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幼兒園中班好吃的蔬菜活動實錄

熱點 閱讀(1.34W)

與水果一樣,蔬菜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且同樣具有品種多樣的特點。因此,在與孩子們開展了“水果籃”的探究之後,我們嘗試著設計並進行了“好吃的蔬菜”的主題探究活動。活動方案制定之前,我們先收集並學習了蔬菜的相關知識,並將蔬菜與水果對比,分析了蔬菜的獨特之處:品種更加繁多——不僅各種蔬菜的外部特徵與內部結構各不相同,而且,與水果幾乎都是植物的果實不同,蔬菜包含了植物的各個部分,有的是根,有的是莖,有的是葉;食用方法多樣——直接食用、涼拌、炒菜、煮湯、作配料……而且不同的烹調方法之下,蔬菜的形態、味道都會隨之發生變化;營養更加豐富——除了富含維生素以外,不同品種的蔬菜還各有其獨特的營養價值,如胡蘿蔔素、番茄紅素、草酸等等。

幼兒園中班好吃的蔬菜活動實錄

瞭解蔬菜的相關知識的同時,我們也借進餐的時機,有意識地和幼兒談論有關蔬菜的話題,引發幼兒對蔬菜的興趣,瞭解他們的已有經驗。我們會問:“這是什麼菜?做成菜之前它是什麼樣的?”“你最愛吃什麼菜?它是用什麼蔬菜做的?這種蔬菜什麼樣?” “你還知道哪些蔬菜?它們是什麼樣的?”……美工活動中,組織幼兒繪畫自己知道的蔬菜。從與孩子們的談話和他們的繪畫作品中可以看出,孩子們知道一些常見的蔬菜,能說出名字並描述出主要的外形特徵,但是並不細緻、準確,常常張冠李戴。

在進行了相關知識儲備和了解了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我們確定了活動的目標:認識常見蔬菜,運用多種感官瞭解其基本特徵,感知蔬菜的多樣性;嘗試用蔬菜製作食品,感知製作過程中蔬菜的變化,學習使用簡單的食品加工工具;瞭解蔬菜的營養,願意品嚐和接受各種用蔬菜製成的食品,建立不挑食的飲食態度;嘗試多角度分類,學習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資訊,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發現。在此基礎上,圍繞目標預設了活動方案,從讓幼兒帶來蔬菜開始,我們展開了關於蔬菜的探究。

活動一我帶來的蔬菜

一個週五的下午,我又和孩子們展開了關於蔬菜的話題:“明天就是休息日了,你們想吃什麼菜?”“大蝦。”了了反應最快,馬上說出了他的最愛。“烤雞。”“香腸。”……緊接著,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出了很多他們愛吃的“菜”。看來提到“菜”,孩子們的直覺反應是“菜餚”,而且主要集中在他們鍾愛的“肉類”上。我轉換了角度,繼續問:“週末你們都會吃些什麼?”“肯德基。”“比薩。”“烤肉。”……多是不健康的食品。短短的談話堅定了我開展蔬菜活動的決心,並決定與家庭共同進行這一主題,讓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認識和了解蔬菜,並在此基礎上喜愛蔬菜食品,形成健康的飲食理念和飲食習慣。

於是,我向孩子們佈置了任務,週末和爸爸媽媽一起購買、製作、品嚐一種蔬菜,並將這種蔬菜和用它做好的菜餚的照片帶到幼兒園來與小朋友分享。家長接孩子時,我將他們集中在一起,宣傳了蔬菜活動的目的和意義,請家長積極配合、共同教育。

週一一大早,孩子們就帶著蔬菜來了,黃瓜、茄子、西紅柿、菠菜……品種還真不少。我請他們將蔬菜放到自然角已經準備好的籃子裡,並在早餐後和他們一起進行了觀察和交流。我先請孩子們仔細觀察自己帶來的蔬菜,並將它的樣子畫到記錄紙上,之後在小組中互相介紹。在交流中,孩子們的表達十分豐富:“香菜聞起來好香啊!”“黃瓜的皮上有小刺,有的尖兒上有黃的花。”“西紅柿是酸的,我媽炒西紅柿的時候先用熱水一燙,皮就能剝掉了。”“土豆上有好多小坑兒,都得摳掉。”“柿子椒裡面有籽兒。”……從他們的繪畫和表達中可以看出,經過了週末的觀察、製作與品嚐,孩子們對蔬菜已經有了更深入細緻的瞭解,但還只侷限於自己帶來的蔬菜。

接著,我又請孩子們介紹用蔬菜做成的菜餚:“你們吃到了用蔬菜做的什麼菜?味道怎麼樣?”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更加興奮,紛紛介紹:“我媽媽用黃瓜做了好幾個菜,有黃瓜炒雞蛋,有拍黃瓜,還有黃瓜湯,木須肉裡也有黃瓜。”“我媽媽炒了土豆絲,可好吃了。”“我媽媽把黃菜花和綠菜花一起炒,叫炒雙花。”“我爸爸把洋蔥和牛肉一起炒,特香!”……為了讓孩子們能有更多的機會交流,我和他們一起將各種菜餚的照片佈置成展板,放在了語言區。

活動二蔬菜大家庭

為了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蔬菜的特徵,比較各種蔬菜,並能夠進行分類,我們開始了“蔬菜大家庭”的展覽活動。我先和孩子們一起將蔬菜實物和“蔬菜的樣子”記錄表進行整理,按蔬菜的名稱佈置出了“蔬菜大家庭”的展臺和展板(將自然角佈置成展臺,將蔬菜實物按名稱放到不同的容器中擺好;用“蔬菜的樣子”記錄表佈置出展板)。最後,孩子們參觀展覽,觀察各種蔬菜,並互相交流自己在佈置和參觀展覽時的發現。在這次交流中,孩子們開始關注蔬菜的共性特徵和不同之處了,“我和盼盼帶來的都是茄子,她的圓,我的長。”“黃瓜有的大,有的小。”“扁豆也都不一樣。”“還有豇豆,它也叫豆,可是和扁豆也不一樣。”……我為孩子們的發現感到由衷的`高興。

“蔬菜大家庭”的展覽很受孩子們歡迎,交流活動結束後,他們還常常聚在自然角,邊觀察、擺弄這些蔬菜,邊講述自己的新發現。於是我們開始了第二次的展覽佈置。

我和孩子們一起把蔬菜放在了一張桌子上,我提出問題:“這些蔬菜一樣嗎?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看著一桌子的菜,孩子們很快說出了一些答案:“它們不一樣!”“它們的名字不一樣,長的樣子也不同。”“長得怎麼不一樣呢?”我馬上追問。“它們的顏色不一樣,有紅的,有綠的。” “都有什麼顏色?”我問道。“紅的、綠的、紫的、黃的。”“長得還有什麼不同?”我接著問。“有的有葉子,有的沒有。”“有長的,有圓的。”“誰是長的,誰是圓的?有葉子的蔬菜還能分成長的和圓的嗎?”我繼續問。“沒葉子的有的長,有的圓。”“還有什麼不同?”我追問道。“有的大,有的小。”……就這樣,在對話中,我們共同發現並梳理了蔬菜外形特徵上的三個不同——顏色、形狀和大小,並嘗試進行了分類。為了滿足孩子們用不同分類方法佈置“蔬菜大家庭”的願望,我們約定,每天活動區活動的時間,到科學區活動的孩子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為“蔬菜大家庭”分類,佈置展覽,但是要在活動區分享時告訴大家自己的分類方法。

就這樣,孩子們更加關注自然角的“蔬菜大家庭”了,每天這裡都會變化展覽的方式,有時按顏色分成四籃,有時按有葉子和沒葉子分成兩籃,有時沒葉子的還會被分出長的和圓的兩籃。甚至有一次,暢暢提出了按生長的地方為蔬菜分類,由此引發了全班幼兒瞭解蔬菜生長部位的新興趣,並最終將蔬菜分成了在地下生長的、在地上生長的和在枝蔓上結的三大類。

活動三蔬菜籃裡的發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又有了新的發現,蔬菜籃裡的蔬菜開始變了——先是菠菜的葉子變黃了,接著長茄子有皺紋了、苦瓜爛了、胡蘿蔔蔫兒了……“這是怎麼回事?”我抓住時機問孩子們。“菜蔫兒了。”“什麼樣的蔬菜變得最快呢?”“有葉子的。”孩子們異口同聲。“那什麼樣的蔬菜會變得最慢呢?”“茄子。”“柿子椒。”“土豆。”“洋蔥。”“不對,土豆不會變,它一直都沒變。”孩子們的意見各不相同,而且產生了分歧。於是,我決定和孩子們一起做個實驗,讓他們親眼看看蔬菜到底是怎樣變化的。

我們選定了小白菜、茄子和土豆這三種蔬菜來做實驗,並用比較記錄的方式記錄它們的變化。三天過去了,小白菜打蔫了,茄子上的亮光變暗了,土豆沒有變化;八天過去了,小白菜的葉子變黃了,茄子上的亮光變得更暗了,土豆沒有變化;十二天過去了,小白菜的葉子又黃又脆了,茄子上開始有皺褶了,土豆還是沒有變化;二十天過去了,小白菜完全乾了,一碰就碎,茄子上的皺褶更大了,土豆沒有明顯變化……就在孩子們正要欣喜地總結自己的發現時,細心的了了發現了土豆的變化——土豆有些發綠了,坑坑裡也長了一些小豆豆。“土豆還會變嗎?會怎樣變呢?”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開始了對土豆的重點觀察。又是十天過去了,土豆坑裡的小豆豆越來越大;又是一個十天,小豆豆上長出了綠尖尖;再十天,綠尖尖變成了小葉子……真有趣呀,土豆居然長出了葉子。

親歷的實驗讓孩子們充分感知到不同蔬菜在保鮮時間上的差異,也發現了蔬菜都會變化,但變化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為什麼土豆會長出小葉子呢?”我將尋找答案的任務交給了孩子和家長。就這樣,家長們也加入了進來,有的從家裡找出了百科全書,有的從網上搜集,還有的專門帶孩子去購買相關書籍。最終,我們不僅找到了土豆長葉的答案(土豆是植物的儲藏莖,有充足的養分,可以生長出枝葉),而且找到了科學家對蔬菜的分類方法(按食用器官可分為根菜、葉菜、莖菜、花菜和果菜5類;按農業生物學分類可分為白菜、甘藍、根菜、綠葉菜、蔥蒜、茄果、豆、瓜、薯芋、水生蔬菜、多年生蔬菜、野生蔬菜和食用菌13類)。

此外,為了進一步證明葉菜類和根菜類可以再生長,我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了種蘿蔔、泡白菜、泡洋蔥的活動。孩子們親眼看到、親手記錄了蔬菜們的變化,感受到了探究與發現的興奮與喜悅。

活動四蔬菜裡面什麼樣

隨著孩子們對蔬菜外部特徵的瞭解逐漸深入,我又帶他們開始了對蔬菜內部結構的探索。“它們的裡面是什麼樣?”我拿來了一組蔬菜,有柿子椒、油菜、土豆和扁豆,並逐一問孩子們。“柿子椒裡面有籽兒。”“油菜都是葉子。”“土豆裡面是白的。”“扁豆裡面有豆。”孩子們的回答都很簡單。看來,開啟蔬菜,讓他們仔細觀察和發現十分必要。

“怎樣開啟它們?”我又丟擲了問題。“用刀切”、“用手剝”,孩子們的回答很乾脆。於是,我和孩子們一起來剝蔬菜。扁豆很快被剝開了,裡面果然有一粒粒的小豆子;油菜葉陸續被剝完了,剝下來的是大大小小的葉子;柿子椒也被掰開了,裡面不但有籽兒,還有一條一條的稜兒,而且很多籽兒都長在連著柿子椒瓣兒的球球上;土豆剝不開,只能用刀切。為了看得更完整、清晰,我又帶著孩子們親手切開了土豆、油菜和柿子椒,結果發現了更多有趣的現象:土豆硬硬的,裡面是淡淡的黃色,看起來是平平的;油菜橫著切開像花朵,豎著切開後能看到越長在裡面的葉子越小,一層一層很好看;柿子椒更有趣,橫著切完像兩朵花,一頭的中間有個球,上面有籽兒,另一頭是空的,豎著切有球的地方硬,切開後兩邊基本一樣。原來蔬菜的裡面也各不相同。

這次活動之後,又請孩子們和家長一起收集可以生吃的蔬菜,我們一起製作了蔬菜拼盤。在切開各種蔬菜並進行創意拼擺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看到了蔬菜的內部結構各不相同,而且品嚐到了很多蔬菜生吃時的好味道,還發現了讓蔬菜“變形”的多種方法和工具,體驗到了使用工具的意義和創作的快樂

活動五好吃的綠葉菜

與多汁的果菜和口感較好的根莖類蔬菜相比,孩子們往往不愛吃綠葉菜,特別是纖維較多不好咀嚼的菠菜、小白菜等。為此,在“好吃的蔬菜”的主題中,為實現“瞭解蔬菜的營養,願意品嚐和接受各種用蔬菜製成的食品,建立不挑食的飲食態度”的目標,我們選擇了從綠葉菜入手。我們挑選了孩子們常常分辨不清,也不太愛吃的菠菜、小白菜和油菜,請他們比較三種蔬菜的不同。經過觀察和對比,孩子們發現了三種菜各自的特點:菠菜梗細且是綠色的,葉子是深綠色的,根部有些發紅;小白菜梗寬一些,葉子顏色較淡;油菜梗厚且是白色的,葉子比較綠。接著,我又請孩子們和家長一起收集有關這三種菜的營養知識。在孩子們收集來了各種資訊,並進行分享之後,我們知道了綠葉菜的營養價值:含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粗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能力,能夠防止口角炎、夜盲症等維生素缺乏症的發生,促進大腸蠕動,增加大腸內毒素的排出等等。

此後,我又和孩子們一起收集了這三種菜的做法,並請炊事員老師來到班裡,帶著孩子們一起製作了這三種菜的菜餚和餃子。在親手製作和品嚐的過程中,孩子們品嚐了三種蔬菜製作成菜餚後的好味道,更知道了一些讓綠葉菜好嚼、好吃的“小竅門”:菠菜炒之前要先用熱水煮一下、炒的時候把菜切碎一點、把綠葉菜做成餡等。

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孩子們消解了對綠葉菜的牴觸,不僅能夠大口吃綠葉菜,而且主動把綠葉菜的烹飪方法“傳授”給爸爸媽媽。之後,我們又開展了一些學習、瞭解蔬菜的營養的活動,並請爸爸媽媽們加入進來,和孩子一起收集飲食營養的知識,制定有蔬菜的健康食譜,相互交流蔬菜的各種做法。這些活動不僅轉變了孩子們的飲食態度,也得到了家長們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