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歷史解讀>

歷史常識

歷史解讀 閱讀(1.66W)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隨便一個人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但是有很多歷史常識,可能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比如下面這些歷史常識,你一定聽說過,但是可能很多都不太清楚真正的答案是什麼。

歷史常識

歷史常識

1、三墳

古書名。伏羲、神農、黃帝的書稱為三墳。

2、四書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3、四史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4、三代

夏、商、周。

5、三王

伏羲、燧人、神農。

6、三山

相傳是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萊、方丈、瀛洲。

7、三輔

漢太初元年,置京兆、左馮翊、和右扶風三個相當於郡的政區,轄京都及附近地區。

8、四海

東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內之地,也泛指全國各地。

9、三公

周:司馬、司徒、司空。西漢: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東漢:太尉、司徒、司空。明清:太師、太傅、太保。

10、三老

古代掌管教化的官。

11、三軍

中軍、上軍、下軍,或者中軍、左軍、右軍。中軍是三軍統帥。

12、四時

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13、三春

春季的三個月:孟春、仲春、季春。

14、三綱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15、三從四德

三從指婦女幼從父,出家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指婦德、婦顏、婦功、婦容。這都是古代奴役婦女的精神枷鎖。

16、三牲

祭祀用的牛、羊、豬。

17、三教

儒教、釋教(佛教)、道教為三教。

18、三甲

始於宋代,殿試分為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三甲第一名叫傳臚。明清始沿用,一甲限三人,二甲稱賜進士出身,三甲稱賜同進士出身。

19、文房四寶

筆、墨、紙、硯。

歷史常識

1、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在中國雲南省元謀盆地發現的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鑑定,距今約有70多萬年了。

2、約7020萬年前,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裡。

3、北京人已經知道使用天然火。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約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裡,生活著一批被稱作山頂洞人的遠古人類。他們已經具有明顯的黃種人的體態特徵。

5、山頂洞人不僅會人工取火,而且製造出了中國縫製工藝史上的第一枚骨針,骨針約同火柴棍般粗細,長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國出現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陝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網紋盆上各種紋飾,是原始美術、原始文字和原始藝術的結晶。

8、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烏黑光亮,有著金屬器皿一樣的光澤。

9、長江流域的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文化,與黃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樣古老,7000年前那裡的人們已經會用大型木構件建築房屋。

10、大約4000多年前,發生了一些部落戰爭。黃帝是其中一個部落的首領,因為他深得人心又聰明勇敢,取得了最後勝利。

11、在古老的華夏族逐漸形成的過程中,黃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黃帝也就被後世尊為華夏族(即中華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司母戊大方鼎

12、黃帝之後,中華民族先後又出現了幾位傑出的人物:堯、舜、禹。堯禪位於舜,舜禪位於禹。

13、堯舜禹的時代,洪水氾濫成災。大禹奉命治水,終於治服了洪水。

14、後來,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15、相傳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開始有了曆法,所以人們都把中國古老的傳統曆法叫夏曆。

16、夏曆是按月亮的執行週期制訂的,又叫陰曆。由於曆法中有節氣變化和農事安排,所以又稱農曆。

17、夏朝最後一個統治者桀,暴虐無道。東方的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強大起來,打敗了夏建立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18、商朝的青銅器製造業有很大的發展。商朝後期製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銅器。(右圖)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古代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萬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總字數達到160多萬字,其中有單字4600多個,已識別的有1000多個。

20、商代末期,在黃土高原上,一個叫周的部落強盛起來。到周文王時,周國成了西方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後的統治者紂王好酒淫樂。周武王時,周聯合其他部落討伐商朝,經過牧野之戰,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後,分封了大大小小71個小國,有魯、齊、魏、晉、宋、燕等。這些小國的國君叫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帶產生了許多大型樂舞。祭祀山川時用的是表現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紀念武王伐紂功績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都城東遷,名為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

25、春秋時期,100多個諸侯國林立,互相爭奪,勝者成為霸主,出現了春秋五霸,一般的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26、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問鼎大小輕重。鼎是王權象徵,傳說大禹鑄了九個鼎,代表九州。楚莊王問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後期,吳越兩國交惡。先是吳王闔廬戰敗受傷而死。其子吳王夫差立志報仇,讓人每天高聲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殺父之仇了麼後來,吳國在夫差的領導下打敗了越國。

28、越王勾踐決心雪恥。他臥薪嚐膽,每天高聲自問:勾踐,你忘了亡國的恥辱麼越國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再次打敗吳國,吳王夫差自殺。

29、約2500年前,中國出了位偉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右圖)

30、《道德經》又名《老子》,書裡寫著:禍有時會成為福的因由,福中有時藏伏著禍。因此要注意物極必反,還要注意道德相長。

31、生活於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國興辦私學,他有弟子三千人,賢者七十二人。

33、孔子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他整理編訂了《易》、《詩》、《禮》、《樂》、老子授經圖孫武像《尚書》、《春秋》等六經。

34、孔子享年73歲,死後葬在魯國都城北邊(今山東曲阜孔林處)。孔子故居後來改建為孔廟。

35、孔子的學生們追憶孔子日常教誨和生活行為,整理成一部語錄體書,稱作《論語》,這部書成為儒家的經典,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36、孫武,是春秋末期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傳世有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十三篇。

37、《孫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知彼知已,百戰不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等許多戰爭原則。

38、《孫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於:精通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因此被稱為兵學聖典,並被廣泛應用於政治、外交、商戰、體育等領域。

39、《孫臏兵法》是另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戰國時期的孫臏所著,孫臏是孫武的後代。

40、齊將田忌與齊王賽馬屢敗。孫臏教田忌改用自己的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敗一場;再用自己的上等馬、中等馬分別與齊王的中等馬、下等馬對陣,田忌勝二場,總比分2:1,田忌勝。孫臏賽馬是一個很著名的策略。

41、戰國時期開始後,各個諸侯國都和周王一樣,自稱為王,其中的七個強國號稱戰國七雄,他們展開了兼天下、一宇內的戰爭。

42、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盛行鐘鼓之樂。近年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古代樂器

43、中國古代第一個享有盛譽的名醫,是春秋戰國後期的民間醫生扁鵲。

44、扁鵲精通各種醫術,又總結前人方法,創造瞭望、聞、問、切的四診法,幾千年來一直為中國傳統醫學所採用。

45、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場激烈的思想交鋒,戰國爭雄激烈之時,也是百家爭鳴鼎盛之際。

46、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為中國西部的一個諸侯國,疆域較小,國力不盛,始終被中原諸侯鄙視。但自從實行了商鞅變法後,國勢蒸蒸日上,很快成為戰國七雄中的強國。

47、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秦王贏政,開始親理朝政,經過短短的17年,滅其他六國,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了中國,建立了秦朝。

48、秦滅六國後,贏政稱皇帝,意即德過三皇,功高五帝。

49、為儘快改變春秋戰國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種混亂,鞏固秦王朝的統一,秦始皇下令統一幣制,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作為全國統一的貨幣。

50、秦始皇還下詔統一度量衡,並繼續採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車同軌,書同文,來鞏固秦萬里長城秦王朝的政權。

歷史常識

同學們對中國歷史常識的知識,相信還記得吧,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

中國歷史常識知識點總結

宋代的針炙學和法醫學成就突出,《洗冤集錄》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法醫學著作,比西方同類專著早了300多年。

1、司馬光是北宋著名歷史學家,他用了19年的時間編寫的《資治通鑑》,是一部著名編年體通史,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1300多年的歷史。

2、宋朝末年,宋江領導的一批民眾在山東省梁山一帶起義。後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就是以此為背景創作的。

3、宋朝時期,中國境內還有一些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權,如契丹族建立的遼,女真族建立的金,党項族建立的西夏等。1127年,金朝的軍隊攻破開封,俘虜了北宋的皇帝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徽宗的另一個兒子趙構稱帝。逃到南方,在杭州建立政權,歷史上成為南宋(公元1127-1279年)。

4、岳飛是南宋的抗金名將,他率軍北上以收復被金軍佔領的宋朝領土,卻被秦檜等人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岳飛葬在杭州西湖邊上。後人為了紀念他,在他的墓前放了用生鐵澆鑄的秦檜等人的跪像,表示對奸臣的強烈憎恨。 125、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大舉進攻南宋,南宋著名的將領文天祥組織軍民抵抗,失敗後被俘虜。元朝統治者採用各種方式勸他投降,他寧死不屈,寫下了《正氣歌》和《過零丁洋》等詩篇,表現了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成為千古名言。

5、1405到1433的近30年間,鄭和率領的船隊先後7次下西洋,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鄭和下西洋寶船模型。

6、蒙古族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12世紀末,鐵木真經過十多年戰爭統一了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舉為蒙古的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意思是“堅強的君主”。

7、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1271年他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1368年),稱為元世祖。元朝在成立過程中及成立以後,發動了大規模的擴地戰爭,向西一直打到歐洲的多瑙河流域,對世界歷史發展程序產生了重大影響。

8、在中國歷史上,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的都要大。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的首都大都,是聞名世界的商業中心,大都就是中國現在的北京。

9、元朝中後期,棉花已在全國範圍內廣泛種植,棉紡織業發達。棉布成為江南人的主要衣料,這是中國古代經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元朝的黃道婆,推廣了黎族人民先進的棉紡技術,對棉紡織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10、元朝時期,中外交往頻繁,著名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寫下《馬可波羅遊記》一書,生動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榮景象,激發了歐洲人對中國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