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明朝那些事書籍讀書筆記範文

文學 閱讀(1.71W)

明朝那些事兒這篇文主要講述的是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讀了這本書,我們要寫好讀書筆記。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閱讀明朝那些事書籍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明朝那些事書籍讀書筆記範文

  明朝那些事書籍讀書筆記篇一

對這本書我是再瞭解不過了,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在國中的時候,至今已經讀了三遍。書的寫作方式很新穎,正如作者當年明月說的那樣:“歷史應該可以寫的好看”。作者一直遵循著這一宗旨,語言流暢幽默,偶爾略帶調侃,可謂是輕鬆讀歷史的佳作。

“以史為鏡,可以知進退。”歷史是一個舞臺,這個舞臺上有無數個演員,有的人被歷史記住,他的光榮事蹟也鐫刻在了歷史長流之中;然而更多的人只是在這急流中漫無目漂浮著的無根草,被沖刷掉,被無情的忘記。《明朝那些事兒》猶如一部歷史劇,從朱元璋到朱由檢,由興到衰。無數人物出現,無數天才的博弈。這三百年中有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的于謙,也許在之前我們只知道他一首的《石灰吟》,但就是這樣一位書生卻以一己之力,挽救大明危亡,力挫來犯之敵。還有那位堅守孤城,憑藉著心中那頑強的信念堅守,任有多少凶殘的來犯之敵,也只能羽鎩而歸。正因為有了這一個個不同的人物,才使明史能夠更加豐富多彩。這其中令我最佩服的人物就是徐階。

也許很多人在之前都沒有聽說過這個人,但他對於三百年的明朝歷史來說卻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他的功績也是無法磨滅的。徐階的一生都為了正義而奮鬥。嘉靖六年,面對喪心病狂的當朝首輔張璁要除掉孔聖人的封號時,滿朝唯有當是的小小翰林學士徐階一人挺身而出,上書反對,一句“我從未曾依附過你。”讓張璁顏面盡失,被髮配到蠻荒之地。我看到了徐階的勇敢。嘉靖二十七年,一生為民,心繫天下的夏言被嚴嵩使用卑鄙手段殺害,作為夏言的學生的徐階忍受住了無數人的鄙視嘲諷,一言不發,默默地隱忍下去,因為他深知現實的殘酷,這時候的反抗是毫無意義的,但他內心始終無法忘記夏言,更無法忘記嚴嵩,此刻我看到了徐階的決心。之後的日子裡,徐階謹慎做事,不與嚴嵩爭執,他在觀察,他在等待時機??就連狡猾暴戾的嚴嵩都對他放鬆了警惕,自己也逐漸得到皇帝的信任,經過十四年

的伏蟄與忍氣吞聲,他抓住了嚴嵩的疏漏一舉將嚴嵩扳倒,完成了致命一擊,將滿朝的嚴黨一網打盡,為老師夏言報仇,更為那些耿直進言的人報仇。此刻,他卻沒有殺掉嚴嵩,而是用了一種更殘忍的方式——嚴嵩被放逐回家,整日以乞討為生,兩年後死於荒野。正義終於得到了伸張。雖然他本人也不乾淨,但他與嚴嵩的最本質區別就是他心懷萬民,重用人才,嚴懲貪汙,使得大明王朝再一次恢復了活力和生機。他手握大權為了年輕時的志向而努力,報國救民,他從未消極怠工,盡心盡力。為了能讓大明王朝更加興旺,他早早就尋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接班人—張居正,悉心培養,言傳身教,可以說日後的張居正改革離不開他的努力,為大明王朝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就在他的地位和威望達到近乎頂點的時候,他選擇了主動退休致仕,放棄了無數人都想得到的首輔的位置,他是睿智的,他看到無數首輔後半生的悽慘生活,此時見後就收,城府不可謂不深,此時的徐階是幸福的,他看著自己親手創造的一切,微笑著離開了這裡,離開了這個帶給他痛苦、仇恨、喜悅和寬慰的地方。回顧自己的一生,他問心無愧,更多的則是欣慰。

四十八年前,他十八歲,家住松江華亭縣,在那裡他遇見了一個叫聶豹的七品知縣,聽從了他的教誨:“我將致良知之學傳授於你。”

四十五年前,他二十一歲,來到北京考中了進士,在大明門前,他見到了首輔楊廷和,聽到了他高聲的預言:“此子之功名,必不在我輩之下!”

三十八年前,他二十八歲,面對首輔張璁的怒吼,他從容不迫地這樣回答:“我從未曾依附於你!”然後他前途盡毀,家破人亡,被髮配蠻荒之地,在那裡,他第一次見識了這個世界的黑暗與殘忍。

二十年前,他四十六歲,看著自己的老師夏言被人殺死,不發一言。因為他已經瞭解了這個世界的規則,報仇雪恨也好,伸張正義也罷,衝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四年前,他六十二歲,經過十餘年的忍耐與經營,他除掉了嚴嵩,殺死了他的兒子,成為了一個工於心計,城府深不可測的政治家,世間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最終他得以善終,活到80多歲。徐階已經永遠的.消逝了,連同他的時代,儘管他也有不光彩的一面,但這並不影響功績,不影響後人對他的推崇,也不影響我對他的敬意。

在本書的結尾處當年明月表達出自己對於成功的理解: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人能能夠活出真正的自己,無愧一生就是最好的。

最後用一首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楊慎的《臨江仙》做結尾,表達我對演繹出精彩歷史的明朝無數英雄天才的敬意。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明朝那些事書籍讀書筆記篇二

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的建立的封建王朝,從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到悲催的感嘆“諸臣誤我”的朱由檢,有著無數的傳奇故事。當年明月用他獨有的敘述方式將我帶回了那個時代,將一個個鮮活的面孔展現在我的眼前。而其中我最感興趣的莫過於張居正變法,所以今天我決定也拾人之牙慧,談一談我對明朝中葉張居正變法與北宋中葉王安石變法的改革的成效不同的原因。

北宋和明朝進入中葉後,都面臨著“積貧積弱”的局面。王安石和張居正就是在這種相近的背景下各自進行了變法與改革。儘管王安石和張居正都是為了救弊圖興而進行的改革,他們的改革卻產生了迥異的效果。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改革策略不同。改革必然損害已經獲得利益的人群,如同武俠小說所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改革之道亦如此。王安石作為一個文學家是偉大的,然而作為政治家,我認為他過於冒進,他任相之後,亮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觀點,表明要更改太祖、太宗以來的法令制度。王安石的改變“祖宗之法”的思想,無疑會招來守舊派的激烈反對。而張居正變法卻始終打著“恪守祖制”的旗號,從而減少了改革的阻力。

第二,改革步驟不同。宋、明兩朝發展到中葉時,都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危機,因此,王安石和張居正上臺時,接手的都是家底很薄的攤子,扭轉財政危機是他們的共同任務。然而,在制定改革方針,應該孰先孰後時,王安石和張居正採取了不同的步驟,體現了他們在謀略上的差異。

王安石變法,一開始就著手整頓財政,而忽略了吏治改革。“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役、保馬、方田諸役,相繼並興,號為新法,頒行天下”。這表明王安石為改革“積貧積弱”局面,一開始就把改革重點放在整頓財政上,以儉財為先。然而如此的之多的政策的變化,在我看來不可能成功的。記得三國演義裡面曹操很愛說一句話“治國如烹小鮮”,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放之一地或可行。放之一國,就幾乎是不可能的了。然而張居正在這方面就成熟很多。在他看來,正德、嘉靖年間的改革之所以不了了之,正是吏治腐敗所致,張居正對此深有體會。因此,雖然面臨嚴重的財政危機,他卻沒有一上來就貿然整頓財政,而是先行改革吏治,於是他提出“考成法”。考成法的施行,大大提高了官僚機構的行政效率,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張居正變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我認為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審時度勢,量力而行”。他清楚的知道他所處的國家造成積貧積弱的原因,但是他也清楚瞭解當時的形式,大刀闊斧的改革只會導致所有的改革都成為一紙空文。因為他只是一個凡人,也許他的智慧超群,然後國家如此之大,靠他一人根本不可能推行他的改革,能幫他推行改革的是他手下的官員,然而如果他過多的損害了利益的擁有者的利益,那麼他的變法必然阻礙重重。所以他沒有效仿王老夫子的青苗法,均輸

法,而是採用他獨創的一條鞭法,並且他的一條鞭法,是有漏洞的,比如說後來的收火耗銀的貪汙方式就是他的漏洞之一,然而我認為這恰是他的聰明之處,水至清則無魚,若他真的像王老夫子一樣,把所有的漏洞都給堵,那或許他的變法也會如同王老夫子一樣徹底的失敗,甚至也會給明朝帶來災難。

  明朝那些事書籍讀書筆記篇三

史書讀得不多,《明朝那些事兒》是讀過的史書中比較另類的一本。該書語言流暢,時不時調侃一下,真可謂輕輕鬆鬆讀歷史,舒舒服服品古人。只是書中沒有引經據典,也未註明出處,是否完全符合史實,咱也就沒法考證了。好在它說的事兒,跟我這些年東鱗西爪地積攢起來的明史都對得上,我也就認為它是真的了。

《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部從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寫起,直到永樂帝朱棣登基為止。算是一部朱元璋傳和半部朱棣傳。

朱元璋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無所有的貧農,是通過造反才擁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簡單的簡歷。沒受過教育,卻是個軍事天才,也是個人事管理天才。

朱元璋小時候深受元朝的腐-敗統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員的腐-敗。做皇帝后,對腐-敗官員大肆殺戮,卻沒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敗。這大概就是當今社會對腐-敗官員大開放生之門的歷史依據。

朱元璋有個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靠著這樣的邏輯,天下一點一點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邏輯也被很多人信奉著。

朱元璋為了保證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繼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許多的安排,奪兵權、殺異己,卻無法保證天下從他的繼承者手中被奪走。

看來,無論你多麼強大、多麼精明,你可以將別人的東西巧-取-豪-奪過來,卻無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奪走。皇帝如此,官員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強者皆如此。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

而歷史是一個個 活生生的人物書寫的,因此應該是生動活潑的,而我們以前面對的事枯燥的敘述和總結,根本無法引起我們的閱讀慾望。下面是我認為的一些有哲理的話。

1“我相信我是對的”。

在通往勝利之門的路上,你會撿到很多鑰匙,這些鑰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閃閃,但只有一把才能開啟那扇門。

在進行決策時,會有很多人在你耳邊提出他們自己的意見,將他們手中的鑰匙交給你,讓你去選擇,但這個遊戲最殘酷的地方在於:

你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

如果失敗了,你將失去一切。

在戰役實施中,只有一個時機是最適合的,能抓住這個時機的,即是天才——拿破崙

2 越接近對方的水平,就越瞭解對方的強大,就會越來越畏懼。當他的畏懼達到極點的時候,也就是他能與對手匹敵的時候!

3 每一種主張的背後,都隱藏著某種勢力或者利益的群體。如房地產商一定說房價會不停的漲,電信公司一定說自己的收費很便宜一樣。而農民的主張只可能是種地或者收租。

4 張士誠是一個有著堅強的意志的人,他白手起家,最終成就一方霸業。但他的缺點和他的優點一樣突出,作為亂世群雄中的一個,他有著小富即安的心理,卻並不明白,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的,只能是淘汰賽,勝利者只有一個。

5 人生最痛苦的地方不在於有一個悲慘的結局,而在於知道了結局卻無法改變。

6 是的,命運之神其實並不存在,他也不會將什麼寶劍和鑰匙交給一個乞丐,在那絕望的日子裡,並沒有人去同情和可憐這個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

他告訴我們,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