式

中國教育的現實是,對於很多學生而言,本科教育的最直接目標是要獲得一個良好的成績,因此,以上各種方法的使用如果與教學考核脫離開來,其發揮的作用可能就會十分有限。若想達到比較理想又比較廣泛的效應,則需要將眾多方法與教學考核結合在一起,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考核模式。新的考核模式如表1所示:

根據表1中的內容,學生該課程的最終得分應該包含四部分:課堂討論、案例準備、投資競賽和考試。其中課堂討論和案例準備分小組展開,要求學生積極參與,不設定標準答案,開拓思路為主,所佔權重可以有一定的彈性。投資競賽也作為評價考核的一方面,所有學生獨立參加,打分參考每個學生的最終業績表現,由於投資業績受很多外部因素影響,所以業績僅供參考,主要根據學生的交易頻率和最終的投資總結報告作為打分依據,其權重根據課程設定情況可彈性變動。最後的考試,根據各個學校的教務要求彈性設定權重,但考試內容不能僅僅限於指定教材內容,教材中的理論可佔考試內容的60%到70%,其他三項中涉及到的相關內容可佔考試的30%到40%。該考核中的考核內容可以依據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有所調整,但考核需要遵循全面同時側重於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的原則。

四、小結

中國金融市場的起步雖然較晚,但是發展速度日新月異,在其近些年的發展歷程中,可以發現其存在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各方人員的努力,而作為金融市場儲備人才的各大高等院校的學生,其能力的培養則依賴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工作。本文基於此,結合筆者多年的證券投資學教學經驗,分析了其存在的一些問題,也給出了一些建議,這些建議可以應用在以後的證券投資學教學過程中,也需要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發現更多的問題,探尋出更好的有助於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方法,為國內金融市場未來的發展培育出更多既有理論又有經驗的人才。

  第2篇: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截至2014年全國共有40餘所高等院校開辦投資學專業,湖南省的湖南農業大學、湖南商學院、懷化學院等高校開辦了該專業,該專業是隨著經濟、金融全球化浪潮及我國投資市場的發展過程孕育出的一個新興專業。近幾年投資市場的內、外環境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加之該專業創辦的時間較短,如湖南農業大學於2009年才首次招收投資專業本科生,這一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積累的經驗不多,基本上嫁接金融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專業教學體系的建立以及教學質量的評價等方面,還沒有充分體現投資學的專業特徵和滿足專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如何設計更為合理的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探討。

一、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人才培養模式就是與人才的教育培養有關的理念、學科分類與專業設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體系、教學評價等所有環節的總和,即“人才培養目標是什麼”、“培養什麼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等幾個重要問題[1]。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學校如何才能更好地培養出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首先必須轉變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本科教學的核心,關係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各個教學環節的組織實施,人才培養特色的體現以及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及其發展狀況。因此,各專業發展過程中應確立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投資學專業是一門融金融學、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管理學等多門學科於一身,交叉性和應用性強的專業。該專業著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系統掌握經濟、投資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具備固定資產投資、金融資產投資等各類投資決策和運作管理能力,具有較高綜合素質與開拓創新精神的應用型、複合型的專門人才。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與執行是依據培養目標而確定的[2],在投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實施過程中,應圍繞該人才培養目標。

二、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調查與分析

為了解投資專業學生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情況,筆者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物件為湖南農業大學投資專業大三、大四的學生及部分畢業生,調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調查為2015年5月份,主要調查物件為2011—2012級投資專業學生,第二次調查為2016年6月份,主要調查物件為2013級投資專業學生,因為這部分學生在校時間長,對投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較為熟悉。調查問卷內容主要涉及投資專業學生對人才培養中的教學內容、課程設定、教學手段、教學方式、課程考核方式、教學質量以及就業前景的評價等。兩次共調查了114名學生,包括2011級21人,2012級50人,2013級43人;男生46人,佔40.35%,女生68人,佔59.65%。

(一)專業教學內容

接受調查的學生中32人認為安排的教學內容合適,70人認為安排的教學內容一般,同時有7人認為不合適,5人回答說不清楚,分別佔6.14%和4.39%。不合適的原因之一在於教學內容過於偏向理論。投資專業是一門專業性、技術性都很強的專業,教學內容應理論和實踐並重。在課程教學中,開設實踐教學內容,有助於提高學生對該專業的學習興趣,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調查的大部分學生熱愛實踐教學,很喜歡和喜歡實踐教學的學生佔總樣本的85.09%,實踐教學內容中63.16%的學生喜歡大概兩個星期(2016年為一個月)的投資模擬大賽。但是目前投資專業人才培養仍以理論教學為主,強調課堂知識的傳授,教學實踐環節相對缺乏。目前,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是通過社會調查、虛擬投資模擬實驗、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體現,其中社會調查、實習和畢業設計等由於教學條件欠缺,包括場地、配套裝置等不足,這些環節多流於形式。雖然在教學計劃中安排了為期半年或一年的實習計劃,但很難落到實處,普遍存在走過場的現象,也缺乏有效的考核措施,對學生投資實踐能力提高的作用還不夠明顯。

(二)課程設定

培養何種素質的投資專業人才受到課程體系的影響。投資專業教學計劃中高等數學、英語等公共基礎課佔總學時(不包括選修課,下同)的比重為51.43%,統計學、會計學、財政學等專業基礎課佔總學時的比重為35.38%,證券投資學、專案融資、投資專案評估等專業主幹課佔總學時的比重不到15%。另外提供了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理財、投資組合管理等21門專業選修課,共720個學時可供學生選擇。這一課程設定與學生的主觀意願存在一定差距,他們認為專業主幹課所佔的百分比應最高,平均為44%,其次是專業基礎課、公共基礎課和公共選修課,所佔的百分比分別為25%、19%、12%。大三、大四學生對該專業各課程的相對重要性,應具備什麼樣的知識結構最具說服力,所以他們的意見應該作為未來教學計劃調整的重要依據[3]。

(三)教學手段及方法

教學手段包括現代教學手段和傳統教學手段,是在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幻燈片、小黑板、多媒體、實物展示臺等工具、媒體或裝置。投資專業教學中教師主要使用的教學工具為黑板與幻燈片,這與學生的期望一致,63.16%的受調查物件希望黑板與幻燈片教學相結合。他們認為教學中幻燈片應是輔助手段,更希望的是教師能夠生動地、深入淺出地講授知識,而不是把多媒體課件變成電子版教材。該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等。教師對重要理論知識的教學,一般採用講授的教學方法,並結合相關理論,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和討論,以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課堂教學中也採用討論法,學生通過分組討論,進行合作學習。當前教師在這三種教學方法的採用上以講授法為主,其次是案例教學法、討論法。但83.33%的受調查學生希望理論與案例相結合,認為案例教學法對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啟發很大的學生佔55.26%,希望教師在課堂上能夠結合實際多分析一些案例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習的知識。

(四)課程考核方式

課程可劃分為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理論課程又可分為必修的和選修的理論課程,各課程根據性質的不同考核方式不同。必修的理論課程考核方式以閉卷考試為主,絕大部分課程平時成績佔總成績的30%,選修課一般以提交課程論文為主,少數選修課採取的是開卷考試的形式。實踐課程多采用交實習報告和實習作業的考核方式。調查結果發現,認為理論課程、實踐課程考核方式安排不夠合理的樣本學生分別佔23.68%、28.07%。雖然50.70%的樣本學生認為課程論文有助於提升尋找資料的能力,25.35%的樣本學生認為課程論文有助於理解課程知識,但30.99%的樣本學生認為寫課程論文效果不理想。樣本學生也認為課程平時成績的比重應有一定的提高,佔總成績的37%左右比較合適。閉卷考試、開卷考試、獨立完成課程論文、團體完成課程作業等課程考核方式中樣本學生更喜歡開卷考試和團體完成課程作業,分別有50人、35人選擇,各佔樣本學生的43.86%、30.70%。可見,目前該專業部分課程考核方式與樣本學生所期待的也有一定的差距。

(五)專業教學質量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投資專業人才培養整體狀況的滿意度評價中,十分滿意及滿意的佔54.39%,一般的佔38.60%,5人回答不滿意,3人回答說不清楚,分別佔4.39%和2.63%,這說明當前投資專業學生對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滿意度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六)專業就業前景

2016年大學畢業生有765萬人,高校畢業人數創歷史最高,堪稱史上最難就業季。但是,學生普遍認為,對大學生就業市場形勢要分專業來看,某些專業擴招規模過大,容易造成供過於求。對於投資專業,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持十分樂觀態度和樂觀態度者共77人,佔67.54%,但也有32.46%的學生對該專業的就業前景不看好,其中32人認為就業形勢一般,有2人持悲觀的態度,3人回答說不清楚。對於期待的就業單位,有13人希望是政府相關部門,從事有關投資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有29人希望到銀行工作,佔25.44%;有41人希望到證券、信託投資公司和投資銀行工作,佔35.96%;有31人回答其他,包括媒體、企業的投資部門等。

三、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

通過總結該問卷調查,可以發現,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仍存在不足,人才培養體系中還存在教學內容安排不夠合理、課程設定不夠科學、教學手段單一等問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校、教師、學生、社會等互相配合,只有明確培養目標,確定合理的人才培養過程,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實施“產學研”一體化實踐教學改革

我國正處於經濟結構戰略調整和產業升級,需要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是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投資專業人才的加盟。社會對投資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趨勢,投資專業人才的培養應適應市場和社會的需求,在教學中,可實施“產學研”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改革,加強高校內部學院(系)之間、高校與銀行、證券公司、企業、政府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聯絡。首先,應加強高校內部學院(系)之間的聯絡。投資專業學生所需學習的內容範圍較廣,如需要了解銀行、政府或者證券公司等組織的生產經營核算知識,因此需要加強投資系與會計系、數學系、工程系等之間的聯絡。其次,要加強高校與銀行、證券公司、企業、政府部門以及教學科研單位的聯絡,將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緊密結合起來,參與為期6—12個月的實體投資規劃、操作過程。最後,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加強學生與導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學生與導師之間應是雙向交流,學生將學習、實習當中遇到的難題反饋給教師,教師與學生一起探討研究,及時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建立創新科研基金,推動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互動式參與教師課題,提高實踐和科研的能力。此外,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職業技術認證培訓,如經濟師、會計師、理財師等相關證書的認證,規定通過相關資格的認證可以獲得相應的實踐教育學分。

(二)完善課程設定

投資專業課程設定的原則包括:第一,構建層次清晰、緊密配合的專業課程體系。第二,理論教學與實務教學相結合[4]。專業課程設定方面,樣本學生希望適當增加專業課的比重,以便能更深入地掌握投資學科的知識。因此,為適應金融市場的快速變化,在制定培養方案時應針對不同年度入學的學生制訂不同的課程計劃,合理分配課時,減輕非必要課程負擔,著重於學生專業知識能力的培養。投資專業課程安排可以考慮在學生入學後的第一年,注重專業公共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入學後的第二年,學習投資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從第三年開始,根據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設定企業財務管理、期貨與期權、公司理財等理論課程及相應的模擬訓練。第四年第一學期,學生必須到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參與投資實踐活動,至少獲得6個月的投資實踐經驗,並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某一投資類課題,他們必須具有解決某一實際投資問題的工作經驗積累,才能拿到畢業文憑和專業技能鑑定證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起指導者、管理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潛能開發、心理品質培養及實踐能力等全方位的指導,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提供學習資源,對實施過程進行監督和管理以及對學生進行考評。最後一個學期就是進行畢業設計(論文)。這主要是對實習過程中的經驗進行總結或者對某一個專案制定出一個詳細的投資規劃。

(三)優化教學手段與方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離不開多媒體、視訊、音訊、課堂討論等教學手段,並及時聽取學生的反饋意見,適當調整。在今後的教學中,網路教學、慕課教學可以作為投資專業課程教學的一個改革方向,將課堂上的學習資料和視訊放到網上,可以供學生學習、複習,還可以佈置作業讓學生之間彼此批改作業,鞏固課堂知識。在今後的教學中,可以加入與投資學有關的課外內容,通過教師給定題目,學生選擇題目,以團隊合作或者個人完成的方式,查詢資料,採用多媒體的方式向其他學生展示他們的成果,對每一個學生的選定題目建立相應的教師評審團,學生成果展示後,由教師對相應成果進行補充或者評價。對於優秀成果,可以考慮投稿發表或者作為立項專案,進一步開展研究。這個過程中既可以提高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能力,也可以加強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間的聯絡。此外,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適當加入投資學方面的時事新聞和案例,讓學生深入瞭解自己所學的專業領域[5]。

(四)實行多元化課程考核方式

當前課程考核的效果還不是很理想,無法考查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不利於良好學風的形成,因此,在考核的過程中,除了閉卷考試外,還可實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科學合理測評學生的學習效果,全面考查學生的應用能力,尤其應體現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理論性強的專業課程,可採用傳統的閉卷考試的方式,並結合平時學習情況、個人表現等進行考核,適當提高平時成績的比重。實踐課程如投資模擬課程,可採用理論測驗、上機操作、現場技能檢驗、實驗完成後撰寫實驗報告與平時學習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的考核方式。選修課可採用課程論文、試卷考核、撰寫調研報告等考核方式,也可適當採用開卷考試、團體完成作業(包括團隊完成課程論文或者調研報告、團隊製作一個多媒體等方式)與日常表現相結合的考核方式。

  第3篇:風險投資學課程研究性教學的實踐探討

一課程的基本情況

風險投資又稱創業投資,是投向未來的,直接投入創新型企業的私人股權資本。風險投資在中國風起雲湧的發展起來,與美國相比,儘管中國的差距仍然較大,僅佔全球風險投資總量的4.7%,但是,中國在這一領域已位列全球第二,並且到目前為止始終保持全球第二大市場這一地位。20多年來,風險投資在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尤其是推動科技創新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該課程對學生來說實用性較強,通過對該課程的介紹,讓學生在校期間認真把握相關的專業課,正確認識風險投資。

二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教學目標

通過風險投資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風險投資的基本概念、商業計劃書、風險投資資金籌集、風險投資機構專案的選擇、風險投資的運作、風險投資的管理、風險投資的退出等基本理論和方法;根據教學安排進行調研學會商業計劃書的寫作及風險投資機構專案的篩選、協議的簽訂等實務操作;具備商業計劃書寫作和風險投資選項的綜合能力,為學生今後實施創業中涉及到的專案的選擇、資金的籌集和安排以及進行風險投資業務操作打下較紮實的基礎。

(二)基本要求

風險投資學是經濟類管理類專業在實際運用較廣的一門課程,包括理論、實務探討教學環節,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掌握風險投資學的基本理論和相關知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今後大學生創業解決融資、投資問題提供專業理論支撐,將金融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奠定基礎。

三研究性教學的設計

根據當代經濟發展的創業需求及背景,結合“風險投資”課程的性質及教學目標,將該課程按照研究性教學的基本要求做了詳細的規劃和實踐設計。

(一)整合提煉課程內容,採用多元教學方法

目前隨著創業人才的需求增大,和2012年教育部試行的《普通本科生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國內不斷有各家出版社推出《風險投資學》(創業投資)教材,其體系和內容差別很大,層次不一,加上該課程在國內高校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內容隨意性大,同門課程,不同學校和不同老師的授課內容有天壤之別。課程組教師通過系統分析研究各種層次的風險投資教材和經管類學生新的培養目標,聯絡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確定課程內容為4大模組10個章節。

第一大模組為理論基礎篇,包含(1)基本概念、理論;(2)創業基礎。第二大模組為風險投資篇,包含(1)風險投資的融資;(2)風險投資的投資;(3)風險投資的退出。第三大模組為風險投資運營篇,包含(1)風險投資資本運作;(2)風險投資的治理;(3)風險投資的終結。第四大模組為風險投資的實踐操作篇,包含(1)創業方:a:團隊的構建;b:專案的選擇;c:商業計劃書的制定;d:路演;(2)風險投資方:a:組建;b:資本的尋求;c:商業計劃書的審查;d:參與的計劃運作;e:終結。

基於課程的特點和目前社會人才的需求,教師授課教學手段採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方式採用教師講解、學生實務討論訓練相結合,教學方法採用啟發式、案例式、研討式等多種方法相結合。在案例的分析、實驗設計中,注重直接並全面地對創業者的創業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用成功的案例對風險投資的各個主體進行啟示。

學生的積極參與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要求學生除了掌握課堂介紹的知識和完成課後練習之外,還要求學生分小組完成一個完整的模擬商業計劃書的寫作和風險投資機構選項實際操練要求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能力強的學生可按照教師的提示進行自學和知識深化。

(二)規範研究實驗體系,實現理論實際的有機結合

風險投資學課程研究性教學實施,理論授課外,設計6課時的實驗專案。實驗專案內容突出對理論知識和實際結合應用,並模擬模擬實驗,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通過實驗檢驗問題,利用模擬體驗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思考和綜合分析能力。具體如下。

實驗一:創業團隊的組建及商業計劃書的完成(2學時)

實驗問題:(1)創業團隊成員如何組建;(2)創業專案的選取和確定;(3)商業計劃書的寫作。

實驗任務:請根據一定的背景組建創業團隊,明確團隊每個成員的分工和職責;根據一定的背景材料或環境(或調研、考查)確定創業專案;通過調研和分析制定可行的商業計劃書,需求風險投資機構投資。需提供原始資料表,圖表,資料來源、參考文獻,小組提交。

實驗二:風險投資機構團隊的組建及商業計劃書的審定(2學時)

實驗問題:(1)風險投資機構團隊成員如何組建;(2)風險資本獲取和確定;(3)商業計劃書的篩選。

實驗任務:請根據一定的背景組建風險投資機構團隊,明確團隊每個成員的分工和職責;根據一定的背景材料或環境(或調研、考查)獲取風險資本;通過分析和實地驗證對收到商業計劃書進行嚴格篩選。需提供原始資料表,圖表,資料來源、參考文獻,詳細列示組建的背景,風險資本獲取的渠道及原因,對收到的商業計劃書篩選的標準,寫明拒絕或接受的原因,小組提交。

實驗三:雙方團隊的答辯模擬(2學時)

實驗問題:(1)雙方團隊如何說服對方;(2)怎樣合作;(3)合作後如何治理。

實驗任務:根據小組在實驗1和實驗2選擇的商業計劃書,雙方進行答辯質疑或解釋說明(包括路演、答辯、後期計劃和合理化建議等)。

(三)借力研究性專題,提升課程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風險投資學本身就是創業投資的代名詞,是創業教育核心課程之一,內容涉及創新、科技等重要領域,針對我國目前各種創業、創新專案以及國內融資環境的不完善,創業的失敗、融資的不規範、風投發展的不成熟、部分違規事件等熱點話題、熱點爭議,進行研討,激發學生對不同觀點、不同環境下的金融問題進行研討,從而有利於學生學習風險投資學課程內容,並開展各種興趣的討論,提高學習質量。根據課程時間和內容,設計3個專題研討內容。

四研究性教學的具體實施

(一)教師任務

1教學準備

預先將課程教學大綱、考試大綱、教學課件、研究性教學手冊、課程案例、課程實驗、專題研討等教學資源上傳網路教學平臺,把選課學生每6人分成1組,在學校網路教學平臺上安排“研究性教學”。

2對學生提出要求

根據分組情況和案例、實驗、專題(以下簡稱“專案”)內容,分配給各個小組,並規定專案討論過程、要求和成果展示、彙報、討論和心得。

(二)學生任務

1積極參與實踐

各組專案分工,按照任務計劃執行,查閱資料、實地調研,做好實際的角色扮演。

2認真整理調研資料並彙報總結

各組同學共同完成後期整理和總結工作,展示成果,詳細彙報,深刻總結。

(三)評價、考核及歸檔

考核採用學生自評為主,教師評價為輔的形式:根據實驗、案例分析、研究性討論,學生自評部分包含各組互評、組長組內評價組成;教師評價部分:平時作業、學生出勤、期末試卷構成。構成比例:學生自評佔總評成績的60%,教師評價佔總評成績的40%。

期末將學生的成果等資料歸類整理成檔。

總之,根據風險投資學課程的性質和教學目的,其開展研究性教學,圍繞案例、試驗、專題討論通過任務驅動和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從組隊、明確專案討論任務、分解任務、參與專案討論、撰寫專案研究報告等都需要學生自己完成,培養學生思考風險投資學中創業的識別、商業計劃書的寫作、審定和風投的運作等具體問題,鍛鍊學生收集文獻、實地調研的實踐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學習思辨、團結協作和做人、做事等能力。

  第4篇:基於職業能力培養的投資學專業實踐教學研究

一、前言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而投資學專業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為了培養與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應用型投資學人才,我們要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入手,既要使學生掌握較強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又要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分析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綜合能力,因此需要改變目前高校投資學實踐教學體系中的不足。

二、當前高校投資學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實踐教學內容比較單一

投資學專業學生就業的領域主要是實體投資和金融投資領域,涉及到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甚至新型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等不同的金融機構,需要接觸的金融投資產品既有股票、債券、基金等傳統金融投資產品,又有比較複雜的金融衍生產品。但是許多高校投資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設計主要涉及金融投資領域、傳統的金融機構和簡單的金融產品,這樣就無法體現現代金融投資行業複雜多變、業務相互交叉滲透的特點,難以培養學生處理真實金融投資業務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未來職業所需要的綜合能力。

(二)實踐教學體系缺乏層次性

投資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具體形式表現為認識實習、專業實習、實訓等,這種分類更多要求綜合性的實習實訓。但目前投資學專業實踐安排更多的是單門實踐課程如商業銀行實務、財務分析、證券投資分析的簡單組合,實驗模式僵化,很多時候都是老師提出具體的實習實訓內容,學生按照步驟來進行操作,只要操作得當,就可以得到預期的效果。這樣的實驗操作屬於驗證性的實驗,教學層次比較低,雖然說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是沒有由淺入深,由學生獨立設計、操作並設法解決問題,學生的創新能力、獨立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提高。

(三)校企合作仍處於初級層面

目前,許多高校的投資學專業都與本地區的相關企業開展了初步合作,合作內容主要集中在邀請校外專家聯合講課、人才培養模式的共同討論修訂、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等。但從總體來看,投資學專業的校企合作還處在較初級的層面。一方面,校外專家結合自己豐富實踐經驗的授課雖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校外專家的有限性決定了其總體課時的稀少性,因此,校外專家的人數還有待進一步擴大。另一方面,在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上,每個學期專業老師都會根據教學計劃的安排,帶隊前往實習基地進行實習,但實習的內容並不深入。出於金融企業資料的保密性及部分核心業務的安全性考慮,校企合作企業在為合作學校的學生安排實習時,往往將關鍵業務進行迴避,學生真正要學的東西卻不能得到訓練,這是目前校企合作中面臨的很大難題。

(四)實踐型師資力量不足

作為高等教育的引導者,高校教師的能力大小直接影響著教育成果的好壞。在推行基於職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改革中,目前突出的困難之一就是任課教師的實踐經歷不足。許多高校投資學專業的師資大部分是從高校畢業後直接到學校任教的教師,大學的學習為這些教師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但由於是應屆畢業生招入,此類教師金融投資方面的實際工作經驗比較缺乏,再加上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實踐教學開展的深度和廣度,從而也直接影響到培養出來的學生職業能力的強弱。

三、基於職業能力培養的投資學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一)豐富實踐教學內容

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是寬口徑、複合型的投資學專業人才,倘若投資學專業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都只是涉及到一些簡單的投資領域和金融投資業務,就難以運用綜合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縱橫交錯、紛繁複雜的實際金融投資問題。因此,為了培養具有良好職業能力的應用型投資學人才,必須要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在設計實踐內容時,不僅要關注金融投資領域,也要重視實體投資領域;不僅要有傳統金融業務的實際操作訓練,也要讓學生掌握遠期、期貨、期權、互換等金融衍生產品的操作技能;特別需要緊密把握國家的政策方向,開設一些如網際網路金融實務、農村供應鏈金融實務等具有特色的實踐課程。

(二)構建系統性的實踐教學體系

目前投資學的實踐教學仍以演示性和驗證性為主,這種仍然沿襲了理論課程中“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沒有很好地發揮實踐教學應有的作用。因此,實踐教學應當遵循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的教學規律,實現綜合化、層次化教學。具體而言,在保留單門課程基礎技能訓練的前提下,增加投資學專業綜合技能訓練、創新設計技能訓練等實踐課程,學生根據實驗實訓任務書的要求,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尋求合適的實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最後形成實驗總結報告。綜合性、創新設計性的實驗實訓,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深入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和動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際應用能力等職業能力。

(三)深入校企合作

許多企業出於保密性與安全性需要,也許並不願意將核心業務展示在短期造訪的學生面前。但是,在我們調研的過程中,也有校企合作企業指出,如果學生能固定在本企業實習3個月以上,企業是願意學生接觸相關核心業務與資料的。要滿足企業的此類要求,就需要學校對教學計劃作出變動。非畢業班的校外專業實習,學校通常只安排2到3周左右的時間,如果我們能適當壓縮一些不必要的理論教學時間,將實習擴充套件至4周或5周,再加上學生的寒暑假時間,3個月在企業實習的時間並非不能實現。並且在企業實習的時間增加對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全面熟悉相關企業的日常業務和工作流程,進而加深對相關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針對高校許多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缺陷,學校可以採取多種措施進行改進。一是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訓和學習機會,定期派教師前往校企合作單位進行為期數月的全職培訓,並且能夠在不同崗位上輪崗工作,從而全面熟悉金融投資機構的各項業務。二是鼓勵教師取得與專業相關的資格證書,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特別是要不斷提升中青年教師隊伍的實踐水平。三是要廣泛邀請金融投資行業專家、企業資深人士來學校上課、開講座,並且與專任教師“結對子”,專任教師多去校外專家的課堂觀摩學習,多與校外專家溝通交流,從而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