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財會>內審員>

2017年內審考試審計業務模擬試題及答案

內審員 閱讀(2.57W)

1. 有些組織外包內部審計職能。大型組織的管理層應該認識到外部審計師較之內部審計師有優勢,這是由於:

2017年內審考試審計業務模擬試題及答案

A、外部審計師熟悉組織。它的年度審計報告提供了對組織的深入的瞭解;

B、外部審計的規模。它能聘用富有經驗的、有知識的且具有資格的員工;

C、外部審計的規模。它能提供不受其他當事方影響的持續的可用員工;

D、內部審計的結構。它可以更容易地滿足遠距離的業務要求。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內部審計職員可能比對外包負有連續責任的外部審計師更熟悉組織;

答案B不正確,內部審計師也能聘用富有經驗的、知識淵博的以及有資格的人員;

答案C不正確,內部審計職員更可能持續可用。外部審計師要對許多其他的客戶負責。

答案D正確。在地理上分散的大型組織可能發現,將內部審計職能外包給外部審計師是有效的。一些主要的會計公司在全國或全球範圍內通常都有這項業務。

2. 新成立的內部審計部門正在起草章程,以下哪項是對寫入章程的、恰當的組織地位做出的最佳表述:

A、首席審計執行官應該向執行長報告,但不應與董事會接觸;

B、首席審計執行官應該是董事會下屬的審計委員會的成員;

C、首席審計執行官應該是向首席財務官報告的參謀官員;

D、首席審計執行官應該向行政副總裁報告。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首席審計執行官應向組織內有足夠許可權的人員負責,促進獨立性並確保廣泛的業務範圍、對業務溝通的恰當考慮以及對業務建議的適當行動。內部審計活動報告的層次越高,就越可能確保理想的獨立性。從職能角度看,首席審計執行官應該向審計委員會、董事會或其他有關的管制部門報告,從行政管理角度看,則應向執行長報告。

答案B不正確。將首席審計執行官放在經營控制的地位會損害其客觀性;

答案C和D不正確,這兩個選項都限制了內部審計活動的影響和獨立性。

3. 內部審計師越來越多的開展與組織的環境工作有關的審計。以下哪項沒有說明這類環境審計的目標:

A、確定環境管理系統是否適當且恰當執行,以管理未來的環境風險;

B、確定是否將環境問題作為經濟決策的考慮內容;

C、確定組織的當前活動是否遵守現有的法律;

D、確定組織是否將成果重點放在確保其產品對環境無不利影響方面,確證產品和化學的限制都已達到。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環境管理系統審計確定環境管理系統是否適當且恰當執行,以管理未來的環境風險;

答案B正確。確定是否將環境問題作為經濟決策的考慮內容是審計程式,它沒有說明環境審計的目標。

答案C不正確,合規性審計確定組織的當前活動是否遵守現有的法律;

答案D不正確,產品審計確定組織將成果重點放在確保其產品對環境無不利影響方面,並確定產品和化學的限制都已達到。

4. 公司正在考慮購買一處商業資產,鑑於這項資產的地理位置與眾所周知的近期業績狀況,管理層要求內部審計活動會同法律顧問提供有關這項資產環境責任方面的初步意見。支援管理層要求進行這類調查的最主要原因是:

A、未來的潛在責任可能會在價值上超出取得這項資產所取得的優勢;

B、如果環境汙染得到證實,管理層會為這項資產支付更低的價格;

C、在資產的銷售完結之前,當前的土地所有者根據法律要求要清除所有已確證的.汙染;

D、管制機構要求購買方確認並披露所有實際與潛在的汙染情形。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內部審計師應在購買這項資產之前開展交易審計。當前的土地所有者要為其上家的環境汙染承擔責任。因此,買方要設法確認並量化有關環境汙染方面的問題,確定其程度,並估計潛在的責任與清除成本。然後,根據交易狀況來反映這些資訊。

答案B不正確,儘管受汙染的資產成本可能很低,但是管理層可以不購買這項資產來回避潛在的所有責任;

答案C不正確,當前的土地所有者可能會同意清理場所的環境,但這並不是法律責任所要求的;

答案D不正確,購買方不需要披露任何實際或潛在的汙染狀況。

5. 內部審計業務隨其客觀性程度的變化而變化。以下哪項有可能最為客觀:

A、與組織的加班政策有關的合規性審計;

B、與人事部門的聘用與解聘政策有關的經營審計;

C、與營銷部門有關的績效審計;

D、與薪酬程式有關的財務控制審計。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與加班政策有關的合規性審計最為客觀。這項業務確定了實際的經營是否符合具體的、定義明確且得到記錄的管理政策和程式。

答案B不正確,與人事部門的聘用與解聘政策有關的經營審計包括大量的主觀性,人事決策很難量化;

答案C不正確,評價營銷部門的創造性活動是高度主觀的;

答案D不正確,對薪酬程式的財務控制作出評估也稍微有些主觀。控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取得。

6. 內部審計活動在組織道德文化方面的最小作用是:

A、鑑於獨立性的可能損失,避免支援道德文化的活動;

B、評價組織正式行為規範的有效性;

C、對治理過程的有效性承擔責任;

D、成為首席道德官。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內部審計師應成為道德的積極倡導者。不過,在有些情形下,假定這些作用,首席道德官可能與獨立性屬性有衝突;

答案B正確。根據標準2130,“內部審計活動應評價和改進組織的治理過程,為組織的治理過程作貢獻,公司治理有助於:(1)制定、溝通價值和目標;(2) 監督目標的實現情況;(3)確保受託責任;(4)維護價值。”道德文化與治理過程有關係。因此,內部審計師應該至少定期評估組織的道德氛圍,並要評估為實現遵紀守法的理想水平而採取的其他程式的有效性問題。作為這項評估的組成部分,內部審計師應該評價給織的正式行為規範的有效性,包括相關的陳述、政策和其他較為理想的表達形式(實務公告2130-1)。

答案C不正確,組織的治理機構及其管理高層要對治理過程的有效性負責;

答案D不正確,最小作用是成為道德文化的評估者。不過,內部審計師可能成為首席道德官或道德理事會的成為,儘管前者的作用在有些情形下可能會與獨立性屬性有衝突。

7. 內部審計活動應通過確認和評價風險的重大不利影響,並促進風險管理和控制體系的改進來幫助組織。關於對風險管理流程充分性的評估,內部審計師應該最有可能:

A、認識到組織應該採用相似的技術來管理風險;

B、對風險管理流程關鍵目標的實現滿意;

C、確定組織可接受的風險水平;

D、將對風險管理流程的評價以相同的方式用於計劃業務時的風險分析。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風險管理流程隨組織的業務活動的規模和複雜性而變化;

答案B正確。內部審計師應該有責任就組織的風險管理流程的充分性向董事會與管理層提供確認。這種責任要求他們對風險管理流程是否充分到足以保護組織的資產、聲譽與持續的經營形成意見。為了上述目標,內部審計師必須確信組織的風險管理流程是否著眼於5個關鍵目標,即:(1)找出業務戰略與活動領域的風險並進行優先排序;(2)管理層和董事會已經確定了組織可以接受的風險水平,包括為實現組織的戰略計劃而接受的風險;(3)設計並開展了風險減輕活動,將風險降低、管理在管理層和董事會可以接受的水平上;(4)開展持續的監督活動,定期對風險和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再評估,以便管理風險;(5)董事會和管理層定期收到風險管理流程的結果報告。組織的公司治理過程應該包括定期向利益關係方傳達風險、風險戰略和控制情況(實務公告2110-1)。

答案C不正確,管理層和董事會確定組織可接受的風險水平;

答案D不正確,評價管理層的風險過程要區別於內部審計師在計劃業務時所採用的風險評估,但在做業務計劃時所取得的綜合性風險管理流程的資訊是有用的。

8. 以下哪項最有可能是有效調整的合規性專案的要素:

A、內部審計活動應對監督合規性專案承擔總體責任;

B、合規性專案以錄影方式一次性向員工傳達;

C、組織應該採用合理設計的監督和審計系統,檢查犯罪行為;

D、組織在對員工的背景進行核查時,應該取得儘可能多的資訊。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組織高層的特定人員應該總體負責監督對標準和程式的遵守情況。組織的高層人員是指能對組織進行實質性控制的人員,或在制定組織政策方面起實質性作用的個人;

答案B不正確,合規性專案的有效性取決於將專案向員工傳達的方式。通常,互動式形式比講座更有效。有關人員親自傳達的專案比完全通過錄像或遊戲形式傳達的專案更有效。定期重複的專案比一次性專案更有效;

答案C正確。組織應該採取合理步驟促成對其標準的遵守。如:使用經過合理設計、用以發現員工和代理機構犯罪行為的監督和審計系統,建立並宣傳員工和代理機構可以毫無顧慮地揭發組織內部其他人犯罪行為的舉報系統(實務公告2100-5)。

答案D不正確,組織應該審慎處事,避免將實質性的自主權授予組織已知或從審慎處事中應該可以瞭解到的、企圖參與違法活動的人員。不過,組織應該審慎行事,避免侵犯有關法律賦予員工和職位申請人的隱私權。許多司法制度有專門的法律,限制公司在對員工開展背景調查時可以獲取的資訊數量。

9. 如果一個內部審計師抽樣測試某個公司一項政策是否符合,下列哪個因素不會影響抽樣風險的可允許水平:

A、內部審計師的經驗和知識;

B、不符合的反向結果;

C、對做出不正確的審計結論的可接受風險水平;

D、執行樣本選擇的審計程式需要的成本。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抽樣風險是雖然正確得出樣本結論但並不能完全代表總體的概率,也就是說,根據樣本得出的結論或許與根據檢測總體中的每個元素所得出的結論不同。業務風險可以由兩部分組成:抽樣風險和非抽樣風險(所有的不是由抽樣帶來的業務風險)。抽樣風險的可接受水平是指根據樣本可能得出錯誤結論的可接受風險水平。這個風險與審計環境有關,而與內部審計師的經驗和知識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