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2.4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1

哈羅德在旅途中不斷回憶過去,兒子的聰明、孤獨、酗酒、溺水到去世,這些其實都不是誰的錯,而他責怪自己沒能作為父親給予兒子更多一點關注和陪伴。

奎妮替他承擔下納比爾的怒火而辭職時,他沒有站出來承認錯誤,連道別都沒有,就與奎妮失去了聯絡。

莫琳因為兒子的去世,悲痛不已,甚至會和去世的兒子對話,莫琳一直責怪丈夫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他也手足無措無法安慰妻子,以至於兩個人的關係越來越疏遠。這麼多年,夫妻兩人各自悲傷,互相折磨,喘不過氣。

一個人的朝聖,是一場逃離壓抑、面對自己的旅程,只有一個人在獨處時,才能直面自己不願承認的錯誤,盡情地折磨自己,直到幡然醒悟……只有一個人在孤獨無措時,才知道自己最應該珍惜的是什麼……生活不可能是完美無憾的,過去的某一天某一刻某一瞬間,現在的我們想起來都可能後悔沒有多做一點,再多做一點……

哈羅德一路上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那麼多人想要一場哈羅德似的朝聖,卻沒有勇氣逃離現實,跳出生活圈。當哈羅德聽多了看多了各式人們的生活之後,反而能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過去,寫出給加油站女孩那封坦白一切的信……

承認錯誤很難,放下過去很難,哈羅德的自責內疚,莫琳故意忽略的那些細節,不是不愛了,只是生活的挫折模糊了內心,而這場朝聖之旅開始之後,所有的愛都漸漸清晰。

看了這本書,我突然覺得每年計劃一次旅行是非常好的事情,一個人也好,和愛人也好,或者和父母,畢竟在諸多繁雜瑣事和壓力山大的現在,時不時地跳出生活圈,看看外面的人和世界,確實可以淨化心靈,找到自己生活的動力。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2

87天,627英里,沒有精良的裝備,60歲的老人就這樣徒步穿越了大半個英格蘭。

這長途跋涉的87天,不僅僅是一個對身患癌症的奎妮的承諾,我想這更是哈羅德重拾生活之旅。作為一個“被拋棄的兒子”,“不合格的父親”和一個“失敗的丈夫”,每天的生活除了為活著而生活以外,哈羅德在心裡想著一輩子就這樣完了。這條朝聖的道路上,哈羅德學會了接納自己,“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剛啟程的哈羅德是木納而拘謹的,不管任何事,他首先想到的都是別人的看法,當遇到越來越多的陌生人,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後,哈羅德學會了開啟自己的心靈,回到了年輕時的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對感情的追求。

“原來只要知道尋找的是什麼,就往往能從身邊隨手拈來。”有時候人甚至連自己想要什麼根本不知道,其實你那夢寐以求的東西就在你的身邊,比如說愛情,親情,友情,只不過有人沒看到與它們要麼錯失了,要麼遺棄了。“沒有愛的生活不是生活”就像哈羅德與莫琳,年輕時的一見鍾情,熱烈的愛著對方,後來兒子的出生與死亡,讓原本深愛著彼此的兩個人從此有了深深的隔閡。87天的旅程,距離和點點滴滴的回憶又讓他們找回了彼此。

現實生活何嘗不是這樣,自己是一個怎樣的自己,也許很多時候看到的都不是真實的內心深處的那一面,當對生活變得麻木了,對一切事物覺得理所當然了,我想活著的確是為了活著,一生也只是為了活著走下去了。我只知道當用心擁抱生活的時候,心會開始悸動的。

剛著手看這本書時,初覺平淡無奇,越看到後面越覺得引人入勝,當哈羅德開始他的朝聖時,自己的心靈之旅也開始了。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3

《一個人的朝聖》講述了一位65歲的老人哈羅德,收到近乎20年失去聯絡的老友奎妮身患癌症時寫下的一封道別信,在震驚、悲痛中帶著回信去投遞,路上塵封許久的記憶零零星星不斷浮現在腦海中,走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箱,在一處加油站停歇就餐時,受到一個女孩的啟發,內心騰起一股信念,只要徒步從自己所在的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奎妮所在的最東北,那她便可以活下去。在沒有計劃、沒有手機,甚至沒有一雙徒步專用鞋子的情況下,哈羅德僅是憑藉信念歷時87天、行走627英里,克服重重困難最終來到了奎妮的身邊,見到了這位苦苦支撐等待他到來的老友,雖然這場飽含希望的徒步行走並沒有挽救奎妮的生命,甚至相見時場面令人痛心,但是此番一個人的朝聖既是結束亦是開始。

這一路,是發現自我的道路。當用一個窗簾隔開室內與外界的連線,整個人呆坐在一把椅子上,一坐一整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錯過的不只是鳥語花香,還有人生的各種可能性。是奎妮的這封來信促使哈羅德走出家門,起初只是覺得回信的分量太輕便不斷的走到下一個郵箱,後來當察覺到了內心的舒暢,體會到了自由的味道,尤其是萌生強烈的信念時腳下的步伐便更加堅定。這一路風餐露宿、食不果腹,哈羅德在行走的過程中欣賞著身邊的美景,學會了辨識種類繁多的植物,掌握了通過日月星辰判斷天氣、方向和時間。一路上,哈羅德由最初的與他人說話含糊不清到可以侃侃而談,目光從躲躲閃閃到可以坦然直視。一路上,哈羅德一直在和自己的身體做鬥爭,學著讓身體和勞累、疼痛達成和解。一路上,哈羅德一直和肯定、否定兩種不同的聲音做鬥爭,在回憶帶來的痛苦與現實中的艱難雙面夾擊的情況下,他絕望到幾近放棄,卻又再次出發。

這一路,是自我救贖的道路。哈羅德有一個不幸的童年,父親酗酒、母親不帶一點眷戀的離開了這個沒有溫度的家,隨後父親帶不同的女人來家裡廝混,在他剛剛年滿16歲時又被父親趕出家門,這使得他的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怯懦、敏感、內向。當兒子戴維出生後他實際滿心歡喜,卻不懂得該如何去愛,他羞於在兒子面前直接表達情感和愛意,總是顯得冷漠、自私,甚至冷血。在親子關係出現問題時,他的第一反應會是像鴕鳥一樣躲避。在戴維自殺後,他陷入到了深切的自責與悔恨中。一次酗酒後他去釀酒廠砸了凶殘老闆保留的母親遺物,是他唯一的好友奎妮為他頂罪,但是他卻沒有勇氣站出來說出真相,在奎妮被解僱離開時,也沒說過一句對不起,亦或是謝謝。當無法面對這些時,遺忘便成了最好的止痛藥,正是這一路的行走讓自己內心的愛意再度湧出,雖然痛苦但是能夠直面曾經的錯誤,漸漸平靜的接受自己。

這一路,是愛迴歸的道路。哈羅德與莫琳曾經也是一對恩愛的夫妻,在兒子戴維自殺後,雙方都難以承受那份撕心裂肺的痛楚,由最初的不斷爭吵到最後的形同陌路。當恨與責備成了常態,愛不但不會再次出現還會被忘卻。在哈羅德最初離開家時,莫琳對這一瘋狂的舉動表示不理解,憤怒、焦慮、不安,後來經過認真的思考內心逐漸平靜下來,發現了那些過錯原來不只是出現在對方身上,發覺了哈羅德對兒子和自己深沉、細微的愛意。於是莫琳由客房搬回了主臥,重新整理了衣櫃,將兩人的衣服相互搭配並掛在了一起。點瓜種豆,再次將荒廢的菜園子打理的生機勃勃。拂去歲月的蒙塵,原來自己內心深處對丈夫依舊充滿了愛意。哈羅德在這一路的走走停停之間,大腦不斷由一個個昔日的生活片段填充,他對妻子和兒子的愛逐漸復甦,是生活的苦難遮擋了最溫情的記憶。

掩卷而思,感覺自己也跟隨著哈羅德的腳步行走,靈魂也隨著他的救贖得到了淨化。哈羅德,一個性格上有缺陷的普通人,就是憑藉一個讓眾人看來近乎瘋狂、妄想的信念,給自己、妻子的生活帶來了重生,也促使奎妮和死神做著頑強的鬥爭。這一路,與其說是一個人的朝聖,不如說是芸芸眾生行走在人生道路上去朝聖的一個縮影,信念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實現一個夢想,踐行一句諾言,履行一份責任,亦或是扮演好一個角色等等。人生這條朝聖路充滿著未知,需要勇氣,去面對悲歡離合甚至天災人禍;人生這條朝聖路充滿著孤獨,需要智慧,學會與自己和諧相處、學會在眾說紛紜中堅持判斷、學會拒絕誘惑不忘初心;人生這條朝聖路充滿著平淡,需要激情,給漫長、平凡的歲月不斷賦予色彩和意義。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4

一人的朝聖,就是關於他——65歲的哈羅德弗萊的故事。他,毫無預兆毫無準備地就出發了,他用自己的雙腳從西南到東北跨越了整個英格蘭。讀完他的故事,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有太多想表達的感受,有太多喜愛的句子(ps:共標記89處)。這注定又是將成為我不斷向他人推薦的一本書。

因為想說的實在太多,而自己平乏的文字還並不能表達內心真實感受。所以,暫且用幾個詞來概括這個故事了:溫暖與難過,振奮與沉重,孤獨與寬慰,失去與得到。這是一個關於救贖的故事,救贖的不只是一個人。

1、溫暖與難過

故事的開頭是美好的,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溫暖的退休的老頭,因為加油站女孩的一句話,下定決定通過步行來拯救老友。這是信念的力量,堅信只要自己還在走一天,對方就還會活一天。一路遇見的人的信任和支援,堅定了他的信念,他又信念又傳遞給病人,支撐著她努力活下去。故事中充滿著溫暖和感動。

或許是這根想看著哈羅德不斷走下去奎尼最終會怎麼樣的主線一直牽引著我們的好奇心地往下讀下去。然而故事的結局卻是那樣倉促簡單,就像整個行程的開始,突然,毫無準備,哈羅德最終沒能救回奎尼,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其實我們能猜到,但是親眼看到整個結局,心裡還是滿滿地難過。

也許,這個故事一開始就不是為了結局而寫的,而是為了過程——這段救贖的旅程。

2、振奮與沉重

這趟旅程是振奮人心的。讓他穿越自我、走過社會百態、跨越時間和地理風景。天空中雲彩的變化,腳下土地的變化,充滿了新生與希望,行走在路上的自由的感覺對他來說太珍貴了,自由自在,他終於不再是以前的那個他自己了,再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讓他再回到小花園裡除草去了,他能將眼光集中在比自己偉大的事物上——神祕的大自然,他不斷地挑戰著自己,為自己小小的成就感到滿足,也希望得到“贏得”戴維的認同和妻子的滿意。

然而,旅程並不是一直美好的。在行走中,他一邊探索著這個新奇的世界,一邊又在回憶和後悔著過去。他是一個糟糕的丈夫,也沒有做好父親和朋友的角色。兒子的角色都做不好,不僅辜負了奎尼,他的父母不想要他,他還把和妻兒的關係弄得一團糟,他就這樣走過了一生,沒有留下任何印記,他痛苦不已。這樣的哈羅德讓我們看著很沉重很沉重。

3、孤獨與豐盛

哈羅德是孤獨的,他不是用英里丈量自己走過的路程,他用的是回憶。哈羅德是孤獨的,沒有人知道他行走的真正原因,他們都憑空猜測,沒有一個人是對的;哈羅德是孤獨的,他用力邁步,更像是為了逃避自己,而他要做的卻是直面並克服了自己的'短處,這注定是一場深埋於內心孤獨的戰鬥。在旅途中,過去二十年就這樣被抽絲剝繭、原形畢露,他再也無法躲到那些平淡無奇或陳詞濫調背後,所有偽裝都不復存在了。沒有誰可以想象這樣的孤單。

然而,他的旅程又是豐盛的。加油站女孩、等待男朋友歸來的護士、偶然出現又突然離去的小狗……這些一路上見過的人和風景,表面上看似很平凡,實際上卻千差萬別。在路上,他可以對一個陌生人表現出不是自己的那一面,或者很久之前已經失去了的那一面,甚至是成為一個自己“可能會成為的人”,這對他來說是充滿感動的;在路上,他明白了他旅程的真諦,他既是一個偉大過程的一部分,又不屬於這個偉大事物;在路上,他學會了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也正是在路上,這些人、事、景,教會他生活,在最艱難的時刻支撐著他走下去。

4、失去與得到

他錯過和失去的那些東西:那個不再願意與他對話的兒子,還有被他辜負了的妻子,療養院裡的父親,丟棄他的母親,一個在二十年前就已經證明了自己一篇真摯的朋友。給他換來的,是他無恐懼和沉默的童年,父母親都不想要自己的痛,糟糕的妻兒關係,自己卑微的一生。

而在彌補自己錯誤的這段旅途中,他的人生似乎在不斷地變化。他開始接受陌生人的各種不可思議。一路走過去,他從每個人身上都吸收了很多東西,那些他曾經忽略的東西。隨著行走,他更加思念妻子,更加想念兒子,更加感激奎尼。經歷磨難後他又重獲新生,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贏得妻子的愛。

5、救贖與重生

一段旅程,整個人生。行走中堅定與猶豫,振奮與痛苦,各種複雜情緒交織伴著他走過千山萬水:道路、農田、森林、河流、狂野、荒原、高峰、深谷,還有數不清的人。他救贖的不只是他自己,更是身邊的人和千千萬萬的讀著。

他看清了很多東西,看清了自己的人生,看到了自己的性格弱點。他通過對維爾夫的關照關愛,來彌補從前沒有為戴維做過的事情,小狗的出現也把他與戴維聯絡在一起,在於小狗的相處中,讓他更瞭解自己的兒子,小狗的來來去去,讓他體會到失去的痛苦。通過旅程,他化解了與莫林間二十年的沉默與距離,喚醒了她最初的愛,換來了她的成全與支援,這是比什麼都珍貴的。這段徒步之旅,他雖沒能讓奎尼活過來,但卻讓她帶著笑容和滿足離開。與其說是對奎尼的救贖,倒不如說是奎尼對他的救贖,讓他走了這麼遠的路,終於找到了最重要的是什麼。

故事看完了,作為千千萬萬讀者之一的我們,還要繼續我們的生活。這段救贖之旅,哈羅德完成了他救贖的使命,接下來是我們要對自己進行救贖了,學會去愛,學會珍惜,學會感恩,學會接納,學會包容,學會看這個世界。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5

因為保羅科埃略的《朝聖》才被這題目吸引,我想又是一個自我發現,探尋人生意義的旅程。因為《朝聖》帶給我很多的思考,特別是其中的幾個“靈操”,有的時候也會想起,讓我們在無聊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到那瞬時的美好,嘴角不自覺的上揚,感嘆一聲:哦,人生,也挺美好!

哈羅德只是出門將寫好的信投遞到郵筒,卻因為尋找下一個郵筒,而越走越遠。經過一個加油站,女孩不經意的鼓勵卻讓他下決心徒步去貝里克。因為加油站女孩說: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哈羅德也堅持一個信念:只要他走,奎妮就會活下去!就這樣哈羅德兩手空空口袋裡一封寫給奎妮的信,就這樣開始縱跨英格蘭的徒步行走。路上遇見很多人,有鼓勵的有潑冷水的。幾次想放棄,幾次又重燃激情、信心堅持走下去。途中哈羅德對自己的一生不斷地回顧思考,家中的妻子莫琳同樣在哈羅德離開後獨自一人對兩個人所走過的一生進行回味反思。曾經相愛的倆人因為兒子戴維的自殺,各自的心結深藏心底,誤會一天天加深,從此倆人成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最終在各自“獨處”的思考中找回失去許久的二人世界,屬於他們本該有的生活和幸福!

還有,我想說的可能都在我下面的“字句摘錄”裡。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6

《一個人的朝聖》是英國資深劇作家喬伊斯.蕾秋的小說處女作,該書曾榮獲20xx年英國最佳小說新人獎。寫劇本的作者寫起小說,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場景鮮明,二是對白細膩,三是金句頻出。有了這麼三個特點,讀這本書的感受就是兩個字:不累。

這本小說雖說出自劇作家之手,但是它卻並不戲劇化,故事樸素、人物平凡,讓人感動的正是字裡行間的那種簡簡單單的細膩質感。這不禁讓我想起周杰倫的《安靜》:“睡著的大提琴,安靜的舊舊的。”就像該書的宣傳語:“有關自我發現、愛的迴歸、日常生活的信念以及萬物之美”。這本書之所以能一度成為歐洲最暢銷的小說,大概是因為主人公哈羅德是一個和我們一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的經歷、思考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可能會經歷的。簡單地說,平凡人的故事、平凡人的信念,直指平凡人也就是我們的心靈。

在《一個人的朝聖》的扉頁上節選了第五章的一段文字:你還以為走路是世上最簡單的事情呢?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多麼困難,吃也是一樣的,說話也是。還有愛。這些東西都可以很難。正是因為很難,所以我們不妨跟著哈羅德一路向北,一同發現生活、發現自我。

本書將從十個主題點來帶大家領讀:

1、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1-3章)

2、不趁著現在偶爾瘋狂,日子就沒什麼盼頭了(4-6章)

3、生活充滿了令人恐懼的未知,但一切都會好起來(7-9章)

4、把目光集中在比自己偉大的事物上,希望無比豐盛(10-12章)

5、想要堅持一件事情,你得站定你的立場(13-15章)

6、少一點理性,多一點信念(16-18章)

7、人生最後悔的事,莫過於沒有搏一搏(19-22章)

8、人要學會放手,放開自以為離不開的東西(23-25章)

9、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26-28章)

10、愛的威力讓一切都開朗起來(29-32章)

周國平說:世上有多少個朝聖者,就會有多少條朝聖路。每一條朝聖的路都是朝聖者自己走出來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只要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聖路上,你其實並不孤獨。

是的,走一條自省的朝聖之路。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7

故事的主人公哈羅德是在一家釀酒廠工作了四十多年的銷售代表,退休後的生活乏味沉悶。

一天,他接到了遠方自稱得了癌症的朋友的來信。這一訊息如驚雷入耳,隨後,他告訴朋友:等我,我走過來……。他堅信,只要他在走,他的朋友就會活下去。自此,他踏上了橫跨英格蘭的心路旅行。

不善言談的他、退休後活的了無生機的他路上遇到了美麗的風景,他惋惜以前為何從未用心領略;後與所遇陌生人交談,緊張驚喜之餘他漸漸的開朗,他們友好的鼓勵使他遠行的信念也越加堅定。儘管每次他電話給妻子時,得到都是反對(他徒步穿越英格蘭),而這無疑也是他不願回頭的原因。

孤單的路上,拋棄了束縛他腳步的房屋與妻子,哈羅德讓往事徐徐展開:與痛苦的原生態家庭、中年喪子的悲痛與自責及從此以後妻子的形同陌路……相關的一切細節瑣事歷歷在目,他任由悔恨思念襲來。期間穿插著現實人際交往的溫暖:善良友好的人會收留他過夜、與他交心甚至吐露生活的心扉……。於是,貌似萍水相逢的眾多兩段人生有了溫暖的交集與感動。哈羅德對自己已做的和未做到的過往漸漸感悟、釋懷……。

而與哈羅德如同最熟悉的陌生人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幾年的妻子,在丈夫離開後抓狂、失落……,在無助的思念與掙扎中她翻索照片、兒子與丈夫的衣物回憶溫暖、卻又找到了自己無理抱怨的自私與證據、理解了丈夫……。她衝破了虛偽的自己:斗膽告訴鄰居丈夫出走的事實,她駕車追趕丈夫吐露心扉後又鼓勵他獨自前行……。

哈羅德最終到達終點,完成了夙願,送走了二十幾年未見過面卻讓他無法忘懷的朋友。

再見妻子,二人終於都從生活的痛苦中脫胎換骨,一個過去會感覺索然無味的笑話讓二人久久開懷……。那是他們找回了寬恕與愛的力量。

我不想說小說有多好,但與普通人生活的契合讓人感覺哈羅德猶如平庸的自己:某天發願要做件始終想做卻沒有勇氣去做的事。完成一次孤獨的朝聖。持久的循規蹈矩、一成不變從來就無法讓人得到滿足。也許一段獨處的時光最終能讓我們與一切做出階段性和解。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8

哈羅德為探望病危的朋友獨自行走87天,行程627英里的旅途經歷。選擇行走是為了給友人堅持活下去的希望和挑戰。

這一路的行走,激起了他對自身和兒子成長過程中缺陷的新認識,以及對多年生活的理解和對現實的接納。他回憶起很多人和事:他的父母,妻子、兒子……神奇的旅途變成了一個人的朝聖。他最終實現的是:心靈的自我救贖。他曾一次次的在心底對漸行漸運的妻子訴說內心的愧疚。“我欠你一個完整的故事,二十年前我親手埋葬了我的兒子,這不是一個父親該做的事情……”.

不得不承認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常態就是如此:“無趣,一無所長,循規蹈矩地讀書,坐一輩子辦公室、結婚、退休,一輩子沒有做過什麼特別有意義的事情。”生活就是這樣平常寡淡,既使偶然會有“失落時的自我否定;無助時的哭泣;骨子裡的不甘平庸…”這些情緒大多也會像水中的泡沫即顯便滅。

多少曾經信勢旦旦確定過的目標,卻在實施過程中離自己漸遠漸變;多少曾經積累的信念總是那麼的不堪一擊潰不成軍……因為我們總是在懷疑或忘記出發的意義,總是在行走時忘記了來時的路。

哈羅德行走的路程有無數艱難,也有過豁然開朗。他麻木過,困惑過、動搖過也感動過。他的行動激勵了別人,也找到了自我救贖的方式。“這世上有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將一隻腳放到另一隻腳前面,日子久了,生活顯得暗淡無光。然而每個人的生活又是獨特的,每一個人都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在追尋自己的聖地”。

哈羅德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面鏡子。不是嗎?我們每一個人都習慣兩眼盯著外部的人和事,甚至熱衷於評頭論足,說三道四,似乎錯誤都是別人的,卻不曾輕易發現並承認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因為我們不敢直面自己,不敢直視內心深處那個渺小,懦弱、自私以及卑微的自己。

這一路是贖罪,也是對個人和生活的探索。這一段也教會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生命和摯愛的人。

“或許我們曾經放棄過,曾經失敗過,不管過去怎樣,我們只要一直開始就好了,所有的開始都會變成堅持”。

認識我們生來平凡,也都不凡。堅守信念,一個永遠朝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9

一個人的朝聖,完成了三個人的救贖。主人公哈羅德帶著對三個人的愧疚活了幾十年,對死去兒子戴維的愧疚,愧疚未曾好好陪伴,未曾好好表達愛。對愛人莫琳的愧疚,愧疚未曾在她最需要的時候給與陪伴,導致兩人像同在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生活了幾十年。對奎尼的愧疚,因為他酗酒過度,在釀酒廠犯錯後奎尼替他背鍋,而他未曾對她說過一句感謝。八十多天的步行,一路上他走著回憶著,途徑的每個過客的故事都讓他回想起自己的過往,每一個人都在努力的活著,他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往。他是否好好愛過自己的家人,他是否對該感謝的人表達過感謝。他的一生,平淡無奇,一直都是默默無聞,對家人和朋友的愧疚和對兒時遭遇的怨恨一直充斥著他的一生。他是否要繼續這樣再去,如果挽救這些還來得及嗎?一個人的朝聖,一場自我的救贖。願我們在該說愛的時候表達愛,該感謝的時候勇敢說出感謝,想做什麼就去做,想說什麼就去說,不壓力給自己太多說如果的機會,不要有那麼多遺憾,願我們都可以活的任性。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10

四月中一個平凡不過的早晨,空氣中飄著洗衣粉的香氣和清新的草腥味。故事的主人公哈羅德收到了那封改變了一切的信。那封信來自哈羅德的前同事奎尼,信中,奎尼寫道她被確診患了癌症,雖然已經沒有了治癒的希望,但是她依然很平靜,並感謝多年前的這段友誼。震驚中的哈羅德難以平復心中洶湧的感情,他拿著自己斟酌了半天的回信,離開自己的家,朝著街尾的郵筒走去。

故事第一章在英國最南部的一個叫金斯布里奇的靜謐小鎮展開,這裡也是哈羅德和妻子莫琳住了大半輩子的家。出發的那一刻,沒有人料到這將是哈羅德朝聖之旅的開始,也包括哈羅德自己。

哈羅德是一個65歲的老頭,在小酒廠幹了四十五年銷售代表後默默退休,職場上勤懇謙遜、自卑且不起眼,沒有升職,連退休時告別會也沒有舉行。他的性格和他的家庭背景息息相關,在很小的時候,母親離他而去,16歲時父親又趕他出門,工作後,又遇到暴躁的老闆,幹著枯燥的工作,更不幸的是,唯一的兒子還因抑鬱症自殺身亡,妻子20年來和他形同陌路,失去信任和交流,新鄰居也幾乎互不認識。總之,他的一生總伴隨著各種不幸,而他,始終隱忍並自卑地接受。如果他突然離世,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存在過。但當他收到前同事的信那天,積壓在心頭多年的感情讓他決定出發,奇蹟般地在87天徒步627英里,橫穿整個英國腹地。這一路,他經歷了很多熱心相助的陌生人,認識了一群素昧平生的追隨者,內心從忐忑、到崩潰、再到堅定,最終抵達了奎尼所在的療養院。

哈羅德希望用徒步的時間挽救老同事的生命,他堅信“如果我走著去看老朋友她就一定會好起來”。但是他沒有想到,這場徒步也讓他得以從新審視自己的原生家庭,新生家庭,以及過往的生活。

年少的哈羅德生活在支離破碎的家庭。父親和母親關係不和,時常爭吵。終於有一天,母親無法忍受父親而離家出走。瘦小的哈羅德依然記得母親離開的那個早晨,狹小屋子裡滿地都是母親的衣服,有的甚至落到了被稱之為“前院”的草坪上。小小的哈羅德將衣服一件件撿起,上面充滿了母親的氣味,極度悲傷的他需要將指甲掐進手臂才能忍住不哭出聲來。然而母親再也沒有回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又一個陌生的阿姨。學校裡的孩子都叫他“沒媽的哈羅德”,以至於他再也不願去上學。十六歲生日的那天,哈羅德被醉醺醺的父親趕出了家門,從此開始自力更生。幼年家庭的變故讓小小的哈羅德天生缺乏關愛。母親出走,父親不務正業對哈羅德不管不顧,年幼的哈羅德不知道合格的家長應有的模樣,這也為之後兒子與他的隔閡埋下伏筆。

哈羅德不像父親一樣玩世不恭,他按部就班在小酒廠謀得一份差事,並與莫琳結婚生子。他們的小孩戴維從小聰慧異常,哈羅德從內心裡愛著這個兒子。可是他卻不知道如何與兒子溝通,在兒子膽怯的時候他也不知如何鼓勵他。戴維六歲那年,他們一起去班特姆海邊游泳,小戴維越遊越遠,眼看著要被海水吞沒。幸虧一個海上巡邏員及時相救,把嘴脣紫黑的戴維救起。而情急慌亂之下的哈羅德當時卻由於恐懼不敢入水而假裝在岸邊解鞋帶。哈羅德的膽怯逐漸讓莫琳不滿,而這積蓄已久的不滿在戴維上吊自殺的時刻終於爆發,夫妻的感情由此降到冰點,二十多年即使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但卻形同陌路、鮮有交流。

當人的生活令人絕望的時候,身邊即使再細小的理解也是莫大的幫助。內向的哈羅德在小酒館工作多年仍沒有朋友,直到遇到奎尼。奎尼是一個矮矮胖胖,貌不驚人的女人,從她加入小酒廠的第一天起老闆和同事便對她指指點點。即便如此,她仍能力排眾議勝任每一份工作任務,並且幾乎能做到完美。外表堅強的奎尼有一次在文具櫃旁偷偷哭泣時正好哈羅德撞見,不善言辭的哈羅德似乎看到了剛加入酒廠時的自己,處處碰壁,也屢屢被同事嘲笑。他鼓勵奎尼堅持下去,而奎尼的確挺過了那段最艱難的階段。後來,哈羅德和奎尼由於工作的需要經常一路去小酒館查賬,奎尼時常會關心小戴維和哈羅德的近況,這讓生活在無助和失望中的哈羅德有了對生活的希望。然而這一切都因哈羅德在酒醉之後打破老闆心愛的穆拉諾玻璃而戛然而止。奎尼因主動替哈羅德背了黑鍋而被逐出酒廠,從此音訊全無。

哈羅德從未想過徒步會讓他出名,當很多慕名而來的追隨者開始和他一起向貝里克進發時,他十分感動。然而好景不長,由於慕名追求者大多有著各自的盤算和企圖,旅途上開始充斥著各種不和與爭吵。熱鬧只是暫時的,哈羅德始終知道自己徒步的初衷,不為名利,只是為了拯救昔日的好友和自己內心的救贖。最終他告別了追隨者,重新開始一個人向北進發。這讓我不禁想起《阿甘正傳》裡的主人公阿甘,他跑步橫跨美國,直到無數追隨者慕名而來並跟隨著他跑。直到有一天,阿甘突然想明白了什麼,突然停下腳步,淡淡說道:我要回家。於是眾人讓開道路,目送著自己的偶像一個人默默往回走去。而在這本書中,也許這是哈羅德從自卑到成熟的標誌,不隨波逐流,堅信自己的初衷,並有勇氣執行下去。

抵達療養院的那一刻,哈羅德看到的奎尼已經不再有之前的外表,但他知道,奎尼還是亦如以前的文雅與善解人意。而哈羅德自己黝黑的外表下的面容雖然和之前相差無幾,但是他的內心卻已更加釋然與安定。

文中對奎尼的描述不多,讓我感慨良多的是如下這一段:

“哈羅德?弗萊。她想起來了。他來道過別了。

她曾是一個叫奎尼?軒尼斯的女人。她會算賬,還寫一手極好的字。她愛過,也失去過,這樣應該就夠了。她觸碰過生命的實質,也曾遊戲人生,終於有一天,我們都將關上那扇門,把一切放下。這個可怕的想法伴了她許多年,但是現在?她不怕了。什麼都不怕了。只覺得累。她把臉埋入枕頭,感覺有什麼東西像花朵一樣在腦子裡綻放,頭越來越重…

奎尼張開嘴,想吸入一口空氣。空氣沒有進來,但是另外一樣東西來了,像呼吸一樣輕鬆自然。”

哈羅德最終成功履行了諾言,但是卻依舊沒能扭轉奎尼的病情。故事的結尾,奇蹟沒能發生,正如加油站女孩的愛也沒能挽救她罹患癌症的阿姨。現實總是殘酷的,也許這個故事本是告訴我們現實的殘酷才是更加真實的。

故事的末尾,重歸於好的莫琳和哈羅德重新牽起彼此的手,走向海岸,兩個小小的身影印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一邊走一邊笑,漸行漸遠。即使現實殘酷,終有一天,我們將學會和這世界好好相處。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11

什麼是信念,信念總讓一些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信念總會孕育奇蹟~

看完哈羅德的旅行,又看奎妮的等待,始終沒能看透哈羅德對奎妮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如果是友情,何苦不遠萬里徒步穿越英格蘭,難道真的是不甘平庸,想要轟轟烈烈不留遺憾?如果是愛情,緣何沉寂二十年緘口不言,緣何從不願透露半點對奎妮的情感?難道是兩個人都太理性,清晰的認識到愛上了一個錯的人,以至於彼此達成默契,讓愛沉寂?

面對死亡是需要勇氣的,很佩服療養院裡的每個人,每個人身上都有一段故事,每個人面對死亡都似乎“毫不畏懼”,這或許就是絕望的勇氣吧!

心有信念,無所畏懼。所有人都將哈羅德視為信念,他不到我不能死,然而只有奎妮等到了,要知道,奎妮的狀況似乎比所有人都要糟糕,為什麼?我想,真正的信念可以給予你無限的力量,真正的信念來源於自身,哈羅德能跨越整個英格蘭,不是因為他多麼想救奎妮,這隻能是他上路的一個動機,或者一個理由,真正支撐他走下來的,是他對自己的不甘心,對自己這一生的不滿意,是他想要給自己畫一個他自認為滿意的句號;奎妮之所以能比其他人堅持更久,直到哈羅德到來,不是因為她就那麼期望見到哈羅德,而是源自於她內心的愧疚,她想贖罪,她想要確認哈羅德是否願意原諒她,雖然這只是她一個人的救贖~

信念有多強烈,力量就有多強大,因此,你才是一切的源泉,對與錯,好與壞,堅持與放棄,成功或失敗,都源於潛意識裡的那個你並不熟悉的你~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12

《一個人的朝聖》講的是哈羅德收到一封年輕時女同事奎妮的來信,得知其病重,將不久於人世。哈羅德內心十分悲傷,一段和加油站女孩意外的對話,讓這個老人決定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步行跨越大半個英國去看望奎妮。在老人獨自困難前行的過程中,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同時回憶了許多關於因抑鬱而自殺的兒子戴維及妻子莫林以及小時候的往事。在哈羅德獨自走完這一段旅程之後,妻子莫林對於戴維的往事也放下了許多,兩人最後能夠鼓起勇氣,理解孩子已經離去的事實。

哈羅德的童年並不快樂,導致他從小性格孤僻,不願意同人打交道。哈羅德·弗萊是個高大的男人,卻一輩子彎著腰生活。

他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如他所願,連告別會也沒有舉行。這個可憐的男人,其實都生活在我們心中。大家的內心裡或許都有那個一個膽怯的自己,不自信,而且有著讓自己深深後悔的事情。

哈羅德和莫林的生活自從兒子戴維自殺之後,再也沒有開心過。莫林搬去了其他的房間,房子里拉起來厚厚的窗簾,夫妻之間越來越沉默的對話。兩個人都在懲罰自己,兩個人都沉浸在失去兒子的痛苦之中。

奎妮是一個人哈羅德踏上心靈朝聖旅途的一個契機。對於一個65歲的老人而言,他平常走路最遠的距離也只但是是從家走到停車場,而此時這個老人卻決定獨自一人踏上那麼漫長的一段旅途。

起初,哈羅德的身體經不起這樣大強度的長途跋涉,但是內心的意念在不斷的堅持著他。而在這漫漫旅途中,哈羅德那些封存已久不願想起的回憶一件件湧出。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讓他不斷去審視自己,淨化心靈,打破了自己心靈的桎梏與對兒子的愧疚還有對奎妮友情的回饋。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也是我在這一個暑假最有體會的):“也許當你走出車門真真切切用雙腿走路的時候,綿延不絕的土地並不是你能看到的事物。”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13

沒有手機,沒有走遠路的鞋子,沒有指南針,沒有地圖和換洗的衣服。

哈羅德最後買了一隻可伸縮的電筒。他告訴自己反正靠著腳上這雙帆布鞋和手中這個塑料袋已經走了那麼遠,只要動動腦,牙刷和剃鬚刀都可以塞到褲袋裡,止汗劑和洗衣粉可以放到另一個褲袋裡。

離開埃克賽特前他買了一本二手的野生植物百科辭典和一本大不列顛旅遊指南。帶上水和餅乾,還有一管凡士林藥膏,用來治腳。

他在比克利的手工藝禮品店買了一套四個杯墊,上面印著德文郡的風景。為妻子選了一隻按一按筆尖就會發出暗暗紅光的圓珠筆。

他把剃鬚刀和剃鬚膏忘在小旅館的公共廁所裡,也沒有精力重新買了。

瑪蒂娜給了他兩雙徒步專用的襪子和一卷藍色膠布,給他背上了一個空的登山包,在塞了個指南針到他手裡。

他買了防晒霜,藥用棉,指甲鉗,膏藥止血貼,消毒藥膏,水泡保護膜,肯德爾薄荷蛋糕。補充了一下洗漱用品,買了一盒洗衣粉,和瑪蒂娜給他的膠布一起整齊放進了瑪蒂娜給他的揹包。

他給奎妮買了一塊可以掛在窗上的玫瑰石英,給莫琳買了一隻小樹枝雕刻成的鉛筆,買了兩頂手織貝雷帽,是奎妮最愛用的棕色。

他換了鞋底,買了一盒新的膠布,可以用到斯特勞德。

他從垃圾車裡撿到了一個破睡袋。

他把洗衣粉給了一個學生,把手電筒給了一個找不到鑰匙的女人,把膠布和消毒藥水和梳子給了一位孩子跌破膝蓋哭泣的母親,把大不列顛旅遊指南和植物百科給了一堆在克利弗山迷路的德國夫婦,把給奎妮的禮物重新包裝。把給莫琳的禮物全都寄了出去。他留下了揹包和指南針,因為它們不時他的,他無權轉送他人。

穿上了朝聖者們訂製的衣服,脫下了那件衣服

遺失了指南針。

他最後身無一物。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14

走,是最簡單的事情吧,如果走路讓你橫跨大半個英國,身邊沒有什麼專業的徒步工具,目的地有一位隨時可能離開的癌症老友在等你,你會覺得這很簡單嗎?主人公B,是怎麼做到的?

B是一個平凡的中老年男性,有一段失敗的婚姻,妻子與他分房睡,彼此見面,不交流,他退休閒置在家,兒子“不能原諒他”不回來看他,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一封,英國北部療養院寄來的信。信是一個二十年前的好朋友奎妮寫來的,她得了癌症。他聽了很震驚,感念老友的好,想為她做些什麼,“她一定在等我”於是,他走了起來,走到郵筒,想起沒拿手機,妻子也不會認同的,是不是開車去更好?已經走在路上,目標的天平在他心裡傾斜,於是他繼續沿著公路向前走,直至人煙漸稀,他,走出了死水一樣的生活。

說走就走的旅行開始了,都帶有羅曼蒂克的氛圍,單純出於一種關懷於一個目標,不要在意出發的方式以及準備的物品,當你走在路上,你已經啟程。

我現在在最好的年紀,有無限的未知與可能,都想做些什麼時,如果繁瑣的準備他人的冷眼不解,自己內心的動搖,阻止我前進的腳步,不妨什麼都不想,先走起來,走起來,在發現,我已經在路上了。

旅行迷人的地方,不只在於欣賞不一樣的風景,還有結識不同的人,B的路程中,見到風格各異的人們:加油站用一個故事給B信念力量的胖女孩;B身體不支,照顧她的失戀的女性;第一個加入B的行走路程的小夥子;激進的商人;溫和知性的女人;讚許鼓勵的路人……B的故事,豐富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精彩了B的旅程。

形形色色的人,都是彼此生活上的過客,B,在朝聖大軍離開自己後。領悟出的:他的腳印無論多堅定,還是會被雨打風吹去,就像他從來沒去過那些地方,見過那些人,一回頭就已經再找不到來時的路,看不到他走過的痕跡。

小說精彩的地方,不僅在故事情節和思想感悟,對環境的描繪,也同樣細緻迷人:新發的枝葉蓊鬱厚重,在樹頂聚成一片華蓋。一云云黃黃色連翹,一道道紫色南庭霽,都叫人驚詫不已。嫩綠的楊柳風中微擺,流光溢彩。第一批馬鈴薯芽冒出了頭,矮矮的醋栗叢上掛滿細小的苞蕾。就像莫琳戴過的耳環。

想了解更深,請到書中來!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15

哈羅德·弗萊和夫人莫琳曾經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孩子戴維患了憂鬱症自殺,夫妻二人一度失陷在痛苦之中不可自拔,互相猜疑埋怨,導致感情危機。一次意外哈羅德收到了多年失去聯絡的同事奎妮·軒尼斯的一封來信,信中寥寥幾句,得知奎妮癌症晚期。65多歲退了休的哈羅德經過反覆的思想鬥爭終於踏上了徒步去另一座城市去看望奎妮。奎妮年輕有才智是個獨身,在工作上相互幫助在事業上有了共同的語言,無話不說,逐步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一次哈羅德惹了禍,差點就被開除,是奎妮挺身而出背了黑鍋,最終奎妮被老闆開除。從那以後兩人再無緣相見,哈羅德出走以後才鼓足勇氣給莫淋打電話告知他內心的想法,但是妻子並沒有理解他,出門在毫無準備,一無所有的情況下開始了長達87天647英里的跋涉故事,只憑一種信念,只要他還活著,奎妮就能多延長生命。一路的種種磨難和艱辛最終從新贏得妻子的理解和感動,圓滿地送走了奎妮。

愛的威力,讓夫妻兩人又一次牽起對方的手,走向海岸,兩個小小的身影映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越走越遠。只是剛走了一半,肯定有誰又想起了那句話,再次激起一輪狂笑。兩個身影就這樣拉著對方的手,站在海邊,在笑聲中搖晃。

指甲縫裡塞著泥土的感覺真好。

重新養育一些東西的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