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為什麼清明節要盪鞦韆

節日慶典 閱讀(2.77W)

清明有好多好玩的活動與習俗,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是非常的有意義的。下面由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清明節為什麼要盪鞦韆,希望大家希望!

為什麼清明節要盪鞦韆

  清明節為什麼要盪鞦韆

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早在遠古時代,人們為了獲得高處的食物,在攀登中創造了盪鞦韆的活動。最早稱之為“千秋”。傳說為春秋時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創。開始僅是一根繩子,雙手抓繩而蕩。後來,齊恆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帶入中原。至漢武帝時,宮中以“千秋”為祝壽之詞,取“千秋萬壽”之意,以後為避忌諱,將“千秋”兩字倒轉為“鞦韆”。

盪鞦韆,最初主要是一種女子的遊戲,起源很早,南北朝時就已流行,唐代以來更是盛行於大江南北。所以,古代清明節也稱“鞦韆節”。

古代寒食節很隆重,且遊戲頗多,盪鞦韆是個流傳很廣泛的內容。為啥寒食節盪鞦韆呢?有一說是讓義士介子推的靈魂坐著鞦韆上天,但查無實據,只是傳說而已。唐朝歐陽詢主編《藝文類聚》中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鞦韆為戲”。只能以此說明鞦韆和寒食節的聯絡。後來鞦韆成為宮內嬪妃喜愛的遊戲。歷代皇帝之所以都喜歡鞦韆,是因為鞦韆含“千秋”之意,意味著江山可千秋永固。

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點絳脣》詞曾描寫道:“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後來盪鞦韆不限於女子,成為男女皆宜的遊戲。民俗相傳,盪鞦韆可以驅除百病,而且蕩得越高,象徵生活過得越美好。

鞦韆蕩得越高,就預示著將來的日子過得越好。於是,女子們便都放下矜持,興高采烈地盪鞦韆。除此之外,在盪鞦韆的過程中,男子們在幫忙推、送鞦韆時,容易獲得女子的'好感。因此,這個過程也為年輕男女交往創造了好機會。

盪鞦韆流傳至今,仍受人們的喜愛。寒冬一過,人們換上春裝,架起鞦韆,在空中飄來蕩去,翩翩若飛,可以舒展心情,開闊視野,平衡身心,增大膽量,忘卻煩惱。“無風一上鞦韆架,小姝身材比燕輕”,盪鞦韆對於婦女尤其適合,傳統醫學認為女子多鬱症,盪鞦韆是非藥物解鬱的好方法。時至今日,在兒童公園、兒童樂園裡還專設有“鞦韆”,供孩子們玩耍。

  東北清明節的習俗

東北其它各民族和同族各地間還有些不同的習慣,朝鮮族人在清明也要給祖先掃墓祭拜,一般是先割草培土修整墳墓,然後給故人燒稻草,稻草代表著金條,是給故人寄錢之意,之後再向故人敬酒跪拜以示哀悼;蒙古族在清明節要燒“吐勒希”給祖宗上供,“吐勒希”包括炒米、黃油、鮮肉、茶葉、棗、布塊和紙錢等。達斡爾族人要祭拜“喜利媽媽”,有的滿族人要祭拜“鷹嘴媽媽”;在黑龍江有的地方,清明時婦女還忌諱動針,認為這一天動針頭目會不清明等等。

地理氣候原因,東北較中原地區寒涼,所以清明比春分、驚蟄等節氣更蘊涵春天到來的意義,這一天也是東北人民通常的春遊踏青之日。以前每到這一時節,有些單位、學校就會組織春遊找寶的活動,事先在目的地的一些草木枝杈、石頭縫隙、建築道路等不易察覺處藏好寫有獎品名稱的紙條,獎品都是些小來小去的日用品或學習用品等,然後眾人四處尋找,拾獲者興高采烈去領獎,未撿到者也在活動中得到樂趣。這一天還有很多人會放風箏,這也是東北人清明期間的一大習俗。東北春天風大,平原地廣人稀,比起多山林丘陵的南方更適合放風箏。

  清明節注意事項

1、清明節當天不要去拜訪他人,無論是親人還是朋友,這都是不吉利的。

2、不可選擇在清明節討論婚事,任何談婚論嫁的事情都不可談論,尤其是結婚喜事更是不可在清明節進行。

3、清明節,出嫁女一般都是不可回孃家祭祖掃墓的。

4、如果生日是在清明節,祭祖的花朵顏色上要注意,避免選擇黃色。

5、掃墓時候,不可嬉鬧打罵,不可口出狂言,這是對先人的大不敬。

6、不可在墓區不要照相或是錄影,這也是不敬的行為。尤其是不能在墳墓周圍的大樹下拍照,這樣會容易帶鬼回家。

7、不要在黃昏掃墓,最好就是在清晨或是上午,或是在中午三點鐘之前,因為三點之後陰氣變重。

8、祭拜剩下的香燭不能帶回家,所以最好都在祭拜的時候全部燒掉。還有就是祭品除了肉類以外,其它的都不要帶回家,要麼就放在墳前,要麼就讓孩子給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