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財會職務>審計師>

審計師考試《審計理論與方法》考點:內部控制測評

審計師 閱讀(6.4K)

導讀: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審計師考試《審計理論與方法》考點:內部控制測評,就跟隨本站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審計師考試《審計理論與方法》考點:內部控制測評

  內部控制測評

內部控制測評,是指審計人員通過調查瞭解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設定和執行情況,並進行相關測試,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評價,以確定是否依賴內部控制和實質性測試的性質、範圍、時間和重點的活動。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並保證其有效實施是被審計單位的責任。審計人員的責任是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價。

一、內部控制測評的作用(瞭解)

內部控制測評在審計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評價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據以確定會計和其他經濟資訊的可依賴性。

2.評估控制風險水平,據以確定對實質性測試的性質、範圍、時間和重點的影響,為制定和修改審計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3.減少審計工作量,節約審計成本,保證審計質量。

4.向被審計單位提出健全和加強內部控制的建議,幫助其提高經濟效益。

二、內部控制測評的步驟和方法

審計人員進行內部控制測評分為下列四個步驟:

1.調查瞭解內部控制,並做出相應記錄。

(1)查閱被審計單位的各項管理制度和相關檔案。

(2)詢問被審計單位的管理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

(3)檢查內部控制過程中生成的檔案和記錄。

(4)觀察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活動和內部控制的實際執行情況。

審計人員對於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調查結果,應該以書面形式記錄或描述出來。常用的方法有文字說明法、調查表法和流程圖法。(瞭解優缺點)

【例題5·多選題】(2007年)審計人員在調查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時,可以採用的方法有:

A.運用分析性複核方法檢查有關資料和資料的總體合理性

B.詢問管理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

C.檢查內部控制過程中生成的檔案和記錄

D.向有關第三方進行函證

E.觀察業務活動和內部控制的實際執行情況

『正確答案』BCE

【例題6·多選題】(2009年)審計人員記錄或描述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方法有.

A.邏輯模型法

B.中間表法

C.文字說明法

D.流程圖法

E.調查表法

『正確答案』CDE

2.對內部控制進行初步評價,評估控制風險初步評價的內容包括健全性和合理性兩個方面:

(1)健全性評價。主要是評價應有的控制環節是否設定齊全。

(2)合理性評價。主要是分析內部控制的佈局是否合理,有無多餘的和不必要的控制;

經過初步評價,如果認為控制系統正常,相關的內部控制能夠防止或發現和糾正重大錯報或漏報,則審計人員就應適當減低控制風險的評估水平,並根據所確定的內部控制測試範圍,轉入內部控制測試階段。但如果認為內部控制的設定極為有限,或審計人員不宜進行內部控制測試時,則審計人員不再對內部控制進行測試,而直接轉入實質性測試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因採用內部控制測試所減少的實質性測試的工作量小於進行必要的內部控制測試的工作量,則進行內部控制測試就是不經濟的,此時,審計人員也不再對內部控制實施測試,而是直接轉入實質性測試階段。

3.如果決定依賴內部控制,實施內部控制測試。

內部控制測試是為了確定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是否有效而實施的.審計程式。它是在調查瞭解內部控制設定狀況的基礎上,對其執行的有效性所進行的測試,因此也常被稱為遵循性測試。(注意初步評價時針對健全性和有效性)

(1)內部控制測試的方式。內部控制測試可以採取兩種方式:一是業務程式測試(簡稱業務測試),即選擇若干具體的典型業務,沿著業務處理過程檢查業務處理程式中的各項內部控制是否得到執行。這種測試常被看成是一種縱向的內部控制測試。二是功能測試,即針對某項控制的某個控制環節,選擇若干時期的同類業務進行檢查,查明該控制環節的處理程式在被審計期內是否按規定發揮了作用。這種測試常被看成是一種橫向的內部控制測試。

(2)內部控制測試的範圍。但在審計實務中,內部控制測試的範圍並不是越大越好,它要受到審計效率和審計成本的制約。

(3)內部控制測試的方法。審計人員可以通過檢查檔案資料、詢問、現場觀察、重複執行等方法來測試內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執行。

4.對內部控制進行再評價

對內部控制的再評價,是指在初步評價的基礎上,根據內部控制測試的結果對控制風險水平做出進一步評價。以確定完成審計工作所需執行的實質性測試的範圍和重點。

控制風險的水平,可以用高、中、低的概念來表示,也可以將控制風險量化為百分比來表示。

(1)低控制風險。此種情況表明內部控制健全且執行情況良好。審計人員可以較多地依賴、利用內部控制,並相應減少實質性測試的數量和範圍。

(2)中等控制風險。此種情況表明內部控制比較健全,尚存在一定的薄弱環節或缺陷。審計人員應有保留地信賴該企業的內部控制。為減少審計風險,應擴大實質性測試的深度和廣度,適當增加財務報表專案檢查的數量和範圍。

(3)高控制風險。此種情況表明內部控制設定極不健全,或雖設計了良好的內部控制,但卻未予有效執行。審計人員無法信賴該單位的內部控制。此時,審計人員通常要對經濟業務和財務報表專案實施較為詳細的實質性測試,以獲得支援審計結論的足夠證據。

若審計人員認為內部控制完全不能預防或發現錯誤,就應將控制風險定為100%。內部控制越有效,控制風險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