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2018廣東大學聯考化學試題複習方法

教育考試 閱讀(1.6W)

要想在廣東大學聯考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掌握化學試題的複習方法必不可少。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廣東大學聯考化學試題複習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2018廣東大學聯考化學試題複習方法

  廣東大學聯考化學試題複習方法

注意解答題中的“關鍵詞

●書寫“名稱”還是“化學式”、“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還是“結構簡式”。

●書寫“化學方程式”還是“離子方程式”或“電極方程式”、“水解方程式”、“電離方程式”。

●書寫方程式中的物質聚集狀態、特殊的反應條件、產物(如酯化反應的水)寫全。

●填寫結果時應對準物質。如寫“A”的不應寫成“B”的。

●實驗填空題或簡答題,注意文字用語要準確(1)不用錯別字:如脂與酯、銨與氨、坩與甘、蘸與粘、藍與蘭、褪與退、溶與熔、戊與戌、催與崔、苯與笨、飽和與飽合及有機官能團名稱等。(2) 不用俗語:如a、開啟分液漏斗的開關(活塞),b、將氣體通進(入)盛溴水的洗氣瓶,c、酸遇石蕊變紅色(酸使石蕊呈紅色)等。(3)用語嚴謹:如pH試紙不能說溼潤,其它試紙均要寫溼潤。三對共用電子對要豎寫。離子濃度要用C( )表示。

●原電池正負極不清,電解池、電鍍池陰陽極不清,電極反應式寫反了。

●求氣體的“體積分數”與“質量分數”不看清楚,失分。求“轉化率”、“百分含量”混淆不清。

●兩種不同體積不同濃度同種溶液混和,總體積是否可以加和,要看題目情景和要求。

●有單位的要寫單位,沒有單位的就不要寫了。如“溶解度”單位是克,卻不寫出,“相對分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無單位,卻加上“g”或“-1”。摩爾質量有單位(-1)卻不寫單位,失分。

●描述實驗現象要全面、有序,與實驗目的相聯絡,陸海空全方位觀察。

●氣體溶解度與固體溶解度表示方法、計算方法混為一談。

●m A(s) + n B(g) pC(l) + q D(g)這種可逆反應,加壓或減壓,平衡移動只考慮其中的氣態物質(g)的化學計量數。

●配平任何方程式,最後都要進行“係數化簡”。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反應條件必須寫,而且寫正確。,氧化—還原反應配平後,得失電子要相等,離子反應電荷要守恆,不搞假配平。有機化學方程式未用“→”熱化學反應方程式不寫反應條件,不漏寫物質的聚集狀態,不漏寫反應熱的“+”或“-”,反應熱的單位是kJ·mol-1。

●回答簡答題,一定要避免“簡單化”,要涉及原理,應該有因有果,答到“根本”。

●有機結構簡式中原子間的連結方式表達正確,不要寫錯位。結構簡式有多種,但是碳碳鍵、官能團不要簡化, 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順序不要亂寫,硝基、氨基寫時注意碳要連線在N原子上。如,COOHCH2CH2OH(羧基連線錯),CH2CHCOOH(少雙鍵) 等(強調:在複雜化合物中酯基、羧基最好不要簡化)。中文名稱不能寫錯別字。酯的n元環是碳原子數加O(或N)原子數。

●解推斷題,實驗題。思維一定要開闊、活躍,聯想性強。切不可看了後面的文字,把前面的話給忘了,不能老是隻從一個方面,一個角度去考慮,應該是多方位、全方位進行考慮。積極地從考題中字字、句句中尋找出“突破口”。

●看準相對原子質量,Cu是63.5還是64,應按卷首提供的用。

●計算題中往往出現“將樣品分為兩等份”(或“從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後求的是“原樣品中的有關的量”,你卻只求了每份中的有關量。

●化學計算常犯錯誤如下:①分子式寫錯②化學方程式寫錯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錯③用關係式計算時,物質的量關係式不對,以上情況發生,全扣分④分子量算錯⑤討論題,缺討論過程,扣相當多的分⑥給出兩種反應的量,不考慮一反應物過量(要有判斷過程)⑦要求寫出計算規範過程:解、設未知量、方程式或關係式,計算比例關係、比例式主要計算過程、答、單位、有的題目還要寫出推理過程,不要省略步驟,計算過程要帶單位。注意題中對有效數字的隱性要求。

●遇到做過的類似題,一定不要得意忘形,結果反而出錯,一樣要鎮靜、認真解答,不要思維定勢;碰到難題決不能一下子“蒙”了,要知道,機會是均等的,要難大家都難。應注意的是,難度大的試題中也有易得分的小題你應該得到這分。

●解題時,切莫在某一個“較難”或“難”的考題上花去大量的寶貴時間,一個10分左右的難題,用了30多分鐘甚至更多時間去考慮,非常不合算,不合理。如果你覺得考慮了,幾分鐘後還是無多少頭緒,請不要緊張、心慌,暫把它放在一邊,控制好心態,去解答其他能夠得分的考題,先把能解決的考題先解決。再回過頭來解決它,找到了感覺,思維活躍了,很可能一下子就想通了,解決了。

注意選擇題中的“關鍵詞”

●過量還是少量

●化合物還是單質或混合物

●請注意選擇題“正確的是”,“錯誤的是或不正確的”兩種不同要求。請注意,做的正確,填卡時卻完全填反了,要十分警惕這種情況發生。

●排列順序時,分清是“由大到小”還是“由小到大”,類似的,“由強到弱”,“由高到低”,等等。

  大學聯考化學答題技巧

問題1:阿伏加德羅常數這一模組如何提高?

老師:一個四連等公式,n=N/NA=m/M=V/Vm=c·V液。所以本部分內容主要就是套公式計算,找出這類專題,先分析例題,然後大量練題就可以了。

問題2:有機計算從何入手?

老師:有機計算一般根據燃燒確定分子式,產生二氧化碳的量可以求出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從而求出碳原子的物質的量,根據水的量可以求出氫的量,然後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質量之差確定氧的數量。

問題3:如何提高化學工業流程題分數?

老師:一方面加強必修二第四章內容的學習,另一方面要加強題目訓練。作流程題目的時候,首先要把流程圖中的關係思路理清,標出每一步驟中的反應物及產物,然後再做題,平時做完題要對答案,總結自己的不足。

問題4:大學聯考電化學選擇思路?

老師:首先判斷是原電池還是電解池,其次判斷電極材料與電極反應,電極反應方程式肯定是要寫出來的,最後再仔細分析選項,比如電子的多少,離子移動等問題。

問題5:看流程圖看不懂怎麼辦?

老師:一方面說明平時的課內的元素知識沒記住,量一方面說明題做得太少了 有兩句名言,沒有什麼方程式是每天默寫一遍不能記住的,如果有,那就兩遍; 題做萬到,一下就會。 所以針對流程題一方面先熟悉課本中必修二第四章的流程體系,一方面要加強題目練習。

問題6:電極反應的方程式za怎麼樣才能寫對?

老師:電極反應方程式應注意三步:①電子得失與化合價升降有關,②電荷守恆:用氫離子或氫氧根調節兩端電荷,注意溶液的酸鹼性,如果熔融的碳酸鹽就用碳酸根和二氧化碳調節電荷③數氫配水,根據氫的數量確定氫少一段的水的數量。

問題7:溶解平衡搞不懂。

老師:在一定溫度下難溶電解質晶體與溶解在溶液中的離子之間存在溶解和結晶的平衡,稱作多項離子平衡,也稱為沉澱溶解平衡。 以AgCl為例,儘管AgCl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並不是完全不溶解。 從固體溶解平衡角度認識:AgCl在溶液中存在下屬兩個過程: ①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 和Cl-脫離AgCl表面溶入水中; ②溶液中的Ag 和Cl-受AgCl表面正負離子的吸引,回到AgCl表面,析出沉澱。 在一定溫度下,當沉澱溶解和沉澱生成的.速率相等時,得到AgCl的飽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動態平衡: AgCl(s)<=> Ag (aq) Cl-(aq) 溶解平衡的特點是動態平衡,即溶解速率等於結晶速率,且不等於零。 其平衡常數Ksp稱為溶解平衡常數;它只是溫度的函式,即一定溫度下Ksp一定。

問題8:有機和結構如何去選擇?

老師:結構,套路簡單,容易拿滿分。

問題9:計算題有沒有什麼技巧呢?

老師:計算一般是根據方程式計算量的關係,所以先要搞清楚題目中求解物質與已知之間的關係,然後根據方程式計算。可以把這類題目集中起來進行專題訓練。

問題10:老師,選修五的有機物這塊應該怎麼總結?

老師:先把物質性質和方程式重點整理,包括有機中烷烴取代;烯烴加成和加聚;炔烴加成;苯的取代、氫氣加成和甲苯氧化;鹵代烴消去和取代;醇的消去、取代、氧化、酯化、與鈉置換;酚的取代、氧化、酸性、酚醛縮合;酸的酯化與縮聚;酯的水解。

  大學聯考化學複習方法

導致很多同學身陷題海,不能自拔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而不思”,題目是知識的載體,有的同學做了很多題目,卻仍然沒有明白它們代表同一知識點,不但不能舉一反三,甚至舉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們沒有養成思考、總結的習慣。華羅庚先生說過:“譬如我們讀一本書,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們自己的註解,就愈讀愈厚,我們自己知道的東西也就‘由薄到厚’了”。“‘學’並不到此為止,‘懂’並不到此為透,所謂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煉的過程,即把那些學到的東西,經過咀嚼、消化,融會貫通,提煉出關鍵性的東西來。”這段話充分說明了思考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學而不思”的幾種具體表現,也許你就有過這樣的經歷。

1.上課以為自己聽懂了,可你仍然作業不會做,去問老師的時候,老師告訴你,這就是上課講的例題或例題的變形;總是感到有做不完的題目,覺得每個題目都很新鮮,常常遇到那種好象從未見過的題型;

2.從來不去想,怎樣發展自己的強項,怎樣彌補自己的不足,只知道老師叫幹什麼就幹什麼,佈置了作業就做,發了試卷就考。

3.考試的時候突然覺得這就是老師講的某個典型的東西,卻有那種話到嘴邊說不出的感覺,或者豁然開朗、猛然醒悟的感覺;

4.當老師要你總結一類題目的解題方法和策略或要你總結某一章所學內容的時候,你總是支支唔唔無話可說;

5.一個自己所犯的錯誤,只是輕輕的告訴自己,下次要注意,只簡單地歸結為粗心,但下次還是犯同樣的錯誤。

學而不思,往往就囫圇吞棗,對於外界的東西,來者不拒,只知接受,不會挑選,只知記憶,不會總結。你沒有在學習過程中“加入自己的註解”,怎能做到華羅庚先生說的“由薄到厚”,你不會“提煉出關鍵性的東西來”,就更不能“由厚到薄”,找到問題地本質,那麼,你的學習就很難取得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