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社會工作者>

社會工作介入家庭助問題少年案例分析

社會工作者 閱讀(2.63W)

在人成長的環境因素中,可以說,家庭對於青少年影響最大。如果家庭出了問題,青少年的行為往往因此出現各種各樣的偏差。那麼,下面是由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會工作介入家庭助問題少年案例分析,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社會工作介入家庭助問題少年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小青,男,八年級學生,健康狀況良好,喜歡跟社會上不務正業的年輕人一起玩,抽菸,喝酒,沉迷網路遊戲,經常逃課。曾經也因為跟班主任發生衝突而不去上學,最近一次是因為與幾個同學合謀勒索同班同學的錢而被記過。其母親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壞或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於是向社工求助。

社工通過和案主及其媽媽、老師、同學的面談,對案主的問題進行總結歸納。首先,是行為問題:案主處於青春叛逆期,有許多不良的習慣;學習問題:案主國小成績不錯,上國中後因為完全沒有把心思放下學習上,因此成績直線下降;家庭問題:由於父親當保安,日夜倒班,對孩子的管教都交給母親,兩父子缺乏溝通和交流,而案主媽媽比較寵愛他,從來都不打罵,案主還經常向媽媽要錢去玩;社會問題:案主結識不良玩伴,認為他們很講義氣,有共同的語言,甚至還一起去勒索別人。

  二、服務目標及計劃

社工採用的主要諮詢方法與諮詢原理為認知行為治療法和家庭治療方式。首先要投其所好和小青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再用認知行為治療法糾正他非理性的認識,運用結構家庭治療法改善該同學目前的家庭結構,改善親子間溝通,從而達到改變案主和解決問題的目的。諮詢的時間約每週1次,約10次會談,每次45分鐘左右。具體的服務目標為:

從個人層面,糾正案主錯誤的觀念和非理想的認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由於父母的過度溺愛,使他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懶惰的行為,他覺得媽媽賺錢給他花是必須的。其二,由於受到玩伴的影響,他認為讀書是無用的,早點出來工作才可以賺大錢,當“黑社會大佬”才是他的人生目標。其三,他討厭現在的班主任,覺得班主任經常針對他。

從家庭層面,運用“結構家庭治療法”來完善案主目前的家庭結構,改善親子間溝通,改變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母子間的相處方式,從而達到改變案主和解決問題的目的。對於兒子的不合理要求,母親要敢於說“不”。同時,社工還和案主的父親溝通,讓他重新盡父親的責任,改善案主和父親間的關係。對案主的行為和思想做正確的引導。

從社會層面,則通過邀請其參加學校舉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小組和活動,讓他多交良好行為習慣的朋友,通過和他同班同學的接觸,利用同學的力量,勸他回學校這個溫暖的大家庭。與其班主任溝通,讓案主明白班主任的苦心,消除案主和班主任間的矛盾。

  三、服務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評估診斷與關係建立階段。為了全面地瞭解個案的情況,本階段社工分別與案主媽媽、案主、案主班主任老師、案主同班同學進行了一次面談。與案主媽媽進行多次的電話溝通,還進行了家訪。利用同理、投其所好、澄清等方法與案主及其媽媽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利用敘事療法來改變老師和同班同學對案主的看法。

第二階段:幫助和改變階段。本階段社工與案主進行了4次會談,並邀請其參加學校舉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小組和活動,與案主媽媽進行了4次會談。運用空椅子療法,改善案主與班主任老師和同班同學間的關係。經社工誠意邀請,案主參加了學校社工舉行的活動,結交了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同村袁同學,也參加了學校社工舉辦的小組活動“情緒管理”“我的未來不是夢”的小組活動,案主慢慢地糾正了自己的一些非理想認識,也讓案主在學校慢慢地獲得比較好的歸屬感;另外,社工運用結構家庭治療法改善案主目前的家庭結構,改善親子間溝通,讓案主家長清楚“有所為,有所不為”。社工與案主母親商量可行的'教育方法,案主母親和兒子訂立契約,雙方就案主的零花錢,作息時間,相處方式等問題達成共識,並形成書面協議,互相監督,並以此來提高相互間的信任度。案主父親做監督。

第三階段:結束與鞏固階段。本階段社工與案主及案主媽媽進行了2次會談,隔週一次。通過會談,與案主共同回顧整個工作過程,肯定案主取得的積極變化,同時瞭解案主回去上學以後的想法並引導其對自己逃課的行為進行反思。案主表示回學校後,一定會以自己的目標而努力。爭取考上自己理想的中學。案主家長也表示社工提供的教育方法效果比較好。案主改變比較大。

  四、服務反思

經過一個學期多時間的服務,案主在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服務的目標基本完成。一是該學生已經回學校上學,沒有再逃課了;二是案主媽媽已經學會怎樣教育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和學會體諒別人,爸爸也積極地參加教育孩子的工作中,家庭成員各施其職;三是案主跟班上的同學已經能比較好地相處。

隨著個案服務的結束,社工也在回顧服務的過程中進行了反思。

在人成長的環境因素中,可以說,家庭對於青少年影響最大。如果家庭出了問題,青少年的行為往往因此出現各種各樣的偏差。所以,僅以個人為服務物件,有時不能真正解決案主的問題。有些案主經過“治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很快又會回覆到“治療”前的狀態。究其原因,是其生活的家庭環境沒有改變。因此,我們做個案的時候不能僅僅關注青少年本身,而應該將目光更多投注到青少年所處的家庭環境。

青少年的問題大多和家庭有關,因此社工在運用家庭治療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保持中立,社工不可以和案主統一立場來對抗父母,也不能和父母統一立場來對抗案主;第二,做好充分的介入準備,介入前要和案主以及案主的家人分別好好溝通,取得他們的信任,否則工作很難開展;第三,注意觀察,社工無論在介入前還是介入後,都要必要仔細觀察家庭中每一個成員的交往方式,注意每一個的改變,並予以表揚和批評;第四,做好一個好的協調者,在家庭治療中,不可以避免地要有家庭成員圍坐在一起談話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可能出現很多衝突和矛盾,尤其在剛介入階段,社工需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協調好各方的情緒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