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結構性思維》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2.59W)

(一)群體是個活的生物

《結構性思維》讀書筆記

許多人湊在一起,就叫群體。 不管他們是誰,不管他們是幹什麼的,也不管他們因為什麼湊在一起,只要他們湊在一起,就是一個群體。 或許我們會認為,雖然這些人是一個群體,但他們之中每一個人仍然是獨立的,與他單獨一個人的時候沒什麼區別。

但是現代心理學可不這麼認為。 在現代心理學看來,群體一旦形成,就立即有了一種群體的特點,這種特點與其中的任何一個人的特點都不相同,卻和每一個群體的特點沒什麼區別。 所有的群體都是一樣的,群體就像是一個活的生物,它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思想,這種群體中共同的感情與思想,就是所謂的“群體心理”。 “群體心理”是不可靠的,是暫時的,一旦構成群體的人群四分五散,每個人立即恢復到了自己以前的狀態,但在群體之中,他的個性卻消失了,不見了,這時候他的思想與感情所表達的與群體的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有關群體共同的心理狀態沒有明確的術語可以表述,我們只能稱之為組織化的群體,或者叫心理群體。 這個組織化的群體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存在,他的行為體現為精神的統一律。

(二)構成群體的條件

但是,一些人偶然出現在同一個場合中,這還不足以構成組織化群體的特點,大街上往來穿梭的人群雖然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地點,但是這些人的目標各有不同,構不成心理學意義上的群體概念。

真正意義上的群體,是有其前提條件限制的,缺少了這個條件,一群人就稱不上是群體。 群體中的人有兩個共同的特點:首先是每一個人個性的消失,其次是他們的感情與思想都在關注於同一件事。 有時候,即使這些人不在同一個場合上,但如果符合這個條件的話,那也可以稱之為一個群體。 較為典型是的這種激烈感情的促動,比如是大家共同關心的國家大事,一旦太多的.人同時考慮這同一個問題,那麼這些原本是獨立的個人就立即形成了一個群體。

一個偶然的契機,可以讓這些原本散處於四面八方的人同時湊在同一個場所,這時候這群人就立即表現為同一種心理特徵,他們的行為再也沒什麼區別了。 所以,有時候三五個人會形成一個群體,而成千上萬的人卻未必會發生這種心理現象。 任何時候一個民族也不可能同時出現在一個共同的場合——他們的人數太多了——但不管他們在哪裡、他們彼此之間的距離有多遠,但他們是同一個群體,他們的行為表徵沒任何區別。

 (三)群體的相同和不同

心理群體形成之後,就會表現為一種共同的、暫時的、然而又是十分鮮明的普遍特性,除此之外,群體還會表現出一些附帶的特性。 組成群體的人員不同,那麼除了普遍特性相同之外,不同的群體的附帶特性不同,而且,群體的精神結構也會有所不同。 這樣,我們就可以對群體進行一下分類。

所的群體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不管群體是由什麼人組成的,但所有的群體都有著一致性。除此之外,不同的群體還會有不同的附帶特點。構成群體的人員不同,其附帶的特徵也就有所不同。除此之外,不同的群體還會有不同的附帶特點。構成群體的人員不同,其附帶的特徵也就有所不同。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群體的普遍特性辨認出群體來,同時又可以根據群體的不同附帶特性將他們區別開來。

(四)群體共性的研究方法

現在,我們先來看看群體的共同特性。 我們就像是自然科學家一樣,先將人類分成一個大的族系,找到並描述出所有族系共同擁有的特點,然後再區分出不同族系的個性特點。 但是族系研究相對來說簡單多了,而群體的心理卻幾乎無從著手。但是族系研究相對來說簡單多了,而群體的心理卻幾乎無從著手。 構成群體的種族不同,群體心理就有所不同。 同一種族的構成方式或比例不同,群體心理同樣有所不同。 刺激群體心理的要素不同,群體心理就有所不同。 即使群體承受著同種型別的刺激,但如果刺激的強度不同,群體的心理表現仍然會有所不同。 以上諸多因素的變化構成了群體心理研究的困難,但幸好,個體心理學的研究也同樣會遭遇到這些困難。

比如說,只有在小說中,一個人的性格才會一生不變。 再比如說,只有環境的完全一致性,才能造成族群性格明顯的單一性。 諸多權威資料都告訴我們:任何一種精神結構都包含著各種性格的可能性,而環境的突變,卻會讓這種可能性表現得更為突出。 這樣,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法國國民公會中那些最殘暴的成員竟然都是些平常表現最為溫和的人。當環境正常的時候,他們是一些合法的公民或是善良的官員。而當環境突變的時候,他們表現出來的那種邪惡與殘暴,就連他們自己都無法相信。等到暴虐過後,他們又都恢復了此前的那種善良與謹小慎微之中去,成為最老實最溫順的民眾,拿破崙就是在他們之中找到了最恭謹的臣民的。

但是我們沒辦法對群體強弱程度不同的組織做出全面的研究,我們最多能夠做到的,只是研究那些成熟的群體——也可以稱之為完全組織化階段的群體。 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看清楚群體可以演化成一個什麼模樣——不管它最終變成什麼模樣,肯定不會是你所想象的那樣一成不變——也只有在這種發達的組織化階段,種族那些看起來似乎永遠也不會發生變化的特徵才會體現出來一種新的特點。 在這種情況下,群體的全部感情和思想就會表現出明確的指向,我們甚至能夠看到這期間所有的變化細節。

同樣是在這種特殊條件下,我們前面所提到的“群體精神統一性”的心理學現象才會體現出其規律性的變化。 在群體的心理特徵變化中,有一些可能與獨立的個人沒有任何不同,而另外一些特性卻是完全屬於群體所特有的,這些特性從未在一個人身上具體體現出來,可是當這個人成為群體中的一員的時候,他的舉止表現也就不可思議地體現出了這一特性。 這種奇異的特性也只有在群體中才會有,而這正是我們關注的目標。

 (五)群體共同的心理特徵

所有的群體,都具有這樣一個共同特徵: 構成這個群體的人,不管他是誰,不管他們的生活方式有多大區別,不管他的職業是什麼,不管他是男是女,也不管他的智商是高還是低,只要他們是一個群體,那麼他們就擁有一個共同的心理——集體心理。 當他們成為群體中一員的時候,他們的感情、思維和行為與他們單獨一個人的時候迥然不同。 他們在群體中的思維觀念或是感情,在他們單獨一個人的時候是絕無可能出現的,即使出現也絕不會形成具體的行動。

這就是心理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心理群體是一個由異質成分組成的暫時現象。當足夠數量的不同個體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就像是諸多的有機質集聚在一起形成的細胞一樣,當這些類別成分完全不同的細胞組成一個新的生命個體的時候,這個新生命個體的表現與構成它的細胞組織完全不同。 完全不同的個體就會組合成一種全新的存在,這個全新的存在與構成這種存在的每一個個體沒任何共同之處。 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認為:在形成一個群體的人群中,表現為其構成要素的總和或是它們的平均值——但這個觀點完全是錯誤的,是缺乏統計學上的依據與相關例證的。實際情況是,正像兩種化學元素——如酸和鹼——產生了化學反應之後形成了一種新物質一樣,這種新物質的屬性完全不同於使它得以形成的那些元素的基本屬性。而群體的表現也正與構成群體中的每一個人完全不同,沒有任何或絲毫的相近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