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銷售經理如何培養你的新人

工作方案 閱讀(3.25W)

一) 新人適應期心態的調整與平衡

銷售經理如何培養你的新人

1)使其正確認識銷售職業

我在面試銷售新人的時候,通常都會向他們提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麼選擇做銷售?”答案基本上是千篇一律:“我要挑戰我自己”。我繼續問:“社會上有很多鍛鍊人的工作,你為什麼覺得會選擇做銷售來鍛鍊你自己呢?”當這樣的問題提出來之後,答案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問這個問題的目的主要在於考察新人是如何認識銷售這個職業的,他的銷售理念決定了他將會以怎樣的心態來從事銷售的工作。如果新人只是認為把產品或服務賣出去就是銷售,那勢必造成他非常看中對銷售的結果。如果在銷售程序中,遇到了電話的阻礙、談判的不順利、總是不能及時促成等等不理想的狀況,新人的心態就會在一定的時間(通常是半個月之內)免不了發生情緒的變化。如果銷售經理在一開始就和他溝通,銷售其實就是溝通的過程,讓他們把注意力關注如何把銷售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做好、做到位,理想的銷售結果自然水到渠成。

通常優秀的SALES都具有情緒穩定的特性,因為他們具有良好的格局和理念,他們知道在銷售過程中出現挫折是必然的事件,因為在你與客戶沒有完全瞭解對方之前,溝通中發生摩擦和不快是必然的事情,關鍵是你能不能不帶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就事情本身用正確的方法去解決。因為你也不知道你的感受是不是對的。這種“第三者的立場看問題、就事論事”的立場對於銷售成功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銷售人員真正需要挑戰的地方。

2)感恩公司,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新人頻繁跳槽,很多時候是缺乏感恩心態和責任感的表現。通常銷售新人容易抱著騎驢找馬、試試看的想法來應聘職位,他是利用公司這個平臺來達到增加自己工作經驗的目的,並沒有一個簡單的想法是要全力以赴地在一家公司好好做下去。這樣的員工銷售經理會很頭痛,在面試的時候他可能表現得更容易博得銷售經理的好感,因為他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不會讓你知道他的真實想法。常規的面試方法不見得多有用,更重要的是要做個人背景調查,詢問他以前僱主對他的評價,看這個人是否實幹還是想法比較多,一般這樣的人想法會比較多,而缺乏實幹精神,然後再詳細詢問他的就業想法。為什麼來我們公司?準備做怎樣的職業規劃?如果遇到不理想的情況,他會怎麼辦等等。

但不管新人是處於什麼目的來就職,我們都需要讓他們知道公司為員工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在這裡你可以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華。公司為了培養你們,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培訓和教導。不管有沒有做出業績,公司每天、每分每秒都在你的身上花費了成本,不光是看得見的房租、水電、電話、電腦、辦公用品等費用,還包括看不見的培訓、輔導、時間等成本。你做不出還有基本的底薪,做出了有按毛利的提成(建議:不要讓銷售人員按銷售額提成,而應按毛利提成)。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對公司負責,不對公司為你提供的這樣一個機會而感恩?

在新人培訓時,我特別注意這一點,通常這樣問他們:“你們知道“富”字的含義嗎?首先是一個“寶蓋頭”,表示你要創造財富,首先要選擇一個平臺,今天你進入公司,就意味著選擇了****公司這個平臺。公司為你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你要學會感恩你的公司,你的老闆。然後“一”橫代表你要樹立一個目標,接下來是一個“口”字,接受系統的訓練和培養,再接下來很簡單,一個口變成四個口,即為“田”字,道出成功的奧祕:簡單的事情重複做,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做銷售其實很簡單,就是不斷的打電話、約見、拜訪面談、需求分析、產品介紹、異議處理、促成、服務和轉介紹。成功就是比賽,你比賽的次數越多,你成功的次數也就越多,銷售也是如此” 3)適應週期迴圈

一個人進入到一個新的領域,學習一項新的技能,要經過如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一無所知;

第二階段:認識不足;

第三階段:墨守成規

第四階段:遊刃有餘;

所以,當一名新人剛剛開始銷售工作的時候,開始的時候一定有非常艱難的,這是一個基本的規律,誰也脫離不了。只不過每個人的經驗、學習力和態度有差異,所以進度會有所差別,但是最終新人和老員工的差距會逐步靠近,銷售人員通常在半年到兩年的時間會真正成熟起來。正視這個客觀規律,是處理銷售經理和銷售新人有關業績問題的溝通前提。事實上,現實的企業生存狀況不允許有這麼長的時間,那銷售經理應該怎麼辦呢?筆者處理的方法是首先將經驗化的技能與知識形成標準化、流程化、可操作的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ss);然後將與業績相關的可量化的指標都量化,如電話量、拜訪量等;利用大家的力量,應用團隊分享與主管陪訪;建立嚴格的產品知識點與技能環節的考核制度,並定期考核與抽查;制定晨會、夕會和日評估、周評估、月評估制度。以上所有的方法只有一個目的:減少新人的預熱期,讓其儘快出單。

《銷售經理如何培養你的新人》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