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英語>英語閱讀>

什麼是英語閱讀教學

英語閱讀 閱讀(3.26W)

閱讀就是對書面資訊進行認知構建的心理語言過程。閱讀是英語學習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英語閱讀教學介紹,歡迎大家參考學習哦!

什麼是英語閱讀教學

  英語閱讀教學介紹【1】

國中英語教學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學生閱讀量增加、閱讀興趣和閱讀技能的培養的意義已超出為了學生考試的意義。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對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如何引導學生參與、體驗英語閱讀的快樂,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呢?

一、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一些對策

我們必須意識到學生的閱讀過程是一個心理探索過程,而知識的傳授和認知技能的培養則是學生進行閱讀理解的基礎。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作了一些嘗試:

1.合理利用標題,預測中心思想,設定閱讀目標。在國中英語教材中,每篇閱讀課文都有標題,在以往的教學中,這些標題往往不受重視,一帶而過。事實上,標題一般就是課文主題的反映,對標題進行分析往往能預測課文的內容,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想傾向,從而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2.分清閱讀材料的體裁,瞭解不同體裁的結構特徵,多方位地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近年來,會考英語閱讀材料所選擇的文章涉及記述文、論說文和應用文等多種文體,意味著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注重閱讀材料的內容,而且要注重閱讀材料的體裁。

3.注意不同的閱讀材料中語言與文化的結合。國中英語教材的閱讀材料涉及英語國家的許多文化背景知識,充分體現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這一重要理念,這也是近幾年大學聯考試題所注重的一個方面。如果在閱讀中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識,對語言材料的理解往往就會造成一些困難。因此,在閱讀之前可向學生講授一些與材料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消除學生閱讀理解的障礙。

4.把握好淺層閱讀與深層閱讀。淺層閱讀是指從整體上了解課文的大意和輪廓。這一步,往往採用泛讀或略讀的方式,即,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並通過標題和主題句,對文章的內容、結構、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思想傾向形成一個整體印象和大致的判斷,為以後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做一個良好的鋪墊。教師可設計一些練習,例如判斷正誤、排序和選擇填空等,以檢測閱讀效果,幫助學生捕獲資訊。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二、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吃透課文,精心準備。教師如果不熟悉或不理解教材內容,不提前吃透課文、精心備課的話,就無法提高閱讀效率。要根據每篇文章的體裁不同、題材各異,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採用不同的教法。教師應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法,激發學生對英語材料的興趣,做好閱讀前的準備。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美國古典音樂、現代流行音樂和美國鄉村音樂的片段,使學生產生英語閱讀的慾望。興趣是閱讀的原動力,學生對閱讀材料感興趣,閱讀效果才會更佳。因此,在教課之前,教師對課文的教學內容、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是教好閱讀課文的基礎。

2.精讀和泛讀相結合。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應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量。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閱讀量,學生才能建立起語感,才能使閱讀上一個臺階。目前,單靠課本提供的閱讀材料是遠遠不足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要給學生的閱讀任務做定時定量的要求,以每日兩篇文章為底線。在要求學生定時定量廣泛閱讀的同時,還要注意閱讀的質量。教師每週可挑選出一兩篇較好的文章,對文章的句子結構、用詞、習語搭配等進行簡單的講解,以達到擴充學生語言知識的目的。

3.對不同的年級應有不同的要求。七年級年級的重點應放在激發學生閱讀英語的興趣上,選材以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為主。同時,還要逐漸培養學生猜測生詞的能力。八年級年級的重點,則是培養學生具備基礎的閱讀思維能力,如對文章細節的理解能力、對詞句的理解能力及計算能力等。閱讀範圍可側重於地理、生物、天文等科普性文章。同時,教師還應傳授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在繼續培養學生猜詞能力的基礎上調整學生面對生詞的心態。九年級年級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深層理解上,如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推理能力、歸納能力等,在注意廣選題材的同時,繼續培養學生的猜詞能力和應考的良好心態。

4.注重過程和節奏。閱讀教學可分前、中、後三個階段,在每一個階段都有所側重。在“閱讀前”的準備階段,通過各種手段介紹背景知識。在“閱讀中”階段,學生通過各種方式進行閱讀,並回答更多的問題,教師作一些必要的解釋。在“閱讀後”階段,做一些鞏固性的練習,教師就課文內容提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啟發學生髮表對文章中一些觀點的看法,提出建議。這樣使課文與學生的實際體驗結合起來,更加充實了學生的生活體驗。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課堂效率的提高,都離不開老師的指導。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教學方法是靈活多樣的,教師應該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有效地進行教學。

三、提高教師閱讀教學素養,保障閱讀教學順利實施

教師應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閱讀教學的理論素養,更新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實際作用,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閱讀水平和課本閱讀材料、校本課程閱讀材料的難易,制定教學計劃,確立閱讀訓練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有了廣大教師積極參與新的英語課程改革和實踐,師生如果都充分認識到了學生英語閱讀的重要性,我們的英語教學定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以上所談到的只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願意和同仁們共同探討,挖掘出更加豐富完善的方法來。

  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2】

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和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英語是中學教學的主要科目之一,新《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的目標要求是:在義務教育國中英語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鞏固、擴大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使他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促進心智、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的發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整體提高人文素養。著名學者柯魯克先生主張把英語的大量閱讀當作英語教學的主要手段。新課程中學英語大綱要求“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可見,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閱讀課是我國英語教學中也一直是主幹課,在教材的編排上每個單元以對話引出話題,學習或複習有關日常交際用語,接著閱讀同對話題材相同的語篇,訓練閱讀技能和學習語法和詞彙,然後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因此,閱讀教學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而且要培養技能。怎樣才能讓閱讀教學更好的發揮如上作用呢?

閱讀就是對書面資訊進行認知構建的心理語言過程。閱讀是英語學習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通過閱讀學習,獲得外來資訊。因此閱讀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獲取資訊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初,卡魯爾等人提出了“現代圖式理論”。根據這一理論,在閱讀教學中,人們將圖式區分為內容圖式與形式圖式。內容圖式指讀者對一篇課文的熟悉程度,即狹義的背景知識;形式圖式指讀者對課文結構排列的熟悉程度,即通常所說的篇章知識。該理論充分揭示了閱讀的本質,強調閱讀實質是讀者及其背景知識與閱讀材料所輸入的文字資訊互動作用的過程。閱讀研究表明,在閱讀教學中,只有對這種互動作用的兩方面予以足夠的重視才能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過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閱讀還受習慣、心理、技能、策略等因素的影響。過去,我們對閱讀是交際活動這個概念認識不夠,因而在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課堂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滿堂灌,不注意對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學生被動地接受語言知識。

其二、受傳統的語法翻譯法和直接法的影響,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過多地重視語法,把閱讀當精讀,教學過程就是拼讀生詞,講解單詞,補充片語,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結構、語法等。有的甚至把閱讀當課外閱讀上,勾劃片語,對對答案,學生自讀了解一下故事情節即可。教學方法單一,陳舊,學生感到乏味,沒有閱讀興趣,很難鍛鍊他們的閱讀能力。

其三、教師忽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尤其是課堂聽課習慣、課堂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或者是不能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去培養學生的好習慣,稍遇到阻力和困難就退步,失去信心,怕影響教學預案、教學進度,對課堂上學生的一些壞習慣一味地遷就,造成學生的壞習慣得不到有效制止。

其四、許多教師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不夠,實踐不多,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易操作、體現新英語課程標準、體現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體驗參與,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

其五、閱讀教學的量不夠,閱讀僅僅是體現於課堂教學中的一小部分的訓練,忽視課本的現象十分嚴重,一是用聯絡代替複習,再就是讀過了就算學過了,學過了就等於學好了。還有在師資、課時、組織上得不到保障,沒有明確的教學部標、教學計劃,沒有配套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能力的閱讀材料。

那麼,如何改變這一現狀,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

第一,必須改變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加強對閱讀的基本技能的訓練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葉聖陶先生也曾說:“教師之為師,不在於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領悟之源光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因此,在提倡素質教育的新形式下,教師應避免滿堂灌,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對閱讀的速度、技巧及猜詞技巧等作相應的指導。為提高閱讀速度,可引導學生進行泛讀、速讀、略讀、尋讀等。這裡講的泛讀是指廣泛閱讀大量設計不同領域的書籍;速讀可採用記時方式,每次進行5~10分鐘即可,不宜太長,因為記時閱讀,精力高度集中,時間一長,容易疲勞,精力分散,反而乏味。閱讀是先記下開始時間,閱讀完畢記下停止時間,即可計算出本次閱讀的速度。隨手記下,長期監場,必定收到明顯效果。略讀可以運用以下技巧:(1)印刷細節,如書或文章的標題、副標題、小標題、斜體字、黑體字、腳註、標點符號等。(2)閱讀文章開頭的第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背景情況、作者的文章風格、口吻或語氣等。(3)閱讀段落的主題句和結論句,特別關注句中的動詞、名詞、形容詞、轉折詞和序列詞等。尋讀可運用下列技巧有效地進行:(1)利用材料的編排形式。有的資料是按字母順序排列的',如詞典、索引、郵政編碼簿、電話號碼簿以及其他參考資料等。有的資料是按日期和時間排列的。不管資料來源怎樣,它都是按照某中邏輯方法排列的。(2)利用章節標題和說明。(3)抓關鍵詞或與關鍵詞相近、相反的詞。猜詞可運用下列技巧進行:(1)根據上下文提供的內容猜測;(2)根據語法結構猜測;(3)根據構詞法猜測;(4)根據定義、解釋猜測;(5)通過對比關係來猜測。

總之,只有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倡導體驗參與的教學模式,才能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採用語篇教學法。篇章是具有內在邏輯相關性的結構系統。實現了連貫的語句,並不一定能夠形成篇章,原因是連貫只能保證語句間能建立起一定的邏輯關係,但不能保證作為一個結構系統所必須的完整性,這種完整性反映在邏輯關係上,就是邏輯的完備性。如果我們把語言基礎知識從它的載體(篇章)上剝離下來,鼓勵地教學一個個語言點,所理解到的知識便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這無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無助於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無助於閱讀技能和習慣的培養。因此閱讀課的教學過程應該由整體到區域性,再由區域性到整體,即按“整體-區域性-整體”的方法知道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和訓練。為此,閱讀教學時我們採用語篇教學法,通過整句、整段閱讀,達到對全篇文章的正確理解,讓學生“見之森林”,知其概貌。我們引導學生通讀全文,藉助上下文等來揣測詞義,理解句子的隱含意義,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層次結構,行文線索以及作者對筆下人物的態度和寫作意圖。要求學生要先粗讀課文,理解總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模式。詞句的學習,觀點的理解都在一個完整清晰的全篇認知圖中進行,通過關鍵詞、主題句有針對性地分析理解點,並以點帶面,深化閱讀。在閱讀前作必要的匯入,能先聲奪人,使學生在心理上和知識上做好學習上的必要準備,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激發興趣和求知慾,從而自己的過度到新的內容的教學。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前的要小到如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如利用圖片、幻燈片、攝影片、簡筆畫、實物、多媒體等的直觀匯入法,利用緊密聯絡現實生活的時間或故事匯入法,利用自由交談或討論的匯入法等。課文的匯入方法很多,不同的教學內容應設計不同的匯入技巧,將新內容有機地融合在匯入活動中,同時注意時間不宜過長,3~5分鐘為宜。

第三、在閱讀中以問題為契機,精心設計各類問題,採用問題教學模式。閱讀並非被動的解碼過程,而是一個語言心理的猜測過程。讀者在對語言層次的詞語進行解碼的同時,也在運用自己的知識對文章的下文進行預測,閱讀檢驗自己的預測、修訂自己的預測、進行新的預測……整個閱讀過程實際上就是讀者與文章的互動過程。因此,提問無疑是引導學生進行預測-檢驗預測-再預測的最佳方式。古希臘的學者普羅塔戈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頭腦不是一個需要被填滿的容易,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的責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點燃學生的火把,而有效的體溫正是這種星星之火。實際上,教學始於提問,並以進一步的提問來推進。提問可以喚起學生注意,鼓勵學生參與;檢查學生對閱讀任務的準備情況,發動學生回憶,運用有關知識,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學生對文章基本事實的理解;降低難度,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技巧;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診斷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但是教師的提問並非無的放失,隨意發問,必須有明確的目標。根據閱讀教學的目標,問題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對背景知識的提問,對字面理解的提問,對文章內涵的提問和開放式的提問。前兩種問題學要學生的低層次閱讀技巧,通常的問題如下:

The main idea of this text may be…

Who/where/when/what/why/how…

According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statement?

後兩種問題需要學生的高層次的閱讀技巧,通常可以提出推斷型的問題,如: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author implies that…

第四、閱讀後應利用對比、圖表等手段再現文章的整體結構,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對語言知識加以鞏固,閱讀可以結合聽、說、寫來加強訓練。如閱讀材料可以作為聽力材料,可以改為完型填空,可以作為討論的話題,還可以當作書面表達要求學生進行改寫、續寫等。同時必須擴大課外閱讀。目前,閱讀教學主要是通過課堂來完成,課外閱讀能拓寬學生的創新視野,常言道:“厚積薄發,熟能生巧。”沒有大量的閱讀輸入,就不可能有良好的運用性輸出,更談不上創新運用了,大量的閱讀也可以幫助學生擴大詞彙量,鞏固語言知識,豐富認知圖式。閱讀是一種技能,雖然可以通過培訓學習一些技巧,但要真正獲得技能,最終是要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來完成。擴大課外閱讀的方式有很多,如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收音、電視、報刊、雜誌等來達到,甚至還可以讓學生互相閱讀自己的作品。

最後,課堂教學要形成習慣。習慣的力量真是大得驚人,一旦形成,想改是相當難的。歌德說過這樣一句話:“由於習慣的力量,我們總要看眼已經停了擺的鐘,似乎他還在走。” “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種性格;”的確如此,我們身為教師,在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去獲取成功的同時,自身也應該看到在爭取教育事業成功的道路上,其良好習慣的重要性。良好的教育習慣能培養出教師良好的教育性格。“一種性格關係到一個人的命運”,教師的事業也很大程度上受到這方面的影響。

總之,要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教師要改變觀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加強對學生閱讀技能的訓練,採用語篇教學法,閱讀前作有效的匯入,採用問題教學模式,有效地設問貫穿整個閱讀過程,閱讀後加強訓練以鞏固,同時課外擴大閱讀量,形成一套科學的教學習慣,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