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職業>電子商務師>

2017年農村電商發展趨勢

電子商務師 閱讀(1.86W)

農村電商發展中,政府、平臺、電商服務商和當地企業開始聯手,聯手之後就會發現,原來混沌的局面就打開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7年農村電商發展趨勢,歡迎大家閱讀檢視。

2017年農村電商發展趨勢

  第一個趨勢,本地化。

大家在實踐中逐漸發現,如果套用一般工業品模式,將我們普通的農產品也通過“跋山涉水”進行像淘寶一樣的高達85%的跨省交易,這是嚴重的誤區,不僅面臨諸如保鮮冷鏈等現實制約,而且確實沒有這麼多農產品需要跨省交易。

更多的一些日常性食用農產品可能是需要本地化供應的,比如土雞蛋,各地都有,北京人沒有必要非要吃雲南的雞蛋,北京近郊也能養。所以,農產品電商的本地化問題越來越得到重視,就地供應、就地銷售更靠譜一些。

  第二個趨勢,協同化。

大家在實踐中逐漸發現,農村電商的事,一個人誰也幹不了,包括馬雲在內,也需要大家一起幹。比如,電商平臺下鄉的過程中,沒有電商服務商的配合,是非常吃力的事。

所以,在農村電商發展中,政府、平臺、電商服務商和當地企業開始聯手,聯手之後就會發現,原來混沌的局面就打開了。如政府主要搞好制訂政策、改善公共服務、規範市場等,平臺主要是搞好渠道延伸、平臺開放、完善生態等,而電商群體主要是搞好推廣運營、新媒體宣傳、大眾創業等,而參與電商的傳統企業主要是搞好本地服務、產品開發、帶動農戶等。

  第三個趨勢,融合化。

農村的情況千差萬別,電商幹不了,幹不動,農資電商、百貨下行,線下渠道可用,特別是物流方面。為什麼農村電商會在工業品下行,特別是家電下行,還有農資電商率先突破,因為它們無一例外都是線上線下的結合。

難道大家看到哪一臺冰箱是從深圳郵遞過來的嗎?沒有!都是從本地的商店搬出來的。至於農資電商,有的甚至就是從村民旁邊的小店搬出來的,電商只是一個網上交易通道。

而且,農村電商已經不再那麼嚴格區分線上線下了,他們不僅僅是仇人,也可能結合,主動上線就意味著多了一個渠道,也增加了低成本的供應鏈,特別是電商的去中間化和規模採購議價能力。

  第四個趨勢,生態化。

大家逐漸認識到,只有政府在幹,或者只有企業在幹,或者是我們號召的大量年輕人回到農村在幹,他們分別都是幹不動的。為什麼幹不動?因為電商是一個複雜的生態體系。誰背後沒有這個生態體系,誰就不可能實現發展。

所以,在我們直觀地看到的電商交易這個表像之外,其背後首先有電商服務來支撐,再背後是物流支付支撐,再背後還需要產業配套支撐。

整個農村電商表現出“冰山效應”,即我們經常看到的電商平臺和電商創業僅僅是冰山一角,電商服務業及相關配套產業,源頭產業基礎等,是埋藏在水下的。誰的水下冰山厚度更厚,誰的電商才能走得越遠。沒有水下這些東西的是浮冰,太陽一出來就化了,是不會成功的。

  第五個趨勢,差異化。

表現在很多方面:

比如阿里巴巴,農村淘寶自從2.0版本以後,經常喊人才為先;到3.0版本,則又上升為“三個中心”,農村生態服務中心是便民的.,創業孵化中心是吸引人才迴流的,而公益文化中心是再造鄉村的。

京東則幾經完善,最終提升為“3F”戰略,在農村重點抓工業品下行、農產品進城和農村金融三件事。

蘇寧一開始追隨模仿阿里巴巴,也經過不斷調整,到現在梳理出“三化五當”模式,“五當”中的“納稅在當地”,特別受當地領導關注。

再像一些地方性的電商,以實用為主,打出特色牌,比如遂昌趕集探索農村O2O,山西樂村淘發明農村網上趕集,深圳淘實惠則倡導“縣域自生態”。

  第六個趨勢,跨界化。

現在農村電商出現一些新興的外來東西,需要引起注意。

比如微商下鄉的問題,自從2015年7月份,一個賣面膜的微商被判刑之後,整個微商迅速轉入了農特微商領域,大家明顯能感覺到,朋友圈天天有人晒情懷,也天天有人賣“老媽做的鹹菜”“外婆家的小米”等東西。這些小嗎?農特微商完全利用了農產品的非標特徵,緩解了一般電商解決不了的標準化、信任問題,東西確實不大,但規模不小。根據最新的微商公報,2015年整個微商市場1800億元規模,食品類620億元,主要是農產品。所以,不可小視,因為阿里巴巴2015年銷售的農產品是698個億。

再比如說一些地方出現的“支部上陣”,在農村電商招不到人的時候,支部書記先兼任,他拉一個微信群,把村民加在裡面,當上面傳來電商活動訊息時,他在群裡發一下,群眾吱一聲就行,然後統計數量配送。看似原始,卻簡單、粗暴、有效。所以對農村這些地方要務實,土的不好看但有效,而洋的好看卻可能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