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2017成人大學聯考生態學考前複習知識點

教育考試 閱讀(2.48W)

成考生態學考試內容有很多與生物學是一樣的,在成考考試前複習好相應的知識點很重要。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人大學聯考生態學考前複習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2017成人大學聯考生態學考前複習知識點

  成人大學聯考生態學考前複習知識點

1、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含有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稱為體液。分為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其中細胞內液佔2/3。

2、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做內環境。血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血漿;體內絕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組織液。

3、內環境不僅是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而且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種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穩態。滲透壓、酸鹼度和溫度是細胞外液理化性質的三個主要方面。

5、溶液滲透壓是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於溶質微粒的數目。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於Na+和Cl-。生理鹽水的濃度是 0.9% 的NaCl。細胞內液滲透壓主要由K+維持。

6、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路

7、興奮是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種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8、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發射弧,反射弧通常會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由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9、興奮的產生:靜息時,由於鈉鉀泵主動運輸吸收K+排出Na+,使得神經細胞內K+濃度明顯高於膜外,而Na+濃度比膜外低。靜息狀態下,由於膜主要對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陽離子濃度高於膜內,產生外正內負靜息電位。受刺激時,細胞膜對Na+通透性增加,Na+內流,此時為協助擴散,使興奮部位膜內側陽離子濃度高於膜外側,產生外負內正動作電位。

10、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雙向的

11、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單向,只能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到下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神經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前膜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後作用於突觸後膜上。

12、大腦皮層除了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階功能。

13、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的調節,這就是激素調節。

14、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效果,反過來又作為資訊調節該系統工作,這種調節方式叫做反饋調節。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調節機制,對於機體維持穩態具有重要意義。

15、激素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作用於靶器官和靶細胞。

16、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稱為植物激素。

17、激素一經靶細胞接受並起作用後就被滅活了。激素種類多,量極微,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是調節生命活動的資訊分子。

18、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臟、淋巴結、扁桃體)、免疫細胞、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

19、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衛,清除和監控。

20、非特異性免疫:人人生來就有的,不針對某一類特定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第一道防線是面板和黏膜,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成考生態學複習練習題

1、原生演替屬於(D)。

A.快速演替

B.中期演替

C.長期演替

D.世紀演替

2、一些次生演替的群落恢復屬於(AC)。

A.快速演替

B.中期演替

C.長期演替

D.世紀演替

3、下列那些地段開始的演替是原生演替(B)。

A.農田

B.湖底

C.森林

D.草原

4、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的.演替過程是(B)。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5、群落演替速度特點是(B)。

A.演替速度越來越快

B.演替初始緩慢中間階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C.演替越來越慢

D.演替速度不隨時間變化

6、群落演替在後期的成熟階段(D)。

A.總生產量與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總生產量、淨生產量達到最大

C.總生產量大於總呼吸量

D.總生產量與總呼吸量大體相等

  成考生態學複習重點

一、名詞解釋

1.光周期現象2.光飽合點3.光補償點5.貝格曼規律6.阿倫規律

4.有效積溫:高於生物學零度以上的晝夜溫度總和,又稱總積溫。

二、問答題

1.太陽光的生態作用有哪些?

2.論述有效積溫法則及其在農業的應用意義。

答:(1)植物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必須從環境中攝取一定的熱量才能完成某一階段的發育,而且植物各個發育階段所需要的總熱量是一個常數。用公式表示:K=N·(T-C)單位:日·度。上面的方程式可改寫成:T=C+K/N=C+KV,K——該生物所需的有效積溫(常數),單位日·度;N——發育歷期即生長髮育所需時;T——發育期間的平均溫度;C——生物發育起點溫度(生物學零度)。V為發育歷期的倒數(1/N)即發育速率。(2)在農業的應用:a.預測生物發生的世代數b.預測生物地理分佈的北界c.預測害蟲來年發生程度d.可根據有效積溫制定農業氣候區劃,合理安排作物e.應用積溫預報農時

3.論述生物對極端溫度的適應。

答:(1)生物從形態上對低溫的適應:

植物:a芽和葉片常受到油脂類物質的保護,芽具鱗片,植物體表面生有蠟粉和密毛,樹皮有較發達的木栓組織;b植物矮小並常成匍匐狀、墊狀或蓮座狀等;c一年生草本,死後留下種子越冬;d多年生草本,以塊莖、鱗莖、根狀莖越冬;e木本植物則以落葉相適應(自保措施)。

動物:動物對低溫的適應:增加羽毛、皮下脂肪量,增加隔熱層,以降低熱傳導,或稱增加隔熱性。體型和顏色變化

(2)生物從生理上對低溫的適應:

植物:低溫環境的植物減少細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細胞中的糖類、脂肪和色素來降低植物的冰點,增加抗寒能力。

動物:a.增加體內產熱量(非顫抖性產熱)b.逆流熱交換機制c.區域性異溫性d.耐受凍結e.超冷

(3)生物從形態上對高溫的適應:

植物:a.有些植物生有密絨毛和鱗片,過濾一部分陽光;b.有些植物體呈白色、銀白色,葉片革質發亮,能反射一大部分陽光,使植物體免受熱傷害;c.蔽光效應,有些植物葉片垂直排列使葉緣向光或在高溫條件下葉片摺疊,減少光的吸收面積,減少輻射傷害;d.有些植物樹幹和根莖生有很厚的木栓層,絕熱。

動物:改變毛皮、羽毛等的隔熱性,減少脂肪等。有蹄動物的頸動脈在腦下部形成複雜的小動脈網,包圍在從較冷的鼻區過來的靜脈血管外,通過逆流熱交換而降溫,使腦血液溫度比總動脈血低3℃。

(4)生物從生理上對高溫的適應:

植物:a降低細胞含水量b增加糖或鹽的濃度c旺盛的蒸騰作用d反射紅外線的能力。

動物:a.適當放鬆恆溫性b.增加血流量c.蒸發散熱d.忍耐高溫

(5)動物從行為上對高溫的適應:主動躲避不良的環境和溫度,尋找適宜的環境和溫度,夏眠、穴居和晝伏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