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職業>旅遊諮詢師>

2017年鄉村旅遊開發發展趨勢解析

旅遊諮詢師 閱讀(2.7W)

現如今,各個地方都非常重視鄉村休閒旅遊開發。鄉村休閒旅遊開發越來越多。這樣既是促進美麗鄉村的建設,又是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提升農民的素質,還能拉動整個消費經濟的增長。那麼,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鄉村旅遊開發發展趨勢解析,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7年鄉村旅遊開發發展趨勢解析

  鄉村旅遊開發的“十大誤區”

  誤區一:“高大上”還是“接地氣”?

誰來規劃?誰來設計?是外來的專業團隊,還是本地的鄉土人士?現在抓旅遊,必然先要抓規劃。但大部分的旅遊規劃設計都是表面的規劃,並沒有融入鄉村,或者過於城市化而不夠“接地氣”。打造鄉遊就要融入這個地方的生活,瞭解研究這裡究竟有什麼精髓、有什麼文化,僅靠介紹和走馬觀花不能解決問題。

  誤區二:“整齊劃一”還是“道法自然”?

現在到一些鄉村,我們發現,有的建設得整齊劃一,路是直的,地是平的,建築的造型風格和色彩都是一樣的。這樣看起來似乎氣勢恢巨集,可實際上卻極不協調,與大自然不協調,與農村本味不協調。對於看慣了城市整齊劃一的市民來說,再來農村看同樣的複製品,又有什麼意義呢?與其這樣,不如依著鄉村的小路、山水,依路依山依水而建,各家有各家的味道,豈不是一幅極好的鄉村圖畫。

  誤區三:主題、內容同質化

前我國大部分的鄉村旅遊或休閒農業都基本呈現同質化的問題。比如關於花海,除了規模不一樣外,其它可能大抵相同。再比如農家樂的問題,幾乎就是簡單的餐飲,再加上類、釣魚,就沒有其它的內容了。觀光、體驗方面也幾乎是雷同的,不能體現一個地方的特色農業和文化。

  誤區四:傳統文化挖掘缺乏深度

現在玩鄉村旅遊的,都開始注重文化的打造。特別注意挖掘本地古老的歷史傳說、名人、文物等等,試圖以文化的魅力來吸引遊客。然而在文化挖掘方面,卻又存在淺顯、雷同的現象,使得一些文化缺乏生命力,激不起人們興趣。實際上,在鄉村文化上,除了歷史傳說與名人文物之外,還要多挖掘一些關於餐飲、農耕、田園等方面的文化文明。

  誤區五:鄉村文化沒有真正重視“人”

鄉村文化的提升,一定有賴於文化環境、氛圍的打造,既要提升本土人才,還要吸引外地人才。鄉村旅遊要想從文化入手,就得營造吸引文化人才的環境,吸引那些對鄉村充滿激情的人才來玩、來生活、來休閒、來創作,讓他們有找到家的感覺。

  誤區六:缺乏對現代文化的培育與開發

一提到旅遊文化打造,一般就注重傳統文化挖掘,試圖尋找歷史的內涵。然而對於一個地方來說,不可能都有獨特魅力的歷史傳統。實際上,如果能夠在現代文化娛樂體系方面下功夫,也能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在這個方面,就要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的各種文化人才,比如詩書畫唱舞文等各個方面,比如鄉村學校的老師、學生,還有廣大的村民,讓他們都來成為現代文化發展的主體。作為景區的鄉村,就要搭建各種各樣的平臺,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關制度、政策,讓這些人才可以充分施展。如果培育的好,豈不是一道別樣的風景?

  誤區七:村民參與的深度不夠

群眾才是最有思想的,因為他們最愛自己的家鄉,要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現在許多鄉村旅遊是外來投資打造,就是建了幾個農莊,或者打造一些娛樂設施,與老百姓似乎沒有多大關係。村民與鄉遊融合不到一起去,也就無法形成統一的鄉村內涵。只有真正讓農民融入到景區、參與到景區,他們才會珍惜,野菜有主人翁的意識,這樣才能形成最美的風景。

  誤區八:鄉村原味氣息不夠

鄉村的原味不只是自然風光,更要融入鄉村的生產、生活,鄉村的淳樸風俗,以及鄉村的社會治理方式。尤其是傳統的治理方式,宗族、家族,包括今天的村民自治、村規民約等等。這些原味是要結合鄉村的現實,不要刻意去打造,從而形成一個原汁原味的鄉村圖畫。

  誤區九:鄉愁的傳播在哪裡?

鄉村旅遊,怎麼進行傳播?傳播什麼東西?當今時代,傳統媒體、新型媒體都有著不同的優勢,尤其新型媒體更為快捷、直接,鮮明的構圖、視訊,很能撞擊遊客的衝動。但是這裡主要傳播的是巨集達的美景,以及好玩好吃的東西,往往一閃而過,難以激盪人們內心深處的心境。那麼,真正讓人安放心靈、追求恬靜的鄉愁及鄉村意境,又該如何傳播?該如何展現?少有人去研究去思考。

  誤區十:忽視對軟環境的治理

地方抓旅遊,往往注重硬環境的建設,卻忽視軟環境的治理。比如宰客、服務差,這些在大景區的通病,也在本應淳樸的鄉村旅遊中出現,這就大煞風景了,使人感覺不到這是在鄉村了,從而失去了鄉村旅遊的獨特價值。

現在人們的旅遊更注重體驗,不只是有看的、吃的、玩的,更要能融入這個地方。怎麼融入,就是要最美的風景、最淳樸的人們、最動人心的文化、最好的服務、最優質的產品。作為自助遊最多的鄉村旅遊,更應該用心打造。

  旅遊化鄉村生活的“五點思考”

鄉村旅遊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然後才是一種旅遊方式。旅遊化的鄉村生活,不是簡單地回到以前,而是有選擇地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情感喜好、審美情趣,形成旅遊休閒形態的鄉村品質生活,這樣的鄉村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前景,最終實現居住空間舒適化,生活空間繽紛化,工作空間人性化,情感空間溫馨化,換句話說就是家園、樂園、夢園和暖園。

旅遊化的鄉村生活是全域旅遊的鄉村版,是有別於城市的一種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精神的追求。鄉村生活旅遊化的實踐其實一直都在進行,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大致分為四代:

第一代是“農家樂”鄉村旅遊,

第二代是以民俗村、古鎮為代表的鄉村旅遊,

第三代是鄉村度假,

第四代將是鄉村生活,以提高人的生命質量為終極追求的形態和階段,這將是居住和旅遊一體,生活和工作無間的生命狀態。

  思考一:民宿應以鄉村生活為根本

東方式民宿緣起日本和中國臺灣,被大陸發掘後,民宿熱在內地漸起。民宿在外在形式上,是一個包括吃住行工作情感的行為系統,在本質上是精神相對穩定、心靈有所安放和寄託的狀態。民宿的重點在“民”,這裡的“民”特指鄉民,從鄉村生活的角度塑造民宿是根本原則。比如舟山嵊泗的偏遠漁村很富有漁味,現有的建築空間看似無序凌亂,實則就是漁民們生活過程中點點滴滴情感的累積,是當地漁村生活與勞作方式的外化體現。

  思考二:鄉村類特色小鎮的鄉音不改

鄉村類特色小鎮本質上應該是一種“完整要素的生活化空間”,產業功能為鄉村生活服務,如此,既有的大農業、傳統手工業、創意的鄉村文化產業,都是增強鄉村生活舒適性和吸引力、復興鄉村的有力支撐。

  思考三:鄉村小資源的聚沙成塔

開發鄉村旅遊,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外,眾多的山水花木、老屋街巷、民俗非遺、縱橫阡陌和最重要的樸素鄉民,都是鄉村旅遊的星星之火,可稱之為“小 資源”。這些小資源在營造、強化、保持鄉村環境方面意義重大,它們所構成的鄉村基本面是“高大上”的點線狀資源無法取代的。

  思考四:融合鄉愁的設計理念

城市中的人們追求速度和效率,快節奏的生活充滿了壓力感,而屋子只是能夠帶來安全感的巣;鄉村則比較注重人與自然、生態及文化的共融,創造詩一般的生活空間。鄉村旅遊的設計要本著不同於城市的設計理念,融入遊人的思鄉情意,注重人本身落葉歸根的情感,拉近他們與鄉村的距離,帶來歸家的感覺,給他們不同於城市的生活體驗和情感交流,最寶貴的始終是人們對鄉村發自內心的`、幾十年沉澱的真情實感。

  思考五:關懷人性的溫暖體驗

鄉村旅遊滿足人性的本真需要,讓人產生溫潤軟糯的情感體驗。鄉村人文對個體的無縫浸潤和多維包容,包括人居、人性、人際、人神、人天,暫統稱為“五人”要素,具體就是鄉民與民居、村落、山水、田園等實體產生的居住、交往、互助、勞作、守序、崇文、依賴等關係與情感,這正是鄉村生活最大的吸引之所在。

  鄉村旅遊“七大模式探索”

現在,有了以旅遊產業帶動整個鄉村經濟發展的理念,可通過鄉村旅遊解決農民生產、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全域旅遊的視角下,要了解鄉村的特色資源、區位環境、交通,讓鄉村經濟有發展模式可引導。

  模式一:城市依託型

環城市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環城市鄉村旅遊發展模式脫胎於“環城遊憩帶”理論。根據環城遊憩帶理論,旅遊漸漸成為環城市鄉村的主要功能之一,依託於城市的區位優勢、市場優勢,在環城市區域已經發展形成一批規模較大,發展較好的環城市鄉村旅遊圈。

  模式二:景區依託型

景區周邊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成熟景區巨大的地核吸引力為區域旅遊在資源和市場方面帶來發展契機,周邊的鄉村地區藉助這一優勢,往往成為鄉村旅遊優先發展區。鑑於景區周邊鄉村發展旅遊業時受景區影響較大,我們將此類旅遊發展歸類為景區依託型。

  模式三:產業依託型

特色莊園旅遊發展模式

特色莊園模式以產業化程度極高的優勢農業為依託,通過拓展農業觀光、休閒、度假和體驗等功能,開發“農業+旅遊”產品組合,帶動農副產品加工、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促使農業向二、三產業延伸,實現農業與旅遊業的協同發展。特色莊園模式適用於農業產業規模效益顯著的地區,以特色農業的大地景觀、加工工藝和產品體驗作為旅遊吸引物,開發觀光、休閒、體驗等旅遊產品,帶動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產業延伸,產生強大的產業經濟協同效益。

  模式四:歷史文化依託型

古村古鎮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古村古鎮旅遊是當前國內旅遊開發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鄉村旅遊體系中一個比較獨特的型別,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淳樸的民風和古香古色的建築遺蹟等特點受到遊客的喜愛。但是,旅遊開發中保護與開發之間的矛盾,傳承與商業化的博弈等,也給景區發展帶來了諸多限制。因此,古村古鎮旅遊要實現高效、可持續發展,需要探索出一條既最大限度保持歷史文化面貌,又能弘揚傳統文化,充分發揮旅遊經濟效益的發展模式。

  模式五:民俗依託型

鄉村文化活化與社群發展模式

隨著民俗旅遊的蓬勃發展,民俗文化在旅遊當中受到了衝擊,甚至消亡,面對民俗文化保護和旅遊開發的矛盾,面對當地居民與旅遊經濟的博弈,民俗依託型鄉村旅遊未來應該如何發展?如何實現利益共享,尋找發展平衡點對於推動我國鄉村旅遊發展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模式六:創意主導型

傳統民間藝術推動鄉村旅遊發展

民間藝術是區域大眾生活的體現和特徵,主要包括微雕、陶瓷、布藝、木藝、果核雕刻、刺繡、毛絨、皮影、泥塑、紫砂、蠟藝、文房四寶、書畫、銅藝、裝飾品、漆器等,代表了一個民族和地方的文化特徵,具有區域的獨特性。正因為民間藝術的這一特性,逐漸成為鄉村文化創意旅遊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傳統藝術創新,不僅豐富了鄉村旅遊體驗,更加強化了旅遊目的地的品牌形象。

  模式七:科技依託型

科技引導現代鄉村旅遊發展

當代科技在生活生產中體現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荷蘭、新加坡、日本等地的科技引導的現代農業建設和鄉村旅遊發展為我國的鄉村旅遊指出了新的方向。近年來,我國啟動的國家科技園區建設,促進了我國一批科技園區建設,也將加速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科技引導的,展現農業風貌,形成集教育、體驗、觀光、展示為一體的現代鄉村旅遊業,成為我國鄉村旅遊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