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邊城》讀書筆記(15篇)

文學 閱讀(2.58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邊城》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邊城》讀書筆記(15篇)

《邊城》讀書筆記1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著名作家沈從文的小說《邊城》。小說中,大師用他生動的描述給大家展現了湘西小鎮上淳樸的風土人情和美麗如畫的山水景色。

《邊城》描述了在湘西邊境,一座名為“茶峒”小山城。茶峒風景秀麗,有一條小小的溪流,溪水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的差異。由於少數民族居多,河沿岸邊高高低低的立著吊腳樓。吊腳樓是苗族、土家族等最具特色的建築。那裡雖然景色美麗,但在那個時代的人們卻並不能自主地把握命運,有著悲涼的人生命運。

小說中的幾位主要人物都很熱情樸實。文中的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和外公相依為命,對愛情無比執著。而外公則代表著中國傳統的美德,對孫女翠翠滿滿的親情與愛護,可是他對現實的生活仍是無能為力,只能在孤獨和無奈中死去。

文中天保與儺送兩兄弟同時都愛上了美麗的翠翠,可因為兄弟間的深厚的情誼,都無法面對兄弟的感情,以至於哥哥意外身亡後,弟弟因傷心而遠走他鄉。

《邊城》讀書筆記2

一、邊城讀書筆記好詞摘抄

繞山阻流、逼人眼目、耀目、蒼茫雄渾、荒涼孤寂、風俗淳樸、搖搖蕩蕩、疏遠、見寒作熱、下流可恥、指摘、重義輕利、守信自約、消磨長日

二、邊城讀書筆記好句摘抄

1、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總是與眾不同。

2、水是各處可流的,火是各處可燒的,月亮是各處可照的,愛情是各處可到的。

3、一個人記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體會到太多事情也不幸。

4、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裡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5、人事就是這樣子,自己造囚籠,關著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來崇拜。生存真是一種可憐的事情。

6、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

7、日子平平的過了一個月,一切人心上的病痛,似乎皆在那份長長的白日下醫治好了。

8、黃昏那樣的溫柔,美麗和平靜。但一個人若體念或追究這一切時,也就照樣的在這黃昏中會有點薄薄的淒涼。於是,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

9、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

10、黃昏時天氣十分鬱悶,溪面各處飛著紅蜻蜓。天上已起了雲,熱風把兩山竹篁吹得聲音極大,看樣子到晚上必落大雨。

11、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

12、翠翠在風日裡長養著,把面板變得黒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切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

13、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為黑色。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間或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忽然會有一隻草鶯“落落落落噓!”囀著它的喉嚨,不久之間,這小鳥兒又好象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麼吵鬧,便仍然閉著那小小眼兒安睡了。

14、白河下游到辰州與沅水匯流後,便略顯渾濁,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則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見底。深潭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紋的瑪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魚來去,全如浮在空氣裡。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常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躲在桃杏花裡,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

15、這並不是人的罪過,詩人們會在一件小事上寫出整本整部的詩,雕刻家在一塊石頭上雕得出骨血如生的人像,畫家一撇兒綠,一撇兒紅,一撇兒灰,畫得出一幅一幅帶有魔力的彩畫,誰不是為了惦著一個微笑的影子,或是一個皺眉的記號,方弄出那麼些古怪成績?翠翠不能用文字,不能用石頭,不能用顏色把那點心頭上的愛憎移到別一件東西上去,卻只讓她的心,在一切頂荒唐事情上馳騁。她從這分穩祕裡,常常得到又驚又喜的興奮。一點兒不可知的未來,搖撼她的情感極厲害,她無從完全把那種痴處不讓祖父知道。

16、一切都是那麼靜寂,所有人的日子都在這種不可形容的單純寂寞裡過去。

17、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塔下,看天空為夕陽烘成桃花色的薄雲。

18、學貿易,學應酬,學習到一個新地方去生活,且學習用刀保護身體同名譽,教育的目的,似乎在使兩個孩子學得做人的勇氣與正義。

19、兩人仍然划船過日子,一切依舊,惟對於生活,卻彷彿什麼地方有了個看不見的缺口,始終無法填補起來。

20、翠翠每天皆到白塔下背太陽的一面去午睡,高處既極涼快,兩山竹篁裡叫得使人發鬆的竹雀和其它鳥類又如此之多,致使她在睡夢裡盡為山鳥歌聲所浮著,做的夢也便常是頂荒唐的夢。

三、邊城讀書筆記好段摘抄

1、他們生活雖那麼同一般社會疏遠,但是眼淚與歡樂,在一種愛憎得失間,揉進了這些人生活裡時,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年輕生命相似,全個身心為那點愛憎所浸透,見寒作熱,忘了一切。若有多少不同處,不過是這些人更真切一點,也更近於糊塗一點罷了。

2、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裡,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然入目。

3、一個對於詩歌圖畫稍有興味的旅客,在這小河中,蜷伏於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於感到厭煩,正因為處處有奇蹟,自然的大膽處與精巧處,無一處不使人神往傾心。

4、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裡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小溪既為川湘來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於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隻方頭渡船。

5、時候變了,一切也自然不同了,皇帝已不再坐江山,平常人還消說!楊馬兵想起自己年青作馬伕時,牽了馬匹到碧溪岨來對翠翠母親唱歌,翠翠母親不理會,到如今這自己卻成為這孤雛的唯一靠山唯一信託人,不由得不苦笑。

《邊城》讀書筆記3

當記憶中的溼潤又一次沾染了溪畔的離歌,當朦朧的月色又一次浮動於頻頻過客疏離的神色,當紛雜褪去,是否會有人想起那夜,那歌,那淺笑,那落寞.

她在風日裡長養著,故把面板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她與自然萬化冥合,渾然天成.她始終帶著純真、無邪的笑,靜靜地守在溪邊,守在那座白色小塔下,有一個老人,一隻黃狗和她做伴。

然而她不曾想過,恬淡平靜的生活,在一次邂逅中悄然改變。她不曾回眸,他不曾停駐。但從這時起,她的心中便有了一件事,屬於自己的不關祖父的,可以讓她憂愁,讓她快樂。少女驛動動的情愫被點染。

那一夜歌聲,悠揚纏綿的從山崖中傳出,輕輕地撩撥著她的心絃。她只是在夢中淺淺地笑,在夢中靈魂為一種美妙的歌聲浮起來,輕輕的各處飄著。在她的懵懂和爺爺的遲疑中,一切尚未發生,就已悄悄結束。當平靜的期待與命運勃然相遇,我們才知曉,那美妙的歌聲是從白水河畔泅水時唱起,而在徒勞的等待中結束。

當我們遊離於角色的轉換時,發現如果一切都早一點發生,或許這將不是一幕悲劇。如果祖父直白,他就不用和大老說“山路水路”,迷惑他,以至唱歌的二老當作大老。如果二老直白,可以直接說明自己的心意。其實沒有這麼多如果,這就是茶峒孕育的人的含蓄和素養。祖父不直白,是因為沒有碾坊的自卑和善良人的自尊,二老不直白,是因為兄弟情深。

其實,這本身就是在世外桃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處上演的人間蒼涼,因為原始的、本質的愛才使它愈發真實,正因為這“愛”才使得湘西小城,酉水岸邊茶峒裡的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的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份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

在感慨湘西自然風貌和人民行為高尚靈魂淳樸之時,也能感到“美麗總是令人憂愁”的真實所在。

《邊城》讀書筆記4

每一樣事物似乎都有屬於自己的標籤。春有花開,夏有蟬鳴,秋有果香,冬有雪飄。季節如此,人亦然。

說到巴金我們會想到《家》,說到老舍我們會想到《駱駝祥子》,那說到沈從文呢,您是否想起一個溫暖的名字《邊城》?從某個角度看,《邊城》就是沈從文的標籤。

作者以湘西的小鄉村為線索,描繪了一幅民風淳樸的風情畫,在這幅畫面裡,描繪了一個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孫女翠翠的簡單幸福的生活,描繪著翠翠與船總的兒子天保、儺送之間曲折的愛情故事,深情地謳歌著親情、愛情、人與人之間的純真的友愛之情的讚美,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與湘西人的善良,淳樸。

《邊城》所寫的故事簡單。老人年逾七十,身體很硬朗;翠翠十五歲,初識感情之事,爺孫倆相依為命。他們和所有邊城人一樣,熱情、淳樸、善良。懂事的翠翠在端午節賽龍舟時邂逅了船長的二少爺儺送,心底也因此次偶遇而播下了愛情的種子。儺送和他的哥哥天保幾乎是同時喜歡上美麗淳樸的翠翠。結果命運弄人,天保與弟弟互道心曲後,就駕船遠航不幸遇難。弟弟也因哥哥的死對渡船老人產生誤會,後來下桃源遠走了。渡船老人也在一次暴風雨中死去,只留下翠翠一個人,還好有很多好心人的幫助,才讓孤苦伶仃的翠翠有了依靠,後來,她依然擺渡,守著渡口痴痴地等待著沒有歸期的儺送……

《邊城》裡的景是美的,美在景色的純淨。“有一所小溪,溪邊有一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的差異。小溪寬約有二十丈,河床為大石頭做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這個小城有一種靜謐美。就連老人死後的天空作者都描寫的那麼美好,“翠翠開了大門,到外面站了一會兒,耳聽到各處是蟲聲,天上月色極好,星星前進在天空裡,非常沉靜溫柔。” 這是個健康,自然,優美的的世界。

《邊城》裡的情是美的,美在它的真,無論是親情,還是愛情。老人對外孫女翠翠的愛是醇厚的。他不只是作為外公愛著翠翠,他還承擔了翠翠母親和父親的責任。不只是關心著翠翠的衣食住行,還得操心翠翠的感情歸宿。他與翠翠之間的親情,讀著感覺溫暖,卻又有著淡淡的憂傷;天保與弟弟儺送在面對同一個愛的物件時展現的手足情;天保與儺送對翠翠的愛情;順順和楊馬兵對祖孫倆的關懷……無一處不展示著那份難得的真情。

《邊城》的一切都讓人感覺到溫暖,但是文字裡也浸透著作者很深的悲劇感。善良的老人死了,仗義的天保溺亡,深愛著翠翠的儺送出走……沈從文說:“事實上卻等於把我那小小地方近兩個世紀以來形成的歷史發展和悲劇結局加以概括性的記錄。凡事都若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若宿命的必然。

其實關於《邊城》我們可想的還很多。作者為什麼安排擺渡老人和白塔一起“死去”?作者為什麼要坍塌的白塔修復?那個把翠翠的心帶走的老二會回來嗎?

走進邊城,重拾那遠逝的夢,去追尋夢裡那書,那景,那情。

《邊城》讀書筆記5

“有一小溪,溪邊有做白色的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裡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很是純樸,很是簡單啊。

在這樣一個純樸的人家、鄉村小鎮中,充滿了“美”與“愛”。這,便是沈從文的《邊城》給我最大的感想。

一個天真善良、溫柔清純的女孩和一位保有著中國傳統美德的老人,祖孫倆相依為命。他們以擺渡為生,不管晴朗炎熱還是大雨磅礴,爺爺總是為別人擺渡,女孩翠翠也總是陪著爺爺。祖孫倆的情感令我羨慕,但他們的家境也令我很是心寒。

平凡純樸的生活,怎麼也抵擋不住愛情的闖入。

每個人的愛情都會有萌生、覺悟、執著三個階段。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的翠翠在小鎮看龍舟時,她的愛情種子萌芽了,因為她見到了儺迭。第二年,在小鎮看龍舟,他們再次相遇,但這時儺迭的哥哥天保也愛上了翠翠。就這樣,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開始了。

天保與儺迭倆兄弟知道了對方的心思之後,公平地展開了對決,但哥哥天保知道自己會輸,也為了祝弟弟幸福,選擇了去闖灘,卻不幸遇難。故事到這本以為會有一段美好故事開始,卻不是這麼如人意。儺迭獨自離去了。

在那以後得雷雨天氣裡,爺爺去世了。這使原本還沉浸在悲傷中的翠翠,不得不轉瞬成為一個大人。最終,她像爺爺一樣,以擺渡為生,一直守在小溪邊。

每個守護在一個地方的人也許是單純的盡職,但,也許是等待。等待一個重要的人,這樣的等待也許會有效,但,也許只是徒勞罷了。

邊城,茶峒,同是一個自然風光秀麗,民族風俗純樸的地方。這裡,沒有利和益、權和勢,這裡有的,只是真誠相待、友愛、純樸、善良和天真。面對如今充溢著物慾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而言,那裡,是人們嚮往的天堂吧。

《邊城》讀書筆記6

合上書頁,總覺有一絲難以言表的哀怨纏綿悱惻,不知這是否是最壞的結局。沒有人是錯的,沒有善是多餘的,沒有行為是可以非議的。如果非要說是什麼造成了這個悲劇,那麼也只得說是一個靈魂所能承載的並不多。

爺爺是經歷過翠翠母親的事情的,他不想翠翠重蹈覆轍。但是翠翠愛的是二老,又不好拒絕大老,面對愛情的稚嫩的心還無法直面這奇妙又陌生的感覺,又怎好作出決定。爺爺無奈,也只好畏畏縮縮,含混不清,終是在大老的死的襯托下變成了誤會。但是他可否意識到,愛情由心而生,由心而漸進,又豈是用含混的催促與冒失的安排可以促成的呢?

說到磨坊,二老認為自己究竟是要渡船的。不過先是老的為人彎彎曲曲,不索利,便認為害死了大老,成了一個心結。再是翠翠的躲閃,再加家裡來自磨坊的壓力,將他置於一個左右為難的境地。最後也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逃避這迷霧般的前途和矛盾的愛情。但是他可否明白大老為何悄然離去?

大老為了忘卻而去,他明白自己的歌喉也許永遠也無法像二老一樣使翠翠在睡夢裡把靈魂輕輕浮起,那就姑且放下它吧,把這個機會留給二老,對儺送好,對翠翠也好。順順也已放下,大老既已死了,翠翠爺爺也故去了,那就了了這樁恩怨吧。楊馬兵已經釋然,就讓那翠翠的母親隨那當兵的去了吧。

人生太短,人心太小,容不下太多悲涼。對於那些我們無法改變的,無可挽回的,就讓它們去吧。生命中還有太多的美好等待著我們,解下負擔,把人生過成那晚的夢。在命運的玩笑下,釋然是最好的解嘲。如果爺爺放下不堪回首的往事,大概二老就不會離開?當有一天那個人終於放下,這個人也許“明天”就回來。

浮生若夢,安可自尋憂愁?

《邊城》讀書筆記7

沈從文是本世紀最為優秀的文學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物質文化史專家。對於許多人來說他還是個謎:學歷高小,行伍出身,有著傳奇般的人生經歷。時間證明,他許多作品今天依然顯出極強的生命力。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邊城》發表於1934年,小說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青山,綠水,河邊的老艄公,16歲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龍舟中生龍活虎的儺送……

《邊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純淨自然,展現出一個詩意的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然而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裡:天保與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一個順乎自然的愛情故事以悲劇告終。《邊城》是一個關於湘西苗族的“民族寓言”的經典文字。

用人物象徵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視《邊城》的深層文化隱喻,可以發現沈從文先生對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維圖騰和他對苗/漢、中/西文化衝突的思考與隱憂。

茶峒是個美麗的小山城,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翠翠和她的祖父就住在城口,每天給進城的人渡船是他們唯一的工作,有時祖父進城打酒,翠翠就和她的小黃狗為客人渡船,而小黃狗也聽話地為主人拉繩引船,動作嫻熟敏捷。這樣,生活過得平淡而又快樂。

不知不覺翠翠到了要嫁人的年齡,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慢慢走到了盡頭。我覺得那是個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的愛情,當看到翠翠第二次遇見了二老的時候,我開始幻想他們以後甜蜜的戀愛,可是當向翠翠提親的大老下船出了事後,我知道翠翠的快樂將一去不復返了。的確,自那以後,翠翠的生活一天一天地發生著改變,致使最後永遠失去了她的祖父,也失去了每天為人過渡的那條船。

合上書,我的心裡很難過,為翠翠的遭遇,也為她的祖父,因為他們是多麼善良的人,多麼快樂的人。翠翠常要爺爺唱歌給她聽,而爺爺又粗又啞的嗓子唱起山歌來卻又顯得那麼質樸、那麼憨厚,總逗得在一邊和黃狗玩耍的翠翠開心地笑。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畫面,有山,有水,有鳥鳴,有歌聲,有歡笑,……而現在全被打破了。 故事雖然用灰色的背景為翠翠的未來打上了一個省略號,以悲劇收場,但我卻非常喜歡《邊城》,喜歡《邊城》裡每一個善良樸實的角色,

尤其是翠翠的爺爺。

他的大半輩子都在管理這艘渡船,卻從來不收人家一分錢,有時客人想答謝他放了些錢在船上,他是追上好幾裡也一定要把錢還給人家,所以人們拿這位倔強的老頭也沒辦法,只好在他進城買東西的時候多給他加些肉,加些酒來酬謝了。平時他還會託人買些上等菸草,過渡的時候誰需要就慷慨奉獻;到了天熱些他還會和翠翠準備一大缸水,裡面放了些清熱、解毒的草藥給每位客人喝。爺爺是個老實人,為翠翠的未來擔心,卻從不把煩惱告訴她,只是緊鎖在眉頭裡一個人承擔。可以說在那個雷電交加的晚上,爺爺走得是不安心的,因為他並沒有把翠翠的終生大事操辦好。 還有翠翠的不食人間煙火,順順的慷慨大方,儺送二老的樸實真摯,天保的豪爽英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的開始與結束都圍繞著小溪,因此,小溪也有了另外一成含義。它孕育了勤勞的茶峒人民,也讓渡船這一線索變得自然。

讀邊城,是一種享受。邊城裡的文字是鮮活的,處處是溼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可每每讀起便會不由自主的憂傷。

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與一個十幾歲的小孩,靠

渡船為生。他們的生活是拮据的,但他們也是快樂的,有了歌聲的陪伴,他們不寂寞,有了善良村民的幫助,他門也容入了社會。

翠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那雙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以及她清澈純淨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溫柔恬靜,在情竇初開之後,便矢志不移,執著地追求愛情,痴情地等待著情人,不管他何時回來,也不管他能不能回來。那白塔綠水旁翠翠佇立遠望的身影,是如此的嬌豔燦爛!我雖理解儺送的出走,卻也不能釋懷他的出走,因著他的決定最後讓一個人的悲劇變成了三個人的悲劇!這不禁令我想起韋莊的那首《思帝鄉》:“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一寸相思一寸灰,翠翠的愛情不若詞中女子那般衝動熾烈,卻也分外耀眼,志不可奪。她一生都在用她那份脈脈的溫情守候一段飄渺的希望,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這段愛情,是如此可悲、可嘆、可敬!

此外,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也鮮明可愛,躍然紙上。古樸厚道的老船工、豁達大度的天保,豪爽慷慨的順順,熱誠質樸的楊馬兵……他們都是美好道德品性的象徵,都體現了理想人生的內涵。這裡的人們無不輕利重義、守信自約;酒家屠戶,來往渡客,人人均有

君子之風;“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較之講道理和羞恥的城市中紳士還更可信任”。比起物慾橫流、紛繁複雜的社會,這裡儼然是一派桃源仙境,令人無限神往。 文中的人都淡化了錢,爺爺擺渡死不肯收錢,反而到處請人喝酒,買豬肉互相推錢,小鎮裡婚嫁自由,只要兒女們喜歡。即便是文中最有錢的順順,也是一個不十分在意錢的人,慷慨得很。而小鎮裡,有錢人家的兒子喜歡窮人家的姑娘,拋了門當戶對的聘禮,要娶窮人家姑娘,也不是什麼新聞。可見,邊城,這樣一個地方,是重義輕利的,不為商業氣息所薰染變質。

在文中,先生用幽淡的筆墨向人們呈現出溼潤透明的湘西美景,其中,那座碧溪岨的白塔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那座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就像是一個沉默的精靈,遠遠地眺望著老船伕和翠翠的家,默默地給予他們祝福。它就像是老船伕和翠翠心靈的港灣。每當他們有心事無處訴說,他們總會出神地遙遙望著白塔,讓被現實束縛的心起飛,在心底向白塔傾訴他們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後,白塔在一次暴風雨中絕望的倒下。我想,它一定是不忍看到翠翠的眼淚。又或者,是翠翠已經長大,已經不需要白塔的守護吧。倒下的白塔就這樣,在唏噓中久久地立在我的心裡。

這是一個牽動人心的故事,但我不能說這是一個我喜歡的故事。在我看來,翠翠如果能跟爺爺或儺送表明自己的想法,悲劇就不會發生,遺憾也不會產生。我想,除了欣賞文章中主人公們的淳樸善良以外,我們也應該以他們作為教訓。無論什麼事情,機會是由自己把握的,消極的等待只會讓自己陷入自己遺憾或悲劇。

人間每天都在發生悲歡離合,這和時代的背景是分不開的,但撇開那些令人傷心的悲劇去看裡面的每個人、每個風景、每個生活片斷,你會驚異地發現,沈從文先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多麼美麗的世外桃源,那裡純樸的民風是我們這個霓虹閃爍的大都市裡所沒有的,它好似一股清泉,它又似一縷清風,吹走了我臉上的塵土,帶來一絲溫馨。 多麼希望在邊城能看到翠翠像以前一樣地快樂地生活著,而那條祖父渡了大半輩子的船會依然來往於溪間,那條黃狗也應該守在門前等待一桌噴香的晚飯……在當代社會,物質生活充裕,但生活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卻相對弱化。我們呼喚文學作品中的純淨而美好的風景和人情,期待它由“童話變為現實”。

因著“愛”與“美”的特質,我被沈從文身上那股獨特的氣質所吸引,既富於幻想,又在心靈上積澱

著沉痛隱憂。他是個很喜歡強調自己農村背景的作者,在《習題》裡他這樣寫道:“我實在是個鄉下人,說鄉下人我毫無驕傲,也不自貶,鄉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遠是鄉巴佬的性情,愛憎和哀樂自有它獨特的式樣,與城市中人截然不同!”。讀完《邊城》,我才似乎向他邁進了一大步,理解了他心中的“愛”,領悟了他筆下的《美》。小說中湘西秀麗的風景畫和清新、淡遠的牧歌情調深深感染了我。

這座邊城,是翠翠心靈的歸宿,她一直留在溪邊無盡地等待。我們每個人的心裡也有一座邊城,它既是我們的枷鎖,也是我們的歸宿。我希望,我能在自己的邊城裡面不斷地尋找,而不是等待。

《邊城》讀書筆記8

當青春的翅膀在美麗的煽動的時候,當初生的嫩芽享受明媚春光的時候,接踵而來的是人生的酸甜苦辣。但是,當我們面對這些挫折的時候,真正支援我們的是身邊的愛。

當我拿到《邊城》這本書時,便似一隻餓狼般迫不及待看起來。《邊城》是一篇寓意深長、發人深省的長篇小說。當閱讀完時,我感慨萬千,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那一份飽經風霜的老人對自己孫女的疼愛。

他是一個淳樸慈祥的老船伕,他對自己的工作盡職盡力,但是在他心裡卻有深深的傷痕。那就是女兒和女婿愛情的悲劇。因此,他更疼愛他的孫女——翠翠,也更希望翠翠能嫁個好人家。這樣的一個祖父,他幾乎把孫女的一切看作是生命。這使他進入了翠翠的情感世界。他去試探天寶與翠翠的口風,讓翠翠去聽天寶兩兄弟決鬥時的歌,卻沒有直接告訴翠翠,,天寶的的選擇,導致翠翠與儺送之間的誤會……最後,翠翠的故事以悲劇的形式收場。想到這裡,我不禁被那一份執著貼心的親情所感動。

在我們的身邊,親情無處不在。親人的愛,像一棟夢想的城堡,為我們遮風擋雨;親人的愛,似一把小小的傘,雖然平凡,卻能在暴風雨來臨時起到大用途;親人的愛,如一個蜜窖,滋潤我們成長。但相反的,親人過分的愛,也會造成我們人生的不幸。

所以,如何去接受這身邊的愛,也是很重要的。想一想我們身邊的親人,有哪一個不是在時時刻刻關心你,愛著你呢?想一想那一份偉大的母愛,那一份堅強的父愛。你是不是感觸很深呢?我記得,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高中階段,曉峰成了班上的中等生。高三家長會上,老師叮囑曉峰的媽媽說:“目前曉峰處在升學的邊緣,不抓緊,他可能考不上大學。”回家後,媽媽對曉峰說:“孩子,你真行!老師說了,再努力努力,你能再上一個大臺階。”後來,曉峰被某所名牌大學錄取。曉峰像小孩子一般撲到媽媽懷裡,哽咽著說:“好媽媽,都是您,照顧……體諒……期待……鼓勵幫助我,我才有今天……”這一個故事多麼感人肺腑。母親一個善意的謊言,成就了曉峰未來的路。

母愛如水,溫柔細膩;父愛如山,深沉嚴格。想一想我的父母,他們也不是同樣的把我視為掌上明珠嗎?還記得我十歲那年,爸爸為給我買書法用具,被雨淋成落湯雞;12歲那年,媽媽用她的背為我擋住那顆顆豆大的雨點。在生活中,媽媽不讓我做這做那的,對我關懷備至。爺爺奶奶則把好吃好玩的都留給我。而爸爸是我最將強的後盾,前進時給我鼓勵,後退時給我支援。他們愛我疼我,而我卻不懂得如何去正確地接受這些愛,更不懂得如何去享受這些愛。

家人親人永遠信任我們,也永遠愛著我們。同時,我們也應該回饋親人。

借用《邊城》裡的一句話:愛的美好在於它的純潔。而我想說的是,愛的美好在於它的價值與它的出現。

《邊城》讀書筆記9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白河的深潭映襯著白日,花紋瑪瑙,小白石子點綴著河底,游魚飛似的懸在了兩岸間。山中竹林翠人眼,家家都裝點著桃杏花的芳豔。”這樣的山水注定是要孕育童話的。

童話的主人又好像山水:一個有著風日裡養的黑黑的面板,白河水般清明的眸子,好像追逐山頭竹雀的小黃麂。而另一個則在白河中泅水捉鴨,在竹篁裡作竹雀高歌,共同編織著詩一般的童話。

沒有王子與公主愛得轟轟烈烈,愛的生離死別。一切都只是如畫的人在如詩的景中恬靜優美的徜徉。溪邊長著的白色羽毛似的成片蘆葦與盡展著柔美線條的水楊柳交相輝映,綠色草叢裡綠色的蚱蜢與枝頭新蟬比賽著歌喉,兩山的深翠逼入竹簧中。那裡,黃鳥、竹雀和杜鵑正熱鬧地開著演唱會。而我們的翠翠正在桃花色的蒲雲下聆聽著蟲鳴鳥語。岳雲呢,也許在船邊拉著頭纖,吃著乾魚、辣子、臭酸菜,也許在水中追趕著綠頭長頸大熊鴨。

如此的兩個人的愛自然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健康。天快亮了,雲都紅了,別的雀子也歇息了,唯有杜鵑不曾倦累。石頭泥土草木晒了一整天,正散著熱氣,熱熱的泥土味兒、草木味兒、蟲子味兒。安然入睡著竹雀的歌聲,歌聲載著她飄上白塔,飄下菜園,飄下船,又飛竄過懸崖半腰去摘虎耳草;一大批螢火蟲尾上閃著藍光;流星拖著尾巴劃破天際。

“每一隻船總要有一個碼頭,每一隻雀兒得有個窠”,但並不是每個童話故事中的王子與公主都會順順利利、順理成章、順其自然地最終幸福快樂生活在一起。茶峒的月光又美了兩夜:一夜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的竹篁羞澀地在月下皆隱了顏色,只有蟲聲密作如落雨;另一夜極其柔和,溪面好像浮著一層薄薄的霧,霧裡飄著淳厚的歌,隔溪應和。

就像小人與魚去了大海,灰姑娘失去了生母一樣,似乎每個童話裡的公主都要飽嘗疾苦——月藏了,風來了,夜間落著大雨,挾以嚇人的雷聲,電光從屋脊上掠過,訇的一個炸電接著便是一種超越雨聲而上的洪大傾圮聲。爺爺走了,小鎮又恢復了平靜,古老祥和。

哭泣過了孤獨,孤獨過了憂傷,太陽升起,西邊的小船又開渡了,勺陽西沉,小船收渡。天上月色極好,聽到各處是蟲聲;天上月色極好,大星子嵌進投藍天空裡,非常沉靜溫柔。離開的離開,出走的出走,留下翠翠獨自承受著現實,默默忍受著等待。一個沒有結局的童話:“這個人也許永遠回不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是期待?是悲傷?在那樣一個明淨的自然中,真善美主宰著人們的生活,我寧願相信一個俗不可耐的結局——“明天”,也不希望翠翠像人魚小姐一樣在王子眼中灰飛煙滅。

《邊城》讀書筆記10

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以翠翠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向人們展現了湘西小城的風土人情,凸顯了人性中的善良與淳樸。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裡,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然入目。”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依山傍水,風光秀麗,彷彿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河流、山、渡頭、渡船、竹林、茅屋一切融於自然,讀之似身臨其境,寧靜幽遠,使人不知不覺中心平氣和。

處於最好又最壞的這個時代,簡直不能相信世間存在美好如斯的人。淳樸厚道,仗義疏財,不以金錢論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擺渡不收錢的老船伕,“出力氣不受酬誰好意思的過渡人”,慷慨的豬肉販子。最富有的順順家的兒子拋卻門當戶對的碾坊姑娘,要娶窮渡船人的孫女,人人不以功利為念。

“呆在小公司有什麼用?像那些創業公司,就那些人。在大企業的人,圈子不同,檔次都不一樣。”“月入幾萬和幾千的人,格局不同,眼界不一樣,沒法成為朋友。”聽著是否很有道理?別逗了。古有管寧、華歆割席絕交的故事,是因志趣不相投。相比古人風姿,現代人相去甚遠。不過是以金錢論人的陳詞濫調,加上幾句格局,眼界就獲得諸多人的贊同。不過是物慾縱橫的社會,拜金主義的新瓶裝舊酒,眾人居然紛紛表示是真理,淺薄而庸俗,是人性墮落價值觀扭曲的悲哀更是社會的悲哀。

古語云盡信書不如無書,何況那些稱不上真知灼見的謬論。若無清醒的腦子可以自由思考與判斷,只會人云亦云地把謬論當真理宣傳,還是少看那些言論為妙。

目睹近年來各大影視劇,兄弟反目,姐妹成仇,小時候所觀看影視中的江湖俠氣蕩然無存,簡直無背叛不成劇。莫非真是古人用心在“愛”,現代人缺少了心用嘴皮子說著愛。故事源於現實而高於現實,背叛與傷害在社會各個角落時時上演著。許多人除了自己找不出一個可以毫無保留去信任的人,這可真是悲劇。

天保與儺送同時愛上了老船伕的女兒翠翠,沒有你死我活的互相傷害,哥哥唱情歌比不過弟弟做出了退讓。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兩兄弟間誠摯的手足情,這樣的人性之美在這個日益冷漠的社會更應該得到宣揚,而不該對背叛與傷害習以為常。

爺爺死了,翠翠像爺爺那樣守住擺渡的崗位,苦戀並等待著遠走他鄉的儺送的歸來。儺送是會回來的吧?這樣的悲劇結尾讓人唏噓不已。若翠翠向儺送大膽表明自己的心跡,結局將會不同。並不能怪翠翠,在那個年代,女子是羞澀的,羞於吐露自己的愛情。到底覺得遺憾。在這個開明的時代,若有所愛,請大膽說出你的愛。

《邊城》讀書筆記11

《邊城》的好詞:

欣喜 安詳 坦然 靦腆 害羞 優美 努力 愛心 甜蜜 積極 友好 自信 勇敢

堅定 整齊 俏麗 端莊 文靜 動人 典雅 豁達 美滿 和諧 尊敬 快樂 舒心

整潔 溫暖 舒服 稱讚 簡潔 秀麗 嫵媚 可愛 勻稱 標緻 喜悅 感激 欣慰

甜美 魅力 優秀 幸福 興奮 英俊 關切 堅強 清淨 歡喜

《邊城》的好句及感悟:

1.世上再也沒有比時鐘更加冷漠的東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盡情地摘取青春幻夢的花朵的時刻,它都是同樣分秒不差地滴答著。——高爾基《時鐘》

【感悟】:這句話運用比喻象徵擬人等手法,寫出了時鐘的無情,提醒我們珍惜時間。

2.人行秋色之中,腳下踩的,發上戴的,肩上似有意無意飄墜的,莫非明豔的金黃與黃金。——余光中《左手的掌紋》

【感悟】: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葉比作黃金,生動形象。

3.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感悟】:這句話運用疊字,展現了文字的音韻美,表現了雪的冷豔與悽麗。

4.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豔奪目,如同一隻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張抗抗《牡丹的拒絕》

【感悟】: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現了牡丹卓越的風姿。

5.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豔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張愛玲《秋雨》

【感悟】: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寫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6.時間好比一把鋒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當,會在美麗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紋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消磨掉. ——張愛玲《心願》

【感悟】:這句話運用比喻和象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自己對時間的看法,時間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7.像一個巴掌,鮮紅、鮮紅;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開的鮮花,永不凋謝!——《秋葉》

【感悟】:這句話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秋葉的顏色形狀和姿態,表現了秋葉和秋色的美好。

8.幾個小夥伴,藉著月光畫竹影,你一筆,我一畫,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豐子愷《竹影》

【感悟】:寥寥數筆,寫出了幾個小夥伴作畫的情景,幽默風趣,用筆簡練而獨到,充滿了豐子愷作品獨特的魅力。

9.麗日當空,群山綿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條流動的江河。

【感悟】: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花朵比作江河,語言精緻優美,富有感染力,言語間充滿了對桐花的喜愛,讓讀者也彷彿一起看到了這漫山遍野的桐花開放的勝景。

10.他悲慼地舉目遙望蒼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靜的湖面上。

【感悟】:這句話運用比喻的手法寫星星非常傳神,把繁星比作百合,突出它的乾淨純潔,把夜空比作湖面,寫出它的平靜美好。然而這樣的美景下,我卻要死去了,反襯出我的懊悔。

11.這時,一個鳥兒是一片樹葉,一片樹葉是一個鳴叫的音符,在寂寞的冬天裡,老槐樹就是一首歌。

【感悟】:該句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將停在樹枝上的小鳥比作樹葉,將鳥鳴比作音符,將老槐樹比作一首歌,生動形象的表現出冬天老槐樹的熱鬧、充滿生機的景象。

12、沒有捕捉不到的獵物,就看你有沒有野心去捕;沒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就看你有沒有野心去做。

【感悟】很讓人熱血沸騰的句子,有句話叫“狼子野心”,是貶義,不過在這我們可以參考下狼的野心。我們可以先不考慮有心無力的問題,而是先去尋找這個心,這個心是我們的理想,我們的夢想,只要稍微努力,就可以達到。

13、沒有獵物我們就去尋找獵物,發現獵物我們就去追逐獵物。尋找、發現、追求、獲得———這就是狼的生活要素。

【感悟】這是一種及其積極的心態,尋找、發現、追求、獲得獵物。我們在生活中的獵物是什麼呢?可以是知識,可以是幸福感,可以是快樂,總之,要行動,要努力,要追逐。

14、儘管面對上萬只的黃羊,面對凶猛的老虎,我們都毫不退縮。但是面對人類的槍口,適當的轉移是明智的。我們不缺乏成功的信念,但是我們絕不是痴心妄想只會送死的傻瓜。

【感悟】這對生活法則同樣適用。我們要有清醒的頭腦,在最短的時間內分析形勢,做出最正確的決策。這也是生存法則之一。

《邊城》的好段

1、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裡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小溪既為川湘來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於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隻方頭渡船。

2、老船伕不論晴雨,必守在船頭。有人過渡時,便略彎著腰,兩手緣引了竹纜,把船橫渡過小溪。有時疲倦了,躺在臨溪大石上睡著了,人在隔岸招手喊過渡,翠翠不讓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過溪,一切皆溜刷在行,從不誤事。

3、風日清和的天氣,無人過渡,鎮日長閒,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門前大岩石上晒太陽。或把一段木頭從高處向水中拋去,嗾使身邊黃狗自岩石高處躍下,把木頭銜回來。或翠翠與黃狗皆張著耳朵,聽祖父說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戰爭故事。或祖父同翠翠兩人,各把小竹作成的豎笛,逗在嘴邊吹著迎親送女的曲子。

4、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棓子。

《邊城》讀書筆記12

一直很遺憾,直到中學我才接觸到大家沈從文先生的作品,他的《邊城》是老師力薦的代表作。於是借書來讀,這一讀立刻被裡邊的情節吸引了去,彷彿我也置身於那個年代,那片如世外桃源般美麗的湘西。

“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狗。”這是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話,我開始尋思著,沈先生應該要寫祖孫相依為命的故事。看下去後,的確如我所料,然而又出乎我的意料。因為從字裡行間,我所感受到的不是祖孫兩人對生活的抱怨與不滿,而是面對生活勇敢與坦然的自在。

爺爺是個忠實的擺渡人,他堅持為這份工作奉獻了五十多年,心甘情願,因為擺渡已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從弱冠之年到古稀之年,他的這份感情已無從割捨了。“他唯一的朋友的是一隻渡船和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每次回味這一句,心裡總泛上股淡淡的酸楚。自從女兒殉情後,他的心裡應該空出了一塊,每次去碰觸,都會不自覺地哀傷吧。然而爺爺在大家的眼中依然是最樂觀與自得的老頭。

小說中對翠翠的描寫是這樣的,“在風日裡長養著,把面板變得黑黑的”“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為人天真活潑”“那麼乖”“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儼然是鄉土氣息孕育下的清純化身。在美麗的外表下,我更佩服她的勤勞與堅強。與爺爺的生活,她似乎從來都不覺得少了什麼,儘管失去父母,但她的心是完整的,不像爺爺,有一些哀傷的過去,她的心裡寬敞明亮。熱情大方的她,快樂地過著如平常少女般的生活。遇到新娘過渡,她會爭著撐渡,到岸後,目送花轎離開,然後採一把野花束在頭上裝扮新娘子……

因為她是一個不被世俗汙染的女孩,所以她清澈如泉,明亮如水,一顆心被善良與天真填得滿滿的。如此美麗可人的姑娘自是男孩子們追逐的物件了。當中就有兩位好少年,但好巧不巧的是,他們不但是情敵,更是好兄弟。兩年前的彼時,翠翠十三歲,哥哥十六歲,弟弟十四歲。

大佬天保和二老儺送是茶峒掌水碼頭的兒子,“兩個年青人皆結實如小公牛,能駕船,能泅水,能走長”一個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一個眉清目秀,富於感情智慧。他們都學得做人的勇氣與義氣。看到弟弟對愛的執著與勇氣,哥哥選擇退出成全;弟弟則不要碾坊寧願做個擺渡人,娶翠翠為妻。然而事情總非想象的那樣簡單,誰能想到水鴨子的天保意外在闖灘落水溺死?他的死,不是成全,而是無法挽回的裂痕祖孫兩人仍然划船過日子,一切依舊,惟對於生活,卻彷彿什麼地方有了個看不見的缺口,始終無法填補起來。

而此時年邁的爺爺因為翠翠的事連番打擊已心力交瘁,他沒想到,一心只想為翠翠謀個好姻緣卻落得了這番局面。儺送既不願娶不喜歡的人,又有愧於大哥的死,和父親吵了一陣後,他選擇了下桃源。

翠翠的愛情,沒有來得及自主便失去做主的權力了。她的幸福,原來已在不覺中悄悄流逝了大半。

而一夜雷電交加的風雨過後,催醒翠翠的,不是萬里無雲的晴天,而是一夜暴雨所造成的白塔倒坍、纜繩不見了、渡船不見了的現實,更令翠翠難以接受的是唯一的親人爺爺死去的噩耗。

在料理完爺爺的喪失後,翠翠從老馬兵口中明白了爺爺活時所不提到的許多事。二老的唱歌,順順大兒子的死,順順父子對於爺爺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妝奩誘惑儺送二老,二老既記憶著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理會,又被家中逼著接受那座碾坊,意思還在渡船,因此賭氣下行,爺爺的死因,又如何與翠翠有關……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全明白了。她把事弄明白後,哭了一個夜晚。

懷著對爺爺離世不久的哀悼之情與對二老深深的思戀之情,她默默等待著,想著: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許多人感嘆這樣一部極力讚揚美的小說以悲劇告終,桃源式的生活方式,落得個悲劇的結局,是不是沈老太過殘酷了?他自己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命運的無奈與無常使得翠翠的生命中有許多的錯過與哀愁。然而,她的未來卻是不被控制的,它會隨著自然的發展而繼續她的故事。

在看到爺爺死的時候,我很傷心,因為那時的翠翠還是個尚不成熟的女孩子,她一直以來都和爺爺相依為命,突然間要失去這樣一位至親,對她來說是何其巨大的一個打擊呢?幸而她有善良的鄉親鄰居,在他們的幫助下,爺爺才能入土為安。這就是沈老筆下的湘西人,處在偏僻山地的他們用純良的本性在演繹著湘西人簡樸而純淨的生活。

《邊城》最大的吸引力便是“愛”與“美”。這兩大主題也一直是沈老作品中流露最多的精神源泉。在《邊城》中,翠翠與儺送的愛情,翠翠與爺爺的親情及鄰里鄉親的友愛,青山綠水的環繞,像極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作者以那個時代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用翠翠這樣的典型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處桃花源,在彷徨與無助時時常會去那裡小憩片刻,尋求安慰。而邊城,就像是沈老給我們在喧囂煩擾的俗世之外,尋到的一片如青溪般澄澈與簡樸的精神家園。而翠翠就是我們精神家園裡那個最原始的自己。

《邊城》讀書筆記13

《邊城》是沈從文(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

《邊城》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邊城》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是純潔美麗的化身,是《邊城》美好的靈魂:“爺爺”老船伕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他為翠翠美麗而自信驕傲,為了翠翠嫁一個好人家,他不計地位的貧寒低賤,內心悽苦憂慮與責任自信交錯。

作者用細膩,平滑的手法描繪了又一個世外桃源,沒有戰爭的硝煙,沒有車馬的喧鬧,有的只是山清水秀,山路蜿蜒,即使偏僻閉塞,但依舊有著它的悠閒自得。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沒有眾多鮮明的人物,甚至純真的愛情也只是剛剛萌發,而沒有如熾熱的火焰。就在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面——茶峒,小溪,白色小塔,一戶單獨的人家,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

《邊城》講述的故事悽美動人。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場面,但他細膩而且真實,描述著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人間往事,卻透露著令人嚮往的淳樸民風,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你心靈的一角。

《邊城》裡的人情亦如水,細水長流,卻不是如水一樣無色無味,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純淨。在閱讀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爺爺一起守著渡船,相依為命,彼此關懷。爺爺,一個堅強的老人,同樣有著每一位老人都擁有的那份慈愛,為翠翠的未來擔心,卻從不把煩惱告訴她,只是緊鎖在眉頭裡一個人承擔。

不由的感慨,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結局或許不盡如人意,但不由得為祖孫間的關愛,兄弟間的情誼,男女間的感情而感動。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這片悠然的土地上孕育著這樣一批有著淳樸,美好心靈的人。

《邊城》讀書筆記14

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邊,住著一戶人家。獨門獨院裡,只有爺爺老船伕和孫女翠翠兩個人,還有一隻頗通人性的黃狗。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裡有個船總叫順順,他是個灑脫大方,喜歡交朋結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樣豪放豁達,不拘俗套小節。老二的氣質則有些像他的母親,不愛說話,秀拔出群,叫儺送。小城裡的人提起他們三人的名字,沒有不豎大拇指的。端午節翠翠去看龍舟賽,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儺送,儺送在翠翠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巧的是,儺送的兄長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並先儺送一步託媒人提了親。兄弟兩人都決定把話挑明瞭,於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訴了弟弟,說這愛是兩年前就已經植下根苗的。弟弟微笑著把話聽下去,且告訴哥哥,他愛翠翠也是兩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著實吃了一驚……

然而此時,當地的團總以新磨坊為陪嫁,想把女兒許配給儺送。而儺送寧肯繼承一條破船也要與翠翠成婚。爺爺自然是曉得孫女的心事,卻願讓她自己做主。兄弟倆沒有按照當地風俗以決鬥論勝負,而是約定採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讓翠翠自己從中選擇。儺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過弟弟,心灰意冷,斷然駕船遠行做生意。碧溪邊只聽過一夜弟弟儺送的歌聲,後來,歌卻再沒有響起來。老船伕忍不住去問,本以為是大老唱的,大老講實情講出後便去做生意,幾天後他聽說老大坐下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碼頭的船總順順也忘不了兒子死的原因,所以對老船伕變得冷淡。老船伕操心著孫女的心事,後終於耐不住去問,儺送卻因天保的死十分怪責老船伕,自己下桃源去了。船總順順也不願意翠翠再做儺送的媳婦,畢竟天保是因她而死。老船伕只好鬱悶地回到家,翠翠問他,他也沒說起什麼。夜裡下了大雨,夾雜著嚇人的雷聲。爺爺說,翠翠莫怕,翠翠說不怕。兩人便默默地躺在床上聽那雨聲雷聲。第二天翠翠起來發現船已被沖走,屋後的白塔也沖塌了,翠翠嚇得去找爺爺,卻發現老人已在雷聲將息時死去了……

老軍人楊馬兵熱心地前來陪伴翠翠,也以渡船為生,等待著儺送的歸來。儺送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邊城》讀書筆記15

一條小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還有一條方頭渡船。

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只輕輕一點,一勾,便氤氳出了詩情畫意,潑灑出了邊城的魅力。

小說中的人性情質樸。老船伕將自己的一生束縛在了渡船上,替人擺渡卻不收一分錢,還煮好茶供來往過客飲用這是茶峒人民的象徵。楊馬兵,船總順順乃至娼妓,也常常較之講道理和羞恥的城市中紳士還更可信任。這大概是沈先生所構想的一處世外桃源,體現了沈先生對和諧美好社會的嚮往和追求。

在閱讀過程中,我一直覺得故事裡並沒有多少此起彼伏,有的是波瀾不驚。然而卻在這樣的安靜中,翠翠的生活逐漸地發生了變故:爺爺的離去、愛情的迷離。

回憶翠翠第一次見到二老儺送時的情景。翠翠與外公失散,幸得美少年二老儺送相助,從此翠翠平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無法明言的心事。正是“以我心換你心,始知相憶深”,而願“兩心永相依”的美好愛情的萌芽。相比之下,在這個年代,愛情已經變得帶有物質與慾望的附加,對於一見鍾情也會被現實的生活所打敗。身邊的朋友常說曖昧是最甜蜜的,我想確實如此,文中翠翠每次見到攤送的激動與羞澀,心裡的不安與若有若無的幻想,這些都是動人的。只可惜他們缺少了勇氣。翠翠的爺爺是個耿直的人,渡船出身,對翠翠十分疼愛,也為翠翠的未來操碎心,當得知爺爺的死去時,我的心一沉,先想到的是翠翠的未來,接而感嘆物是人非之快之凶。文章另一處讓我感觸頗深的是二老儺送告知大老天寶他也喜歡翠翠時兩人的對話。在茶峒人眼中,愛情是自由的,不受家庭地位高低的影響,不受父母所支配。但是在茶峒出名的兩兄弟都喜歡上了一個女子,讓兩兄弟為難了。讓我感動的是他們並沒有反目成仇,即便是相互提放也沒有,有的是坦白的心聲,與公平的競爭,兄弟之情並不受兒女私情的影響。然而老天卻和他們開了一個極大的玩笑,大老死在了湍急的河流裡,而二老的思想與生活卻因此改變。

讀完全文,想起在網上看到的關於《邊城》的一句評論:如果不是那一夜的風雨,或許生活仍將在平淡中繼續。我想生活是永遠不會那麼平靜的,再清澈的湖面也會因風盪漾,生活中變數很多,我們要做的不是墨守成規,也不是硬性挑戰,而是一邊保持平淡的生活,一邊謹慎地保護我們珍重的人或物。身邊的人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別以為處於幸福中,就可以忘記煩惱,等到哪一天身邊的人突然離去,你便會認識原來他是你幸福的重要一部分,只可惜已經太遲。所以,請讓我們好好珍惜,珍惜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珍惜愛你的人,珍惜我們需要傳承的文化。有珍惜之心,路上才走得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