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英語>英語閱讀>

兒童英語習得: 孩子為什麼不喜歡英語閱讀

英語閱讀 閱讀(2.24W)

前兩篇的種地法講的是嬰幼兒學英語的啟蒙方法。有家長給我這樣的反饋,就是雖然意識到讀原版英文繪本的重要性,可孩子不喜歡,家裡無法進行快樂的閱讀。我也有同感,不要說閱讀繪本,去年我家來了個北京來的小客人,我一直在探索中國小孩子學英語的好方法,於是就把家裡我認為很好的英文原版動畫片給她看,可是她並沒有顯示多少興趣,她在我家只住了幾天還要忙於參觀華盛頓的各個博物館和國家動物園什麼的,我也沒有機會深化。但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

兒童英語習得: 孩子為什麼不喜歡英語閱讀

先講一個我自己的關於吃木瓜的故事。原來在國內我生活的北方沒見過木瓜,後來在加拿大超市裡見到,那時候木瓜還沒有那麼多神奇的傳說,但喜歡品嚐新東西的我還是要買一個嚐嚐。樂不顛兒的捧家一個,吃得我和我老公直皺眉,這麼難吃的水果白給都不要吃了。從那以後看見木瓜就沒有任何想試試的慾望,一律走過路過。 過了好多年以後,一次高中好友出訪美國加拿大,我和她通話聊天問及她對這兩個國家的感受。其中談起此次出訪的吃,很多東西吃不慣,不過每次餐後她都吃很多的木瓜,還像我描述木瓜的特殊清香。放下電話我就和老公講,既然老X能說木瓜好吃,就一定好吃,我們的口味一樣。我們原來以為木瓜不好吃,是因為我們吃的第一個我們沒有選好。於是兩個人直奔超市,碰巧看到一個不知道是哪個族裔的老外在選木瓜,就問問什麼樣的木瓜好吃。捧回家一個選好的,結果從此愛上木瓜。

同樣道理,孩子初次接觸英語閱讀,如果第一次的觸控沒有感覺,不是說讀原版繪本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也不是說學英語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一定有別的原因。

如果是已經上學的孩子,已經能夠用中文進行閱讀了,這時候就不太容易進行英文閱讀。因為他已經能用中文獲取他感興趣的資訊。就象左右手,當右手的功能非常強大的時候,能用右手完成的工作人們自然不願意用左手了,而右手無法獨立完成的工作左手才參與一下。所以在這種情形下要引導孩子進行英文閱讀,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我在以前的博文提到的12歲之前孩子大腦學習語言的能力的多窗並開的理論,有的家長可能引起一點誤解就是過了12歲就錯過了。其實過了12歲孩子在學習英語方面還有另一種優勢,就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增強了。這是幼兒期做不到的。

分析了優勢和難點,現在靜下心來,讓我根據我的個人教學實踐經驗來幫家長分析一下可能存在的原因:

一,可能是閱讀的方式孩子不喜歡。讓孩子以學習英文教課書的方式來進行閱讀,在裡面找生詞,找語法,學會說其中的幾句話。試想,如果你讀一本類似《山楂樹》之類的倍感興趣的中文的東西,旁邊有人非讓你找找其中精美的詞,找幾個文學色彩濃的句子要你分析一下語法,或者讓你背一段精彩片段,你是不是覺得很掃興。

二,可能是閱讀的內容孩子不喜歡。比如有的孩子喜歡公主王子之類的,你非讓孩子讀一本關於恐龍的繪本,這沒法愉快。一般講,男孩子多喜歡交談工具類呀,恐龍呀,蜘蛛俠呀相關內容的。女孩子喜歡Dora, 公主呀,但這不是絕對的。我曾經給兒子一本關於恐龍的繪本,還帶配套歌兒的,還是異形書,可不管我怎樣“誘”導,兒子看兩眼就跑掉了。但這不說明我兒子永遠不喜歡恐龍類的書,我以後還會試。

三,還有一點我雖然列在了第三點,不是不重要,而是太重要了,我要詳細說。就是繪本的選擇是否符合孩子的生長髮育階段,是否符合孩子的英語閱讀能力。

一般英文原版繪本都標註了適合孩子閱讀的年齡範圍,比如適合5—7歲。這樣的繪本所包含的內容一定是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髮育特點的。同時也符合國外的孩子這個階段所應該具備的閱讀能力的要求。中國的孩子接觸英文原版閱讀的時候,心理年齡和同齡的英語國家的孩子是一樣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中國孩子接觸英語的起步時間和所具備的英語閱讀能力就參差不齊了。

這裡我講個例子。我在部落格裡看到一家,滿牆的英語單詞。剛開始在沒有知道太多的背景材料的情況下,我只能就滿牆的卡片發表一點看法。後來得到這位媽媽的互動,孩子媽媽向我提供了比較詳細的孩子學英語的更多的細節。這是一個3歲半多點的孩子,一歲左右開始接觸英文童謠。通過這些背景材料我發現這裡有兩個誤區:

1,滿牆的生詞就說明給孩子選的繪本不符合孩子現階段的英語閱讀水平。

2,在加拿大我教的即使母語是英語的孩子在這樣的一個年紀也沒開始記單詞的拼寫呢。一個這樣小年紀的孩子就讓他背單詞拼寫,這有悖於兒童認知發展規律。就象我在前一篇講的寶寶英語啟蒙之種地法,這種行為無疑是揠苗助長。如果過分施壓,引起孩子對英語學習的反感,那才是損失呢。

對於對英語原版繪本閱讀不太感興趣的孩子,我倒是建議家長把眼光放遠,先讓孩子讀一些有趣的,閱讀要求比孩子現階段低一點的。這一點我深有感觸。我在加拿大上學的時候,讀呀寫呀那些枯燥的論文,經常頭暈腦脹,有搞不懂的還非常沮喪。這時候讀一點小孩子閱讀的小書,比如“ Frog and Toad ”(據說這套書在國內很流行,看看原版的,那才覺得很舒服呢)是很好的放鬆方式。同樣道理,如果給孩子這樣一本書,內容畫面她很喜歡,又能很輕鬆地明白書中的內容,這樣想讓孩子不去看都難。保持這樣的一種勢頭,然後逐步加碼。一定要搞清楚本末的關係。孩子的興趣是原動力,是馬達,一輛沒有動力的車能跑起來嗎?

四,同樣的孩子同樣的繪本在不同的時間給孩子閱讀也可能引出不同的效果。如果是孩子非常想和小朋友出去踢球的時候,你非要把孩子囚住進行英語閱讀,這時機不對。如果是孩子突然對種子發芽感興趣,而你在這個時候呈現一本關於種子發芽的英文繪本給她,我想她會高興得忘了“英文”擋路了。

我曾經拿給我兒子一本關於ABC的有點像饒舌歌的一本書,朗朗上口還有情節,可我的兒子並沒有顯示多少興趣,相反對一些沒有情節的認知性的ABC類書卻很感興趣。我知道這本書是一個經典,孩子一定會喜歡,大約過了3個月,我再把這本書拿出來的時候,我兒子一下子就對饒舌的節奏和書裡的情節產生了興趣,我一邊讀給他聽,他一邊笑。就是說成長髮育中的孩子,每相差幾個月都會有很大的不同。家長要象調琴一樣不斷試才能找到感覺。

六,家裡是否能有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也可能成為一個因素。記得有一個移民到加拿大的中國家長說老外的教室就是“亂”。其實亂是不要求整齊劃一,這樣的教室佈置多數是分割槽域的,是為了滿足孩子的不同需求的,而不是為了讓孩子聽從老師的安排。其中一個重要的區域就是閱讀角,而閱讀角一定要求舒適愜意。同樣道理,家裡的閱讀最好也有個閱讀環境,可能一個長毛熊,一個孩子喜歡的靠墊或者一個小孩子型號的小沙發都有助於一個舒適環境的營造。

我理解的教育是一門藝術科學。說它是科學,是因為教育一定要遵循人的生理和大腦認知發展的規律。一種教學方法的提出要有心理學的依據。說它是藝術是因為成功的教育要把普遍規律和每個個體的差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這個個體的潛能。而這種結合需要家長老師配合來觀察孩子,還需要成人的實踐能力。我在加拿大的工作要求我們每週至少兩份孩子的行為觀察報告,然後才能以此為切入點進行課程設定。其中的道理就是普遍規律和個體差異要結合。孩子的英語學習同樣遵循這樣的規律。

就象我在前面的博文《孩子學英語,家長要三心》裡提出的,家長要有地質學家的細心去觀察孩子。對於我提出的一些可能性,家長可以根據自家情況,找找原因,分別試試,再進行新一輪的嘗試。教育就是一個這樣不斷磨合提升的過程。