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立秋後如何養生

工作報告 閱讀(1.14W)

立秋後,空氣溼度明顯降低,晝夜溫差開始加大,風吹在身上也有些涼意了。專家認為,“入夏無病三分虛”。而入秋後,身體不僅要運化、排解夏季積攢的三分虛,還要聚斂陽氣,以應對三個月後的嚴冬。

立秋後如何養生

何謂“秋三月”

“秋三月”的養生尤為重要。“秋三月”指的是農曆,從立秋開始,到立冬前為止,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霜降、立冬等六個節氣,每個節氣15天,共三個月。

立秋一過,白天雖然依然炎熱,但是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開始變大,自然萬物也進入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階段,所以立秋是大自然由陽盛漸變為陰盛的轉折點。

此時,人體的陰陽代謝自然也進入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同時人們經過一個夏天的暑熱燻蒸,必然消耗大量的體力和精力,所以有句俗話說:“入夏無病三分虛。”

立秋之後,緊接著要為冬天的藏做準備,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因此,“秋三月”的養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在這三個月當中,你怎麼去調整自己身心的節奏變化呢?被視為養生寶典的《黃帝內經》中就提到:作息時間要“早臥早起”。情緒上一定要“容平”“安寧”,保持從容平和、不急不躁的狀態。

立秋後,早晚溫差大,晚上應注意保暖,要少吃冷飲,少吹空調。常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茶,可隨身備一件外套避寒。

秋季養陰防濫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梨等,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慎食秋瓜防壞肚

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溼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溼,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立秋之後應慎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的`更要少吃一點。

慎吃水果多飲雞、魚湯

立秋過後,進入水果豐收的季節,但吃水果並非多多益善,吃多了也會影響健康。比如:蘋果富含糖類和鉀鹽,患有腎炎、糖尿病、冠心病者應少食;吃梨過多會傷脾胃、助陰溼,使胃腸功能失調,胃寒腹瀉者應忌食;葡萄含較多檸檬酸、蘋果酸等,糖尿病患者應少食或不食。

立秋會帶來“秋燥”的有關疾病,應該多吃潤肺的食物,飯前多飲雞、魚湯等。常吃些清熱、生津、養陰的蘿蔔、西紅柿、豆腐、藕、蜂蜜等。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熱、油膩的食物,少飲酒。

秋天伊始早防“燥”

秋日在飲食上要注意滋養津液,可適量飲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並適當選食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如梨、甘蔗、荸薺、柿子、百合、銀耳等。要少吃辛辣、油炸、烈性酒及乾燥的膨化食品,因為這類食品易生燥化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