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合集15篇)

校園 閱讀(1.58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合集15篇)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1

——這一年,我們都需要他安靜而勇敢的陪伴.。

哈羅德,一個退休的老人,他以為自己的人生就這麼過去了——直到那封信的到來,那封改變了哈羅德一生的信。

一個人,六十多歲,八十七天,六百二十七英里,他僅靠著一雙帆船鞋,和一個必勝的信念,走路橫跨整個英格蘭——去救一個已經病入膏肓的患癌女人。

在這八十七天裡,這六百二十七英里的路上,他堅守過,迷茫過,快樂過,絕望過,質疑過,相信過。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風風雨雨就在這一路上全部呈現;人性的善良與堅持,也在這一路上絢爛綻放。

兒子的自殺讓他痛不欲生,妻子的冷漠又讓他無力面對生活。與生活的關係開始逐日下降,他開始不信任生活,直到收到一封信,他工作時的女同事奎妮·軒尼斯的信,他才開始對生活有了充足的信心。

哈羅德,一個男人,六十多歲。他安靜,卻不沉默;他寡言,卻不怯懦;想過放棄,卻並不放棄。這一年,在這個充滿喧囂的世界裡,我們需要信念,也更需要他安靜而勇敢的陪伴。

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坎坷,或挫折,都要像哈羅德一樣,有一個信念,以它為目標,去前進,去進步,就算沒有完成,它也會帶給我們許多心靈上的收穫。

就像哈羅德一樣。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2

水平實在有限,但還是沒忍住水了一段。

18暑假,家中無聊,因徐大樂的一首同名歌曲《一個人的朝聖》開始翻看。前幾天出校與兩同學閒逛,也剛好看到了“要麼庸俗,要麼孤獨”的網易熱評。這也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巧合吧。至此,全書讀完,也不過幾個小時,雖未擱下,但這過程我卻使其持續了半年多。雖有走心但並不太多,這也許是假讀書吧。書中諸多細節,記憶已然模糊,有時甚至成為催眠之佳品,細細想來,並非書中不足,實屬個人問題。此問題緣由,也剛好與我目前對看書的想法相對立:多讀書,多修心。

關於想法:原生家庭對於個人的影響,是不容易被自己注意的,是潛移默化的,更不是隨便就能改變的。但不管何時,這是值得自己哪怕用一生時間去跳出來的的。?應有一天,你心中雖仍有疑惑,但已充滿勇氣,“不計得失”的走向那“一個人的朝聖”。

以上便是此刻的我,與《一個人的朝聖》的全部交集了。也許以後還會有,也許沒有。不管怎樣,希望自己越來越好吧。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3

看完被感動到,總想寫點什麼,這一路彷彿跟著哈羅德一起走,他起初的孤獨和無助讓我感到壓迫,但又為著他懦弱沉默、未盡父親的責任而有埋怨,隨著哈羅德的回憶,真相才逐漸明朗起來。一個人的成長成才與其原生家庭是分不開的,什麼樣的家庭造就什麼脾性的人,哈羅德16歲被父母拋棄,獨自面對生活,年過半百又重新啟程不斷直面自己的內心和痛苦往事,他是勇敢的。

我相信他與奎妮間純粹的友誼與愛情無關,甚至在哈羅德結束87天的行走按下療養院的門鈴時緊張起來,期盼他與奎妮熱切的寒暄,期待老友久別重逢的熱淚盈眶。並沒有,奎妮只是睜眼看了看他,說不出一句話,這多少令我失望,我也在這時明白,好多時候結果沒那麼重要了,享受過程,直面自己的錯誤併力求不再次重蹈覆轍才是真正的救贖與悔悟。愛與被愛都是一種能力,我們每個人可能都需要這樣一次回頭看過往人生的經歷,然後與自己和解,與身邊的人和解,奮力前行,熱愛生命。

當然,這本書帶給我的感悟還有更多,感謝哈羅德,感謝朝聖途中的每一個人,感謝作者,謹以此為記。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4

很早前看了一小部分後就擱置沒看了,前段時間看《月亮與六便士》,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想起這本《一個人的朝聖》,《月亮與六便士》看完後就迫不及待的翻出這本……

全書分為兩冊,第一冊講主人公哈羅德為探望病危友人奎妮而獨自踏上漫長旅程的故事,哈羅德的出發點是為了給予友人希望,最終卻實現了自我救贖,激發了對自我價值的再肯定、對成長缺陷的新認知及對現實命運的接受和理解。同時,其妻子莫琳在等待及關注哈羅德的過程中,對痛苦的過往逐一進行審視,觸發了對愛的全新領悟和對自我的重新認識。第二冊講奎妮在病床上等待哈羅德的過程中以信件的形式複述了這個故事,也是奎妮的自我懺悔自我救贖,算得上是奎妮心靈上的一次朝聖之旅。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旅程的`最後一小段,哈羅德告訴妻子莫琳自己堅持不下去了,想要回家,莫琳卻一直勸他堅持自己的立場,鼓勵他繼續;終於哈羅德克服了自己的心理因素,調整好心情,到達了目的地。在最艱難的時刻,心裡可能湧現出想放棄到念頭,但只要有一絲不想放棄的念頭就會一定會完成。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5

一個人的朝聖,可能某一天你會因為某件事情,沒有原因,也知道不太可能,但是就是想去做,不管是周圍的人還是自己的理智都告訴自己,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自己就是想去做,更經常見到的就是年輕人的衝動。

在《戀戀日記本》中的男主角在知道女主角已經喜歡上其他人的情況下,還是去修那個房子,那是一個夢想,有那麼一個執著的念頭,其實自己想想知道修房子和女主角能不能夠回來沒有任何的關係,但是就是想去做,在這本書中,把整個路途中所有的心理路程也寫下來了,雖然最後的結局是沒有拯救得癌症的朋友的生命,但是讓她安詳的死去,最重要的就是整個過程,男主找到了自我,瞭解了自我,在不斷的徒步過程中,不斷的反思,不斷的去想自己的事情,還有他的妻子也在整個過程中,瞭解到兩人之間的真愛,將因為兒子去世而留下的裂痕去掉了。兩個人又重新找回了那份丟失的愛情。

人活著,有些事情必須去瘋狂的去做一下,讓我們自己的人生沒有白活。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6

一開始非常困惑,他們的孩子戴維到底怎麼了,一會兒覺得戴維好像去世了,一會兒戴維又跟他們對話,覺得自己想多了。但是隨著哈羅德“朝聖”的路上,他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做了各種各樣的不可思議的事情,也看淡了許多。直到快要結局的時候,在哈羅德給加油站女孩的那封信裡,我才知道,哈羅德和莫琳的孩子戴維因抑鬱症自殺了。只是莫琳無法接受,所以前期我看到的那些對話,都是莫琳的自我安慰與想象。

雖然哈羅德與莫琳他們的故事我沒經歷過,但就是有一種莫名的感同身受,有些心酸,可能這就是文學的力量吧。剛開始我還在想,就是去個貝克特,為什麼說是“朝聖”呢?但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我心服口服的承認:這就是朝聖。有信仰不一定就是去信仰某種宗教,其實自己的內心本身就是一種信仰。戰勝自己,看清人生,珍惜眼前,何嘗不是一種成功!

這樣的朝聖是我向往的,我希望自己也能走出那個自己所謂的熟悉的世界,走進另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可以盡情地讓自己的思想碰撞。我敬佩哈羅德!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7

一個人的朝聖歷程也是哈羅德重新回憶,整理,審視自己一生的過程。為弗萊和艾琳的愛情又喜又憂,喜的是確實感受到了愛情的甜蜜,憂的是看著他們在時間的磨練中漸行漸遠,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感慨於哈羅德第一次為人父母時的心理活動,對一個天才而又患有抑鬱症兒子的又疼愛有時候又手足無措。從兒子誕生時,妻子慢慢的開始改變了,她一切都開始站在兒子的那一方,她變得不愛打扮,敏感多疑,生活失去了戀愛中的以前那種情趣。有時候哈羅德真的像個孩子,不,應該是有時候男人就像一個孩子,會吃醋想要獲得愛。他會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兒子的問題,擊破堅強的外表他也有一顆脆弱的心,哈羅德說:原諒我,原諒我,原諒我有時候也很懦弱會讓你失望。兒子自殺去世了,夫妻的關係也名存實亡了,兩人形同陌路。但在朝聖的路上,夫妻兩都陷入了對自己行為的審視,發現他們都還是深深愛著對方,經歷了那麼多,一切都釋然了。每個平凡人生命中都是有遺憾的,看著眼前這個有信仰貌似堅定的老人,支援敬佩目送他遠去做那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這是對生活最後的反抗吧。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8

哈羅德不是一個人在走,讀這本書的人都在陪他一起走。87天,627英里,沒有手機沒有地圖與徒步裝備,僅憑藉一個信念,但是他堅信,只要他走下去,他的好友奎妮就會活下去,他欠奎妮一句感謝還有道別!

這是一場艱辛的旅行,也是一場心靈上的朝聖。在他走的過程中,遇見不同的人,得到一些人的支援與幫助,也認清了自己以往60多年的人生。

這一生,我們都匆匆忙忙活過,忙碌的外表下是傷痕累累的靈魂,我們甚至都忘記了以前的幸福與歡樂,忘記了那些我們摯愛的人在心目中的地位。哈羅德的徒步旅行不光是身體上的旅行,更是一次對心靈最直白的叩問與反思!

仔細想想大學生活,忙碌且迷茫,忘了上大學的意義,忘了自己的初心,平庸的日常也是顯得自己頹廢不堪。我不正像哈羅德一樣只顧匆忙生活,忘記了身邊有那麼一群可愛的人,忘了家裡那些給予溫暖的親人。有時候,又覺得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實際上是我沒有勇氣敞開自己的心扉吧!

感謝遇見了哈羅德,他讓我明白了:不問結局,堅持一個信念的走,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的前面,邊走邊看周圍美麗的風景,牢記旅途中美好的人和事,活出一個不留遺憾的人生。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9

通過十點君找到了這本書。首先這是一本關於“朝聖”的書,書裡囊括了許許多多情感:愛情、友情、親情等等。

哈羅德的朝聖始於獨自一人、經過中途的喧囂、迷茫、反覆,最終又回到了孑然一身並終於完成了“一個人的朝聖”之旅。看似孤獨、艱難的旅程,卻使他終於能夠直面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自己當初所無法面對的一切,同時妻子莫琳也因為日常的生活環境被打亂而可以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內心、審視出她與哈羅德之間矛盾的根源,最終他們通過朝聖,愛情與心靈都得到了救贖。

人始終無法脫離情感而獨活,情感是人的支柱,是人的歸屬。而找回這樣的情感,是對自我的救贖。

人與人之間每段感情的建立,都需要恰到好處的分寸,分寸感拿捏得好,才會獲得內心的篤定與信心。--by十點君

生活中當你覺得一段感情出了問題,不妨脫離出來,做一個清醒的過客,這時候所有的陌生事物都會被賦予新的意義。驀然回首,你的那份感情也許已經得到了救贖。定期的審視自己的內心,是自我完善所必不可少的。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10

朝聖這個詞,對於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有點過於神祕。好在這只是記者口中的噱頭詞彙

真正的旅程還是很值得關注,只要跟著哈羅德,他的狀態,他的回憶,他遇到的陌生人的故事,就是一段很有趣的故事。直到記者出現,一切變了韻味,很想跳過那段,生活因為過度關注而打擾了本來的進度,那些跟隨者,那些試圖替代光環的偽朝聖者。很多很多,在我們的現實中都能找到對應的角色。炒作和口號,過度的形式感,也有善意的人們,試圖阻止破壞,理解他人。看著這些鮮明的人物形象,想想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被無形得影響過呢。

喜歡獨處的人,非常理解他,在自己的行走過程中不斷想起往事,重新開始思考,很多以為已經忘記了的生活點滴,浮現舊事的畫面,當時沒有留意的想法和細節。所以獨處是真的很有意義,常常和自己相處,與自己對話,會有很多新的收穫。

文章到後期,看著有點惶恐,對年老對時間流逝,沒有太多的概念,但在這裡有一種老去被描述得很清晰,想到自己將來也會面對歲月匆匆,不免有些心驚。

這本書雖然是講一個人的朝聖,但看完卻讓人更想要珍惜身邊人,陪伴,包容,相信,最重要真誠。推薦安靜得看完。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11

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常態大概是這樣的:“無趣、一無所有,循規蹈矩地讀書、坐一輩子辦公室、結婚生子、退休,一輩子沒有做過什麼特別有意義的事情。有時候不禁會反思自己的人生,難道我就要這樣過一輩子嗎?這樣的人生會不會太寡淡了點。

《一個人的朝聖》很雞湯的名字,但說的是主角哈羅德的一段徒步之旅,在閱讀的過程中,很多場景都引起我的共鳴,失落時的自我否定;無助時的哭泣;骨子裡的不甘平庸……其實書中哈羅德就是你,就是我,就是苦苦在現實中掙扎的普通人。“我並不是說要信仰什麼,我的意思是,去接受一些你不瞭解的東西,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的一些事情。”

在做一些事情之前,我們總在猶豫,總是在做與不做之間舉不定。歸根究底,對於那些我們不瞭解的事情,我們總是在擔心自己做不好。只要我們相信自己,認真努力嘗試過,哪怕只比過去好一點點,我們都可以理直氣壯地告慰自己,很多時候,也許正是你自以為是的理性,阻擋了人生的更多可能。讀後感·人生只有一次,如果不瘋狂一次,衝動一次,生命未免過於單調,太過平淡,在若干年後,再回首,其實那都是隻要付出一些努力就可以解決的困難。

一個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百年人生其實並不短,我們沒有辦法一眼看到盡頭,或許我們曾經放棄過,曾經失敗過,不管過去怎麼樣,我們只要一直開始就好了,所有的開始都會變成堅持。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12

這是一個人的朝聖的合集版,分上下兩冊,剛花錢把第一冊看完,就推送免費的合集版,真是浪費了我的q幣,還好多心儀的書沒買,不過緊跟著免費閱讀了他的第二冊,也知足了。

曾說過魯迅的筆像刀似戩 ,而野夫的筆像一套繩索,而蕾秋的筆則像一陣柔風,輕風婆娑,讓人輕鬆愉悅,感覺蕾秋就像她筆下的奎尼一樣溫柔善良充滿智慧。

許淵衝說: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

第二冊就其實就是奎尼的寶貴記憶,她記住的每一天,交代出事件的始末,把已知的發生與未知的情感一一交代,一一映證。

奎尼一直默默的愛著哈羅德,為他守候,為他堅持,但愛不意味著得到,她只是把他放在心裡最柔軟的位置溫存……

愛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兒,看似簡單,很容易就陷入,但正確的人也需要正確的時間遇見,奎尼找到了那個她認為對的人,卻在兜兜轉轉的錯愛裡無法停靠。

從第一部開始,我一直知道哈羅德是個溫暖善良的人,雖他從小缺失愛,但卻極願意去釋放愛,付出愛,但有時候表達的會比較笨拙。

就在奎尼對哈羅德的心心念念間,哈羅德完成了他的朝聖,一個心願已了,一個放下過去,找回生活本來的樣子。

就這樣吧,可以接受的安排與結局,沒有太過悲傷,也無法高調的喜悅……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13

記錄了一下哈羅德的旅程,不知道對不對:金斯布里奇-洛迪斯韋-南布倫特-布克法斯特-阿什伯頓-希斯菲爾德-奈頓-查德利-埃克塞特-布蘭福斯貝克-索華頓-比克利-提伯頓-森弗路德-巴格利坪-陶頓-奧特里-布林頓-格拉斯頓伯裡-威爾斯-拉德斯托克-皮斯登聖約翰-巴斯-斯特勞德-斯拉德-伯德利普-切爾滕納姆-佩雷斯貝里-溫奇科姆-百老匯-米克爾頓-克利福德堂-斯特拉特福-沃裡克-巴金頓-貝德沃斯-納尼頓-特懷克羅斯-朱什的阿什比-提克諾爾-小切斯特-奧爾弗裡頓-克雷科洛斯-謝菲爾德-巴恩斯利-維克菲爾德-利茲-達林頓-紐卡斯爾-赫克薩姆-康博-貝里克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腦子裡總是想到一首歌,《Five hundred miles》,一英里又一英里,哈羅德就這麼一步步走完了全程。是自我救贖,是苦行僧,正是在一步一步中慢慢回憶過去,思考一生。接觸不同的人,感悟不一樣的生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哈羅德和莫琳之間有隔閡,正是這趟旅行讓倆人冰釋前嫌。過去都已經過去,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珍惜眼前始為真啊。好好的把握當下吧,不要做對不起自己的事。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14

完完整整的讀完了這本書,倒不如說這本書陪伴著我,度過了漫長暑假的三分之二。一個人的朝聖,是對信念(對重要的朋友,我能夠走到北里克郡,奎尼就能活下來)的篤行,是對自我意識的感悟,對身邊周圍所有事物的慢條“梳”理。

一開始的哈羅德大概是一種自我懲罰,失去了去生活美麗的追求,也大概是生活趨於平淡的慣性,但是當得知最好的朋友奎尼,重病將要離世的時候,哈羅德再也不能平靜,去欺騙自己,他要找到一個出口,不能再這樣下去,所以毅然決然的走出了門口,(簡化了走過一個又一個郵筒哈哈)這是他情感發展的必然,再然後的插曲就是同行的朝聖者,是對比也是烘托,來告訴我們真正的朝聖的模樣,是誠懇虔誠的沒錯了。到最後的到達,再然後哈羅德與莫琳的感情重燃信心,還有個驚喜就是莫琳與哈羅德都正視了喪子之痛,ta們分開的87天就是開始彼此牽掛原諒的過程,這實在太好了。

文章的語言也是含蓄細膩的非常了,尤其是對景物描寫,細節的描繪,凸顯的要素非常明確,也更能表達哈羅德等人物的心境狀態,非常喜歡的一本書,謝謝楊老師厚愛的畢業留念,認真的讀完了一本書。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15

讀完了這本書,記住了什麼呢?說記住了什麼,好像太功利了,這一切是為了什麼呢?不知道,我好像從來不知道答案。

哈羅德最終見到了奎妮,可她已經記不得他了,但在最後一刻,奎妮記起來了,並且走的很安詳,這就是意義嗎?一路走來,哈羅德經歷過現實的苦難,孤獨,到了別人的認可,一群人同行,再到一個人,恐懼,不安,他最終走到了,卻找不到了意義。回顧了一生,有些東西他也許放下了,也許從未放下,沒有經歷過,怎會知道那種苦呢?看完後,我腦子浮現一個人,熱血尖兵裡的司馬戰歌,他曾在一次跳傘事故中懷疑自己的人生意義。死於訓練,真的有意義嗎?如果是戰爭,我可以毫不猶豫的衝向戰場,可那不是。最終他像是尋到了什麼,一次演習中,他和同伴在海里漂了三天,差點死在海里,有意義嗎?有什麼意義。

我想到了演員春夏,一個堅持做自己的女孩,看姜思達採訪她的視訊中,大致意思是,姜思達問她為什麼要和別人不一樣,她的回答讓我心裡一震,如果和別人都一樣,那我是誰?有時候我也想問,那我是誰?旅途中哈羅德也像是在尋找自己,那個丟失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