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七年級歷史常考的知識點總結

校園 閱讀(2.07W)

七年級的歷史學習難度是最低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學生不重視歷史學科。其實七年級是我們大基礎的階段,打好知識基礎,有利於以後的學習。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歷史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七年級歷史常考的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歷史知識歸納

一、 “秦王掃六合”

一、秦統一六國和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

1.滅六國時間: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3.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

(1)目的:為了加強統治創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2)最高統治者是皇帝,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

(3)地方推行郡縣制度。(縣制起源於商鞅變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經濟上:統一貨幣(統一使用圓開方孔銅錢)、度量衡。

3.文化上: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文字)

4.思想上:焚書坑儒。

5.軍事上:反擊匈奴,北築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6.秦統一後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二、大一統的漢朝

1.漢武帝的大一統具體措施:

(1)政治上: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削弱了諸侯國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的統治地位由此確立。

(3)軍事上:對匈奴展開多次大規模的反擊戰,基本解除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4)經濟上: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三、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一、張騫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

2.張騫兩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聯絡大月氏人夾擊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強與西域各國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護的設定:公元前60年,西漢設定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於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絲綢之路:從長安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往西亞,再往歐洲,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作用: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的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對促進漢朝的興盛產生積極的作用。

  九年級歷史必備知識

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時間:1917年3月

2.結果: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

3.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4.革命後形勢: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並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臨時政府對內鎮壓革命,對外繼續進行一戰。

2.領導人及地點:列寧,彼得格勒。

3.經過:彼得格勒起義勝利,建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蘇維埃政權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來。

4.性質: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5.政權鞏固:粉碎了外國武裝干涉、國內反革命叛亂,取得了國內戰爭的勝利。

6.意義:

⑴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

⑵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

⑶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鬥爭。

7.鞏固政權:經過三年國內戰爭,1920年蘇俄粉碎了外國的武裝干涉和國內的反革命叛亂,取得了國內戰爭的勝利,鞏固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勝的無產階級政權。此後,蘇俄進入和平建設時期。

8.對中國的影響:十月革命後,中國的新文化運動開始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一、新經濟政策

1.背景:

⑴國內戰爭結束,蘇維埃政權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恢復經濟。

⑵農民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強烈不滿。

2.時間:1921年

3.領導人:列寧

4.內容:允許多種經濟並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5.作用: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鞏固了政權。

6.評價:是列寧從俄國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典範。

二、蘇聯成立

1.時間:1922年底

2.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3.最初的四個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4.擴大:後來擴大到15個加盟共和國。

5.解體:1991年底。

三、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1.領導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實施兩個五年計劃,使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為加強。

3.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基本實現。

4.斯大林模式(又叫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

(1)形成標誌:1936年蘇聯新憲法頒佈(蘇聯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標誌)

(2)評價:在一定歷史階段裡發揮過積極作用,但具有嚴重弊端,對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八年級歷史基礎知識

一、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為了開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中國廉價的工業原料。

2.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中英貿易逆差。

3.虎門銷煙:

時間: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菸。

經過: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二百多萬斤鴉片,在廣東虎門海灘當眾銷燬。

意義:這是中國人民禁菸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鬥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4.(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時間: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 2100萬元;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鴉片戰爭影響:

①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7.啟示:落後就會捱打!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努力提高綜合國力。

二、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1.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間:1856-1860年

2.第二次鴉片戰爭目的:為了進一步開啟中國的市場。

3.主凶:英法聯軍,幫凶:美俄。

4.列強侵華罪行:

①英法聯軍:佔領北京後搶劫併火燒圓明園。

②俄國: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③美國:華爾的洋槍隊,鎮壓中國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

5.太平天國運動:

①爆發時間、地點、領導人: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領導太平天國運動

②定都: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③抗擊洋槍隊:A:1860年,李秀成指揮的青浦大捷,大敗洋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