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教師資格>

2016國小教師證考試《教育學》預測題答案

教師資格 閱讀(2.69W)

>>>點選檢視原試題
  一、單選題

2016國小教師證考試《教育學》預測題答案

1.B【解析】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有很多,遺傳素質是生理前提和物質基礎。

2.D【解析】群眾性課外活動不僅參加人數多,而且帶有一定的普及性質。

3.C【解析】對國小辦學方向、水平、質量的評價都應以國小教育目的為依據。

4.C【解析】國小教育要適應並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因此制定國小教育目的必須考慮其身心發展規律。

5.D【解析】人在具有生殖能力後,才表明身體機能成熟了。

6.B【解析】盲人的聽覺、觸覺比常人靈敏就是證明

7.C【解析】學生有獨立的人格和獨立的社會地位,但因為他們是未成年人,因此常常被成人世界所忽略。

8.C【解析】學生是法律上的責權主體,他們應該享有法律所賦予的一切權利。

9.C【解析】研究型課程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10.A【解析】題乾的一類課程是依據制定者劃分的。

11.A【解析】教學中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步步深入逐漸獲取新知識是一個啟發的過程,所以題幹指的是啟發談話。

12.D【解析】班集體輿論是班集體成員共同意見的集中體現。

13.C【解析】複習是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系統化的過程,所以題幹所指是複習談話。

14.B【解析】學生學習的知識並不是學生自己在生活實踐中積累的,而是別人的認識成果,所以學生學習的是間接經驗。

15.C【解析】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體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16.C【解析】自我教育能力是一個學生品德發展程度的重要標誌。

17.A【解析】要學好間接經驗必須以感性的直接經驗為基礎。

18.D【解析】題幹反映了我國法律所規定的少年兒童合法權利中的生存權利。

19.D【解析】社會發展狀況是教育發揮主導作用的基礎和前提。

20.C【解析】學校教育機構是學校教育的總體中各個部分的比例關係和組合方式。

21.C【解析】教育學在整個教育科學體系中處於基礎地位。

22.D【解析】《春秋》不屬四書範圍。

23.C【解析】一個社會的教育發展程序與其政治經濟發展程序之間的關係是教育常常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24.B【解析】教育者要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這是因為人的發展具有不均衡性。

25.C【解析】思維力是智力的核心。

26.A【解析】我國目前主要由地方承擔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責任。

27.D【解析】“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體現了教師工作的主體性、示範性。

28.D【解析】“學而時習之”體現的教學原則是鞏固性原則。

29.C【解析】“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說的是道德意志。

30.B【解析】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全面瞭解學生。

  二、多選題

【解析】教育目的是教學的依據,它具有導向、激勵和評價的作用。

【解析】赫爾巴特第一個試圖按照心理活動的規律來分析教學過程,提出了“明瞭、聯想、系統、方法”的教學過程四階段說。

【解析】課程反映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要求,並受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制約,因此社會、知識、兒童是制約學校課程的三大因素。

E【解析】教師的一般角色是教師在任何時代都擔任的角色,主要有傳道者,授業、解惑者,榜樣,管理者,父母與朋友。

【解析】班級管理一般包括瞭解學生、制定計劃、組織實施、評價總結這五個階段。

E【解析】美國教育家杜威在“做中學’’的過程中提出了教學過程的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等五個階段。

【解析】國小德育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具體表現在基礎性、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

【解析】新課程標準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闡述的 (可以參照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解析】本題考查課外活動的特點這個知識點,課外活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組織上的自願性、內容上的廣泛性、形式上的多樣性和活動上的自主性。

【解析】制定計劃是課外活動的起始環節,制定計劃必須遵循可行性、協調性、明確性等基本要求。

E【解析】個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跟蹤法、追因法、臨床法、產品分析法和教育會診法。

【解析】確立教育目的的科學依據應是社會發展要求和個體發展需求的辯證統一。

【解析】教育教學活動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師和學生。教育教學活動主要是在教師和學生間展開的。

【解析】本題考查古代歐洲的學校教育這一知識點,西歐中世紀的教育主要控制在教會手中,因此,學校教育也主要是以僧院學校、大主教學校和教區學校等教會學校為主。

【解析】少先隊的活動形式主要有隊會、參觀、訪問和社會調查、遊戲、少先隊的陣地活動。

【解析】教育測驗與評價具有激勵、診斷、評定、選拔的功能。

E【解析】儒家思孟學派在《禮記·中庸》中提出了“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 “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理論。

【解析】德育的實施途徑多種多樣,思想品德課和其他學科教學是其實施的基本途徑。

【解析】赫爾巴特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系統知識的傳授、課堂教學的作用和教師的中心地位,是教師中心論的代表人物。

【解析】教師的權利有教育教學權、評定學生權、從事科學研究與學術交流的權利、按時獲取報酬的權利、對學校教學管理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權利。

  三、判斷題

1.√【解析】略。

2.×【解析】題干犯了絕對化錯誤。

3.√【解析】選修課是一種對必修課起輔助作用的補充性課程。

4.√【解析】杜威認為,學生通過活動課程,獲得直接經驗,從而理解前人的間接經驗。

5.√【解析】題幹符合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基本內涵。

6.√【解析】題幹符合教學的基本內涵。

7.×【解析】教學的首要任務是“雙基”。

8.√【解析】新課程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

9.×【解析】主張教師通過與學生建立起融洽的個人關係,促進學生成長的教學模式是非指導式教學。

10.×【解析】我國《教師法》頒佈於l993年。

11.×【解析】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動力是自己的認知與興趣。

12.×【解析】一般說來,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以知為開端,行為結局,但具體情況可以具體分析。

13.√【解析】略。

14.×【解析】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時,可以適當進行有報酬的勞動。

15.√【解析】題幹符合教學評價的內涵。

16.√【解析】題幹符合診斷性評價的基本內涵。

17.√【解析】教師寫好學生評定的基本前提是瞭解學生。

18.×【解析】教學管理的核心是教學質量的管理。

19.√【解析】紙筆測驗是我國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的主要方式。

20.√【解析】教學評價的標準應該依據學科特點。

  四、情景題

(—)

1.D【解析】班級管理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

2.B【解析】案例教師的做法符合疏導原則的基本內涵。

3.D【解析】題幹符合陶冶法的基本內涵。

4.C【解析】教師的做法體現了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統一。

(二)

1.A【解析】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

2.D【解析】在當今基礎教育改革大的背景下,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更新觀念,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因材施教。

3.C【解析】“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案例中第二個教師違反教學的可接受性原則,沒有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生髮展需要。

4.D【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