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反思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生活經驗 閱讀(2.75W)

新的《課程標準》積極倡導:“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實踐者”。反思是教師事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加速劑。喜歡反思,並且在此基礎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老師會為教師集體備課,資源共享,交流體會提出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資訊平臺,因此我要積極做好教學反思。

反思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課前對比式反思,選擇方法

在沒有實施新課程之前,許多教師有什麼,就教什麼,對教材的使用不夠靈活。現在在新的《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下,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學方法,有哪些優點有哪些不足,需要如何改進,從而確定新的教學方法。

課間值得深思的.兩個問題

其一,關於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有的教師一味追求課堂的合作,學生個體能輕易解決的,教師仍要求合作解決。學生沒有產生合作內需時,教師要求學生合作,課堂上要麼一哄而起,各說各的,要麼組內優生侃侃而談,其他學生處於陪讀地位,也就是弱者有心上進,苦於能力不夠,只能成為旁觀者,個別自控能力較弱者則“適逢良機做小動作”這些現象在一些公開課上時有出現。這些都是沒有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之間的關係。有效的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產生“合作需要”的基礎上。 其二,並 不是一切數學知識都需要讓學生探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

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標提出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學習方式,並沒有否定接受性學習方式。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可以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知識。然而在一些公開課中,一些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甚至極端地對任何學習內容都讓學生“探究”。

事實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都要授予學生一定的東西,比如知識、方法、習慣等。凡是學生能理解的,能探究的問題,就讓學生探究;凡是難以理解的,無法探究的問題,就由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也就是說,該探究的就探究,該告訴的就告訴,不是一切知識都需要學生探究得出。

課後總結式反思,積累經驗

課後反思是當前最常見的一種反思形式,作為教師每上一節課都有自己滿意或不足的地方,上完課應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較深入的思考和總結,使教學經驗理性化,這對指導和改進後繼教學,提高教學能力,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教學反思是多層面的,方法是多樣性的,以上是本人的一點淺談。我們應該力求做反思的有心人,讓自己在反思中成長,在成長中反思,努力做個研究型、創新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