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財會職務>審計師>

審計師巨集觀經濟學知識點:內部控制測評

審計師 閱讀(1.18W)

導語:建立健全內部控制並保證其有效實施是被審計單位的責任。審計人員的責任是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價。我們一起來看看審計師巨集觀經濟學中的內部控制測評內容吧。

審計師巨集觀經濟學知識點:內部控制測評

● 內部控制測評的步驟和方法

審計人員進行內部控制測評分為下列四個步驟:

  1.調查瞭解內部控制,並做出相應記錄。

(1)詢問(2)檢查(3)觀察(4)追蹤有關業務的處理過程。

常用的方法有文字說明法、調查表法和流程圖法。

  2.對內部控制進行初步評價,評估控制風險。初步評價的內容包括健全性和合理性兩個方面

  3.如果決定依賴內部控制,實施內部控制測試。

它是在調查瞭解內部控制設定狀況的基礎上,對其執行的有效性所進行的測試,因此也常被稱為遵循性測試。(注意初步評價時針對健全性和合理性)

(1)內部控制測試的方式。一是業務程式測試(簡稱業務測試)(縱向的內部控制測試);二是功能測試(橫向的內部控制測試)

(2)內部控制測試的範圍。理論上講,範圍越大,提供的證據就越充分。但在審計實務中,內部控制測試的範圍並不是越大越好,它要受到審計效率和審計成本的制約。

(3)內部控制測試的方法。審計人員可以通過檢查、詢問、觀察、重新操作等方法來測試內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執行。(沒提到分析、重新計算)

  4.對內部控制進行再評價

(1)低控制風險。此種情況表明內部控制健全且執行情況良好。審計人員可以較多地依賴、利用內部控制,並相應減少實質性審查的'數量和範圍。

(2)中等控制風險。

(3)高控制風險。此種情況表明內部控制設定極不健全,或雖設計了良好的內部控制,但卻未予有效執行,從而導致經濟業務和會計資料大部分失控。審計人員無法信賴該單位的內部控制。此時,審計人員通常要對經濟業務和財務報表專案實施較為詳細的實質性審查,以獲得支援審計結論的足夠證據。

若審計人員認為內部控制完全不能預防或發現錯誤,就應將控制風險定為100%。

● 內部控制測評結果的利用

1.確定實質性審查的性質、範圍、重點和方法。

這是審計人員運用內部控制、實施內部控制測試的直接原因,也是制度基礎審計模式的要求。

2.提出改進內部控制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